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顺通 《光明中医》2012,27(2):348-348
银屑病的病机定位为“血分有热”,其发病由多种原因使血热内蕴,郁久化毒,以致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致.根据其发痛早晚、邪正盛衰,临床可分为“血热风燥”及“血虚风燥”.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结合前贤经验,现将两型的病机特点,主要症状,辨证论治阐述如下,冀对同道有所脾益,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相似文献   

2.
湿疹即中医所言的湿疮。中医认为本病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动风之品;或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之邪两相搏结,浸淫肌肤发为本病;或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发为本病。西医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症见疮面渗出、丘疹、水疱、潮红、瘙痒剧烈、苔藓样变,病情缠绵反复。  相似文献   

3.
[概述]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又称为牛皮癣。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斑,且红斑表面有多层银白色鳞屑,中医学称为“白疮”、“松皮癣”、“疮风”等。[病因病机]风热外侵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热,热入血分致血热;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内蕴,阻  相似文献   

4.
赵智强教授认为,寻常型银屑病的病因病机为素体燥热,外感风邪湿热,入里化热,血热内蕴,热盛生风;热毒久羁,耗伤气血,致津枯血燥;血少则血行欠畅,久则成血瘀之证。治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祛风、化瘀。  相似文献   

5.
《中医杂志》2009,50(9)
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易反复发作,且难以彻底治愈.中医治疗本病具有疗效好,无副作用等优势,目前大多从血论治,血热型(血热内蕴、血热风燥)、血燥型(血虚风燥)、血瘀型(气血瘀滞)为公认的辨证分型[1].但是,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一些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采用凉血解毒等常法治疗效果并不佳.笔者根据其临床证候采用温法、散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兹将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起红斑、丘疹、水疱、甚至糜烂渗出,并伴有瘙痒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湿疹多与免疫反应有关。中医学根据本病发生年龄及部位的不同分别将其命名为“奶癣”或“胎癣”、“头面疮”、“旋耳疮”、“肾囊风”等,认为本病主要因素体不足、湿热内蕴,或脾失健运或营血不足,湿热稽留,复因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浸淫肌肤而成;其中湿邪为发病的主要因素,与脾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慢性唇炎为唇病中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常反复发作,持续难愈。中医称慢唇风,表现为多型性损害,有干燥、皲裂、糜烂、水疱、渗液、结痂或脱屑。现代医学认为主要为外界刺激因素引起。中医则认为禀性不耐外邪刺激,湿热内蕴,复感风邪,致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所致。其中“湿”是主因,湿热为病灼耗阴血津液,致阴津亏损,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辨证分湿热、血虚风燥及风毒凝聚证,分别以龙胆泻肝汤、清痒汤(当归、生地、首乌、黄芪、炒蒺藜、防风、荆芥、苦参、赤芍、川芎、僵蚕、蝉蜕)、全虫主〔全蝎(研末)、苦参、刺蒺藜、…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顽固性和复发性的特点。祖国医学认为,银屑病主要是由营血亏损,血热内蕴,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而成。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建平  徐凯 《陕西中医》2008,29(1):121-123
1病因病机胰腺癌多由于内外因素影响而发病,与肝胆脾胃相关,脾胃失调是关键.即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外感湿邪,致肝脾受损,气滞痰湿瘀毒结于胰腺,久而发为癌瘤.如王氏认为其病因病机多由于七情郁结,或饮食失调,久而肝脾受损,脏腑失和,脾运受阻,湿热内蕴,瘀毒内结所致[1].周氏认为胰腺癌的病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暴饮暴食.如膏梁厚味,损伤脾胃,积滞于中;(2)肝气横逆.如情志忧郁,肝失疏泄,横逆犯脾,使脾胃升降失调;(3)湿热郁结.如湿热内阻,中焦运化失调,邪热郁蒸肝胆,胆汁外溢,浸渍肌肤而成黄疸.暴饮暴食、肝郁及湿热等致病因素皆能引起胰腺功能失调(如胰液排泄障碍、胰腺水肿、腺泡破裂等慢性炎症),逐步形成癌瘤[2].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痘疮样苔癣样糠疹属中医"逸风疮"范畴。张晓杰教授认为风热外袭肌表,或风热邪气入里化热而致血热,或感于湿邪而化为湿热,或湿热、血热日久阻碍气血运行而形成血瘀,或血热、阴虚火旺耗血伤阴而化燥生风,以上病邪侵袭肌肤,而发为逸风疮。分为风热证、血热证、湿热证、血瘀证、血燥证。患者,男,37岁,2016年11月就诊。2016年9月腹部无明显诱因出现红色丘疹,进行性加重后泛发至全身,就诊于当地医院,取右小腿皮损做病理,结果显示急性痘疮样苔癣样糠疹。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四环素、复方甘草酸苷,外用尤卓尔软膏。1个月前双侧上眼睑  相似文献   

