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多见的组织学类型。传统治疗晚期NSCLC的方法以放化疗为主,但其不良反应明显,患者耐受度差。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缓解了这一状况,但不良反应及耐药性也相继出现。近年来中医药联合现代治疗手段在治疗NSCLC方面收效显著。该文主要论述中医药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NSCLC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NSCLC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得肺癌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但EGFR-TKIs的获得性耐药目前不可避免,使其临床应用陷入瓶颈。中医药联合EGFR-TKIs的相关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对靶向药物的减毒增效作用,其逆转EGFR-TKIs获得性耐药的相关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结合相关研究,对中医药联合EFGR-TKIs治疗肺癌及逆转获得性耐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靶向药物应用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新方法,其并发症皮疹也长期困扰患者,西医多采用抗生素联合类固醇激素治疗,中医药治疗靶向治疗相关性皮疹应用广泛,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将目前中医药治疗靶向治疗相关性皮疹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作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大量研究证实中医药在协同化疗和靶向治疗上发挥着独特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新模式,为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途径和思路。文章通过检索相关临床文献,对其进行探讨和分析,针对中医药对晚期结直肠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文献研究发现中医药可有效提高晚期结直肠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患者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并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轻毒副作用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已居首位。目前,现代医学治疗该病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手段,其生存率很低,中位生存期仅5~6月。中医药治疗为我国的特色,在增加放化疗敏感性、减少毒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因此,研究中医药治疗肺癌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中医毒邪理论入手,研究其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无尺度网络方法对中医药配合肺癌靶向药物治疗规律进行研究。方法:将120张中医药配合肺癌靶向治疗处方录入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进行无尺度网络分析,归纳药物使用频次以及配伍的关联度,并与林洪生主任交流分析结果,总结中医药配合肺癌靶向治疗规律。结果:根据数据挖掘结果结合林洪生主任临床经验,总结出配合吉非替尼肺癌靶向治疗20种常用中药以及位于网络中央的核心处方:党参、黄芪、金荞麦、沙参、麦冬、龙葵、白英、甘草、黄精、红景天。中医配合靶向药物的治疗思路体现了扶正解毒的基本法则,在治疗过程中特别重视从整体出发,调补肺、脾、肾三脏,灵活运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之法。此外研究还显示:针对靶向治疗不良反应,采用地肤子、白鲜皮、当归、赤芍治疗吉非替尼引起的皮疹;白豆蔻、芡实、诃子肉、葛根治疗吉非替尼引起的腹泻。结论:运用无尺度网络方法进行中医药配合肺癌靶向治疗规律研究,结果直观、准确,较为深入地反映了中医药能增强肺癌靶向药物治疗效果,减轻其不良反应,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化痰解毒中药配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中医药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对照组单用吉非替尼,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率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益气养阴化痰解毒中药配合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较好,不良反应率发生低。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以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为代表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但在其临床获益的同时伴随着不可避免的不良反应,中医药以其在肿瘤治疗中突出的增效减毒优势倍受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中医药联合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驱动基因为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成为治疗晚期NSCLC的新趋势,针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研发的EGFR-TKI是目前研究最多、证据最充分、应用最广泛的治疗NSCLC的分子靶向药物。简要论述近年来中医药联合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医药对于抗血管靶向药增加疗效减轻相关不良反应临床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4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抗血管靶向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药治疗,本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次要研究为抗血管药靶向药相关不良反应抗血管药靶向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中医药的应用可以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中位PFS生存观察组(5个月)长于对照组(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中医药对降低抗血管靶向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如乏力、腹泻、皮疹、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晚期实体肿瘤中医药联合抗血管靶向药治疗可以显著延长患者PFS,并减轻抗血管靶向药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非小细胞肺癌是当前世界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严重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跃居各类恶性肿瘤的前列[1],放疗、化疗、靶向治疗是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对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深入,“靶向治疗”逐步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被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称为21世纪肿瘤学研究的方向.