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的受伤机制、手术冶疗方法,从而提高三踝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对35例三踝骨折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18月,平均14.7月。无1例发生内固定物断裂,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月,平均4.5月。根据Baird--Jacksorl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20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94%。结论:准确的分型、精确的解剖复位、稳定的内固定、早期合理的踝关节功能锻炼是临床治疗三踝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38例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随访6—24个月,平均11个月。好27例,占71.05%;可9例,占23.68%;差2例,占5.26%;有效率为94.74%。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骨折愈合畸形、伤口感染或螺钉断裂情况出现。结论:对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陆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愈合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大.踝关节骨折的复位标准较其它部位要高,本组统计了我院1988年至1993年的踝关节骨折病人9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72例,女性:26例。年龄为12-70岁。骨折部位:内踝9例,外踝16例,双踝68例,三踝5例,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距骨脱位成半脱位93例。二、治疗方法1.外固定:内踝骨拆4例,外踝骨折5例,双踝骨折1例均在局部麻醉下与受伤机制相反方向给予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石膏固定8周,去石膏后练习关节活动。2.内固定:内踝骨折5例.外踝骨折1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恢复踝穴的正常解剖结构对踝关节爆裂骨折术后提高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行内、外固定治疗的踝关节爆裂骨折21例进行观察。结果:随访3个月-1年半,疗效优12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85.7%。结论:应用内、外固定术恢复踝穴的正常解剖结构是治疗踝关节爆裂骨折的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并对手术体位和手术顺序加以探讨。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外踝以骨折端为中心切开,用腓骨下端解剖钢板固定,然后依次复位后踝、内踝,以拉力螺钉固定。结果:16例获随访8月~2年,按leeds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5例(93.5%),可1例(6.25%)。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采用俯卧位切开复位,依先外踝、后踝,然后内踝的顺序固定,手术操作方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方法特点。方法采用内外侧切口手术治疗三踝骨折59例,按照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30例,旋前外旋型21例,旋前外展8例。结果59例随访6~28个月,平均18个月。优良5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93.2%。结论正确判断骨折类型及韧带软组织损伤程度、解剖复位固定可以保障三踝骨折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桂曙光 《四川医学》2004,25(5):547-548
目的 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移位的三踝骨折。方法 本组21例中,18例外踝行钢板固定,内、后踝用松质骨踝钉固定,3例全部用松质骨螺钉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经8—22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优16例(76.2%),良4例(19.0%),差1例(4.8%)。结论 对三踝有移位的骨折应尽早手术内固定,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踝部骨折的中医治疗。方法 分析102例踝部骨折的中医治疗和结果。结果 优:79例(77.45%);良:18例(17.64%);可:4例(3.92%);差:1例(0.98%)。结论 良好复位、中医药物内外治、按摩和适度的功能锻炼配合.能有效减轻痛苦、减少骨折并发症、加快良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踝部骨折属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山于骨折系及关节面,手法复位后,可靠的外固定非常重要。我科从1980年~1994年间,采U型石膏固定治疗踝部骨折240例(不包括开放性、陈旧性及后踝关节而超过1/3的踝部骨折)取得满意效歌,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性别与年龄:见124例,女,116例;受伤年龄,最小8岁,最大78岁,其小以20~45岁青壮年多见,计185例,占77%。侧别:左侧86例,右侧134例。骨折类型:外训外旋型83例,内翻内旋型125例,其它类型32例。其中单踝骨折(I度)142例,双踝骨折(II度)87例,三跺骨折(III度)11…  相似文献   

10.
踝关节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因涉及软骨面的破损,修复难度大。因此,对治疗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我院自1993~1998年间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治疗踝关节骨折4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17~56岁,平均27岁。骨折类型:单纯内踝骨折4例.外踝6例.双踝22例,三踝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原因;车祸伤24例,高处坠落伤16例,重物压伤4例,体育课扭伤1例.1.2治疗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局麻。先行对抗牵引复位,由助手维持骨折位,选用直径2~3mm克氏针,折成20cm…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踝关节骨折手法整复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优良率差异。方法 对20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夹外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伤后到治疗时间平均6.5小时。随访时间1~5年。结果 采用手法整复踝关节骨折共85例,其中,单踝骨折优良率92.1%,双踝骨折优良率87.8%,三踝骨折优良率为50%,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优良率为50%。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121例,其中,单踝骨折优良率95.8%,双踝骨折优良率为96.1%,三踝骨折优良率为93.3%,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优良率为87.5%。双踝骨折、三踝骨折及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优良率手术组较手法整复组明显增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在消肿时间方面,手术组较手法整复组明显缩短。结论 外踝关节面以下的骨折是造成距骨脱位的主要原因,解剖复位外踝是治疗的关键。双踝、三踝及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骨折应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1985~1994年本院收治踝部骨折的患者中,作者对有骨端移位且手法复位困难的38例做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8例,女10例,年龄16~72岁。骨折部位:内踝12例;外踝10例;双踝10例;三踝6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踝部骨折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需要手术的26例踝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做内固定材料。结果:经过随访,2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结论:踝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需解剖复位及早期功能锻炼,可吸收螺钉是治疗踝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总结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4-2013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0例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患者。男22例,女8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8岁。根据AO分型:C3-1型8例, C3-2型15例 ,C3-3型7例。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愈合,术后一年取出内固定,骨折均愈合,无关节功能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愈后无疼痛,跛行等并发症。参照Leeds的判断标准愈后疗效评价[1],优良率87%。 结论: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解剖复位,恢复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赵年根  杨期稳 《中原医刊》2003,30(14):10-11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32例三踝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加压螺钉、钢板、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根据X线片及自觉症状综合评价,优良率达到93.7%。结论:三踝骨折早期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可以取得优良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二踝骨折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三踝骨折病例23例,根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9例,旋后外旋型14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骨折,其中后踝以T型钢板固定。结果:术后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月~28月(平均12.5月)。根据AOFAS后足一踝评分,优7例,良6例,一般4例,优良率为76.5%。1例患者术后伤口轻度感染,经换药后愈合。结论:后外侧入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踩骨折有其优势,对软组织激惹轻微,对于无关节面塌陷的三踝骨折,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颌面骨损伤中以新鲜下颌骨折最常见,我院1986~1995年对271例新鲜下颌骨折,根据骨折部位、类型特点,分别选用三种固定方法治疗,平均随访4.8年,优良率达90%以上,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互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271例中男226例,女45例,年龄8~65岁(平均27.3岁)。均属急性创伤所致新鲜骨折,其中149例为闭合性骨折,122例为开放性骨折。骨折部位:额部98例(70例为线状骨折,28例为粉碎性骨折);体部64例(47例为线状骨折,17例为粉碎性骨折);角部线状骨折34例;升支及踝颈部线状骨折42例;多发性骨折33例。12治疗方法1.2.1…  相似文献   

18.
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广涛 《中原医刊》2004,31(7):22-22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措施。方法:对68例踝关节骨折病人.46例采用手术内固定,22例采用手法整复外固定。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4年,优39例,良18例,可7例,差4例。结论: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以恢复正常踝穴结构,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空心螺钉在踝部骨折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手术治疗踝部骨折3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5岁。随诊3个月~24个月。结果:优21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空心螺钉在踝部骨折中应用有良好的优越性,具有创伤小、易操作、固定牢的特点。良好的解剖复位和有效的内固定,有利于踝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IOFIX可吸收螺钉在治疗踝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成人踝部骨折病人,采用BIOFIX可吸收螺钉治疗。结果:经过6~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骨折均完全愈合,患肢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部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早日康复,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少,并可避免二次拆钉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