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温莲聪  丘诗诗  范春 《新中医》2024,56(9):202-205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的良性慢性疾病。研究发现间质成分增生和腺体 增大是良性前列腺增生主要的病理改变。络病理论认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有易虚易瘀、易积成形、久病入络的 病变特点;病机以肾络空虚为本,络脉不通为机,湿热瘀浊为标,其中络脉不通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核心病 机;治疗原则以通为用,常采用补虚通络、活血通络、祛邪通络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笔者在络病理论的 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因病机及治法,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提供新 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所致尿潴留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属中医“癃闭”范畴,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以及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出现,本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中医药在治疗前列腺增生所致尿潴留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十年来中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性尿潴留的临床报道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马军[1]将前列腺增生致尿潴留的病因病机概括为:①脏腑虚衰,无以助阳通窍;②肾气不足,阳无以化,开阖失调;③痰瘀互结,阻碍水道。王振新[2]认为瘀浊内阻,气虚血瘀,膀胱气化不利是其根本病机。李松林[3]认为气滞血瘀,阻塞水道为导致前列腺增生致急性尿潴留的…  相似文献   

3.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转移起关键作用,改善肿瘤微环境正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中医理论起源于"象思维","象思维"贯穿于中医学的始终,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象思维的思维步骤:观物取象→取象比类?建立(运用)象模型→象以尽意,并结合肿瘤微环境的现代认识,将肿瘤微环境的中医病机概括为癌毒内生、耗伤气阴、炼津为痰、灼血为瘀,致气阴两虚,毒瘀痰互结,治疗上以清热解毒,益(脾)气养(肾)阴,祛瘀通络,化痰散结为主。  相似文献   

4.
肾虚血瘀为前列腺增生症的基本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增生症为中、老年男性常见病,其病理为各种原因造成腺体瘀血阻滞增生,从病理和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肾气虚弱是前列腺增生的体质本因,但’睁虚运血无力,瘀滞下焦,气化不利才是导致本病的关键病机所在,即肾虚血瘀为前列腺增生症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5.
痰瘀同治法应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痰浊、瘀血都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而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之后,又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脏腑器官,导致各种疾病,故又属致病因素。古有“百病多痰”、“久病多瘀”之说。唐容川《血证论》中有“痰挟瘀血,遂成窠囊”之语。痰瘀互结所致病证甚多,痰瘀同治为临床常用之法。现将临床应用痰瘀同治法的体会简介如下。1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良性肥大,是以排尿因难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男性老年人常见病,属中医癃闭范畴。关于本病之成因,多责之于肾气专职虚及下焦湿热。然据笔者临床观察,本病痰瘀互结者亦颇常见。年高之…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认为,前列腺增生所致的急性尿潴留病机可概括为肾元亏虚、瘀组成积,水湿内停,变证百出;辨证分为水湿内停、肾虚血瘀,湿热下注、肾虚血瘀,肾阴不足、瘀血停滞诸证。治疗应以补肾活血、化湿利水为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7.
象思维是一种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思维,是古代学者认识大自然万事万物所采取的独特性思维方式。其作为原创性思维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对中医学的形成、发展和创新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偏头痛作为一种慢性原发性神经血管性疾患,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全球性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基于对象思维的理解,从偏头痛发作过程中的临床症状特点及现代西医学研究入手,运用取象比类的手法,对偏头痛之“风象”“痰象”“瘀象”进行论述,最后立“象”以尽“意”,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加以概括,使读者更加形象具体地认识偏头痛的病因病机,以达到准确、快速、长久地解决患者痛苦的目的。基于象思维理论,将偏头痛之病因病机概括为风邪侵扰、顽痰阻窍、久病入络、瘀血停着,治疗时更以名中医崔应麟教授之经验方加味散偏汤化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辛重强  王福  高庆和  张继伟  曾银 《光明中医》2016,(17):2482-2484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多发性的泌尿系统疾病,以进行性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特点。膏方是中药剂型之一,通常用以滋补强身,保养脏腑,祛除病邪,消除病痛,又称之为膏滋、药膏等。郭军教授根据本病病因病机与其慢性起病的特点,提出在本病发病早期,通过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思想,运用膏方通补兼施的作用参与调治前列腺增生,现对郭教授膏方调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经验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增生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膀胱气化失调,病位主要在膀胱与肾,发病前提主要是体虚久病、肾气亏虚,主要发病条件是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绪刺激、外邪侵袭,病理因素是湿热、热毒、气滞及痰瘀,本虚标实是基本病机特点.前列腺增生在病机上尤重血瘀,治疗上以疏通为第一要义.专方专药常用桂枝茯苓丸、芍药甘草汤、通关丸、草薢分清饮.实验室研究表明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组织FAS蛋白表达,bc122和bax调控失衡有关,益气活血清热利湿方能使增生的前列腺萎缩,降低前列腺指数,降低血清中T含量,提高E2含量及E2/T比值,使机体内雌、雄激素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属中医“癃闭”范畴。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以及尿流细弱等。对其病因病机,李中梓在《证治汇补·癃闭》中讲:“有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而气化不能者;有久病多汗,津液枯耗者;有肝经急怒,气闭不通者;有脾虚气弱,通涸失宣者;……瘀血者,疏导兼行。”可见,古人认为前列腺增生主要与肾、脾、肺、肝及三焦等脏腑的病变有关。董襄国老师从事男科临床工作30多年,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自创方剂前列相。本人有幸跟从老师抄方学习,现将体会介绍如下。1验方心得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  相似文献   

