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30例阴茎癌,其中行阴茎癌部分切除术21例、阴茎全切并尿道会阴部造瘘9例。术后均行股淋巴结活检,对14例有癌转移者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24例获得随访,阴茎部分切除术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和73.3%,阴茎全切术者则分别为88.9%和77.8%;无淋巴结转移者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2.9%和85.7%,有淋巴结转移者则分别为60%和40%。认为包茎与包皮过长是阴茎癌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2004年9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了21例老年阴茎癌患者,对老年阴茎癌患者行手术切除阴茎原发病灶时,再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术,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然后选择淋巴结活检阳性者再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本文主要探讨腹股沟淋巴结活检在老年男性阴茎癌手术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阴茎癌41例患者临床资料与病理资料,患者切除原发病灶后使用亚甲蓝蓝染,并行改良腹股沟淋巴清扫术(ILND)。结果 SLN检出39例(95.12%),检出SLN共有62枚,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其中SLN阳性12例,阴性27例,SLN结果与ILND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合者12例,1例假阴性,SLN免疫组化准确率为97.44%(38/39),假阴性率为7.69%(1/13),灵敏度为92.31%(12/13),两种检查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N活检技术(SLNB)相对于预防性的淋巴结清扫术而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的优点,故对于阴茎癌手术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由于阴茎部位较隐私,阴茎癌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多不显著,且不影响泌尿功能和性功能,初诊患者中约40%左右已合并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而20%左右已合并有盆腔淋巴结转移〔1〕。对于合并有区域性,如腹股沟淋巴结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通过术中仔细清扫区域淋巴结可以有效延长生存期,提高手术效果〔2〕。而针对未发生转移的区域淋巴结,是否进行  相似文献   

5.
对4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肿瘤切除+乳房扇形切除+全腋淋巴结清扫术后应用双侧旋转皮瓣进行乳腺整形术。术后辅以放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结果:41例共清扫腋窝淋巴结6~28个,平均18个/例,术后均无复发;3、5、8a生存率分别为100%、97.56%、95.12%。保乳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95.1%。认为采用双侧旋转皮瓣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可取得满意的肿瘤局部控制率、患者生存率和美容效果,是早期乳腺癌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cNO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6例cNO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4例(A组)行甲状腺原发灶根治切除术,122例(B组)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的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两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相近;两组术后早期复发率分别为29.8%和7.3%,两组相比,P<0.05。结论 cNO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能显著降低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后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6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4例(A组)行甲状腺原发灶根治切除术,122例(B组)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的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两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相近;两组术后早期复发率分别为29.8%和7.3%,两组相比,P<0.05.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能显著降低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后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ID-1、Ki-67及Bc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DNA结合抑制蛋白-1(inhibitors of DNA binding1,ID-1)与Ki-67及Bcl-2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ID-1、Ki-67及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中ID-1、Ki-67及Bcl-2表达上调,阳性比例分别为86.44%、81.36%和59.32%;ID-1及Bcl-2表达程度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正相关(分别为r=0.289,P=0.002;及r=0.319,P=0.001);Ki-67表达程度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负相关(r=-0.320,P〈0.001);ID-1与Bcl-2表达正相关而与Ki-67表达无关;ID-1、Ki-67及Bcl-2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细胞凋亡抑制可能是ID-1参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ID-1不适用于评价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经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的优越性。方法 对36例低位直肠癌病人行直肠癌根治经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结果 全组低位直肠癌无排尿障碍和性功能障碍,局部癌复发2例(5.56%),5年生存率86.2%。结论低位直肠癌行腹膜外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安全、并发症少,局部复发率低,5年生存率高。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乳糜漏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乳糜瘘的报道较少,我院曾确诊3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006年7月~2008年6月本院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7例,术后出现乳糜漏3例,男2例、女1例,年龄51—62岁。胰头癌1例,胆管癌2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扩大清扫淋巴结。切除范围包括胆囊、胆总管、胃远端、十二直肠、胰头、空肠上端。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胰十二指肠前方和后方的淋巴结、幽门淋巴结、胆管淋巴结、胰头上方和下方淋巴结、胰体淋巴结。吻合顺序为胰肠、胆肠、空肠侧侧、胃肠吻合。腹腔内常规放置2根引流管(放置于胆肠吻合口和胰肠吻合口附近)。  相似文献   

11.
