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外科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998年6月~2004年8月收治CTPV患儿21例,其中15例因上消化道出血、4例因脾大、2例因腹胀并发热入院。5例次采用脾切除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断流)、2例次采用断流 脾肾静脉分流、断流 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脾肺固定各7例次、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6例次、经胸断流加大网膜包肺5例次。结果21例分别行各种手术31例次,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6年,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临床分型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门-奇断流加门-体分流术是本病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肠门分流(Rex手术)治疗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支分流术(Rex手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本院共收治6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并门脉高压患儿。年龄20~82个月,均为男性。4例有反复上消化道出血、呕血、输血史,输血量800~2400mL;2例表现为巨睥、脾功能亢进、进行性贫血。5例患儿术前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不同程度降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脉海绵样变;脾脏增大。手术采用上腹肋缘下横切口,测定肠系膜上静脉压力,并行门静脉造影。游离胃冠状静脉达食管裂孔水平,离断。游离肝门静脉左主支,阻断并纵行劈开矢状部,然后以6-0Prolene线将胃冠状静脉与门静脉左支行端侧吻合。再次测定肠系膜上静脉压力,并行血管造影。术后随访3~11个月。结果6例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200.240min,出血约20~30mL,分流完成后造影显示分流血管均通畅无狭窄。分流前门静脉压力39~53cmH2O,分流后降为29~32cmH2O。术后住院时是7~12d:随访期间患儿未再出现呕血,影像学检查显示分流血管通畅,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正常;脾脏较术前缩小,厚度3.5~4.0cm。结论Rex分流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2010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7例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1岁7个月至11岁11个月。患儿均经腹部超声及CT检查确诊为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评估肝内外门静脉通畅情况,根据病变情况选取手术方式。结果27例患儿均实施手术。其中Rex手术19例,行Rex手术的患儿术后门静脉系统压力均明显下降;其中2例利用粗大肝外侧支静脉与门静脉矢状部行侧侧吻合,肝内门静脉获得满意灌注量;1例行巨脾切除后利用脾静脉行经典Rex手术;2例搭桥血管血栓形成,经抗凝治疗后失败,血管闭塞。3例因严重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和反复消化道出血实施肝移植手术,其中1例早期发生肝动脉血栓,经抗凝治疗后再通。3例实施远端脾肾分流手术,分流血管通畅。2例实施近端脾肾分流手术,其中1例出现脾静脉附壁血栓,经抗凝治疗后好转。结论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常常以门脉高压相关症状为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应根据肝内外门静脉发育和代偿情况综合分析后进行选择,搭桥血管可以根据患儿自身血管特点进行选择。首选Rex手术的原因在于其能够恢复门静脉系统正常解剖通道和生理作用,改善肝脏灌注和生长发育,避免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告内结扎法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胃食管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小儿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经验及效果.方法 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8~17岁.采用丝线内结扎法结合超声刀进行腹腔镜脾切除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切除巨脾后,离断胃食管周围侧支血管和穿支静脉,保留胃冠状静脉和食管旁静脉向奇静脉的分流.结果 ...  相似文献   

5.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手术治疗肝外型门脉高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远端脾静脉肾静脉分流手术治疗肝外型门脉高压的效果。方法本组手术患儿15例,术前经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主干呈海绵窦样改变。术中首先经小肠系膜Ⅲ级静脉和脾静脉分支行静脉压力测定及造影。然后将胰腺上下缘及背侧游离;将胰腺内走行的脾静脉游离,结扎切断与胰腺之间的细小分支,远端至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或肠系膜下静脉汇合处,近端至脾门;最后将脾静脉距肠系膜上或下静脉0.5cm处切断,闭合肠系膜上静脉侧断端,将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端一侧吻合;同时结扎胃冠状静脉、胃左静脉和胃网膜左静脉而保留胃短血管。结果15例患儿实施远端脾-肾分流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5h,手术失血10~30ml;无需输血者。分流前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压力平均值分别为28.4cmH2O和28.1cmH2O,分流后平均值分别为24.7cmH2O和12.6cmH2O,脾静脉压力明显降低(P<0.01)。分流后脾脏缩小,被膜皱缩。2例手术后患儿出现乳糜腹,保守治疗1个月后自然消失。患儿随诊6个月~2年无再发消化道出血者,脾脏大小均回缩。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均在正常水平。超声多普勒检查,脾肾静脉吻合口通畅。结论远端脾静脉-肾静脉分流术是治疗小儿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保留脾脏,贲门胃底血液可通过胃短动脉流向脾静脉使该区域保  相似文献   

6.
