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卷尺导管在肠外营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56例胃肠癌术后患者采用卷尺导管(外周静脉穿刺植入)肠外营养,并与54例胃肠癌术后患者采用套管针肠外营养进行比较,观察静脉炎和渗漏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经x2检验,x2=9.509,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卷尺导管有效地减少了肠外营养期间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的发生;选择好血管是置管成功的保证,严格无菌操作和正压封管是预防导管感染和导管堵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胃肠癌FOLFOX6化学治疗方案中使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入的30例行FOLFOX6化学治疗的胃肠癌患者基础信息,均开展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分析30例行FOLFOX6化学治疗的胃肠癌患者临床有效率、PICC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0例行FOLFOX6化学治疗的胃肠癌患者临床有效率为46.67%。30例行FOLFOX6化学治疗的胃肠癌患者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00%;平均置管时间为(62.55±5.66)天。静脉炎占据比例是10.00%、导管堵塞有占据比例是3.33%、导管移位占据比例是6.67%。结论在胃肠癌FOLFOX6化疗方案中使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不但可将化疗效果提升,减少不良反应,也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我院1980年以来,对食管、胃肠癌病人,采用了多种营养支持疗法,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50例病人,男39人,女11人,年龄在42-68岁之间,平均53岁,其病种有:食管瘤34例,胃癌12例,肠癌4例。。二、评价病人营养状态,营养评价重要参数.真正反映身体组成各部分变化的数据,营养评价主要观察病人体重变化,生化测定,肌蛋白消耗,氮平衡等方面数据。三、营养支持途径:1.静脉高营养: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主要治疗危重病人,及大手术前后作为辅助治疗纠正低蛋白血症,负氛平衡.2.管饲饮食:具管、胃管…  相似文献   

4.
胃肠癌患者营养不良与免疫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肠癌患者的营养和免疫状况以及营养不良与免疫状况的关系。方法:检测了多项营养和免疫指标,分析了92例胃肠癌患者的营养和细胞免疫状况。结果:①胃肠癌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了为25.0%。②胃肠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CD3及CD4细胞都较对照组低(P〈0.01)。③营养不良的癌症患者,NK细胞活性、淋巴细胞总数(TLC)和CD4/CD8比值较营养良好者下降(P〈0.05)。结  相似文献   

5.
沈开颜 《医学文选》2000,19(6):857-858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营养对危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并发症。方法 以体重增长为指标,监测肝肾功能的改变,实施静脉营养组与相应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 外周静脉营养组体重增长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无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结论 外周静脉营养能维持危重新生儿的体重增长与血浆白蛋白,对危重新生儿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同时管饲健牌益气中药的可行性,并比较中药辅助肠内营养与完全肠外营养(TPN)的效果,比较对肠功能恢复,病人住院时间及营养药物费用。方法48例胃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中药+EN组和TPN两组,各24例。中药+EN组术后24h后由鼻十二指肠管输注能全力及中药,TPN组经外周静脉进行,共7d。结果中药+EN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且和TPN组在改善病人营养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EN组较TPN组恢复肛门排气早(P〈0.05),恢复排便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平均药物费用中药加EN组少于TPN组(P〈0.05)。结论胃术后早期健脾益气中药辅助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与TPN比较,健脾益气中药辅助肠内营养可明显促进肠功能的恢复且降低患者药品费用。  相似文献   

7.
危重新生儿部分静脉营养23例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部分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NICU病人给治疗原发病对症处理.治疗组23例给外周部分静脉营养,观察有关指标并与对照组19例对比。结果 治疗组在体重增加、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部分外周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治疗中效疗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肠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而经静脉化疗是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疗程长,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强,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发生渗漏,造成皮下组织坏死.采用深静脉置管技术如中心静脉置管(CVC)、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等建立有效静脉通道,降低了化疗药物所致化学性静脉炎和药物渗漏等局部毒性反应的发生,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曾毅栋  刘志奇  李新民 《中外医疗》2011,30(4):54-54,56
目的观察胃肠癌患者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胃肠癌化疗中的应用研究并分析原因。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60例晚期胃肠癌患者实施PICC置管术的临床资料,胃肠癌患者采用PICC配合便携式化疗泵持续给药及常规输液给药2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给药方法治疗比较,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ICC置管在提高近期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抗癌药毒性反应方面取得满意效果,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置管时间,保证静脉治疗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晚期癌症患者由于全身广泛转移,多器官功能衰竭,剧烈的疼痛,全身极度衰竭消瘦等原因,需要进行脱水降颅压,止痛等频繁的静脉给药及静脉高营养治疗,同时给予姑息性化疗等高渗透压、强刺激药物的使用。由于长期化疗反复穿刺,血管条件差等原因,导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我院在2002年10月~2004年7月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1.
外周V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肿瘤患者的外周V在化疗药物及营养药物的反复刺激下,易出现血管痉挛、静脉炎、渗出甚至皮肤发疱,从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我们对100例肿瘤患者的外周静脉输液进行观察护理,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不同的护理措施,减少了各种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静脉使用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情况。  相似文献   

