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兴斌  赵燕  梅其炳 《中药材》2002,25(11):823-825
探讨了多糖类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地位、研究现状和制约多糖突破性进展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结合中药现代化的新药创制途径,提出中药多糖研究开发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和研究策略,并展望了多糖研究开发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多糖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截至目前在自然界动植物中提取到大量的活性多糖,但因其成分复杂、分子量大,纯化难度大,结构复杂,从而作为药物获得国家批准上市的种类不多。本文总结了目前上市多糖药物的结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包括肝素、硫酸软骨素、黄芪多糖、香菇多糖、灵芝多糖、茯苓多糖、人参多糖等。多糖药物的结构及构效关系是多糖类新药研发的关键问题。目前只有肝素的结构、构效关系可基本阐明。除肝素外,其他多糖药物多有调节免疫,或通过调节免疫发挥抗肿瘤、抗炎作用。多糖药物作用机制复杂。对于多糖作用机制的研究多在细胞因子、细胞信号通路、淋巴细胞等方面。多糖药物的临床作用机制研究仍然缺乏。对这些多糖药物结构、临床应用、作用机制的总结和回顾,可为临床治疗和多糖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现有的口服降糖药仅将血糖暂时控制在一个正常范围内,同时会对机体多个系统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作用不明显。多糖作为活性多样的天然药物,由于其安全、低毒的优势成为近几年关注的热点。随着多糖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多糖类成分对糖尿病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优势,且一些种类的多糖对糖尿病并发症具有改善作用。该文概括了近几年国内外多糖的降血糖活性机制为通过保护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细胞数量;促进胰岛素分泌或释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改善糖代谢等。以及多糖对糖尿病并发症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足的改善作用。提出了目前多糖用于糖尿病治疗的提取、活性研究、多靶点作用研究等的不足。对多糖应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治疗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多糖降糖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健  李全  周妍妍 《中草药》2022,53(23):7553-756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中药因其多靶点、多途径以及性质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AD的实验研究。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多糖在防治AD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综述了防治AD的中药多糖来源、作用途径,中药多糖防治AD的作用机制(抑制β-淀粉样蛋白生成、降低Tau磷酸化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神经炎症、抑制细胞凋亡、调节自噬、改善能量代谢等),旨在为中药多糖类成分防治AD的临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糖谱及其在中药多糖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绍平  吴定涛  赵静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505-3513
多糖是生命四大基础物质之一,兼具有多方面药理活性,是中药主要功效成分之一。近年来,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糖的研究也取得巨大进展,多糖类药物和保健品的研究正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又一新的前沿和热点。然而,多糖质量控制是多糖类新药研发中的瓶颈,提高中药多糖质量控制研究至关重要。由于中药多糖化学结构复杂、多样性大,其质量控制一直是难点并极具挑战性。实际上,中药多糖的生物活性与其结构特征密切相关,建立基于结构特征的中药多糖质量控制方法,对于保证中药多糖的安全有效至关重要。因此,该文首先对中药多糖生物活性与其化学结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中药多糖5种作用机制,阐明中药多糖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介绍基于糖谱法的中药多糖质量控制策略和应用,旨在为中药多糖质量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天然药物抗衰老有效成分研究进展(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天然药物多糖类成分 近年来,国内外对多糖类成分(Polysaccharides)的研究备受关注,逐步阐明其化学、生理学和药理学等方面的性质。多糖类成分广泛分布于高低等动、植物体内,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多糖3种,分为同型多糖(均多糖)和异型多糖(杂多糖)2大类。  相似文献   

7.
多糖类是重要的生物高分子化合物 ,我国多糖类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 ,但在近几十年来随着膜学说及免疫物质的研究 ,逐渐发现多糖类在生命现象中的重要性 ,发现多糖类属非细胞毒物质 ,有着多方面的生物活性 ,关于多糖的研究得以重视起来。本文对中药肉苁蓉的苁蓉多糖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材料及仪器肉苁蓉 :由内蒙阿拉善药材公司提供 ;无水葡萄糖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红外分光光度计 :5 99-B,PE;紫外分光光度计 :UV- 2 6 0岛津 ;真空恒温干燥箱YB— IA天津。2 方法及实验结果2 .1 提取分离和精制 :取苁蓉剪碎加水小火…  相似文献   

8.
<正>多糖肽是一种糖蛋白,是多糖与蛋白质的结合体。真菌多糖肽一般都具有抗肿瘤活性和提高免疫力的生物活性。国内期刊数据库检索发现,关于冬虫夏草中虫草素、虫草酸、腺苷等成分的研究已十分普遍,然而关于虫草多糖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近十年且较少,而对虫草多糖肽的研究则难觅踪迹。因此,包含多糖肽在内的多糖类成分将是虫草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本研究提出一种制备冬虫夏草多糖肽(纯度95%)的方法,可用于该类  相似文献   

9.
天然多糖类活性物质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皓  干信 《中草药》2006,37(10):1594-1596
天然多糖类活性物质对人体的免疫机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已有多种多糖类活性物质用于抗乙肝病毒和治疗慢性肝炎的研究。目前,国内在多糖防治乙型肝炎病毒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临床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综述国内近几年对天然多糖活性物质在抗乙肝病毒、临床治疗及免疫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认为多糖类活性物质作为安全、有效的抗乙肝病毒天然药物,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值得进行更深入的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与评价麋鹿角中多糖类成分。方法:分别采用Elson-Morgan法、硫酸咔唑法及苯酚硫酸法,以氨基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和葡萄糖为对照品,测定不同鹿龄及不同角部位麋鹿角样品中的氨基多糖、酸性多糖及中性多糖,并与鹿角进行比较。结果:多糖类成分含量因鹿龄和角部位不同存在较大差异。3种多糖类成分总含量以2岁龄麋鹿角为最高,其次为5岁龄,6~8岁龄,3岁龄和4岁龄。不同鹿龄麋鹿角3个角部位平均含量均以中性多糖为最高,其次是氨基多糖,酸性多糖含量相对较低。3种多糖在3个角部位中的平均含量均以2岁龄麋鹿角为最高,其中氨基多糖和中性多糖的含量与宁夏产鹿角接近,酸性多糖低于宁夏产鹿角。结论:该研究可为麋鹿角药用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其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