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等问题。方法 总结我院7例经手术治疗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呕血伴排柏油样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脾脏增大为体验特征。本组均经彩色多普勒检查提示或明确诊断,4例术前行血管造影。胃底及下段食管血管断流、脾切除为共有手术方式,5例行不同形式的分流手术。结论 部分患儿可能为先天性因素所致。除门静脉高压症常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改良脾肺固定术(在脾肺大网膜固定的基础上同时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小儿门静脉高压的疗效。方法对2002年5月-2008年3月收住的12例小儿肝前型门静脉高压患儿采用改良脾肺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10例患儿症状显著改善,未再发生呕血、黑便。2例术后分别有1次上消化道出血,350-380 mL,经保守治疗痊愈,12例术后6个月行B超、上消化道造影见脾肺间已形成侧支循环,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显著减轻。结论掌握好适应证开展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能使二者优势互补,改良脾肺固定术是治疗小儿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8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8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患儿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预后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18例均手术成功。其中5例行Rex手术,选择的分流血管包括肠系膜上静脉、胃冠状静脉、胃右静脉以及门静脉扩张最显著的侧支血管。行Rex手术的患儿有1例术后因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而再次接受手术,发现为吻合口狭窄,术中切除狭窄段,取管径较大的一段空肠系膜血管作为补片搭桥,同时行食管胃底静脉结扎术。5例行Warren手术的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无一例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脾大现象均明显改善,术后无一例并发症。4例行近端脾肾分流术(其中1例术后反复消化道出血,于二次手术时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3例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同时切除脾脏,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结论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需早期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儿的预后非常重要。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儿的病情及门静脉系统血管的条件来决定,其中Rex手术是儿童门静脉海绵样变的首选治疗方法,此外Warren手术和近端脾肾分流术也是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CT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术前病情判断及手术方式选择中的作用.方法 情况,与患儿手术治疗方式对比分析.结果 12例患儿中5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胃底及食管下段血管断流术和脾切除术,4例仅行脾切除术,3例病变累及肝内门静脉行活体肝移植.自发性脾/胃-肾静脉分流8例,腹膜后Retzius静脉丛(RV)开放4例,术中保留.术后1例肝移植出现门静脉血栓死亡,其余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清楚显示门静脉及分支,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有助于术前手术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10.
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彩色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彩色超声诊断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报道近年来较多[1],小儿方面的报道甚少。本文对12例经手术证实的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彩色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彩色超声对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患儿,男7例,女5例,年龄3~13岁,平均8-0岁。所有患儿均因反复多次上消化道出血就诊。5例就诊时有较严重的贫血。体检发现均有明显的脾肿大。临床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1-2 方法 彩色超声仪器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OGIQ50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频…  相似文献   

11.
