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G型CPM及速缓冻贮法对人精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 G型冷冻保护剂 (cryopreservativemedium ,CPM )是一种新型无卵黄复合型CPM ,我们采用T G型CPM ,以速缓冻法冻贮 45份人精液近 1年 ,探讨T G型CPM及其保护下速缓冻法对人精子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已育健康男子精液45份。 10份精液不加CPM ,35份加T G型CPM ,均以速缓冻法分别进行冻贮。每份精液冷冻前后行精液常规对比分析、精尾低渗肿胀试验、精子穿卵试验、精子染色体分析及精子超微结构观察。缓冻法CPM 4℃预冷 ,与精液 1∶1混匀 ,4℃ 2 0min后 ,置液氮蒸气距液面2c…  相似文献   

2.
人类精子的冷冻贮存及人工授精,不仅对某些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有一定价值在人类优生及计划生育方面也有重要意义。我院采用简易而有效的深低温冻贮志愿供者精液,从1986年11月底至1988年5月进行人工授精共82例110周期,报告如下: 一、精液冻贮方法: 采用液氮作储存介质进行深低温冻贮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院人类精子库的建立及应用做了初步报道。较详细地介绍了自制的、简便的精液冷贮用设备,精液保护剂的配制,降温冻贮过程及其复温使用方法。从1985年1月至1986年2月我库用冷冻精液实施人工授精118例,确知怀孕及生育者33例。文章结合我国国情,对精子库的建立、管理、应用以及供精人工授精涉及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材料和方法基本材料和方法同研究(一),各项实验不同之处在结果栏中注明。实验结果一、四种不同的冷平衡方法对精子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用11份精液标本,保护剂配方同研究(一)所述。安瓿法冻贮。每份精液液化后等分为四份,按保护剂添加方法不同,实验分为四组,甲组:对照组,实验方法同研究(一)。乙组:于甲组添加保护剂的同时,先将液化的精液分装入安瓿内1ml,用1ml 注射器取等量保护剂,连同精液安瓿同时放  相似文献   

5.
材料和方法基本材料和方法同上文研究(一)。不同之处在各实验栏中注明。一、不同的甘油浓度对冻贮复温后的精子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用10份精液标本。每份精液液化后均分为5份,按精液:保护剂=1:1之比,分别添加五种不同的保护剂,细管法分装,冷平衡30分钟,-110℃初冻温度冷冻,保护剂按甘油浓度不同分 A、B、C、D、E 五组,与精液混合后甘油最终浓度依次为3%、  相似文献   

6.
194 9年 ,Polge首先冻贮哺乳动物精子获得成功。50年代开始了对胚胎冻贮的研究。 1972年英国Whittingham首先成功地冻贮了小鼠胚胎。 1983年澳大利亚Trouson和Mohr等成功地冻贮了人体胚胎并作宫内移植获得成功。克服冷冻损伤 ,提高复温后胚胎的存活率 ,是胚胎冻贮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一、胚胎冷冻的原理 (GeneralCryobiologicPrinciplesofEmbryo)冷冻既可保存活细胞 ,也可以对它们造成损害。低温能抑制生物体的生化活动 ,降低新陈代谢而使细胞得以保存。细胞生存所需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冷冻前后及精子处理前后精子DNA完整性的比较,探讨冷冻技术、冷冻时间及上游法精子处理技术对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方法(1)精液常规检测正常的患者30例,手淫法取精,精液液化混匀后分4份,分别用于精子染色质扩散(SCD)实验检测精子DNA完整性、上游法处理精液、以及两组冻存实验(不加保护剂直接冻存的为冻存1组;添加蛋黄葡萄糖保护剂冻存的为冻存2组);(2)上游法处理后的精液一部分用于检测精子动力和形态,一部分用于精子DNA完整性检测;(3)冻存1组分别于冻存第7天和第90天解冻,SCD实验检测精子DNA完整性;(4)冻存2组分别于第7天和第90天解冻,0.1ml用于精子DNA完整性检测,剩余精液应用上游法处理,检测上游处理前后精子DNA的完整性。结果(1)冻存1组中,冻存90d后解冻的精子DNA损伤率[(25.6土7.3)%]显著高于冻存7d者[(22.4±7.4)%](P〈0.05),且均显著高于新鲜精液的精子DNA损伤率[(20.6±7.3)%](P〈O.05);冻存2组中,冻存90d后精子DNA损伤率显著高于冻存7d者[(25.9±7.2)%VS.(23.6土7.8)%](P〈O.05),且均显著高于新鲜精液(P〈0.05);而冻存7d和90d后,两个冻存组间比较,精子DNA损伤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新鲜精液经上游法处理后,精子DNA损伤率由处理前的(20.6±7.3)%降为(6.4±2.5)%(P〈O.05);冻存2组中精液冻存7d和90d后复苏上游法处理后,精子DNA损伤率较未经上游法处理者均显著降低[分别为(9.38±2.8)%VS.(23.6±7.8)%和(9.7±2.6)%VS.(25.9±7.2)%](P%0.05)。结论冻存对精子DNA有损伤,冻存时间对于精子DNA完整性有影响。不添加保护剂直接冻存和添加保护剂对精子DNA完整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不论是新鲜精液还是冻存复苏精液,上游法处理并不会增加精子DNA的损伤,且有利于筛选出具有更好DNA完整性的精子。  相似文献   

8.
