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斜位照片上第5腰椎影结构偏差原因分析及改进办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腰椎斜位投照方法进行改良,以改善腰椎斜位片中第5腰椎影像质量。材料与方法:用整体人体骨骼标本模拟病人进行腰椎斜位摄影,观察分析传统投照法中第5腰椎斜位成像原理,并根据投影学原理对体位和中心线角度作出调整。结果:对两种不同方法投照的16例腰椎双斜位片进行影像质量分级统计,并做出对比:在牺牲第1、2腰椎影像质量的前提下,改良投照法第5腰椎位影像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投照法。结论:改良腰椎斜位投照法是显示下部腰椎弓峡部的有效投照方法。  相似文献   

2.
腰椎斜位是检查腰椎推弓峡部断裂及结构不良的理想摄影体位。按教科书中所述:人体取前后斜位,冠状面与台面呈45。一般可达到诊断目的。但在多年的摄影实践中,我们发现:倾斜45所摄取的腰椎斜位片,其推弓峡部“狗颈”的显示较实体峡部真实长度为短。越接近上腰椎这种表现越明显,腰椎1~2之峡部往往不易分辨。显然,这与腰椎的倾斜角度有关。为了照出更为理想的腰椎斜位片,使“狗颈”更为真实清晰地显示,我们对腰椎斜位倾斜角度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地研究,现报告如下。1方法与步骤1·1取正常人体第四腰椎骨路标本,将其斜置于摄影台中心…  相似文献   

