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单孔、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70岁及以上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92例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70岁及以上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单孔组(52例)和三孔组(4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分析2组患者早期病死率、总存活率及无事件生存率差异。结果 单孔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 d总引流量、术后胸引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少/短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2组手术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的VAS评分逐渐降低(P 0. 05);且单孔组术后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均低于三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术后并发症、早期病死率、随访期间总存活率、无事件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70岁及以上NSCLC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等优势,患者远期生存可达到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一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徐闻霞  陆红艳  黄斌 《医学信息》2018,(21):100-102
目的 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和肺段切除在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行胸腔镜手术的76例ⅠA期NSCLC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行肺叶切除术,对照组26例行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年后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8.26±30.76)min,短于对照组的(155.51±21.9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随访3年后复发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A期NSCLC患者中肺段切除和肺叶切除治疗效果相似,而且肺段切除术能够保留更多的肺功能,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此外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淀粉样蛋白A(SA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及CD4+T细胞、CD8+T细胞、CD4+ T/CD8+T、自然杀伤细胞(NK)等免疫细胞所占比例.结果 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两组患者的CRP、IL-6、SAA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而CD4+T、CD8+T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炎症因子各指标的上升程度及免疫细胞水平的下降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效果显著,且能够降低术后的急性期炎症反应,弱化对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采取完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的113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51例采取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肺段切除组(切除肺段小于3),62例采用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肺叶切除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手术前后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9.4±13.0)m L、(3.5±0.7)d、(584.3±51.7)m L和(9.4±2.5)d,均低于肺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住院费用(47 812.5±2 681.4)元少于肺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肺段切除组无患者死亡,肺叶切除组有1例患者死亡;肺段切除组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MVV%分别为(87.6±9.4)、(86.8±10.2)及(82.5±8.7),均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较肺叶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肺功能损伤程度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王栋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11):2048-2050
目的:探析不同入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肺叶切除术的入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6 h(T0)、术后12 h(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疼痛情况、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得分从T0到T3依次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置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剑突下入路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置管留置时间,促进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胸腔镜治疗226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26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术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数,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别(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胸腔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等术后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和7.7%(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我科行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35例(两孔组),三孔法胸腔镜手术65例(三孔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及引流量、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CRP、SAA水平变化.结果 两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低于三孔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RP、SAA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86,5.11,P<0.05);两孔组患者VAS评分低于三孔组[(6.5±2.1)vs(8.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25,P<0.05);两孔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三孔组(8.6% vs 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三孔法相比,两孔法可有效治疗肺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急性期反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朱铭君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8):1337-1340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对患者近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段切除组(n=42)和肺叶切除组(n=36).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肺功能损伤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围术期内两组均无患者死亡,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感染率均明显低于肺叶切除组(P<0.05);术后3 m,肺段切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at 1 second,FEV1)、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 volume,MVV)均明显高于肺叶切除组(P<0.05);术后3 d、术后3 m肺段切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明显低于肺叶切除组(P<0.05),术后6 m,两组间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 m,肺段切除组患者肺癌症状量表(Lung cancer symptom scale,LCSS)评分低于肺叶切除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表(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 for lung cancer,QLICP-IU)评分明显高于肺叶切除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患者近期效果相当,但采取肺段切除术可以通过减少手术损伤、减轻术后肺功能损伤、减少术后疼痛感,从而提高患者近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手术器械包模块化管理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择60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病患者,其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0.3岁。以2013年2月以前的VATS手术器械包作为常规组(30例),2013年2月后VATS手术器械包作为模块化组(30例),即能量系统、成像系统、组织分离与止血系统及基础器械包等4种模块化器械包,组合使用。观察两组手术总时间、肺叶切除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器械包的质量、清点及清洗器械时间。结果①手术总时间在常规组显著长于模块化组[(110.59±20.33)min vs(80.67±9.21)min,P0.05];②肺叶切除术平均时间及平均出血量在常规组与模块化组之间比较[(40.13±15.67)min vs(35.33±11.21)min,(53.67±21.71)mL vs(60.47±18.24)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常规组器械包总质量显著高于模块化组[(3.63±0.67)kg vs(2.85±0.71)kg,P0.05],常规组手术器械包器械使用率显著低于模块化组[(14.13±2.67)%vs(93.47±3.33)%,P0.05];④清点及清洗器械时间在常规组均显著长于模块化组[(15.33±5.13)min vs(8.21±2.77)min,(30.67±8.71)min vs(14.56±6.89)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器械包模块化管理显著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且不影响肺叶切除时间及出血量。  相似文献   

10.
