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不同血糖水平与近期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 观察性分析国际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7446例出现症状12 h内STEMI的中国患者以入院血糖水平分成6组,分别为人院血糖水平<4.5 mmol/L组(血糖偏低组),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5.6~7.0 mmol/L组,7.1~8.5 mmol/L组(血糖轻度升高组)和8.6~11.0 mmol/L组(血糖中度升高组),血糖>11.0 mmoL/L组(高血糖组).分析6组患者30 d的病死率.以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作为对照组,与其他血糖水平组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糖组病死率(18.6%,P=0.01)比血糖水平4.5~5.5 mmol/L组,血糖偏低组(10.2%,P=0.018)、血糖轻度升高和中度升高组(9.2%,P:0.01;11.6%,P<0.01)均明显升高.多因素Lngistie回归分析显示血糖轻度和中度升高组(7.1~8.5 mmol/L和8.6~11.0 mmol/L)死亡危险分别比正常血糖患者增加46%(OR 1.46,95% CI 1.03~2.07,P=0.01)和58%(OR 1.58,95% CI 1.13~2.22,P=0.02),高血糖组死亡危险比正常血糖患者增加126%(OR 2.26,95% CI 1.62~3.14,P<0.01).入院血糖偏低、轻中度升高和高血糖是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血糖偏低、轻中度血糖升高和高血糖的STEMI患者近期病死率均明显升高.血糖水平是与STEMI患者近期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入院时随机血糖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的老年患者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6个月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64例STEMI溶栓治疗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入院时急诊随机血糖,将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血糖<11.0 mmol/L)、第2组(血糖≥11.0 mmol/L)。结果:第2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6个月病死率较高。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老年患者,入院时合并高血糖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背景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多见危重症,而高血糖是影响危重症患者死亡率的不良因素。目的探讨AAD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院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非糖尿病AA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7.8 mmol/L)和正常血糖组(≤7.8 mmol/L)。收集AAD患者基本信息及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住院期间全因死亡或术后30 d无终点事件发生为观察终点。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AAD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院内死亡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血糖水平对AAD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491例AAD患者中高血糖组165例(33.6%),正常血糖组326例(66.4%)。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率较正常血糖组高(19.4% vs 10.4%,χ2=4.172,P=0.006)。在未调整模型中,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943〔95%CI(1.199,3.150),P=0.007〕;调整年龄、性别后,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900〔95%CI(1.171,3.082),P=0.009〕;调整年龄、性别、高血压、冠心病、吸烟、Stanford分型、收缩压及舒张压后,高血糖组患者院内死亡风险为1.840〔95%CI(1.124,3.010),P=0.015〕。入院时血糖预测AAD患者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2(0.546,0.696),入院血糖截断值为9.4 mmol/L时,灵敏度为37.9%,特异度为84.9%。经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Stanford A型〔HR=4.277,95%CI(1.942,9.420),P<0.001〕和血糖〔HR=1.864,95%CI(1.617,2.113),P=0.007〕为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入院时血糖水平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且高血糖水平可能会增加AAD患者院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常见血糖升高.文中旨在探讨非糖尿病AMI患者应激性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83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空腹血糖(FBG)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FBG<6.1mmol/ L)、血糖轻度升高组(6.1mmol/ L≤FBG<8.0mmol/ L)和血糖明显升高组(FBG≥8.0mmol/ L),对比分析各组患者院内死亡、并发症及梗死部位的发生情况. 结果:83例AMI患者急性期出现高血糖56例,发生率为67.5%,血糖明显升高组院内病死率、心脏事件及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 结论: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血糖明显升高提示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及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糖水平对其心功能、预后及1年后病死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1月~2008年10月问所有符合STEMI患者217例.根据入院后即刻随机血糖分A组(血糖〈7.8mmol/L),B组[血糖(7.8~10.9)mmol/L],C组(血糖≥11.0mmol/L)三组。观察心脏不良事件、心因性死亡、再次心梗、心绞痛复发情况。结果心功能等级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三组血糖水平、有糖尿病史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血糖水平是STEMI患者心脏事件发生、死亡、心绞痛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伴高血糖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本期发表了杨艳敏等对CREAT-ECLA(代谢调节剂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的影响)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中来自中国的7510例患者进行的亚组分析,探讨了不同血糖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以入院血糖水平4.5~5.5 mmol/L者为对照,血糖升高或降低,病死率均显著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轻度升高(血糖水平7.1~8.5mmol/L,)者死亡风险增加46%,(OR1.46,95% CI 1.03~2.07,P=0.01),血糖中度升高(8.6~11.0 mmol/L.)者死亡风险增加58%(OR1.58,95% CI 1.13~2.22,P=0.02),高血糖(>11.0 mmol/L)组死亡风险增加126%(OR2.26,95% CI 1.42~3.14,P<0.01).入院血糖轻、中度升高和高血糖是30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入院即刻化验血糖,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组(6.1mmol/L)、轻中度升高组(6.1~11.0mmol/L)、高度升高组(11.0mmol/L),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第7、30d时的全因性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轻中度血糖升高组与正常组7、30d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与正常组7、30d死亡、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血糖升高组及高血糖组7、30d联合终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血糖水平越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以便明确血糖对AM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入院静脉血空腹血糖水平,将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以下两组:血糖正常组,血糖≤6.0 mmol/L;血糖升高组,血糖>6.0 mmol/L.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血糖升高组患者中,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高血糖,则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应注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短期和长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发生情况,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入院空腹血糖浓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入选2010年5月至2016年7月首次患AMI并于我院接受PCI的患者80例,所有患者入院前无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病史,未使用降糖药物,入院首次空腹血糖≥7.0mmol/L。通过查阅住院病历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冠脉造影结果。发病30天MACE包括:全因死亡、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复合终点事件人数;发病30天至1年期间MACE包括: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及复合终点事件人数。根据入院空腹血糖按四分位法将患者分为四组,卡方检验比较各组患者MACE发生率与入院空腹血糖的关系。结果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平均年龄(67.46±12.66)岁,女性患者29例(36.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54例(67.5%),入院平均空腹血糖(9.16±2.64)mmol/L,平均白细胞(10.46±5.03)×103/mm3。四组患者发病30天复合终点事件人数(P=0.029)、全因死亡率(P=0.016)及心力衰竭发生率(P=0.002)随入院空腹血糖浓度升高而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入院空腹血糖无相关性(P=0.53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入院空腹血糖、白细胞是患者发病30天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入院空腹血糖是最强的危险因素(OR=1.398,95%CI:1.186~1.648,P0.001)。发病30天到1年各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人数(P=0.086)、全因死亡率(P=0.359)、心力衰竭发生率(P=0.072)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P=0.359)与入院空腹血糖无关。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入院空腹血糖浓度会增加接受PCI的AMI患者短期MACE发生风险,是短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单独长期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贤志 《微创医学》2004,23(2):136-13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高血糖组130例和高血糖组96例,分别对其预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血糖组的病死率(43.75%1,42/96例)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13.85%,18/130例),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死亡组的血糖值[(8.73±1.12)mmol/L]也显著高于存活组[(6.46±1.21)mmol/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痛患者发病早期血糖水平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都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