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白矾减压煅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化减压煅制白矾的炮制工艺。方法 选择煅制温度、煅制时间和物料厚度为考察因素,以脱水比、硫酸铝钾含量、最低抑菌质量浓度、NO浓度、细胞相对吞噬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赋值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CRITIC)混合加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结合中心组合设计(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白矾减压煅制工艺。结果 确定了白矾减压煅制的最佳工艺为0.1MPa的压力下,煅制温度199.798℃,煅制时间9.345 min,物料厚度1.424 mm。该条件下煅制的白矾色白,呈蜂窝状,质轻,手捻易碎无结晶,无“夹尘”“结顶”“封皮”“污底”等现象。结论 对减压法煅制白矾的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所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成品质量高,适合工业化大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煅制枯矾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枯矾为去燥湿、消炎类药物。由白矾(又名明矾)煅制而成。传统的煅制方法是取净白矾于砂锅内,用武火加热至锅内不见气泡、质地松脆为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温度难掌握,锅内受热不均匀,以及操作不得法等原因,而造成“污底”(即锅底面呈浅黄色或黄色),“夹生”(即局部蒸发不完全呈僵硬块),“结顶”(即锅的表面结灰白色的结晶硬皮)等现象,难以达到药典要求以及治疗上的需要。为此,我们改用干燥箱制备枯矾,取得较好效果。步骤如下: 取净明矾打碎成粗粒状(最大颗粒不超过  相似文献   

3.
朱桂花  张友林 《中医研究》2010,23(10):12-13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方剂中有十多处出现过“熬”字,其意与现代汉语中“熬”有何异同呢?笔者借用《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一书的基本思想,认为《伤寒论》方剂中的“熬”字,不但有“炒”的意思,而且还有“煅、烧”之意,与现代炮制学中的炒法和煅法意义相近。  相似文献   

4.
(1) 药物组成乌梅炭三钱,枯矾三钱,儿茶三钱,硼砂五分。(2) 制法及用法制法:先将乌梅放置锅内,用烈火煅,使乌梅肉变成黑褐色即可(不要煅制过火),后备用。再把白矾(明矾)放在锅内,用烈火煅制成松软呈海棉样,用指压即成细粉为度,研末,然后按剂量将乌梅炭、枯矾、儿茶、硼砂,混合研成细粉,最后加冰片五分即成,装瓶备用。用法: 口腔溃疡面清洗后,把药粉均匀撒布疮面上。  相似文献   

5.
隗秀荣  赵翠  周平  张倩  王伯涛 《中药材》2012,(2):322-325
目的:考证硼砂的炮制方法。方法:查阅从宋代至今的本草及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分类。结果:自宋代起先后出现的炮制方法有研、熬、煎、煮、药汁制、飞及焙、烧、炒、煅,其中研制、煅、烧法沿用至今。结论:为现代硼砂炮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白矾作为临床常用的矿物药,采用煅制法炮制成枯矾,可降低其不良反应,并增强“收湿敛疮”等疗效。为保证白矾生制品饮片的质量及临床疗效,通过查阅本草典籍中有关白矾的记载,进行白矾的本草考证,理清白矾炮制的历史沿革;并采用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数据等检索工具对白矾的现代炮制工艺、炮制原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行检索,整理出白矾近现代炮制研究的基本情况。可为白矾的相关研究提供文献参考,也让后续的实验研究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7.
恒温干烤制取枯矾的实验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枯矾为收湿敛疮,止血化腐的药物,由白矾(又名明矾)煅制而成。传统的煅制方法是取净白矾于铁锅(或砂锅)内,用武火加热至锅内不见气泡,质地酥松呈白色蜂窝状为止。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由于温度难以掌握,锅内受热不均匀,以及操作不得法等原因,就会造成“污底”即锅底面呈  相似文献   

8.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的干燥块根,其味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脾经。川乌有大毒,若因炮制不当使用可致中毒。历代医药学家均对川乌的炮制极为重视,现就川乌的炮制情况浅述如下。传统炮制:汉代有蜜制法(《金匮》),从汉到唐主要有炮、熬、烧、煨等干热处理法。此外  相似文献   

