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体外抗菌试验测试了高要和吴川产广藿香水提取物与挥发油对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广藿香水提物和挥发油对沙门菌、大肠杆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肠道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肠道杆菌(P<0.01)。而且,高要广藿香水提物对肠道致病菌的抑菌作用明显强于吴川广藿香(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五倍子及其复方对痤疮致病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筛选出外用治疗痤疮效果最佳的五倍子复方。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9种中药提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对痤疮致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药配伍。结果:9种中药提取物对2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单宁酸的抑菌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12.5、0.02mg/m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黄连、五倍子、牡丹皮、蒲公英、赤芍和黄芩这6种中药分别以1.25∶1.0∶0.75∶2.5∶3.6∶5.0的比例配伍时对2种致病菌具有最佳抑菌效果。结论:以五倍子、黄连、牡丹皮、蒲公英、赤芍和黄芩提取物配伍的复方对痤疮致病细菌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生物碱提取物对9种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方法以镰形棘豆为原料,提取生物碱,选择临床常见的4种革兰氏阳性菌和5种革兰氏阴性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对其体外抑菌活性进行评价,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镰形棘豆生物碱提取物对9个菌种均有抑菌效果,抑菌作用敏感度与浓度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其中对枯草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其他各菌,MIC和MBC分别为0.95 mg/mL和1.91 mg/mL,而其他各菌种的MIC和MBC范围在1.91~7.63 mg/mL之间。结论镰形棘豆生物碱提取物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比革兰氏阴性菌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多叶棘豆不同提取物对临床常见6种致病菌体外抗菌作用,筛选抗菌活性部位,初步判断药效物质种类。方法以多叶棘豆不同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为试验药物,采用微孔板二倍稀释TTC法和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液体转染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多叶棘豆5种提取物均有体外抗菌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抗菌作用最强,对最敏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2 mg/m L和1.25 mg/m L;其次为正丁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剩余物的作用最弱。各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大小与抗菌活性强弱顺序一致,即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剩余物。结论多叶棘豆体外抗菌作用与黄酮类成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猫爪草提取物进行了体外抗菌实验,测定其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值(MIC),探讨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探讨猫爪草提取物对常见的4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同时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不同供试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猫爪草提取物对不同供试菌种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其抑菌活性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5.6、31.2、31.2、31.2μg/mL。结论:猫爪草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作为抗菌药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琥琥  罗集鹏 《中药材》1999,22(8):408-411
采用体外抗菌试验测试了高要和吴川产广藿香水提取物与挥发油对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广藿香水提物和挥发油对沙门菌,大肠杆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肠道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肠道杆菌(P〈0.01),而且,高要广藿香水提取物对肠道致病毒的抑菌作用明显强于吴川广藿香(P〈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壮药白花九里明水、醇提取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体外抗菌的作用,为临床治疗MRSA感染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制备壮药白花九里明水、醇提取物,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MRSA菌株进行体外抑菌实验,肉汤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壮药白花九里明的水提取物抑菌圈直径为18~24 mm,醇提取物抑菌圈直径为11~18 mm;水提取物的MIC为31.25~250 mg/m L、MBC为31.25~250 mg/m L,醇提取物的MIC为31.25~250 mg/m L、MBC为62.5~500 mg/m L。结论壮药白花九里明水、醇提取物对MRSA菌株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洪小凤  王涛  施贵荣  王立云  李辉 《中成药》2011,33(6):1052-1054
目的 观察隔山消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丙酮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上述提取物对各实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结果 ①隔山消提取物对各实验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痢疾志贺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乙酸乙酯部分MIC值均为0.39 mg/mL,丙酮部分均为0.78 mg/mL.同一种提取物对同一种菌的不同菌株表现出相近的抗菌活性.②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两种提取物均有明显抗菌作用,并且随着浓度降低抑菌圈直径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隔山消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作用,乙酸乙酯部分抗菌作用强于丙酮部分.  相似文献   

9.
1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10种中草药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制备10种中草药提取物,采用牛津杯抑菌圈法定性检测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活性,然后通过2倍稀释法定量检测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10种中草药提取物中大黄、黄柏、丁香、姜黄4种中草药对两种致病菌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大黄的抑菌效果最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3.125、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6.25、12.50mg/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地锦草不同醇浓度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真菌实验,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选取地锦草提取物敏感的12株皮肤癣菌按文献方法进行抑菌试验。结果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512~1 024μg/ml;对石膏样毛癣菌的MIC范围为341~512μg/ml;对许兰、犬小孢子、须毛、疣状、紫色毛癣菌的MIC范围为128~1 024μg/ml。结论地锦草不同醇浓度提取物体外实验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