但是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耐药问题不可避免的出现在我们面前,肿瘤细胞对化疗、靶向药物耐药性的产生是导致肺癌治疗失败、患者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临床上治疗肺癌的难点,也是肺癌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针对miRNA对非小细胞肺癌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以吉非替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是肺癌领域的里程碑。获得性耐药是制约肺癌分子靶向药物疗效的瓶颈。中医认为:正气亏虚、余毒内蕴是导致获得性耐药的基本病机,扶正解毒是治疗的主要法则。临床与基础研究证明基于扶正解毒治则的中药复方能够改善分子靶向治疗获得性耐药。中医药的优势在于整体调节,与专注于精准治疗的分子靶向药物相结合,有可能发挥宏观与微观的协同效应,成为肺癌治疗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转移是肺癌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肿瘤微环境形成是肺癌转移的重要因素,如何调控肿瘤微环境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中医药在肺癌治疗中广泛使用,大量的临床实验也证实中医药治疗肺癌确实有效,与其他常用治疗方法的联合方案为肺癌治疗提供了极大帮助。中医药提高肺癌患者免疫力,减少肺癌血管生成,调控肿瘤微环境,通过多靶点抑制肺癌细胞及转移,同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研究对中医药调控肺癌肿瘤微环境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研发具有靶向作用的抗癌中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而皮肤毒性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针对皮肤毒性西医疗效欠佳,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中医药有较好疗效,但对其认识尚欠深入。文章从温病"透法"的角度,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过程中引起的皮肤毒性进行探讨,包括EGFR-TKI的药物偏性、引起皮肤毒性的病因病机、治疗中的立法选方等,为中医临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肺癌是当前世界各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目前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病因,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对肺癌的治疗仍以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为主,另配合一般对症治疗和姑息治疗。靶向治疗和生物治疗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已成为最有希望攻克癌症的治疗方法,生物治疗在目前被称为治疗恶性肿瘤的第四种模式,但这两项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对肺癌而言,更多强调综合治疗,中医药在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疗效确切,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免疫功能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转归,本文就中医复方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西医治疗方面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国内外大量临床实践和专家共识不断更新,从病理分期,临床分期再到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都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但中位生存期以及远期生活质量依旧很低。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化疗过程中显示出许多优势,如消化道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以及免疫力低下,并能增加肿瘤组织对化疗的敏感性,降低化疗药物耐药性。但同时也反映了很多问题,目前中医药治疗肺癌仍然没有统一的治疗规范和行动指南,缺乏大样本的临床数据研究多偏颇于个人经验的体会与总结,循证医学的证据不足,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研究不明,缺乏对中药复方毒性成分的重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殷东风教授中药配合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控制不良反应直至消失,患者未因不良反应而减药或停药,靶向治疗得以有效延续,无进展生存期已达18个月,总生存期已近36个月,血CEA显著下降,KPS评分明显提高。随着肿瘤治疗观改变,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衡量肿瘤疗效主要指标。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减轻化疗及分子靶向药物毒副作用,预防复发、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在临床上日趋重要。当今提倡多手段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肺癌,中医辨证施治正符合这一思想。虽为个案,仍能显示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现代医学常以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80%患者在确诊时为中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而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时,仅获得有限的近期疗效,却有显著毒副作用。中医药治疗肺癌,在改善患者症  相似文献   

19.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搜索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总结。阐述中医药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耐药的相关研究进展。中医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能够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联合EGFR-TKIs能延缓或逆转耐药。现对近几年中医药联合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行探讨,发现中医药在改善EGFR-TKIs的不良反应、延缓或逆转EGFR-TKIs耐药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肺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西医在治疗肺癌上有效率逐步提高,但相应的不良反应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中医药能够有效减轻手术、化疗、放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带来的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或将成为肺癌更好地治疗手段之一。文章收集了近年来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希望为今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