9.
煅法始源甚早。《五十二病方》中载有用燔法处理矿物药、动物药和少量植物药。《金匮玉函经》提出:“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烧和炼,是程度不同的“燔”。烧炼是温度高低、时间长短的差别。唐时,承袭前人方法,根据当时情况,提出了“煅法”。历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传统文献所采用的“燔”、“烧”、“炼”均包含于以后的煅法之中,即程度不同之各种煅法(包括煅淬法)。  相似文献   

10.
冰片与几种易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忠忠 《中药材》2003,26(3):177-178
冰片为临床调配的常用中药,市场上曾发现掺假品及易混淆品。为保证用药安全,笔者对冰片与薄荷脑、白矾、樟脑进行了快速鉴别,现报道如下。1 性状鉴别 冰片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松脆结晶;有清香气、味辛凉,具挥发性,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火焰。 薄荷脑为无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有薄荷的特殊香气,味初灼热后清凉。 白矾为不规则的块状或粒状,无色,透明或半透明,表面略平滑或凹凸不平,具有细密纵棱,有玻璃样光泽。质硬而脆,易砸碎。气微,味酸,微甘而极涩。2 燃烧试验 取适量检品点燃,冰片发生浓烟,有带光的火  相似文献   

11.
1 方法取口径约 35 cm的小生铁锅一口 ,白矾 1kg,置锅内以武火加热溶化 ,待煮沸 2 h,散发大量水气 ,并开始凝固 (但断续还有气泡鼓起冒出水气 )时 ,改用中火煅 1h,至完全凝固无水泡鼓出后改用文火 ,并将锅上加一铁盖 ,再煅约 1h,至全部松泡呈白色蜂窝状 ,离火放凉 ,以尖嘴钳沿枯矾边徐徐铲下 ,研粉备用。2 体会2 .1 枯矾在煅制过程中 ,部分热量随水气而散发 ,但在呈凝固状态时 ,锅内温度就难于外散 ,如不相应减小火力 ,锅内温度则逐步升高 ,使锅底“红透”,持续升温可导致锅底下垂或穿孔 ,一口新锅煅一次或两次就不能再用了 ,同时 ,温度…  相似文献   

12.
斑秃     
一、药物配制: 处方:金边龙舌兰(金边莲、金边假菠萝,Agave americana L var.marginate Hort)叶3张,白矾6克,酸醋(红醋为佳)半斤,新鲜生鸡旦4个。制法:先将金边龙舌兰叶剪碎包于纱布内挤汁于器皿中,把白矾研成粉末,把鸡旦的蛋黄取出。然后将半斤酸醋放入铁锅或砂锅内,煮沸后放入白矾粉末和金边龙舌兰汁,放毕迅速将锅由火上取下(白矾和金边龙舌兰汁不可久煮,以防有效成分破坏)待锅内药液冷却后再将生鸡旦黄搅碎倒入,即得复方金边龙舌兰汁,可贮于瓶内,封口,置阴凉处备用。二、使用方法:用棉签蘸上药涂脱发  相似文献   

13.
中药制炭系指将原药材或生饮片经高温 ( 2 2 0~ 2 4 0℃ )处理 ,使药材外部炭化 ,内部保留固有性能 (存性 )的一种炮制方法 ,其制品统称炭药 ,目的是改变药物性能 ,增强止血 ,止痢作用 ,或缓和药性。传统的炒炭方法是根据药材的不同质地 ,采用清炒和闷煅两种方法。炭药的程度要求 ,祖国医药文献中常用“烧存性”、“炒灰存性”、“烧留存”、“炒黑存性”、“煅存性”等来说明。现代均以“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 ,内部呈焦黄色或焦褐色”来描述 ,即达到“存性”或“适中”的要求。经长期实践 ,我体会到用清炒与闷煅两种方法炮制药材 ,对某些品…  相似文献   