11.
"取象比类"是中医在整体观察下认识疾病病因病机的一种方法,笔者拟运用取象比类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的病因病机,从而探讨乌梅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理性。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探索临床认识,为防治糖尿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指出"取象比类"思维方法在现代中医临床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茂生  黄子畅 《中医临床研究》2012,(18):77+79-77,79
运用中医四法辨证论治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突出病位、病性、病因及病况个性化发展变化规律。在确定下焦为病位,病在肾,关联肝、脾、肺,前列腺炎实中夹虚、前列腺增生虚中夹实;治疗中兼顾虚实,慎用苦寒,中病即止;治疗后期注重善后调理,益气祛痰,标本兼顾。必收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从病因病机、中药治疗、临床分型、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其他疗法等方面作较全面的综述。结论:中医药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于志强教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经验。于教授认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病机复杂,常与肝肾功能失常,湿热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下焦有关。重视从肝论治良性前列腺增生,主张"内伤杂病以开郁为先务",治疗上强调"疏肝散结"之法,分型论治,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沈楚翘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经验。沈氏认为前列腺增生主要病机为骨虚,并将该症分为气(阳)虚型与阴虚型,分别应用自拟补肾利尿汤和养阴利尿汤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前列腺纤维化以肌成纤维细胞持续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异常积累为病理基础,是腺体慢性炎性疾病进展为前列腺增生甚至前列腺癌的关键病理过程,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癥积”的范畴。笔者认为“血瘀为积之体,虚损为积之根”的“虚损生积”理论亦是前列腺纤维化的重要病机。本文通过阐释前列腺纤维化之精血津液阴虚,虚损生积的发病基础,论述痰、瘀、毒对病情进展的影响,治疗方面尤其重视虚损生积这一环节,注重五脏的整体性,确立了扶正补虚、养血益阴、消癥化积分阶段并行的治法,强调前列腺纤维化的分期治疗,旨在为临床诊疗开阔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名医李积敏关于妇科疑难病“肾虚血瘀”病机的学术思想 ,阐述了“肾虚血瘀”病机理论的基本内容为 :久病则虚 ,肾虚为本 ;久病则瘀 ,瘀生怪病 ;久虚则瘀 ,诸虚皆可致瘀 ;虚瘀相兼 ,病机错杂。确立了补虚与祛邪兼顾的“益肾祛瘀”治疗大法 ,并认为“肾虚血瘀”病机理论不仅是妇科疑难病的病机规律 ,还可以推广到其他各科。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著名中医疑难病专家李积敏关于疑难病“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的学术思想 ,阐述了“虚瘀痰毒水”病机理论的基本内容为 :疑难病主要与“虚、瘀、痰、毒、水”相关 ;“虚瘀痰毒水”诸因相兼 ,病机错杂。应用这一理论指导临床治疗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门成福名老中医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具有独特认识,门老指出中医学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研究历史悠久,经验宏丰。从解剖结构、生理病理、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等方面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变证机关键在于瘀阻。故基于从瘀论治的理论基础,临证之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活用祛瘀之法:或清利湿热祛瘀;或补肾固本祛瘀;或补中益气祛瘀;或行气理滞祛瘀;或活血通络祛瘀;或多证合参,多法并用,临证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炎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证候标准,“虚-风-瘀-毒”中医复杂病机网络反映了慢性肾炎病机的复杂性、动态性、多元性、整体性。本文阐述了“虚-风-瘀-毒”中医复杂病机网络在慢性肾炎中医病机中的内涵,并从现代生物医学角度阐释“虚-风-瘀-毒”与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微循环障碍、肾纤维化等微观病理生物学物质的联系,为慢性肾炎的中医病机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