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MRI增强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NR表现,评价MRI增强扫描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所有病例均位于髓外硬膜下,颈段6例,胸段5例,胸腰交界处3例,腰段2例,MRI平扫T1WI呈长椭圆形边界清楚的等、低混杂信号,T2WI表现为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增强后肿瘤与邻近脊髓及硬膜囊的关系更加清楚。结论:N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术前定位、定性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对指导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及分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及分型。方法:对比60 例(66个肿瘤)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与病理改变。结果: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 信号高于脊髓、增强为均匀强化31 个肿瘤,病理证实为实质性肿瘤;T1 、T2WI整个信号强度与CSF相似、增强为环状强化13个肿瘤,病理为囊性肿瘤;T1、T2 信号强度不均匀、增强呈环状和肿块状强化21个肿瘤,病理为囊、实性肿瘤。结论:椎管神经鞘瘤的MR表现分为3型能客观地反映其病理特征,更有助于与很少囊变、多数表现为与脊髓呈等信号的脊膜瘤鉴别  相似文献   

3.
骨母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附12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CT及MR对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12例骨母细胞瘤的临床、CT、MR I及病理学资料。结果(1)行CT检查6例,均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区伴随不同程度的钙化或骨化,瘤灶边缘呈反应性骨硬化缘,边缘光整。(2)行MR I扫描10例(包括4例已做CT检查的病人),表现为膨胀性的骨改变,瘤灶信号混杂,内有分隔,T1W 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 I呈高信号9例,1例以低信号为主。其中8例瘤灶周边可见清楚的T1、T2低信号缘,2例邻近组织呈片状模糊高信号。(3)增强扫描均呈中度以上强化,内夹杂片状低信号不强化区。结论骨母细胞瘤有较为典型的CT表现,MR I表现缺乏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良性色素性外周神经源性肿瘤(BMPN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色素性外周神经源性肿瘤患者行CT和MRI扫描,分析其特征。结果7例BMPNT均为单发,其中神经鞘瘤6例、神经纤维瘤1例;位于颈部3例,椎管内2例、鼻腔和后纵隔各1例。5例CT平扫表现为边界清楚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其内3例合并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7例肿块在MRI平扫均表现为混杂信号影,其内含有不同范围短T1短T2信号区,其在瘤内呈结节状、斑片状或弥漫性分布,3例瘤内合并囊变坏死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含有黑色素是一种少见现象,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与髓硬膜外肿瘤的鉴别。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髓硬膜下肿瘤的MRI表现。结果:MRI定位正确率100%。5例神经鞘瘤T1WI呈略高于脊髓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信号呈中高程度强化,3例见有神经孔扩大,其中1例位于腰骶部椎管内,呈串珠状,2例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信号相仿,2例脊膜瘤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的异常强化,1例脂肪瘤T1WI及T2WI均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结论:根据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原发肿瘤的MR表现,可准确定位并可推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6.
胸膜局限性纤维性肿瘤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膜局限性纤维性肿瘤(LFTP)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LFTP均行CT检查,其中3例MR I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9例为良性,1例为恶性。CT表现为单发的附着于胸膜表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胸膜肿块帽征”是定位胸膜肿块的特征性表现;胸膜肿块与邻近胸膜夹角呈锐角或钝角,其与肿块大小及形态有关。MR I表现T1W I及T2W I为低或中等信号,肿块信号不均,1例巨大LFTP T2W I为混杂信号散乱交错分布,巨大胸膜肿块内侧瘤蒂与心包相连。结论CT是LFTP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方法,MR I对较大胸膜肿块的定位及内部特征的显示优于CT。胸膜肿块瘤蒂的显示对LFTP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例53岁女性腰椎无沙粒体型色素性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持续性钝痛。