11.
赵纯修辨证治疗湿疹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纯修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擅治湿疹。笔者跟师学习,现将其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 病因病机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中医属湿疮、旋耳疮、四弯风、浸淫疮、肾囊风等范畴。赵老师认为禀赋不耐是湿疹发病的基本原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腥荤、酒类等饮食,风湿热邪内生,发于皮肤。风湿热邪外袭(如花粉、尘土等),通过呼吸而入,肺与皮毛相表里,病邪由内发于皮肤。热邪波及血分,则致血热,日久,伤阴化燥。本病临床可分为四期:初期,风热蕴结肌表,热入血分,血热生风,属风热证。发期,湿热俱盛,生风亦剧,属湿热风盛证。相持期,湿热趋缓,生风亦轻…  相似文献   

12.
<正>湿疹的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复发性等特点[1]。故一直是皮肤科疾病治疗的难题。中医称为"湿疮"、"浸淫疮"、"血风疮",马老师认为主要病因为湿邪,湿热浸淫肌肤或脾虚湿蕴、血虚风燥而成。马老师是陕西省名中医,从事皮肤病学的临床与教学近四十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师从马老师侍诊学习,受益匪浅,吾师每以湿疮洗剂方加减局部湿敷为主,再结合中药内服治疗,疗效显著,现将老师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神经性皮炎多因湿热生虫、蕴结肌肤、阻遏脉络、肌肤失养所致。其发病机制多为风热邪阻、血热风盛、血虚风燥:风邪外袭体表,郁于肌腠而化热,致营血热盛,经脉充斥,体发斑疹;风邪化热或七情内伤,性情急躁,化热生火,火热伏于营血,营血失和,经脉充斥,则发疹斑而色红;情志郁而不达,化热生火,日久则耗伤阴血,营血不足,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经脉失疏,故发斑疹皮炎,奇痒难忍。皮先明教授系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教授、硕  相似文献   

