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有利于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8年2月~2009年12月的57例产妇产后出血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论 子宫收缩乏力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时评估易致产后出血的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减少产后出血,使产妇得到积极救治.  相似文献   

2.
杨帆  林琳 《当代医学》2021,27(23):129-130
目的 探讨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再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出血发生情况分为产后出血组(n=21)和非产后出血组(n=87).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8例再次剖宫产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21例,发生率为19.44%.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后出血的再次剖宫产产妇的宫缩乏力、产前贫血、胎盘前置占比均高于非产后出血的再次剖宫产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缩乏力、产前贫血、胎盘前置是再次剖宫产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宫缩乏力、产前贫血、胎盘前置是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从本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中抽选1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产妇进行分组:对照组70例,采用缩宫素肌肉注射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明显更低,第三产程时间明显更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米索前列醇能够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寻找最适合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我院多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不同种类的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结果: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特殊,必须严格认真的进行对待.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必须立即根据其出血原因进行常规的护理,之外还需要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本院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经过有效护理均全部脱离危险,健康出院.结论:产妇产后出血的危害十分大,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必须尽快找到出血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产科中常见而且严重的并发症,出血过多易导致产妇抵抗力的降低而诱发产褥感染、产后少奶等.据统计资料分析,产后出血仍占死亡产妇的45.5%,产后出血的防治及抢救是产科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工作.因此,对产妇产后失血情况的观察、分析,找出产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量和保障产妇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贵州省大方县妇幼保健院2007年元月至2008年元月住院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观察、测定、记载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出血不同时段的出血量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37例确认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妇不同时间段的出血情况以及引发因素.结果产妇产后24 h~1周时间内,发生产后出血的比率及出血量明显高于产后24 h内、产后1周以上;与妊娠期合并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瘢痕子宫以及贫血等因素相关.结论 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比较多,且产后不同时段的出血量不一致,为进一步有效控制产妇产后出血情况,有必要结合引发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产妇社会心理因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方法 采用Zung的自评焦虑量表(SAS)及自评抑郁量表(SDS)对500例产妇心理健康状态的测评,分析其对产后出血的关联度. 结果 产妇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导致产程延长,难产率高,产后出血发生率高.结论 产妇社会心理因素对产后出血有影响,对不良心理因素的产妇要及时疏导,降低或避免产后抑郁或焦虑的发生,减少产后出血量,促进产妇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解析以及探究关于孕妇生产后出血处理程序以及相关医疗救护办法,归纳产后止血护理方法,以提高临床救治效率从而推进后期产后出血处理优化.方法 针对本院自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6例出现产后出血病症的产妇进行护理治疗记录,并就治疗护理过程中所利用的出血处理方式以及预后措施等进行解析,探讨临床护理方式对于产妇生产后出血症状处理的临床意义.结果 将96名出现产后出血临床症状的产妇进行产后止血护理以及预后防护处理.其中36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由生产时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其诱发几率约占37.5%;由胎盘生理结构因素导致的产后出血的产妇共20例,占总病例人数20.8%;因产道受损导致的产后出血症状共28例,比例约为29.2%;剩余12名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的产妇受其他不明关联性原因导致,约为12.5%.本研究内所有产后出血产妇经过有效救治与护理后,未出现休克、死亡案例,术后护理治愈状况尚好.结论 产妇出现生产后出血症状主要由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子宫收缩时力量不足导致胎盘生产结构出现凝血功能损害、产妇本身患有生理性妇科炎症以及孕前过多进行人工终止妊娠等因素导致,产妇进行生产活动过程中一旦出血产后出血症状应第一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病理判断,以保证产妇生产安全,避免因失血过多导致的生理机能损害甚至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护理方法,提高产科质量,降低产妇死亡率.方法:从本市某三甲医院产科2015-2016两个年度中收治产妇中随机抽样3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242.2±106.95)ml,产后24h出血量(320.1±164.80)ml;产后出血率6.67%.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309.47±131.80)ml,产后24h出血量(407.07±199.97)ml;产后出血率22.22%.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认识产后出血,控制产后出血,避免产妇死亡.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结果 我院从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间住院分娩产妇总数940例,发生产后出血58例,发生率6.17 %.结论 积极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能够降低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是减少产妇死亡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我院住院89例产科出血临床资料观察分析.结果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8%.讨论减少产后出血,关键在预防及护理.根据产妇不同的产时情况和个体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方案,有效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顺产产妇第四产程产后出血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分娩的顺产产妇100例,采取随机原则将入组的1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入院指导、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观察组产妇给予优质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出血评估、病情监测、环境干预和饮食护理.结果 观察组产妇第四产程产后出血2例,出血率为4.0%;对照组产妇第四产程产后出血9例,出血率为18.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产产妇第四产程产后出血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分设护理研究组和护理对照组,每组随机分配128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组对护理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护理研究组产妇实施产后出血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护理研究组产妇的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护理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阴道分娩产妇实施产后出血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其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干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产科2011年1月~2011年12月42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产后出血的原因和治疗措施.结果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是42例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分别占69.00%和23.80%.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42例产妇经应用宫缩剂、按摩子宫、手术治疗后均成功止血,无一例产妇死亡.结论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正确应用宫缩剂、按摩子宫和手术干预是救治产后出血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抢救护理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比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526例.其中发生产后出血约49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均平安出院,其中一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结论 通过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抢救护理措施,能减少产的出血的发生比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产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2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在术后2 h和24 h的出血发生率以及出血量.结果 对照组产妇在产后2 h和24 h的出血量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中有10例出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为8.93%;对照组产妇中有22例出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9.64%,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降低产妇宫缩乏力所引起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中国家,产妇产后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占产妇死亡率的49.9%.而产后出血占产科出血死亡的87.8%.自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出血量≥500ml即为产后出血,由于出血量超出正常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所以会导致产妇贫血、感染、母乳喂养不能成功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产妇及新生儿健康.因此,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治疗尤为重要.在医疗保健活动中,应做到早干预、早发现、早处理,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挽救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本文分析了84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相关的处理护理措施,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注意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通过3年来578例产后出血26例的原因分析结果发现,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因此在产后2小时内应密切监护阴道流血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给予特殊的护理,以确保产妇产后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在产后出现出血症状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6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3例.对照组术后采用缩宫素防止出现产后出血症状;观察组术后采用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联合防止出现产后出血症状.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症状预防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后2小时和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在产后出现出血症状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减少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120例,以2015年8月为界限,之前的产妇为对照组,之后的产妇为试验组.试验组产妇实施预见性护理,对照组产妇实施自然分娩常规护理,比较2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减少自然分娩产妇产后的出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