14.
枯矾为天然产的明矾石精制而成的明矾结晶的煅制品 ,主要用于收湿敛疮 ,止血止腐。由于枯矾的炮制比较麻烦 ,煅制过程较长 ,所以临床上用药往往供不应求。现将枯矾的煅制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1 煅制方法取口径约 40 cm左右的生铁锅一口 ,白矾 1kg左右放入铁锅内 ,以武火快速加热 ,此时白矾开始慢慢熔化 ,待白矾全部熔化后继续以武火煮沸 90 m in,此时蒸发大量水气 ,水被慢慢蒸发掉。至开始凝固时 (注意此时尚有气泡鼓出 ,并有水蒸气蒸发 ,但量比较少。)改用中火煅 1h左右 ,至完全凝固 ,并且无气泡鼓出。再改用文火 ,并在锅上加一铁盖 ,再煅…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药物炮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金匮要略》药物炮制法归纳为净制,碎制,洗渍,火制4类,其中需净制的药物共有桂枝,猪苓,附子,丹皮,麦冬,石韦,麻黄,黄芪,巴豆,杏仁,桃仁,川椒,虻虫等14种,碎制法有切,捣,杵,碎,研等8种,洗渍法有水洗,水渍,酒洗,醋渍4种,火制法在炙,炒,烧,炮,熬,煨6种,文章还对某些制法的含义进行了考证证明,认为“Fu咀”与“Cuo”意同今之“饮片”之意,“炙”为烘烤意,非今之加辅料之炙法,“熬”为  相似文献   

16.
中药炮制所用药汁制备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所用的药汁(如甘草汁、黑豆汁、生姜汁等)能改变被炮制药物的性能,消除或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增强疗效,引药归经和矫味等。所以,药汁熬制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被炮制药材的疗效。但一些书籍对药汁怎样熬制(煎出)描述的不甚详细,执行起来依据不足。如《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对姜汁的熬制只曰:“如用干姜,捣碎后加水煎煮二次,合并,取汁。”关于熬制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指出。另外有些炮制专著也只说明加热几个小时,对药汁成品也没有详细阐明。对此,笔者建议组织有关科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于《伤寒论》、《金匮》二书中有关“熬法”的药物炮制用法很多,归纳之,《金匮》所见约14味,《伤寒》9味,主要是动物、植物二类。如牡蛎、水蛭、虻虫、虫、鼠妇、蜘蛛、蜣螂、葶苈子、乌头、瓜蒂、桃仁、芫花、巴豆、杏仁、商陆根及猪肤汤的白粉五合,熬香等。炮制程度有“熬令色黄”“熬焦”“熬黑”、“熬香”、“熬别作脂”之别。历代医家对比研究,由于古今用词差异,“熬法”渐失其义,众说纷云,或以为水煎法,或以为炒法,炙法和煅法。其解何如?在此略作小考。《说文》云:“熬、干煎”《段注》方言:“火干也,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可见“熬”在古义并非水煮。《辞海》“熬,煮烂”。为水煮,是以古今词义相去殊远。从仲景原文分析,水煎之制体有煮字记载,  相似文献   

18.
正赤石脂饮片炮制:赤石脂除去杂质,打碎或研细粉。煅赤石脂取赤石脂细粉,用醋调匀,搓条,切段,干燥,照明煅法(附录ⅡD)煅至红透。用时捣碎。性味:甘、酸、涩,温。归经:归大肠、胃经。功能与主治:涩肠,止血,生肌敛疮。用于久  相似文献   

19.
王爱芳  陆履雯 《中药材》1991,14(5):29-31
陈棕炭具有收涩止血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咯血、衄血、崩漏、便血等症,常与侧桕叶、血余炭、仙鹤草等配伍应用。生棕不入药,须经制炭后才具有止血作用。其制法有煅、炒两种。煅有明煅与焖煅;炒有炒炭与酒  相似文献   

20.
枯矾是一种常见中药收涩剂。为白矾[主含KAI(SO_4·12H_2O]失去结晶水后的生成物,具有收敛止血,涩肠止泻、收湿止痒的作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记载枯矾的炮制方法为:“取净白矾敲成小块,置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熔化,继续煅至膨忪,完全干燥,停火,取出放凉,碾成细粉即得”。《中国药典》和现行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炮制学》中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