3.
肘关节斜位投照方法选择及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肘关节斜位片投照角度对关节结构显示和诊断的影响。方法在肘关节正斜位向桡侧倾斜30°~50°角,侧斜位向肱骨侧倾斜30°~50°角,各间隔5°角投照系列片。评判构成肘关节诸骨及关节显示情况。结果肘关节正斜位向桡侧倾斜30°~35°角片、侧斜位向肱骨侧倾斜40°~45°角片较好的平衡了骨关节结构的显示和影像失真、重叠间的关系。为最佳投照角度。结论肘关节正斜位向桡侧倾斜30°~35°、侧斜位向肱骨侧倾斜40°~45°片很好的弥补了常规正侧位片的不足,提高了肘关节骨折的检出率。对临床高度怀疑骨折而常规正侧位片未能显示的病人,是加照时首选的投照位置。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612-4614
探究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MLO(内外斜位)投照角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选取乳腺X线摄影检查患者4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3月~2016年7月,根据其MLO位投射角度是否处于固定的状态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以30°、45°、60°这3个固定角度实施投照,对照组则在30~60°通过与胸大肌平行的角度进行照射,对其图像的质量进行分析。观察组45°固定投射角度进行乳腺X线摄影的甲级片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其他固定角度摄影的甲级片率(P0.05),与对照组摄影的甲级片率相比,基本无差异(P0.05)。在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过程中,以45°实施MLO位投射,则可以获得较好的图片质量,且可以促进检查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颈椎摄影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能够显示颈椎最佳的各种摄影位置。方法采用自制的与遥控X射线机脚踏板相匹配的颈椎投照专用圆转凳,被检者坐在圆转凳上,在电视监视下坐位拍摄颈椎正位、侧位、左斜位、右斜位、过伸、过屈侧位及寰枢椎张口位等各种位置的颈椎片。同时,在电视监视下观察投照位置满意后测量了正位的倾斜角度和斜位的旋转角度。结果拍摄不同位置的颈椎片,需要保持不同的最佳体位,对颈椎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清晰。结论本投照方法操作简单方便、直观、迅速、成功率高,简化了传统盲视投照颈椎复杂、繁琐的各种体位,大大提高了照片质量和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脊柱滑脱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脊柱骨病,以腰椎为最好发部位,是较常见的引起腰腿痛的病因之一,其诊断首选X线检查,且可以确诊。目前常规摄腰椎正侧位或加照45°角双斜位,随着腰椎滑脱患者的增多,我们结合临床及复查病例,发现常规摄影体位不能满足诊断需要,误漏诊时有发生,经我们探讨研究后,我们改进常规摄影体位,加照腰椎动力位片,能充分显示病变,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是当前中老年常见病之一,要做出较准确的诊断,首先是X线摄影检查。临床上习惯摄影位置应为颈椎正侧、双斜位。而双斜位是观察颈椎孔、形态、椎弓及小关节病变不可缺少的方法。通过我们多年的投照实践,对常规方法的摄影斜位时对于显示上部颈椎存在不足。近年来,我们采用DRX线机后,对常规摄影方法进行改进,对于斜位摄影采用立位、后前斜位方法进行投照。现将我们的一些颈椎双斜位摄影的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骨摄影的最佳摄影体位,以降低重照率。材料与方法:112例DR患者分成两组:第一组62例,采用胸骨站立后前斜位摄影法;第二组50例,采用传统的胸骨俯卧后前斜位摄影法,比较两组间的一次投照成功率。结果:胸骨站立后前斜位摄影法一次成功率为77.42%,高于传统的胸骨俯卧后前斜位摄影法的58.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站立后前斜位摄影法一次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易掌握,且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提高了胸骨摄影的临床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两侧骼呢最高点的连线称为骼峪连线,平对第4腰椎棘突[1]。仿峪最高点在体表容易摸到,不受体位、体形及呼吸运动的影响,应用骼培连线作为投照定位标志有着重要价值。我们在腰椎正侧、斜位,腹部平片,胆系造影,骨盆等部位投照中应用骼岭这线定位,准确迅速地确定投照中心和照射区域,其方法简单、方便,胶片包括部位合理,图像布局美观,获得良好的照片质量,观介绍如下:!投照方法1.五腰椎:正位,被检查者仰卧于检查床上,人体正中线置台面中心,球管中心线对准骼场连线中点上3cm。侧位,近床测骼呢最高点前3cm置于台面中城,球管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架倾斜支气管侧后斜位CT扫描在支气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根据常规轴位显示的病变部位,取患侧近台的躯体与机架双斜位扫描设计,躯体向背侧、机架向尾侧倾斜25°~30°角包括主支气管、叶段支气管区域于平静状态下屏气后逐层扫描。结果共计检查病变55例,包括中央型肺癌27例,周围型肺癌12例,支气管内膜结核6例,炎性病变10例。均比常规轴位显示更多的诊断信息。结论机架倾斜支气管侧后斜位CT扫描有利于补充常规轴位的不足,对支气管及肺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观察腰椎的椎弓峡部及上、下关节突 ,一般都要求投照腰椎斜位。教课书介绍采用腰椎前后位 4 5°角斜位。但前后位 4 5°斜位在观察L4、L5椎弓峡部及上、下关节突时 ,常会显示不清 ,尤其是腰骶角生理曲度大的 ,显示更差。为此 ,我们采用后前位 4 5°斜位方法投照 ,大多数效果较好。少数差的通过改变体位角度再投照 ,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体位设计和方法1 1 首先利用腰椎CT横断面分层片 ,测量纵穿椎弓根峡部中线与人体冠状线 (冠状面之切层投影线 )的夹角。纵穿椎弓根峡部中线要求平行椎弓峡部边缘 ,并且通过…  相似文献   

12.
乳腺钼靶铑靶摄影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新技术发展和乳腺病患者的不断增加,乳腺摄影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年来,我科使用以色列Glory钼靶铑靶摄影机摄乳腺片1600余人,共6400余张片,发现恶性肿瘤80人,良性肿瘤150人,总结一年来摄影技术的经验和不足,有以下几点体会。1摄影时病人位置的选择及注意事项:乳腺常现投照轴垃及内外斜位即可满足临床需要。摄影时,轴位将病人乳房置于胶片中心,胞壁紧贴暗合,也可将乳头作为中心定位点,两侧相同,对称摆放,进行挤压,压力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决定。一般在10~18kg之间,斜位采用46°投照,注意避开腋窝重叠的…  相似文献   

13.
以往颈椎双斜位片的投照方法为患者直立背向胸片架 ,使身体与暗盒成4 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 10~ 2 0° ,对准第四颈椎射入胶片中心 ,此位置虽然可以显示小关节、椎间孔及椎弓根情况 ,但投照中患者难以保证身体绝对不动 ,从而导致影像效果差 ,不能清晰显示椎间孔 ,直接影响了对  相似文献   

