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早期胎传梅毒忠儿的护理经验。对8例早期胎传梅毒患儿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预防交叉感染,皮肤护理,脐部及五官护理,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等。8例患儿,3例痊愈,5例好转出院。先天性梅毒患儿要获得显著疗效,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精心护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传梅毒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9月收治的8例早期、1例晚期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结果:对胎传梅毒治疗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严密的消毒隔离;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精心细致的皮肤护理;畅通的静脉给药。结论:全面、精心的护理是防止患儿并发症,提高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胎传梅毒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遂昌县2001-2007年34例胎传梅毒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情况。 结果34例胎传梅毒患儿,无症状和体征的隐性胎传梅毒占17.65%。结论胎传梅毒患儿临床表现复杂,以早产、皮肤黏膜损害、肝脾肿大、呼吸道症状为多见,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以肝功能损害、胸片示肺感染、梅毒特征性骨损、蛋白尿和/或血尿、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为多见;无症状和体征的隐性胎传梅毒占一定比例;总体转归多良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呈上升趋势 ,但胎传梅毒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现将对胎传梅毒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赫氏反应”的急救与观察经过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男 ,90天 ,因 1周前颈、躯干部突起的红斑不消退而于 1996年 9月 9日下午来院就诊。经查 :患儿颈部、躯干等部红斑呈米粒或绿豆大小 ,散在分布 ,无痛 ;未伴畏寒发热 ;无腹痛、腹泻等现象。真菌检查呈阴性 ,RPR检查 1∶6 4阳性。患儿母亲RPR 1∶2阳性。有家族病史 ,患儿父亲 2周前在本院接受抗梅毒治疗 ;母亲也曾在妊娠期接受抗梅毒治疗。诊断为 :胎传梅毒。就诊当日下午 4时 30分 ,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早期胎传梅毒的临床诊断方法并且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早期胎传梅毒28例为此次分析研究对象,将早期胎传梅毒年龄在出生1岁以内设定为A组,将早期胎传梅毒患者年龄为1~2岁设定为B组,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诊断,然后对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的结果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有皮肤损伤、肝脾肿大以及骨骼受损的临床症状,A组和B组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差异不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前经过实验室检查后发现两组患者的各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差异,通过相应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好转。结论对于早期胎传梅毒患者,采用青霉素进行治疗都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梅毒1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0例经临床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的先天性梅毒进行资料分析与随访。结果:临床痊愈6例,放弃治疗4例。结论:先天性梅毒患儿生后早期经青霉素足量、足疗程治疗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梅毒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先天梅毒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儿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仅梅毒血清学检查时发现。33例新生儿先天梅毒患儿检测TPPA均呈阳性,给予青霉素驱梅毒治疗10-14d,27例临床痊愈或好转。结论:新生儿先天梅毒临床表现多样,确诊梅毒感染后.应予规则治疗,降低其对新生儿的危害。将梅毒筛查列入常规项目是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先天梅毒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本组134例梅毒患者全部来源于1997年1~12月我院性病门诊,男80例,女54例。年龄2个月~72岁。非婚性接触104例,夫妻传染15例。针灸传染1例,胎传1例,传染源不明13例。一期梅毒107例,二期梅毒15例,早期潜伏梅毒1例。一期梅毒均有下疳出现,二期梅毒8例有下疳病史,早期潜伏梅毒无下疳出现;一期梅毒RPR定性试验中有17例出现“前带反应”,二期梅毒中有4例出现“前带反应”。治疗以苄星青霉素为主,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及阿奇霉素治疗。苄星青霉素每次240万单位每周1次肌注,共3次,3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提高早期诊疗水平。方法:对2002-01~2007-06我院收治的新生儿先天性梅毒26例作一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大多无症状,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26例患儿全部阳性。有症状的临床表现以早产,皮疹,肝睥肿大为主,选用青霉素,重症联用菌必治治疗。治愈20例,好转3例,死亡2例,放弃1例。结论:新生儿期先天性梅毒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检查,青霉素,重症联合菌必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晓霞  熊琳 《华西医学》2009,24(2):346-349
目的:总结我们对表现为麻痹性痴呆的晚期神经梅毒的诊治经验。方法:报道4例麻痹性痴呆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和结论: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误诊率高;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综合考虑;治疗上仍首选水剂青霉素G。  相似文献   

