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讨论热敏灸治疗毒蛇咬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性。方法对26例毒蛇咬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进行B超膀胱残余尿测定和尿流率检查,通过热敏灸疗法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和尿流率指标的差异。结果受测患者治疗前膀胱残余尿量与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最大尿流率(Qmax)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热敏灸疗法在治疗毒蛇咬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方面,可改善膀胱残余尿量,提高患者最大尿流率数值,治疗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治疗糖尿病膀胱病变(D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DCP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氨基甲酰甲基胆碱片治疗。治疗后2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排尿时间、平均尿流率、高峰尿流率、腓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排尿时间、平均尿流率、高峰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和腓神经传导速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平均尿流率、高峰尿流率及膀胱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中药是一种治疗DCP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抑制病情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间歇性导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最大尿流率、最大排尿量、最大逼尿肌压)及膀胱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膀胱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及膀胱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间歇性导尿治疗能改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可纠正尿流动力学,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7,(4):436-437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图谱法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子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子宫颈癌术后的病例资料92例,使用图谱法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患者30例(图谱组),使用热敏灸治疗的患者30例(热灸组),使用热敏灸联合图谱法盆底功能锻炼的患者32例(联合组),分析三组患者手术14d后的残余尿量,尿失禁、尿潴留、膀胱刺激征例数,并检测尿动力学情况。结果:联合组残余尿量、尿失禁、尿潴留、膀胱刺激症发生率分别和热灸组、图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联合组最大膀胱容量、膀胱初感容积、最大尿流时逼尿肌压力及最大尿流率方面均优于热灸组、图谱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图谱法盆底肌功能锻炼能够改善子宫颈癌根治术后出现的膀胱功能障碍症状,提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给予胰岛素及调脂降压营养神经等西药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后检测尿流率、残余尿、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残余尿量显著降低,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均显著增加;对照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无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2个月后2组残余尿量均显著降低,最大尿流率及排尿期逼尿肌压明显升高(P均<0.0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阳化气方敷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肾阳虚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肾阳虚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化气方敷脐。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日记(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和残余尿量)、核心下尿路症状评分(CLSS)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残余尿量及CL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最大膀胱容量、膀胱排尿压力、残余尿量及CL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化气方敷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肾阳虚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明显改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马归液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马归液组和索利那新组3组,分别口服中药马归液与西药索利那新、马归液、索利那新,治疗45d。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3组的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尿量、排尿记录、OABSS、QOL。结果治疗后,马归液组、中西结合组与索利那新组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尿量、排尿记录、OABSS、QOL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马归液组与中西结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马归液组、中西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索利那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马归液组总有效率与中西结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马归液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具有明确疗效,经济实惠,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宁宁 《新中医》2020,52(11):155-157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间歇性导尿在脑血管病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脑血管病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间歇性导尿技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灸治疗,7 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排尿量及排尿次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最大尿流速率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对照组,最大尿流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单次排尿量、单次最大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加,单日排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观察组单次排尿量、单次最大尿量均多于对照组,单日排尿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间歇性导尿在脑血管病伴膀胱功能障碍中应用效果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及尿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茴香溻渍联合温灸盒灸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3例拟行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B、C组。3组患者术前、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A组采用温灸盒灸治疗,B组采用小茴香溻渍治疗,C组采用小茴香溻渍联合温灸盒灸治疗。评估3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及首次排尿难易程度。结果:A、B组各脱落1例,最终121例完成研究。C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首次排尿时间均短于A组和B组,B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排尿后,3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较排尿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均少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首次排尿难易程度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首次排尿难易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热敏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不同灸量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个体化的消敏饱和灸量组和传统灸量组,每组32例。两组均采用热敏灸治疗,选择热敏化强度最强的2个穴位实施艾条温和悬灸,消敏饱和灸量组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度,传统灸量组每次15 min,每日2次,共治疗5 d,第6天开始每日1次,连续治疗25次,共治疗35次(共3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个月随访治疗疗效、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留尿量(Ru)及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消敏饱和灸量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5%(29/32),6个月后随访时总有效率为90.1%(30/32),均优于传统灸量组的69%(22/32)与69.3%(23/32)(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及6个月后随访时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留尿量(Ru)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最大尿流率(Qmax)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消敏饱和灸量组治疗后及6个月后随访时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留尿量(Ru)均较传统灸量组明显降低(均P0.01),最大尿流率(Qmax)均较传统灸量组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个体化的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近期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灸量艾灸治疗。