CT显示腰3、4椎体水平椎管及左侧椎间孔区不均质实性病灶,呈哑铃状,左侧椎间孔扩大;MRI显示病灶T1WI呈混杂稍高信号,T2WI呈混杂略低信号,DWI呈团块状扩散受限,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信号。经病理诊断为腰椎非沙粒体型色素性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椎管内神经鞘瘤MRI表现椎管内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部分呈哑铃状;肿瘤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或略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注射GD-DTPA后肿瘤呈均匀性强化,液化坏死区不强化,肿瘤边界清晰。结论MRI对椎管内神经鞘瘤具有独特的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其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9例,神经纤维瘤4例)的MRI表现。结果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3例,椭圆形6例,不规则哑铃形4例。肿瘤呈等T1信号5例,长T1信号8例;等T2信号3例,长T2信号10例。病灶内可见片状或斑片状坏死3例。增强扫描4例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均匀强化。结论MRI检查对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根据神经源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可以很好地对椎管内肿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酷似海绵状血管瘤的眼眶海绵状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酷似海绵状血管瘤的眼眶海绵状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海绵状淋巴管瘤的CT和MRI表现以及MR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结果 7例均表现为眼眶椭圆形肿块,其中4例累及眼眶后部和眶尖,视神经明显受压移位.7例CT表现均呈等密度,密度均匀.MRI显示7例均呈略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T2WI显示肿块内有散在的条状和小片状低信号.7例MR动态增强扫描都表现为"渐进性强化"征象,其中5例肿块强化范围扩大较快.结论 表现为眼眶内椭圆形肿块的海绵状淋巴管瘤与海绵状血管瘤非常相似,但肿块累及眼眶后部和眶尖及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强化范围扩大较快高度提示肿瘤为海绵状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11.
颈部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颈部神经鞘瘤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其CT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神经鞘瘤 3 6例 ,增强扫描 2 7例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T平扫表现为均匀等密度、略低密度 (和颈部肌肉相比 )肿块 12例 ,增强扫描呈轻度均匀强化 ;2 4例平扫表现为不均匀等密度、略低密度肿块 ,伴中心点状、片状更低密度区 ,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至明显强化 ,中央更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上述表现与病理对照显示更低密度区由疏细胞区 (AntoniB区 )、陈旧性出血及囊性变组成 ,等密度、略低密度区由富细胞区 (AntoniA区 )和胶原组成。不同的细胞区域构成形成不同的CT表现 ,增强表现与AntoniA区增强有关。结论 :颈部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其病理改变有关 ,对正确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MRI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的MR I影像学特点与病理学对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椎间盘突出髓核游离的MR I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MR I组23例,游离髓核7例为T1W I、T2W I均呈低信号(与脊髓相比),边缘清楚,病理上为粘连与炎性反应较轻。13例T1W I呈低或等信号,T2W I上呈低或稍高信号,稍高信号位于周围,低信号位于中心部分,边缘欠清,病理上为粘连与炎性反应明显。3例T1W I呈稍高信号,T2W I上呈等信号,病理上为纤维组织增生。12例增强扫描中,7例于周边见轻度强化,中央无强化,3例无明显对比强化,2例呈均匀轻度强化。结论MR I信号特征能充分反映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椎管内毛细血管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经MR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毛细血管瘤5例进行总结及分析,分析MRI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例椎管内毛细血管瘤,位于脊髓内2例,髓外硬膜下3例,呈等信号或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5例均显著强化,瘤体境界清晰,3例均匀强化,2例强化欠均匀,病灶内可见点状及条状不强化区,为血栓或纤维间隔。3例可见引流血管纵向走行与病灶相连。结论:MRI对椎管内毛细血管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肾细胞癌MRI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肾细胞癌(简称肾癌)MR I信号特点。