孟文曼  曹保利 《山东医药》2014,(48):107-107
患者女,29岁,未婚,G3 P0。因阴道分泌物增多1个月,发现阴道壁肿物1 d,于2013年3月13日入院。妇科检查示:已婚外阴,阴道畅;宫颈中糜,宫颈右后方阴道壁可见3 cm×3 cm×4 cm菜花样赘生物,质脆,有接触性出血,伴异味;子宫常大,水平位,无压痛;双附件区无异常。取阴道壁赘生物活检示:赘生物及右后阴道壁为鳞状细胞癌。分别于2013年3月30日、4月25日行紫杉醇+顺铂化疗。化疗后1个月查盆腔核磁示,阴道后穹窿占位,不除外侵及阴道外壁;双侧腹股沟区及髂血管旁多发稍大淋巴结。遂拟行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大部分切除术+双侧卵巢悬吊术+盆腔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但患者及家属拒绝接受此术式,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取下腹正中切口进入腹腔,探查子宫居中,正常大小,双侧附件未见异常;探查盆腔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腹腔脏器未及结节,两侧宫旁及盆底组织无增厚;决定行阴道癌病灶扩大切除术+右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右侧附件悬吊术+盆腔引流术。术中切除部分阴道壁,切缘距病灶1 cm以上;取部分宫颈断端及阴道断端组织,送快速病理,回报未见癌灶。将宫颈断端与阴道断端吻合并缝合。依次清除右侧髂总、髂外、髂内、闭孔及腹股沟深部淋巴结组织,将右附件悬吊于右侧盆腔,放置盆腔引流。术后病理与术前一致。阴道切缘未见癌组织,肿瘤侵及肌层1/3,无淋巴结转移。术后化疗1次,随访10个月,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张彬  李克义 《山东医药》1999,39(16):19-20
1980年1月~1998年10月,我院共行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38例,其中44例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4例并发症患者中,男31例,女13例;年龄14~71岁,平均468岁。原发肿瘤为:下颌牙龈癌15例,舌癌14例,颊癌5例,口底癌4例,软腭癌3例,唇癌、腮腺癌、颌下腺癌各1例。其中行联合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24例,6例行联合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侧舌骨上淋巴结清扫术,14例行单纯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2例(454%),切口感染28例(6363%),乳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技术在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直接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侧和(或)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在术前10 min注射纳米碳混悬液,然后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患侧和(或)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比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甲状旁腺腺素(PTH)与血钙水平。结果观察组中央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淋巴结清扫总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TH与血钙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技术应用于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可提高清扫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有效调节PTH与血钙水平。  相似文献   

14.
非开胸食管拔脱胃上提治疗颈段食管癌(附1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非开胸食管拔脱切除颈段食管癌及胃上提食管重建的治疗经验。方法 共行非开胸食管拔脱切除颈段食管癌胃上提食管重建19例(T2N02例,T2N01例,T3N04例,T3N14例,T4N04例,T4N14例),均为鳞状细胞癌。19例均清扫颈部及上纵隔气管食管旁淋巴结,7例喉侵犯严重者作全喉切除。甲状腺叶切除术12例。术前或术后肿瘤患者给予放疗。结果 T2期3、5年生存者分别为3/3例、1/1例,T3、T4期患者3、5年生存者分别为6/14例和3/8例。喉功能保留率63.16%(12/19)。术后拔管率72.73%(8/11,1例未做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5/19),包括咽瘘2例次,颈部吻合口狭窄1例次,吻合口瘘1例次。腹壁切口裂开1例次。结论 颈段食管癌可以行非开胸食管拔脱一期切除肿瘤及周围受侵组织,并尽可能保留喉功能。利用胃上提重建食管,联合放射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直肠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直肠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主要症状为血便3例,排便习惯改变8例。术前活检病理检查均诊断为鳞状细胞癌。5例行直肠癌腹会阴联合根治术(APR),4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AR),1例行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LR),1例术中探查发现肿瘤无法切除而单纯行乙状结肠造瘘术。术中探查发现直肠癌肝脏多发转移及盆腔播散2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存在脉管癌栓4例、淋巴结转移8例。2例接受术前放化疗,5例接受术后放化疗。结论直肠鳞状细胞癌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依靠活检病理检查。本病易发生脉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对放化疗敏感,联合手术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6.