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术后并发乳糜腹水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本文探讨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术后并发乳糜腹水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年间收治因门静脉海绵样变门脉高压而反复上消化道出血患儿9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4例出现乳糜腹,其中2例发生于脾脏切除加脾肾静脉分流术后,1例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后,1例发生于Warren术后.结果 4例乳糜腹水患儿有3例经过禁食及TPN等保守治疗后在术后1~4周乳糜腹水消失,1例患儿经过4周保守治疗后每天仍有2000 ml左右的乳糜腹水,在术后4周行腹腔大隐静脉转流术,术后1周乳糜腹水消失.随访1~6年,均无复发.结论 门静脉海绵样变术后并发乳糜腹水的主要原因为术中损伤淋巴管或乳糜池,保守治疗有效,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Seventy-six children with portal vein obstruction underwent surgical portosystemic shunt, for sever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bleeding in 64 and for prophylactic purposes in 12. Endoscopy and angiography or both showed shunt patency in 70 children; thrombosis occurred in the remaining six. The mean age at successful shunt surgery was 6 years 10 months. Early postoperative assessment of shunt patency was judged from regression of splenomegaly and thrombocytopenia when splenectomy was not performed; when done, early post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 correctly indicated the result. Significant regression of endoscopy was most often delayed postoperatively for up to six months. Children with a proved patent shunt did not have any further episodes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bleeding, displayed no clinical signs of encephalopathy, and often exhibited a striking increase in growth velocity. 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pport the contention that a portosystemic shunt is the best treatment for portal vein obstruction after the first spontaneous bleeding episode, even in young children.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治疗的最佳术式。方法 对1990年~2002年收治的16例门静脉海绵样变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6例中13例因消化道出血入院,另3例因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人院。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胃镜下注射硬化剂或套扎术,12例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种。7例行1次手术,3例行2次手术,1例行3次手术,1例行4次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1~11年,3例仍有出血,非手术疗法可控制;4例经钡餐胃镜检查食道静脉曲张情况明显好转;4例B超下可测及吻合口的直径及血流速度;本组死亡3例,2例死于大出血、休克,1例死于术后败血症。结论 (1)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所致的门脉高压症发病年龄早,消化道大出血为其主要症状,可危及生命。(2)治疗上应酌情选择降压效果明显、止血确切的手术方法。如未做过手术,脾大和脾亢不明显者,可首选肠腔分流;脾大和脾亢明显者在切脾同时作断流, 脾肾分流术;若已行脾肾分流术后仍出血,可选择肠腔分流。胃右静脉或胃冠状静脉与肝左静脉属支吻合法是一种新的门体分流术式,在条件允许时可试用。(3)对合并胆道疾病者,应先降低门脉压力、后行胆道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肝外门静脉高压Rex术后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7年1月126例门静脉海绵样变行Rex手术治疗患儿中,26例Rex术后再次出现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13例患儿门静脉血管超声和CT显示未见明显分流血管,10例分流血管明显狭窄,3例门静脉血管超声可见分流血管通畅.21例患儿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其中20例食管静脉曲张.采用输血止血等保守治疗10例.行Warren术治疗5例,其中1例先行Rex术治疗失败后改行Warren术.行Rex术治疗8例,其中1例失败,最终行Warren术治疗;1例先行内镜下硬化剂治疗后再出血,改行Rex术治疗.行肠系膜下静脉间置、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右支分流术1例.1例吻合口狭窄患儿行吻合口扩大成形术.行内镜下硬化剂治疗3例,1例术后再次出血后行Rex术治疗.所有患儿定期随访及复查.结果 行Rex术、Warren术和保守治疗患儿上消化道出血复发率分别为62.5% (5/8)、20%(1/5)和90%(9/10),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率分别为75%(6/8)、20%(1/5)和100%,均以行Warren术患儿最低,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7和0.015).比较行Rex术、Warren术和保守治疗患儿术后随访时间[(22.9±24.4)个月、(26.6±24.1)个月和(26.0±20.4)个月],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9).行Rex术和Warren术患儿术后分流血管通畅率分别为62.5%(5/8)和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保守治疗10例,其中1例分流血管通畅者迄今随访43个月未再出血,其余患儿均出现呕血或黑便.接受内镜下硬化剂治疗3例,其中1例分流血管闭锁者术后再次呕血行Rex手术治疗.结论 Warren术是治疗Rex术后复发的有效手术方法.保守治疗及内镜下硬化剂治疗仅适用于分流血管通畅的患儿,对于分流血管狭窄或闭锁的患儿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有搏动性双向格林手术的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6年8月,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双向格林手术30例,术中不关闭肺动脉,不结扎奇静脉。结果本组治愈28例,手术早期因低心排综合症死亡2例。术后并发乳糜胸1例,胸腔积液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时末梢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结论非体外循环下有搏动性双向Glenn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是治疗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临床拟诊的78例急性阑尾炎的患儿全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78例临床拟诊的急性阑尾炎病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51例,全部行手术治疗,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50例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本组出现假阳性1例,假阴性1例,准确率为97.7%。结论采用无创伤性、简单安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可靠、准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