12.
全胃切除术患者常并发贫血、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使机体对手术耐受性、感染的预防能力明显下降,为保证治疗,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非常重要,现将我们的营养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1997~1998年对27例全胃切除术患者进行了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治疗。其中男ZI例,女6例,平均年龄57.2岁。手术方法:为全胃切除食管空肠“P”式吻合术15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Y式吻合术12例。1.2肠gW养方法本组18例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其余9例予外周静脉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把各种营养素混合配制在3L…  相似文献   

13.
陈良玉 《海南医学》2000,11(1):69-70
患儿男,4天,因孕22周早产,阵发性发绀、气促4天收入院。体检:T36.5℃,P130R65,Wt1.635kg.反应差,早产地貌.口唇紫绀,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双大腿外皮肤硬肿,双肺呼吸音粗,腹软。入院后第4天给子插管喂养,发现胃滞留物多.且大便次数少.行胸腹联片示十二指肠球部后方梗阻,即行剖腹探查及胃空肠吻合术,确诊,予抗炎、静脉营养等治疗,体重增加至3.520kg,病情好转出院。静脉营养的应用①输液途径因本例病儿输糖浓度<12.5%,故选用头皮静脉和外周静脉为输液途径。②具体方案热卡按100Kcallkg给予,液体量150mllkgd氨基酸…  相似文献   

14.
施行食管贲门癌2460例,发生胸胃无力症11例,发生率0.45%,除病因治疗外,持续性胃肠减压,配合使用胃动力药物,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同时加强营养支持,采用经胃镜将营养管置入肠道,供给营养和液体,较深组静脉营养和空肠造瘘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5.
周斌  周君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0):1191-1192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PICC置管具有创伤性小、操作便捷、保留时间长和并发症少的特点,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及粘稠药物患者。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较多,住院时间长,需长期输注刺激性较强,浓度较高的药物,对血管破坏较大,常导致静脉穿刺困难、  相似文献   

16.
李伍 《大家健康》2014,(8):282-283
目的:研究胃肠癌手术之后患者的健康行为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胃肠癌患者88例进行健康行为以及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针对胃肠癌手术后患者健康行为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以及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本院的资料回顾性调查研究,胃肠癌术后患者的健康行为总分、运动、健康责任、营养、自我实现、压力应对以及人际支持上在健康行为与生活质量各个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胃肠癌手术患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患者的健康行为越好,其保持的整体生活质量和功能就越好。  相似文献   

17.
腋静脉留置针在NICU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杰 《中原医刊》2005,32(6):63-64
静脉输液是NICU治疗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绝大多数患儿是通过外周静脉输液的,而长期禁食,需要静脉营养支持的患儿输入高渗透压液体及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和需长期治疗,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短,刺激破坏血管。我科采用BD公司INTIMAY型静脉留置针,推行腋窝内腋静脉留置技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建军 《海南医学》2002,13(10):30-31
目的:研究外周静脉营养支持对外科危重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997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的460例外科危重病人,采用外周静脉营养治疗的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采用外周静脉营养支持的225例危重病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235例。结论:外周静脉营养支持在外科危重病人的治疗中是有效,安全,实用的,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早期个体化外周静脉营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将72例VLBWI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外周静脉营养方案,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外周静脉营养方案。观察两组患儿营养状况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外周静脉营养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个体化外周静脉营养可改善VLBWI的营养状况,且不会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化疗和中心静脉加微泵化疗的副反应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1月-2004年8月入院的化疗病人40例分两组,一组为外周静脉化疗组,另一组为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加微泵化疗组,使用相同的化疗药物后,比较副反应情况。结果: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加微泵化疗组副作用少,病人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加微泵是化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