人工授精可分别采用新鲜精液(下称鲜精)。或低温冻贮精液(下称冻精)。鲜精的精子存活率较高,更近于自然授精,较为优越,只是同一供精者要在受者排卵期前后反复提供精液,使用不便,精液质量也不易恒定。而使用冻精则颇为便利。但几乎所有报告都认为冻精致孕的成功率低于鲜精。为了避免两者的缺点,提高人工授精的成功率。我们在同一治疗周期内交替使用同一供精者的一次鲜精,2~3次冻精进行人工授精。1987年3月~11月我院无选择地(随机)对27例受者使用上述方法施行人工授精受者一般情况如下:1.年龄:小于25岁者4人。25岁至30岁者11人。30岁至36岁者12人。2.婚龄:3年以下者10人。4年到6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对无精子症患者实施睾丸活检或其他手术时冷冻睾丸精子经复苏后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的临床效果,探讨冻存睾丸精子作为男性生殖力储备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在本院实施睾丸活检或其他手术时冷冻睾丸精子的患者96例,其中的55例已在本中心复苏冷冻精子行ICSI助孕共60个周期,评估其冷冻精子复苏、卵子受精、卵裂、可移植胚胎、优质胚胎、临床妊娠及其分娩情况。结果:复苏冻存睾丸精子60个周期均获成功,复苏后行ICSI技术助孕,受精率77.6%(513/661),2PN受精率69.4%(459/661),卵裂率99.4%(510/513),可利用胚胎率84.5%(431/510),优质胚胎率40.8%(208/510);所有周期均有可移植胚胎;新鲜胚胎移植52个周期,临床妊娠30例(临床妊娠率57.7%),双胎妊娠11例(其中1例双胎自然减为单胎),单胎妊娠19例,种植率为38.7%(41/106),流产率为3.33%(1/30)。目前,已经出生了20例健康婴儿(12个男婴,8个女婴),未发现先天缺陷儿;另外13例(7例单胎和6例双胎)继续妊娠中。结论:睾丸精子冷冻复苏后行ICSI助孕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结局。冻存睾丸精子是无精子症男性生殖力储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探讨供精精液冻存时间对精液质量及受孕能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类精子库280对夫妇使用供精冷冻精液成功怀孕在再次生育时使用同一供精者精液用于人工授精技术的临床使用、随访反馈等相关资料。结果已确认妊娠的人工授精周期复苏后供精精液质量如下:精子浓度,首次生育时(67.5±19.8)×10^6/m L,再次生育时(69.3±21.7)×10^6/m 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首次生育时(54.7±8.8)%,再次生育时(51.0±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生育精液与首次生育精液的冻存时间差与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差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生育时精液周期妊娠率为20.9%,与同期首次生育的周期妊娠率21.4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次生育时精液质量与首次生育时比较略下降,提示精液冷冻保存时间的延长对精子活力有影响,但冷冻保存时间的长短与对精液质量影响大小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影响人类精子耐冻性的蛋白质。方法:将10例供精志愿者的31份精液标本依据冷冻复苏率的不同分为高冷冻复苏率组和低冷冻复苏率组,应用二维电泳技术和质谱分析鉴定技术寻找两组标本的精子蛋白和精浆蛋白在表达量上的差异。结果:在精子蛋白和精浆蛋白中共发现了22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精浆蛋白12个,分别为细胞角蛋白1、神经元导向因子3、Rho2样蛋白、Krueppel样因子10、FERM域蛋白8、GMP合成酶、鸟嘌呤结合蛋白G、溶质载体家族12、ATP结合盒亚家族D1、6-磷酸果糖-2-激酶、肌钙蛋白C、肌球蛋白轻链;精子蛋白9个,分别为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113、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s相关蛋白Rab-31、α微管蛋白3C/D、锌指蛋白879、胆固醇26-羟化酶、DNA修复和重组蛋白、细胞角蛋白73、钙磷蛋白;精浆和精子共有蛋白1个,为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1。文献调研发现这些差异蛋白主要与精子的能量代谢、成熟、运动、DNA修复等有关。结论:鉴定了多种可能影响人类精子耐冻性的蛋白质,为以后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精子冷冻复苏原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供精者捐精过程中精液参数、精子耐冻性变化以及为人类精子库实验室质量控制提供部分依据;方法 13261份精液样本均来自2006年9月至2010年12月浙江省人类精子库的1513例合格的供精者,年龄20~42周岁,职业以学生为主,对所有精液标本进行精液常规分析;达到冷冻标准的精液标本进行冷冻及冷冻复苏后精液常规分析.