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评价宫腔镜检查在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了我院2008年2月至2011年9月6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将宫腔镜检查结果和只进行术前分段诊刮结果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8例宫腔镜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36例,诊断符合率为94.7%;分段诊刮术组28例组患者诊断为子宫内膜癌20例,诊断符合率为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腔镜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92.8%、100.0%;诊刮术组术前诊断为Ⅰ期、Ⅱ期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符合率分别为60.0%、75.0%。两组Ⅰ期、Ⅱ期诊断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是安全有效的,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杨  屠文刚  袁玉山  宋斌  王丽  时倩倩 《安徽医药》2013,34(9):1384-1386
目的探讨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经分段诊刮及手术病理证实的8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检查,判断子宫肌层浸润程度和宫颈侵犯情况并进行术前分期,将术前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8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Ⅰa期57例,Ⅰb期22例,Ⅱ期9例。按照FIGO 2009分期标准,术前MRI分期Ⅰa期、Ⅰb期、Ⅱ期准确率分别为96.6%、94.3%和97.7%。结论应用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和宫颈侵犯情况较准确,能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宫腔镜直视下子宫内膜活检对子宫内膜癌(EC)患者术前病理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EC患者1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82例.对照组行单纯性分段诊刮,观察组行宫腔镜直视下子宫内膜活检联合分段诊刮.对比2组病理诊断准确率、临床分期准确率、腹腔液细胞学阳性率、宫颈受累诊断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辅助分段诊断性刮宫术(诊刮术)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182例,随机分为单纯分段诊刮A组112例,宫腔镜辅助下的分段诊刮B组70例,比较两组术前病理诊断子宫内膜癌的准确性,判断宫颈受累的可靠性,比较两组腹腔冲洗液阳性率的差别。结果对宫颈受累估计的准确率, 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宫颈未受累估计的准确率及腹腔冲洗液细胞学的阳性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辅助分段诊刮术能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诊断的准确率,能较确切了解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宫颈受累情况,不增加患者腹腔术中冲洗液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李莉 《河北医药》2012,34(23):3576-3577
目的探讨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异常子宫出血患者526例,分为宫腔镜直视下活检及分段诊刮术(A)组250例,单纯分段诊刮术(B)组276例,比较2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A组分别为100%、82.81%、90.91%,B组分别为54.09%、77.92%、62.50%,对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的诊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检查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并可准确了解子宫内膜癌患者宫颈受累情况,尽管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与单纯分段诊刮术相似,但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本院市两所三级医院共收治了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所有的患者在手术前都实施MRI检查,然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对术前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评估。结果磁共振诊断Ⅰa期、Ⅰb期、Ⅱ期、Ⅲ期、Ⅳ期子宫内膜癌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4.12%、83.33%、83.33%、80%、66.67%,准确度分别为96.97%、76.92%、83.33%、80%、66.67%。结论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磁共振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相关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2年10月~2018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妇科就治的因体检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 5mm),无症状的364例绝经后妇女进行回顾性分析。将364例患者分为宫腔镜组229例与诊断性刮宫组135例,分析两组的病理检出率、临床意义和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比较宫腔镜组和诊刮组的良性及恶性病变的病理检出率,宫腔镜组明显高于诊刮组(93.0%vs. 13.3%,P 0.05)。此外,32例先行诊刮,后行宫腔镜检查,提示诊刮对于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的诊断误诊率为6.3%,漏诊率为3.1%。两组超声提示有或无宫腔占位者,病理类型分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子宫穿孔的发生为3例(3/364),宫腔镜与诊断性刮宫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0.7%vs. 0.7%,P 0.05)。诊刮细胞学阴性患者随访过程中,1例因术后半年出现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厚度增加,行子宫切除病理提示为子宫内膜腺癌。结论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无论良性或恶性病变,宫腔镜下病理检查准确率均高于诊断性刮宫。超声影像学提示宫腔占位与否,与病理类型无关。诊刮细胞学阴性患者仍需严密随访。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价值高,诊断性刮宫无法取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性刮宫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不同性。