方法收集有完整临床资料及病理证实肾癌49例,均做T1W I、T2W I、STIR序列检查,同时27例做MR 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透明细胞型41例,颗粒细胞型7例,肉瘤样细胞型1例。T1W I均匀等信号17例,混杂信号26例,均匀低信号6例;T2W I均匀略高信号19例,明显高信号4例,混杂信号26例。显示假包膜者10例。肾窦侵犯15例,肾周侵犯14例,肾静脉癌栓3例,腹膜后或肾门淋巴结肿大12例,腰大肌转移1例。注入造影剂后,8例病灶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强化,3例均匀环状强化(包膜强化),4例强化环内壁不规则。结论仔细分析病灶的信号特点,MR I能够准确诊断肾癌,且能了解向肾窦、肾周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尤其对小肾癌诊断,MR I价值独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和MR 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结核的CT和MR表现特点,并作文献复习。2例肝结核行CT平扫及CT动态增强扫描,1例行MR平扫。结果CT平扫1例呈不均质性低密度,病变内伴有更低密度坏死区,1例接近等密度;CT增强扫描动脉期2例病变均未见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2例病变轻度强化,其中1例伴有坏死囊变区周边轻微环形强化。1例MR平扫,T1W I呈低信号,T2W I呈等高混杂信号。结论肝结核少见,易误诊,CT及MR I能显示肝结核的一些特征,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淀粉样变性影像诊断特点.方法 报道2例病理确诊的肝淀粉样变性临床、超声、CT、磁共振表现及随访的动态变化,并与病理对照分析影像学表现的病理基础.结合文献总结肝淀粉样变性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肝脏弥漫增大,CT、MRI平扫密度、信号无异常,或密度略低,增强扫描静脉期和延迟期可见片状低密度、低信号为特征之一;MRI T_2 WI信号均匀、质地细腻,实质内"纹理"减少为特征之二.无受累或受累轻的部位和新代偿增大的区域增强明显.结论 肝淀粉样变性有特征的CT、MRI表现,容易与其它常见肝疾病如肝炎、肝坏死、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诊断本病的MRI特点与病理学关系及最佳影像学手段,以提高本病的综合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CT和MRI表现特点。CT组16例,MRI组23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16例。结果:16例CT表现为椎管内硬膜囊前高密度影边缘较清,4例显示游离碎片与椎间盘呈细窄颈相连。MRI组中,7例为T1WI、T2WI均呈低信号(与脊髓相比)边缘清;13例T1WI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或稍高信号,稍高信号位于周围,低信号位于中心部分,边缘欠清;3例T1WI呈稍高信号,T2WI上呈等信号。12例增强扫描中,7例于周边见轻度强化,中央无强化,3例无明显对比强化,2例呈均匀轻度强化。结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诊断以MRI为最佳,MRI信号特征能充分反映其病理的改变,仔细分析平扫信号特点即可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骨母细胞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9例经病理确诊的骨母细胞瘤术前均行MRI检查并对MRI征象进行分析。结果9例中6例为良性,3例为侵袭性。肿瘤起源于脊柱、颅骨、骨盆分别为5例、3例、1例,MRI上主要表现溶骨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骨样组织在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可为低、等或高多种信号成分;肿瘤内钙化或骨化T2WI为低信号,T1WI上为等或低信号;周边硬化环T1WI和T2WI上均为低信号;可伴有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骨样组织和软组织肿块中度到明显强化,囊变、硬化边不强化。侵袭性骨母细胞瘤边界不清,可侵犯周围组织。结论MRI能较好显示骨母细胞瘤的各种改变,对诊断、手术定位、分期尤其在显示脊髓和脑内继发改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并评价2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组织学证实鼻腔鼻窦神经鞘瘤的影像资料,12例均做cT检查,10例做MR检查.结果 12例神经鞘瘤中良性11例,低度恶性1例;发生于鼻筛区4例,上颌窦3例,上颌窦、筛窦及蝶窦2例,上颌窦、鼻腔1例,蝶窦1例,后鼻孔1例;病变边界清楚,呈椭圆形4例,不规则形8例.CT表现:病变区轮廓扩大,相应鼻腔鼻窦骨质受压、变薄、移位,其中8例伴局部吸收,1例伴轻微侵蚀性破坏;平扫病变密度均匀10例,另2例其内可见低密度区,增强后2例病变显示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与脑实质比较,T1WI呈等信号,其中3例可见片状及结节状低信号,2例伴有片状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信号7例,稍高信号3例,其中2例伴有片状低信号;9例病变内可见点、片状高信号,其中6例伴有规整的结节状高信号,1例显示液-液面;增强后9例显示中度或显著不均匀强化,1例较均匀显著强化.2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平台型.6例伴有阻塞性鼻窦炎,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其内部不强化,边缘可见线状强化.MRI均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和伴发的炎症.结论 骨质变形、变薄、吸收和MR T2WI所示斑片、结节状高信号并且增强后无强化为该病特征性表现;CT和MR两种影像检查方法联合使用能够对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