结果 1513例供精者中,每次捐精均合格的为343例,占22.7%;每次捐精(至少连续3次)均不合格的为68例,占4.5%;捐赠精液至少一次不合格的为1102例,占72.8%.捐赠的13261份精液中,有10158份冷冻复苏后达到外供标准,占76.6%;不合格的捐赠精液为3103份,占23.4%,其中,未达到冷冻标准的为1565份,占所有捐赠精液的11.8%;冷冻复苏后未达到外供标准(不耐冻精液)为1538份,占所有捐赠精液的11.6%.结论 人类精子库供精者每次捐赠的精液不仅精液参数变化较大,其耐冻性变化也很大;所捐赠的精液不合格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冷冻期冷冻精子的受精能力。方法:应用精液常规分析(SFA)、精子尾部低渗肿胀试验(HOS)、去透明带地鼠卵穿透试验(HOP)及冷冻精液人工授精(AID)对冷冻前后及不同冻存期的精液标本进行综合性检测。结果:10份正常精液标本的冷冻精子活动率、HOS值、HOP值均明显低于冷冻前(P<0.001),而不同冻存期的精液行AID术后的总妊娠率与新鲜精液AID术的总妊娠率比较,则基本相同。结论:精子细胞膜虽在冷冻复温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损伤,使精子活动率和受精能力下降。但是,精液的长期冻存及精子细胞膜部分改变并不完全影响精子的受精能力。  相似文献   

14.
少弱精子冷冻保存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液冷冻保存在少弱精子症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6月103对原发性不孕夫妇,共计152个IUI治疗周期,其中精液正常者53个周期(组1),少弱精子者52个周期(组2),少弱精子经精液冷冻保存后结合新鲜精液者47个周期(组3)。检测治疗前后精液常规、精液处理后前向活动精子总数,随访3组患者治疗期间配偶妊娠结局。结果:精液处理前组3精液体积、精子活率、a级精子均低于组2,差异极显著(P<0.01);组3处理后前向活动精子总数高于组2,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间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精液冷冻保存可以增加少弱精子症患者前向活动精子总数,精液冷冻保存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IUI妊娠率。精液冷冻保存与IUI相结合,可能是治疗少弱精子症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微波辐射对精子运动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波辐射的脉冲波使用频率较广,主要用于雷达导航和通讯等。这些人员接触微波辐射后对人精子的影响已有相关报道。为了更详尽地了解精子运动异常的相关参数指标,我院生殖医学实验室自2000年1月至2002年9月间,借助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技术(CASA)从精子运动活力和运动方式两个方面分别对随机抽取的90例非雷达作业人员和154例雷达作业人员进行精液检测及精子运动相关参数分析,以获取更有效的精子运动动力学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27例无精子症患者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PESA)所获精子冷冻复苏后行卵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后的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将诊断性附睾穿刺以及PESA治疗周期ICSI后所剩余活精子以常规方法加以冷冻,将复苏后找到了足量活精子并行ICSI的病例归为冻精组,而采用新鲜PESA活精子ICSI的病例则归为对照组。比较冻精组与对照组的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同时分析两组间的妊娠并发症、新生儿出生及畸形等情况。结果:冻精组15个周期、对照组100个周期分别注射MⅡ期成熟卵子163、1 157个,受精率冻精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4.05%vs73.29%,P<0.05),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则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3.07%vs15.73%;53.33%vs37.00%,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冻精组共妊娠8例,已分娩5例,继续妊娠3例。对照组妊娠37例,已分娩30例,1例死胎;继续妊娠3例;流产4例。两组均未出现重大的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畸形。