14.
田素琴教授认为血热风盛型银屑病为血热内蕴、气机不畅,分为血热内蕴和血虚风燥型。宜整体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皮损表现、初始发病、既往用药、饮食睡眠及二便等伴有症状、舌脉,综合分析,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动态调整,既有心理疏导,又有饮食生活指导。血热内蕴为久食辛辣膏粱厚味之品,内生湿热,宜清热凉血、解毒消斑,犀角地黄汤加减;血虚风燥:血虚风燥为血热日久风盛,阴虚内热,宜滋阴养血,熄风润燥,当归饮子加减。进展期口服中药煎剂为主,外用为辅;急性期血热风盛,或湿热蕴结,或红皮病型银屑病初期火毒炽盛证,根据皮损状况,选取中药药浴(药浴方可随证调整)、中药软膏、中药封包、中药涂搽等外用药,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田师强调外用药应无刺激性、无毒性、无激素、易耐受。稳定期及退行期以外用治疗为主,预防复发;还可配合日光浴、针灸及刺络拔罐等。治愈后指导患者防外感,生活规律,适当锻炼,提高免疫功能,不暴饮暴食,情志平缓,不过激,季节交替时更加注意定期防护,定期随诊等。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慢性湿疹归属中医学"消渴湿疮"范畴,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皮肤并发症。岳仁宋教授结合临床经验,认为消渴湿疮发病多因过食肥甘厚味,内生湿浊,困扼脾之玄府,玄府不通,湿浊蕴积化热羁留,湿热浸渍,于肌肤之表闭塞皮之玄府,消渴湿疮由生。治疗上当以开通玄府为治病之纲,以风药为常用药物,理气、胜湿、散热、调血以开玄,使气机得畅,消渴湿疮得治。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病 ,其起病急骤 ,皮肤上出现绿豆大小成簇的水疱 ,多伴有较明显的针刺样、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一般好发于春秋季节 ,无年龄限制 ,患病一次后 ,常可获得免疫。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 ,或因五志化火 ,致肝胆火盛 ;或因素体湿热、恣肥甘辛燥 ,致湿热内蕴 ,复感染毒邪而诱发。大抵毒邪与肝胆之火、胃肠内蕴之湿热 ,互相搏结 ,致经脉血络受阻 ,灼肌熏肤 ,而发为灼痛起疱之“火丹”。治疗方法局部水针注射法 :抽取 2 %普鲁卡因 4ml、醋酸泼尼松龙 2 ml、维生素 B12 5 0~ 1 0 0 μg混合 ;选疱疹聚簇较多的部…  相似文献   

17.
鹅掌风因其皮损为掌部粗糙、脱皮、开裂如鹅掌而得名 ,多因阴虚血燥、血虚风燥、湿热内蕴而致。可包括现代医学的手癣、掌部湿疹、进行性指掌角皮症、剥脱性角质松解症等病。治疗上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辨证施治。1湿证多因湿热内蕴或外感风湿热邪 ,内外相搏浸淫肌肤而致。可分为湿热内蕴型与脾虚湿困型。湿热内蕴型表现为皮损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 ,伴口苦咽干 ,舌红 ,苔黄厚腻 ,脉弦滑。治宜清热利湿 ,方用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导赤散等方加减或合用。脾虚湿困型除以上皮肤表现外 ,伴有纳呆 ,脘腹不适 ,便溏 ,舌质红或…  相似文献   

18.
荨麻疹属中医“风瘾疹”、“风??”、“风疹块”等范畴。本病是风、湿、热等邪,蕴于肌肤所致,或血中有热,或阴虚血燥,或胃肠素为湿热所郁结等,同时又感受风邪,而致营卫不和,进而导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疹。  相似文献   

19.
慢性湿疹辨治杂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湿疹属“湿疮”、“浸淫疮”范畴,因其发病部位不同,又有“旋耳疮”、“脐疮”、“阴湿疮”等名。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现代医学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就本病的辨治略述个人观点。 1 病机分析 《诸病源候论》认为本病乃“心家有风热”,“风湿搏于血气所生”。《医宗金鉴》则强调“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学术界一般认为,湿疹以“内因”为主,不外心火、脾湿、肝风,由脏腑失调所致;外因为风湿热邪。总的病机乃禀赋不耐,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病情反复、迁延日久,则耗血伤阴,致脾虚血燥,肌肤失养,即“体虚”为…  相似文献   

20.
<正>蔡英奇(1955-2013)教授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现将蔡老师辨治痤疮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痤疮属于中医学粉刺、肺风粉刺的范畴,俗称青春痘,尤以青春期发病为多,常反复发作,顽固难愈,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蔡教授认为痤疮主要是由肺经血热所致,临床多从肺、从热论治。痤疮的发病与脾肝有关,脾运失常致湿热内蕴,湿热之邪循经上扰于面而发痤疮。肝失疏泄,气机郁结不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