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究内固定和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腕关节功能恢复及活动度的作用。方法 选取6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内固定组(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n=30)和外固定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n=38),记录2组患者治疗用时、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患肢握力恢复、Gartland-Werlry评分、腕关节掌曲和背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骨折愈合、治疗优良率及关节度指标(桡骨短缩、掌倾角、尺偏角)。结果 内固定组手术用时长于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握力恢复、腕关节ROM较术后1个月均升高,Gartland-Werlry评分较术后1个月降低,且术后1、3个月,内固定组握力恢复、腕关节ROM均高于外固定组,Gartland-Werlry评分低于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握力恢复、Gartland-Werlry评分及优良率、腕关节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OI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65例老年OIF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33例)采取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骨密度变化、Harris评分、骨折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增多,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1);而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和功能锻炼时间的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相比术前,两组患者术后骨密度均显著改善(P<0.0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骨密度的组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骨折愈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骨折愈合率和Harris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相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老年OIF患者应用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可促进早期骨性愈合,提高内固定的稳定性,但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因此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以更好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结合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外露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周口淮海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胫骨外露伴骨缺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结合Orthofix外固定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外科结合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延长长度、愈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肢疼痛、钉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偏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外露伴骨缺损患者采用显微外科结合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且愈合指数较高,降低术后骨偏移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祝浩刚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061-2062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PFNA内固定(PFNA组)和DHS内固定(DHS组)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并随访分析2组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DHS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随访中,PFNA组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DHS组(P<0.05),而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显著低于DHS组21.7%(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优于DHS内固定,可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板(LPF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7月~2015年12月本院的38例应用加长PFNA或LPFP治疗的股骨粗隆下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加长PFNA固定组26例,LPFP固定组12例,分析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PFNA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均较LPFP组少(P<0.05);PFNA组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比LPFP组短(P<0.05);PFNA组随访期间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LPFP组低(P<0.05);术后末次随访患肢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安全可行,疗效肯定,术后康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结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6例,A组(140例),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抗骨质疏松药物阿仑膦酸钠、复方丹参片口服治疗;B组(36例)采用手术+常规治疗,观察比较术后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密度改善以及疼痛缓解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A、B两组疼痛均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前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4、8周两组疼痛评分差异较明显,(P<0.05)。治疗前后A、B两组骨质疏松程度均有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与8周时两组BMD值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周两组BMD值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锁定钢板系统治疗股骨粗隆间骨质疏松性骨折能够达到有效固定,结合积极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于症状改善、骨密度维持及骨折愈合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微型钢板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掌、指骨干骺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手掌、指骨干骺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克氏针内固定组44例(指),微型钢板内固定组46例(指);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伤口感染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克氏针内固定组优良率(79.54%)高于微型钢板内固定组(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克氏针内固定组关节僵硬和肌腱粘连发生率低于微型钢板内固定组(P<0.01);2组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且2组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手掌、指骨干骺部骨折,手指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微型钢板内固定,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直接闭合复位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选取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有限切开复位,观察组患者实施直接闭合复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P>0.05)。结论:直接闭合复位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疗效优于有限切开复位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两阶段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严重Pilon骨折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因Pilon骨折而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两阶段治疗,先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再接受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1)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术后对患者随访6-15个月,比较2组患者早期和远期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以患者踝关节最大肿胀部位的周径评价患者肢体的肿胀程度,并对患者生活质量(SF-36)和疼痛评分(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种类包括皮肤坏死、感染、创伤性关节炎、关节融合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种类包括感染、骨折再位移、关节僵硬等.观察组患者的早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肿胀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能够降低Pilon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消除肢体肿胀情况,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疼痛程度也有显著疗效,建议在Pilon骨折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微创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Jackson技术与几种腰骶部常用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 ,为Jackson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 :15具小牛新鲜脊柱标本 (L4 到骶尾部全部脊椎 )和 5具人体新鲜脊柱标本 (L3到骶尾部全部脊椎 )分成骨密度相似的 5组 ,分别用Dick ,RF ,Steffee ,CD和Jackson等技术进行腰骶部固定 ,并测量它们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 :Jackson技术固定组比其它组更坚固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抗扭转时的载荷 应变 位移曲线上明显优于其它组 (P <0 .0 1)。结论 :Jackson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腰骶部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Jackson技术与几种腰骶部常用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为Jackson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15具小牛新鲜脊柱标本(L4到骶尾部全部脊椎)和5具人体新鲜脊柱标本(L3到骶尾部全部脊椎)分成骨密度相似的5组,分别用Dick,RF,Steffee,CD和Jackson等技术进行腰骶部固定,并测量它们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Jackson技术固定组比其它组更坚固和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抗扭转时的载荷-应变/位移曲线上明显优于其它组(P<0.01)。结论:Jackson技术是一种有效的腰骶部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比较Cosmic非融合固定与Coflex非融合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方法2009年8月--2012年8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6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Cosmic组和Coflex组,每组30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疗效、VAS评分、JOA评分和ODI指数进行比较。结果Cosmic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Coflex组(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smic组的JOA评分显著高于Coflex组,ODI指数显著低于Coflex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0,2.104,P〈0.05)。结论Cosmic非融合固定术治疗退行性椎间盘疾病的综合疗效优于Coflex非融合固定。  相似文献   

16.
林小平  杨骏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21-4622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手术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选择治疗方案,其中行掌侧T形锁定接骨板内固定53例,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45例。治疗后6个月分别对手术治疗组与石膏外固定组进行影像学检查及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价标准[任国文,吴学元.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3):254-255.]评分。结果9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内固定组较石膏外固定组术后影像学检查及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手术内固定优于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17.
胫骨平台骨折应用外支架与内固定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内固定手术与骨外固定架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结果对比,总结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9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43例(观察组)和骨外固定架固定手术43例(对照组),并对两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膝...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80例不稳定骨盆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0例患者。分别采用内固定、外固定或者内固定联合外固定的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术后,发现内固定联合外固定组治疗的临床改善优良率(93.3%)明显高于内固定组(68.3%)和外固定组(63.3%),三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联合外固定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9.9±2.6周)明显短于内固定组(14.8±2.2周)和外固定组(14.4±2.8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5%)明显低于内固定组(11.7%)和外固定组(5%),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内固定或外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腓骨骨折及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24例严重胫腓骨骨折,其中开放性骨折16例,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结果 24例均获得6~12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4~8月,骨不连1例,无骨髓炎、肢体短缩、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Pilon骨折参考Helfet等标准,优4例,良3例,优良率77.8%.结论伴有软组织损伤的严重胫腓骨骨折与Pilon骨折,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能够在有效固定骨折的同时处理软组织损伤,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单侧胫骨Pilon骨折患者12例采用有限切开内固定并辅以外固定架外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结果:本组患者12例,优10例,良2例。术后并发症:创面不愈合2例,感染1例。结论:胫距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和恢复肢体长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此术式可早期活动踝关节,是治疗Pi-lon骨折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