可见消敏定量是热敏施灸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八髎穴治疗。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疗效、排尿日记(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和残余尿量)等水平。结果两组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治疗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日均尿失禁次数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05),残余尿量降低(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针八髎穴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能改善尿动力学指标,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黄燕 《中医药导报》2013,(10):61-6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及护理脑卒中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听流水声、下腹部按摩、局部热敷治疗,治疗组予针灸治疗。观察患者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变化,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针灸治疗及护理脑卒中后尿潴留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刘永浩 《陕西中医》2021,(5):604-607
目的:观察阳和汤治疗更年期尿道综合征及对患者排尿情况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更年期尿道综合征患者180例,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尼尔雌醇治疗,观察组给予阳和汤联合尼尔雌醇治疗。记录两组症状评分、排尿情况及性激素变化,并统计两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发现,两组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及耻骨上不适评分逐渐下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上述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22%,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卵泡刺激素(FSH)逐渐下降(P<0.05),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FSH、LH、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最大尿流率逐渐上升(P<0.05),单日排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逐渐下降(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单日排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阳和汤治疗更年期尿道综合征可减轻症状,提高最大尿流率,降低FSH的表达和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脊髓损伤(SCI) 后神经源性膀胱(NB)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 例SCI 后NB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2 组均以4 周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及排尿功能相关水平的变化,观察2 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上升,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24 h 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单次排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单次排尿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 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通督调神针刺应用于SCI 后NB 的治疗中,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和尿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SCI后N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32 例。2 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 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3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尿失禁次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24 h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尿失禁次数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24 h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尿失禁次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 2 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以及残余尿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 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29/32),对照组为71.88%(23/3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膀胱的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热敏灸结合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部分治疗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9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等分为两组,热敏灸结合电针治疗为治疗组,口服前列康片为对照组;经过3个疗程治疗,最终90例有效病例参与结果分析;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估(QOL)、膀胱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7.8%(26/45)、总有效率88.9%(40/45),对照组显效率33.3%(15/45)、总有效率86.7%(39/45);两组间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均能改善I-PSS评分、QOL评分及残余尿量(PVR),且治疗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的中医症状积分及最大尿流率(Qmax)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结合电针能通过温补肾阳改善肾阳亏虚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观察中药肾气丸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改善情况,结合祖国医学温阳化气利水的理论,探讨中医药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基本治法。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脊髓损伤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予常规清洁导尿、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肾气丸。观察治疗前后排尿24 h记量(单日排尿次数、日单次排尿均量、日均尿失禁次数),尿动力学(最大膀胱总量,残余尿量、膀胱排尿压力)、并发症(尿路感染和肾积水)发生率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治疗后排尿24 h记量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尿24 h记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尿动力学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动力学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肾气丸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可减少日排尿次数,增加单次排尿量,减少残余尿量,改善尿流动力学,减少尿路感染和肾积水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7,(10):1469-1470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法将9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尿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小腹坠胀积分、排尿困难积分、膀胱残余尿量均显著下降,膀胱容量、充盈期逼尿肌压、最大排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较好,能有效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癃闭舒胶囊联合盐酸坦洛新治疗盆腔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盆腔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盐酸坦洛新0.2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癃闭舒胶囊3粒,每日2次口服。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及测定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Qmax及Qave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癃闭舒胶囊联合盐酸坦洛新治疗盆腔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脊髓损伤恢复期的康复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并对各类合并症给予对症处理,针对神经源性膀胱,对照组接受训练指导、间歇导尿以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患者同时予电针治疗,4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均明显下降,而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和最大尿流速率均有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和最大尿流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间歇导尿量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日间歇导尿量、首次排尿时间和建立反射性排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电针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尽快建立反射性排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