刘政  朱红军  刘锋  王侃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7):1238-1240
目的:观察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3).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研究组采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肺功能、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NRS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可减轻原发性肺癌患者术后的疼痛感,促进其肺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肺癌患者的影响.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85例为本实验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2)以及实验组(n=43).两组患者均接受胸腔镜手术,对照组患者选择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选择肺段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肺功能情况、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肿瘤复发率等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耗时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在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术后随访1年,肿瘤复发率以及死亡率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针对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可行性较高,可明显减少对患者正常肺组织的损伤,患者术后康复周期短,肺功能损伤少,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0F猪尾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对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及引流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0例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的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采用28F硅胶引流管1根从偏向手术切口的一侧放置于后纵隔;观察组患者采用10F猪尾引流管于腋后线第7肋间水平放置于后纵隔(若为上叶或中叶切除,于锁骨中线第2肋间加放1根10F猪尾引流管)。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疼痛评分及术后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拔管时间,总引流量。记录2组患者术后皮下气肿、肺不张、再次插管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拔管时间,皮下气肿、肺不张、再次插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应用10F猪尾引流管,可以减轻术后切口疼痛,保证术后胸水、积气的引流效果,同时不增加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扩大切除术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63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和研究组(3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胰十二指肠扩大切除术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分析胰十二指肠扩大切除术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5年后发现,研究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时间显著少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研究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中,两组患者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扩大切除术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治疗胰腺癌手术完整切除率高,可有效延长无淋巴结转移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而该手术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长且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故选择该手术治疗要慎重考虑,应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远期预后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楔形切除术治疗胃间质瘤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在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例采取开腹楔形切除术,设为对照组,另外20例实施腹腔镜手术,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安全性指标(切口感染、创面出血、肠梗阻、胃瘫)和预后指标(复发率、转移率、病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复发率、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胃间质瘤患者手术治疗中,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能够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提升治疗的安全性,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会阴吻合器直肠脱垂切除术(PSPR)与改良Altemeiers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选取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PSPR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Altemeiers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直肠切除长度;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肛门静息压,采用Wexner评分评估2组患者肛门失禁情况;统计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及复发情况,评估2组患者预后差异。结果 2组患者住院时间、直肠切除长度、治疗前后的Wexner评分及肛门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短/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改良Altemeiers术比较,PSPR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可作为临床治疗直肠脱垂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功能中重度减低的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肺功能中重度减低的周围型肺癌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孔组和三孔组,每组43例。单孔组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三孔组采用常规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围术期指标,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 d、7 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pred)、最大分钟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pred)等肺功能指标,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三孔组比较,单孔组术后下床活动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 d VA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及7 d的FEV1%pred、FVC%pred、MVV%pred均较术前降低(P<0.0 5),术后7...  相似文献   

17.
胸部后外侧切口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治疗肺癌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目前,胸腔镜手术被应用于肺癌的临床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我院于2009年至2011年,共对56例肺癌患者实施了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阶段性心理干预对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心理状态、氧化应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7月-2017年9月于我院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90例患者按区化随机设计分组,对照组(n=43)给予常规临床干预,观察组(n=47)联合阶段性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治疗情况及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并统计其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及引流导管留置时长均较对照短(Z=0.257,0.552,t=2.054;均P0.05);同时,干预后,观察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分值、MDA水平低于对照组(t=-6.076,-26.978,-14.989,-14.214,-20.525,-23.088,-17.014,-27.245,-9.617,-2.280;P均0.05);SOD、GSH-PX高于对照组(t=5.380,12.599;P均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t=-2.832,P0.01),手术费用低于对照组(t=-2.056,P0.05),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χ~2=3.942,P0.05)。结论:较常规心理干预,阶段性心理干预或能进一步改善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患者心理状态、氧化应激指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皮肌炎的围手术期临床特点。方法对6例合并皮肌炎的NSCLC患者和6例不伴皮肌炎的NSCLC患者进行1∶1配对研究,分别施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肺炎/肺不张发生率、术后伤口恢复情况、术后3 d胸腔引流量、术后乳糜胸发生率、心律失常发生率、围手术期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肺癌患者是否合并皮肌炎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3 d胸腔引流量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皮肌炎与不伴皮肌炎患者的术后房颤发生率分别为50.00%(3/6)和16.66%(1/6),肺炎/肺不张发生率分别为50.00%(3/6)和16.66%(1/6),住院时间分别为(16.28±3.61)d和(11.11±2.9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皮肌炎的NSCLC患者肺叶切除术后房颤和肺炎/肺不张发生率较高,围手术期住院时间较长,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分析传统的甲状腺切除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8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已确诊为甲状腺良性肿瘤.按照随机平均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VAS疼痛评测标准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术后住院的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中未见低钙抽搐、呼吸困难、切口粘连等严重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用于治疗甲状腺结节时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平均住院的时间较短,且术后的并发症较少,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