方法纳入的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都来自本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0月,对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内容有主要类型、病理分期以及临床分期等。结果 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经过病理镜下诊断确诊病理分期:1期76例,2期35例,3期15例;术前诊断刮宫结果确诊104例,确诊率82.54%;误诊12例,误诊率17.46%;术后病理分期和术前临床分期诊断结果 :1期符合率为89.39%,2期符合率3.33%,3期符合率92.50%,总符合率79.81%;术前诊断性刮宫组织学分级确诊G_1 49例,G_2 38例,G_3 17例,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诊断G_1 49例中,G_1 26例,G_2 17例,G_3 6例,诊断符合率53.06%;G_2 38例中,G_1 4例,G_2 27例,G_3 7例,诊断符合率71.05%;G_3 17例中,G_1 1例,G_2 1例,G_3 15例,诊断符合率88.24%;总符合率65.38%。结论术前诊断性刮宫与术后病理结果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上存在明显差异,医护人员需借助不同检查方法系统评估患者的病情,进而促使确诊率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06-2008年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应用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164例,术中定位取材或诊刮。结果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51例,符合率63%子宫内膜息肉36例,符合率94%,子宫黏膜下肌瘤21例,子宫内膜癌2例,符合率50%。结论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对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以更详细地观察形态学变化,对子宫内膜癌可以直视下活检,阳性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将子宫内膜刷所采集到的子宫内膜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测并联合宫腔镜检查,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因高危因素或有临床症状的500例患者,同时行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和分段诊刮术,对比两种方法的取材满意率及诊断结果,对诊刮不满意的患者同时行细胞学和宫腔镜检测,并送病理,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子宫内膜取样器法取材满意率为98%,诊断性刮宫术取材满意率为89%,两者取材满意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测和官腔镜检测在诊断结果符合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刷采集子宫内膜细胞并结合液基薄层技术进行制片,对分段诊刮不满意的细胞学可疑阳性患者进行官腔镜的进一步检测,在筛查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方面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宫腔镜检查与子宫内膜癌细胞扩散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淑  王琼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3):14-15,17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冲洗液癌细胞的检出率是否有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宫腔镜检查和经分段诊刮为子宫内膜癌的腹腔冲洗液检查结果共176例。结果经宫腔镜检查的89例患者中,腹腔冲洗液的阳性率(21.7%)高于经分段诊刮诊断得的(1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肌层浸润〉1/2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经宫腔镜诊断者其腹腔洗液阳性率(26.6%)明显高于经分段诊刮诊断者(7.3%)。结论宫腔镜检查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癌时,有可能引起癌细胞的扩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子宫腔内病变的检出方法,评估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结合定位活检术、阴道超声波检查结合分段诊刮术两种方法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78例(A组)行阴道检查(TVS)和分段诊刮术,86例(B组)行宫腔镜、B超联合检查结合定位活检术,并比较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A组发现子宫腔内病变43例,检出率为55.00%,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9.70%。B组发现子宫腔内病变66例,检出率为76.74%,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4.1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可直观病灶部位和范围,准确活检,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更适用于早期诊断,明显优于阴道超声波检查结合分段诊刮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手术病理分期比较,回顾性分析MRI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和判断肿瘤分级的价值。方法对122例经分段诊刮和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病例进行MR自旋回波T1WI、T2WI和DWI成像检查,观察肿瘤的信号、肿瘤范围、结合带显示及宫颈累及情况,测量ADC值,并进行T2WI和T2WI+DWI分期。结果 Ia期25例,Ib期64例;Ⅱ期33例。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肿瘤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为明显高信号,增强后表现为中度强化。T2WI分期的敏感度为89.3%,特异度为91.0%,T2WI+DWI分期的敏感度为94.3%,特异度为93.5%。结论 T2WI联合DWI更有利于提高早期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和判断肿瘤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邓娟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4,(12):1845-1847