14.
大家知道传统的颈椎侧位片投照时,中心线应通过甲状软骨高度,颈椎前后缘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这样第一至第七颈椎显示于照片之中。腰椎侧位片患者侧卧于摄影台上,腰背部平面与台面垂直,棘突后缘置于台面中线外6cm处(腰椎椎体后缘位于台面中线上)这样可显示腰椎及部分骶椎侧位在胶片中心的影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乳腺内外斜位方向(MLO)摄影的角度与受检者的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对197例受检者的MLO投照角度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进行回归分析,根据体重指数界限值将投照角度分为三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受检者MLO投照角度和体重指数有直线关系(回归系数R=0.523,P<0.001);三组投照角度间的均数差异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F=22.14,P<0.001);组间两两比较,体重过低组与超重组、体重标准组与超重组的投照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超重组,体重过低组与体重标准组所需要的投照角度更小一些,分别为59.60°、60.96°.结论 MLO投照角度和受检者的胖瘦程度相关,随着体重指数增加,投照角度应适当加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投照体位与质量控制对乳腺钼靶X线摄影图像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150例进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74例进行常规乳腺钼靶X摄影检查,不采用投照体位与质量控制,实验组实施投照体位与质量控制,在乳腺钼靶X摄影检查中。对比两组头尾位(CC)、内外斜位(MLO)与图像质量达标率。结果:假体置入、乳腺炎、乳腺外表变化、乳腺肿胀是影响摄片质量的关键因素,实验组因实施投照体位与质量控制,上述因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施投照体位与质量控制,实验组的摄片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投照体位与质量控制应用在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中,有效控制摄片质量,获得优质乳腺图像,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7.
颈椎双斜位X线片主要是观察小关节椎弓根及椎间孔等组织结构的改变,是诊断颈椎病重要依据。传统的颈椎双斜位的体位摆法为患者直立背向立式摄影架,使身体与暗盒成4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20°,对准C4射人胶片中心。此投照法已沿用很久,虽然可以显示小关节、椎弓根及椎间孔的增生、变形等一些病变情况,但投照时由于患者是背对立式摄影架,患者有时闭眼很难感觉到自己身体是否在移动,尤其老年患者站立不稳、震颤等身体更易移动,从而导致影像效果较差,有些患者不能清晰显示椎间孔等一些组织结构,给患者的病情诊断带来影响,由于影像效果差致重摄率高,同时也增大了投照工作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是好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摄取颈椎左右斜位片观察椎间孔有助于诊断。我院采用头颅侧位加以改进的投照方法摄取颈椎双斜位片,经临床40例投照观察,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1 投照方法和条件 用胶片(5×7)直放,用滤线器(+),小遮线筒(+),焦片距为70~90cm,条件为60~72kV,用100mA,时间0.8~1.0秒,大小焦点均可,最好用小焦点。  相似文献   

19.
党连荣 《华西医学》2009,(11):2942-2944
目的:研究一种能够显示颈椎关节突关节及关节间隙的最佳投照摄影位置的疗法。方法:观察50例非脊柱疾病患者,在透视下利用传统颈椎斜位的基础上,继续增大角度20°~25°,使人体冠状面与床面的夹角逐渐增大至65°~70°角的范围,此时颈椎(C_3~C_7)关节突关节在电视上显示最佳时,然后进行点片获取C_3~C_7关节突关节X线照片。结果:经透视点片获取422个关节突关节,其中C_3显示48个,C_4为96个,C_4为98个,C_6为98个,C_7为82个;经统计学x~2检验,颈C_3~C_7关节突关节在同一椎体的不同侧面及性别间显示率无差异(P〉0.05)。在摄影时,笔者设计将躯干冠状面与胶片成65°~70°角的范围,颈椎略呈屈曲位,头部略向对侧外旋,使头部冠状面与胶片成45°角,中心线下移至第五椎体下缘平行射入,经透视确定位置后点片,可得到清晰的关节突关节影像,此摄影位置称可视颈椎关节突关节投照位。结论:可视的颈椎节突关节投照位置能清晰显示颈椎关节突关节及关节间隙。  相似文献   

20.
颈椎关节突关节位属一个新的投照体位~([1]),可显示颈椎关节突关节及相应关节间隙,在传统颈椎斜位的基础上增大20°~25°,使C3~C7关节突关节显示最佳,是一种相对客观的颈椎关节突关节X线投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