11.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属性病的一种,梅毒不但可以通过性接触传给对方,且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产生胎传梅毒。2001年8月我院收治1例“33 2W梅Ⅱ期”的患者。采用苄星青霉素G240万UI次注射,每侧臀部各120U治疗同时应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胎传梅毒1例     
刘慧锋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340-2340
患儿女,3d,剖官产。查体:T36.5℃,P120次/min,R20次/min,体重2.8kg。身长50cm。头围34cm。神清,精神反应好,全身皮肤无黄疸,无脱屑,心率12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肝脾未触及,肛门、生殖器无异常。患儿出生评分10分,实验室检查:TPHA阳性,RPR1:32,确诊为胎传梅毒。其母亲35岁,孕6产2,2000年第1次顺产1女婴,产时有胎盘剥离,大出血,曾经输血。产前未做梅毒血清检查,父母亲均否认有不洁性生活史。母亲TPHA阳性,RPR阳性,父亲检查无异常。给予青霉素5万U/kg肌注,1次/d,连用14d。1个月后复查RPR1:4滴度下降。目前仍在随访。  相似文献   

13.
黄巧凤  庄婵芝  卢燕君 《护理学报》2004,11(9):F003-F003
先天性梅毒也称胎传梅毒,是由被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孕妇通过胎盘将梅毒传给胎儿所致,发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病死率25%~30%。我科于2003年11月收治了1例先天性梅毒合并新生儿肺炎的患儿,经护理、治疗13d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浙江省温州市梅毒病例报告的准确性情况。方法导出2011—2013年每年一季度被调查单位网络直报的全部梅毒病例,与医院内网(或门诊日志)登记的梅毒病例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核对,确定报告病例是否符合梅毒诊断标准和报告要求。结果 2011年共核查梅毒病例851例,诊断符合率48.88%。其中胎传梅毒诊断符合率最低,只有10.00%;2012年共核查梅毒病例933例,诊断符合率57.56%。其中胎传梅毒诊断符合率只有5.77%;2013年共核查梅毒病例546例,诊断符合率92.86%。其中胎传梅毒诊断符合率只有20.00%。结论温州市梅毒病例报告准确性逐年提高,但胎传梅毒的报告准确性仍然很低。应进一步加强培训和督导,提高温州市梅毒病例报告准确性,相对真实地反映出温州市的梅毒疫情变化。  相似文献   

15.
苏霞 《临床荟萃》2012,27(21):1907-1909
梅毒是一种广泛流行的性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病原体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分为获得性梅毒与胎传梅毒.获得性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胎传梅毒由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1].准确、有效地检测梅毒并及时进行治疗,可有效防止梅毒扩散.本研究对我院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梅毒六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孕妇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给胎儿所致。本科自2001年2月-2003年3月共收治先天性梅毒患儿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指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所致的感染.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2年9月共收治早产并先天性梅毒患儿28例,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对策,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诊断明确的早产合并先天性梅毒患儿28例,男16例,女1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例麻痹性痴呆患者中2例患者以性格改变、行为异常为主要表现。2例患者以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为首发症状,均有冶游史,阿一罗瞳孔2例;4例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均有下降。其中2例未达到痴呆诊断标准;4例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11)PA)均阳性;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2例脑脊液TPPA阳性;EEG检查:轻度异常2倒,轻-中度异常1例。正常1例;4例头颅MRI检查,其中1例显示双侧顶枕叶放射冠及左基底节区长T1长T2异常信号,脑室稍大,其余3例未发现异常。结论:麻痹性痴呆以认知功能下降为核心表现,常伴精神行为异常,诊断有赖于病史、神经心理检查以及实验室梅毒螺旋体抗体测定。青霉素早期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先天梅毒  先天梅毒又称胎传梅毒,是由感染梅毒的母亲传染胎儿所致,其发生机制为母亲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循环,造成胎儿感染。胎传梅毒的发生,首先取决于患病的母亲,如为早期梅毒患者,则几乎100%可发生传播,病期愈长,则传染胎儿的机会愈低。病期超过4年者,虽然通过性接触临床已无传染性,但仍可传染胎儿。另外,怀孕的前3个月,由于胚胎细胞滋养层的屏障作用可保护胎儿免受传染,所以胎传多认为发生于怀孕的第4个月。梅毒孕妇一旦传染胎儿,如未及时发现及治疗,可引起流产、死产或娩出先天梅毒患儿。先天梅毒的发病率主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方法:对母亲患有梅毒病史者以及临床怀疑为先天性梅毒的患者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进行筛查,对于患者全部采用青霉素治疗,5万U/kg/日,分12q12h静脉滴注,共10~15天。结果:通过筛查对于早期诊断先天性梅毒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作用。结论:先天性梅毒的危害性仍未被充分认识,加强先天性梅毒的早期诊断及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