目的 比较分析经腹部超声(TAS)与经阴道超声(TVS)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51例,对比分析其术前TAS及TVS检查情况。结果 TVS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96.08%)显著高于TAS(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S对子宫内膜癌的术前分期符合率(89.80%)显著高于TAS(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VS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能够作出准确的术前分期,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术前分期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药实践》2021,(2):115-117
目的:探讨CT联合MRI在子宫内膜癌(EC)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68例E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取CT和MRI检查,将术后病理分期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和MRI单独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诊断EC术前分期的符合率。结果:CT和MRI单独检查及二者联合检查诊断EC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分别为69.12%,76.47%,91.18%,联合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CT和MRI单独检查(χ~2值分别为10.398,5.423;P值分别为0.001,0.020),而CT单独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与MRI单独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28,P=0.335)。结论:CT联合MRI检查能够提高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诊断符合率,较各自单独诊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疑诊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诊断性刮宫检查和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并将手术病理检查作为依据,对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2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早期子宫内膜癌,占总数的16.67%。宫腔镜检查20例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检出率为16.67%,诊断符合率为100.0%,19例宫颈管受累,宫颈管受累检出率为15.83%,诊断符合率为95.0%。诊断性刮宫检查11例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检出率为9.17%,诊断符合率为55.0%,10例宫颈管受累,宫颈管受累检出率为8.33%,诊断符合率为50.0%,在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诊断性刮宫检查(P<0.05)。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在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有效提高病变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61例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均经超声诊断,对子宫内膜癌不同病情分期的超声诊断复合率,以及超声诊断的声像图具体呈现特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阴道超声诊断的整体符合率为86.9%;其中,Ⅰa期符合率为87.5%,Ⅰb期符合率88.9%,Ⅰc期符合率81.8%。结论超声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符合率高,安全无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CT联合MRI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及MRI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证实结果进行比较,评价CT联合MRI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CT联合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9.5%,CT诊断符合率为52.6%,MRI诊断符合率为63.2%,单纯CT诊断与MRI诊断符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CT联合MRI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CT及MRI诊断符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CT联合MRI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宫颈癌的诊断及分期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宫颈癌的CT检查结果,同时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并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鳞癌74例、腺癌5例、腺鳞癌1例。临床病理分期:Ⅰa 1期2例、Ⅰa 2期1例、Ⅰb 1期25例、Ⅰb 2期35例、Ⅱa期14例、Ⅱb期2例、Ⅲa期1例;CT诊断结果:Ⅰa 1期检出1例、诊断为Ⅰa 2期,另1例未检出;Ⅰa 2期1例,未检出;Ⅰb 1期检出19例,检出率为76.00%(19/25),3例提示可疑宫颈癌诊断,3例未检出;Ⅰb 2期检出30例,检出率为85.71%(30/35),3例提示可疑宫颈癌诊断、2例未检出;Ⅱa期检出13例,1例未检出;Ⅱb~Ⅲa期3例全部检出。结论64排螺旋CT对宫颈癌的检出及定性诊断准确率较高,本组80例宫颈癌患者CT定性诊断总准确率为82.50%(66/80),≥Ⅰb 1期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4.42%(65/77),≥Ⅰb 2期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8.46%(46/52),但CT分期诊断与临床病理符合率不理想(≥Ⅰb 1期的宫颈癌,两者符合率仅为61.04%(47/77),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探讨如何降低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AH)、术后病理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误诊率。回顾性分析198例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手术前后诊断EAH的诊断符合率为72.72%(144/198),术中剖开子宫内膜光滑组的诊断符合率为95.08%(116/122),明显高于内膜不光滑组的符合率63.16%(48/76),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组的年龄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术前行宫腔镜检查、关注患者年龄、术中探查宫腔病变及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