结论:采用PESA冷冻精子ICSI是治疗男性无精子症的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方法;但PESA冻精复苏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冻储时间对冷冻精子复苏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冻储时间对冷冻精子复苏率的影响 ,以期找到最佳复苏时间。 方法 :取 88份正常供精者标本进行精液常规分析 ,精液用程序降温仪通过三步降温法冻存后置 - 196℃液氮中冻储 ,88份冻存标本随机分成 5组 ,分别于冻存后的 1d(Ⅰ组 ,n =14 )、7d(Ⅱ组 ,n =2 4 )、30d(Ⅲ组 ,n =19)、180d(Ⅳ组 ,n =18)、30 0d(Ⅴ组 ,n =12 )取出 ,37℃水浴复苏 ,再次进行精液常规分析。计算冷冻复苏率。 结果 :5组间的复苏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冻储时间与复苏率之间无相关性 (r=- 0 .0 5 ,P >0 .0 5 )。 结论 :程序降温仪冻存精液标本置 - 196℃液氮后 2 4h即可复苏分析 ,便于人类精子库耐冻实验批量筛查  相似文献   

18.
显微技术附睾管输精管吻合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附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我科自2001年12月~2006年12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9例附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附睾管输精管吻合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术后精液分析可见精子,其中5例精液分析结果正常,2例已生育。手术成功率77.8%。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附睾管输精管吻合术是目前治疗附睾管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子形态在辅助生殖治疗中对选择授精方法时有否预测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2月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1 951周期患者精液资料,根据《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五版)精子正常形态率参考值下限为4%,将患者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分成3组:A组1.0%470周期,B组1%~4%562周期,C组≥4%919周期,分别采用常规体外受精(IVF)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以及IVF受精失败后补救ICSI(RICSI)授精方式,比较3组精子正常形态与其他精液参数相关性,与授精方式、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的关系。结果除了顶体酶外,精子浓度、活力、前向运动率、DNA完整率在3组形态间都差异极显著(P0.01),而且它们与精子正常形态呈显著的正相关;授精方式上3组的IVF比例分别是72.3%、86.7%、96.8%,ICSI组27.7%、13.3%、3.2%,3组间授精方式差异极显著(P0.01),RICSI比例也随着精子正常形态率升高而降低;受精结局上,只有IVF组3组形态间受精率(67.0%、70.0%和79.6%)差异极显著(P0.01),且和精子正常形态率趋势一致;胚胎质量反映在不同授精方式上趋势各有不同。结论精子正常形态与其他大部分的精液参数有正相关性,影响IVF的受精率,故在辅助生殖治疗中对授精方式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临床使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系统的精液分析参数提供参考。方法对48例人类冷冻复温精液和116例临床进行丈夫人工授精(AIH)的新鲜精液体外获能前后CASA检测结果,分组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实验组精子体外获能后的曲线运动速度(VCL)、直线运动速度(VSL)、平均路径速度(VAP)、精子头侧摆幅度(ALH)和鞭打频率(BCF)显著提高(P<0.01);除冻存精液精子体外获能后的运动前向性(STR)和头部椭圆度外,其余各组精液精子获能后的STR、直线性(LIN)和头部椭圆度显著下降(P<0,01)。行AIH治疗的精液标本,无论获能前后,已孕组精子VAP、LIN和头部椭圆度显著高于未孕组(P<0.05),而BCF和头部面积低于未孕组(P<0.05);获能前两组的(a b)级精子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获能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体外获能处理可显著提高精子的各种运动速度,但精子运动的前向性和直线性降低;精液常规分析结果中的精子运动等级和速度不直接反映精子的受精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