自2002年起,我们对74例支气管肺癌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叶或全肺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6例,女28例;年龄32~75岁,平均63.3岁。其中鳞癌36例,腺癌2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9例,小细胞肺癌3例。Ⅰ期14例,Ⅱ期25例,Ⅲa期35例。本组病例中行左肺上叶切除术18例,左肺下叶切除术10例,左全肺切除7例,右肺上叶切除术17例,右肺中叶切除术5例,右肺下叶切除术11例。右肺中下叶切除术6例。  相似文献   

17.
胃肠道类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内镜下诊治胃肠道类癌。经内镜检出胃肠道类癌11例,内镜结合活检确诊8例,占73%;误诊为直肠癌、横结肠癌、回肠息肉各1例,占27.3%。本组11例中经内镜高频电摘除病变者8例,3例病变小于1.0cm者定期内镜随访8~16个月,未见复发;其余5例,3例补行局部楔形切除,2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标本均未发现残留类癌灶。3例误诊病例2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1例行胃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类癌。经8个月~13年追踪,全部患者均存活。表明消化道内镜检查配合活检是诊断和治疗胃肠道类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类癌的内镜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镜下诊治胃肠道类癌。经内镜检出胃肠道类癌11例,内镜结合活检确诊8例,占73%;误诊为直肠癌、横结肠癌、回肠息肉各1例,占27.3%。本组11例中经内镜高频电摘除病变者8例,3例病变小于1.0cm者定期内镜随访8~16个月,未见复发;其余5例,3例补行局部楔形切除,2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标本均未发现残留类癌灶。3例误诊病例2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1例行胃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类癌。经8个月~13年追踪,全部患者均存活。表明消化道内镜检查配合活检是诊断和治疗胃肠道类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乳腺肉瘤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斌 《山东医药》2007,47(9):42-43
对50例乳腺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叶状囊肉瘤32例.恶性淋巴瘤4例,癌肉瘤6例,纤维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脂肪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予手术治疗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随访3个月~21a.5a生存率为84.2Vo(32/38).10a生存率为81.8%(18/22)。认为对疑有乳腺肉瘤患者应常规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乳腺叶状囊肉瘤等较少发生淋巴转移者,如瘤体较大宜行全乳腺切除术,瘤体较小者可行保乳手术。对癌肉瘤、恶性淋巴瘤等易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应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手术清扫范围的选择。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2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术前超声结果、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结果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结果 2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采取颈部淋巴结清扫术,40例单纯采取Ⅵ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4例单纯采取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其中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46例采取Ⅵ区淋巴结联合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其中45例Ⅵ区和侧颈区同时出现淋巴结转移,25例出现Ⅵ区转移而未见侧颈区淋巴结转移,28例出现跳跃式侧颈区淋巴结转移而无Ⅵ区转移。男性、年龄45岁、侵袭至甲状腺被膜、肿瘤直径10.0 mm、术前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更高。结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被膜的侵袭情况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建议同时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甲状腺乳头状癌较为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Ⅵ区,建议行首次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原发病灶切除联合Ⅵ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