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肝素血液透析改良式预冲法应用中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患者透析前后凝血时间有无变化及透析效率,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方案。方法选择血液透析中心患者100例次,均为有活动性出血或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将其分成常规预冲方法组(A组)、改良式预冲方法组(B组)各50例次,比较两组发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比例、凝血时间的变化及透析效率。结果 A组透析器及管路凝血0~1级占56%,2级占28%,3级占14%4,级占2%;B组0~1级占90%,2级占10%,3级及以上为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改良式预冲法适用于有活动性出血或有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它既能降低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发生率,又不导致出血的发生,透析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吴靖 《药物与人》2014,(12):250-250
目的:探讨应用输注少量生理盐水的无肝素血液透析时透析器有无凝血及透析效果.方法:对我科30次活动性出血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时,用肝素盐水预冲血管路和透析器,并在透析时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和透析器,以减少凝血. 结果:30次无肝素血液透析中,28次透析器及管路基本无凝血现象,2次透析器有部分凝血.结论:少量输注生理盐水的无肝素血液透析方法能成功地完成透析,保证了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密闭式循环预冲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上机前透析管路采用密闭式循环预冲方法和传统的预冲方法,两种方法在每一例患者分别使用4次,透析期间监测在线尿素清除指数Kt/V值、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比较两种方法在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肝素用量、首次使用综合征发生率和Kt/V值。结果在使用相同肝素用量或肝素总用量减少10%时,两种预冲方法透析后的透析器凝血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线尿素清除指数Kt/V和首次使用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密闭式循环预冲法能减少了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减少肝素用量,有助于避免透析膜有效面积的减少,提高血透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同时降低了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向冲水法用于无肝素血液透析中对患者透析器及静脉壶凝血程度、透析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医院行无肝素血液透析的6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冲水法,观察组予以双向冲水法,比较两组透析器及静脉壶凝血程度、透析时间。结果两组透析器凝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壶凝血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冲水法可降低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壶凝血程度,延长透析时间,增强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5.
肖容  李玉莲 《健康必读》2009,8(6):20-22
目的探讨密闭循环系统加热预冲复用透析器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0个复用透析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套)。观察组采用密闭循环系统加热预冲法,对照组采用半开放式预冲法。结果两组灭菌剂残留检测均阴性,均未见热原反应发生;但观察组在生理盐水用量及护士工作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灭菌剂排放途径不同。结论采用密闭循环系统加热预冲法可以降低透析成本,减少护士于作量及避免职业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常规血液透析抗凝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37例透析患者分别采用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LMWH)抗凝进行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观察不同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透析器及透析管道凝血程度,内瘘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透析结束时血小板计数较血液透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低于普通肝素(UFH)组,而APTT、TT在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过程中无明显延长,而普通肝素(UFH)则明显延长。与普通肝素(UFH)组比较,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缩短明显。透析器及透析管道未出现凝血现象。结论 LMW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理想的抗凝剂,较UFH更有效、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7.
无肝素透析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在合并高度出血危险的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对53例合并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血透患者进行无肝素血液透析,并分别于血液透析前、透析结束后测定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现察管道及透析器凝血情况、临床症状等变化.结果:53例患者应用无肝素血液透析214例次均成功,测定凝血时间118次,出血情况未加重.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对合并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血透患者效果满意、安全、可靠,不加重患者的出血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合并出血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每周三四次,血透时间三四小时。结果15例病人共进行了128例次血液透析,透析过程中未见出血加重,透析器及管路未发生严重凝血现象,透析充分。结论无肝素透析,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肝素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在尿毒症合并脑出血的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总结经验,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1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患者采用无肝素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均采用CVVHDF模式,常规肝素盐水(浓度3 000U/L)充分浸泡预冲透析器和管路30min,排空后用生理盐水2 000ml冲洗透析器和管路,在透析过程中每隔30min用生理盐水200ml快速冲洗透析器一次,治疗时间均为6h~10h/次,每周治疗3次,待2~3周后患者脑出血病情相对平稳时停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改回血液透析治疗。结果 11例患者中8例病情好转,恢复原有的血液透析治疗,3例因脑疝形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由于脑出血是血液透析的禁忌症,因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合并脑出血之后必须停止血液透析治疗,改用其他的肾替代治疗方式,如CRRT、腹膜透析。我们采用无肝素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既保证了患者机体水、各种毒素及炎性介质的清除,又不影响体内凝血机制,不会加重脑出血,同时还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从而有利于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脑出血急性期,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无肝素改良预冲排气法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无肝素血浆置换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肝病科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血浆置换预冲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无肝素改良式预冲排气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预冲排气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浆分离器、管路凝血情况和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血浆置换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下降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置换前后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了12次血浆分离器和管路Ⅰ级凝血,对照组出现了7次血浆分离器和管路Ⅰ级凝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置换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肝素改良预冲排气法不影响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指标,但能够降低血浆置换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运用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治疗尿毒症病人临床效果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 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22例,随机分2组,实验组采用灌流器(HA型)与透析器串联进行治疗,每周一次,连用4 w后,改为半个月至1个月1次,对照组行单纯血液透析.两组透析频率均为2~3次/周,均采用肝素抗凝(对照组:只有一例无肝素透析),血流量200~230 mL/min.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液流量为500 ml/min.结果 实验组的皮肤瘙痒明显减轻,骨痛减轻,可能与清除中分子物质有关,弥补了单纯血液透析的缺点.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475-1476
目的探讨改良法无肝素透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有出血倾向长期透析患者34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17例,分别采用改良法无肝素透析和传统无肝素透析,连续透析2月后,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肾功能及透析器凝血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T、TT、APTT、Fb及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Cr水平为(452.3±32.6)μmol/L,显著低于常规组的(489.3±33.2)μmol/L(P<0.05)。改良组患者凝血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5.29%(P<0.05)。结论改良法无肝素透析可提高透析效果,降低透析器凝血发生率,且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是危重症患者行床边高通量血液净化时无肝素[1]化情况下出现透析器局部凝血(半凝血),凝血的纤维膜占全透析器的1/2~2/3部分,并局限在透析液出入口侧,对侧纤维膜凝血不明显现象,对此现象进行分析,采取应对措施。方法我们对20例床边无肝素高通量净化对照病例进行研究,观察到半凝血现象。采用20例实验相似病例倾斜透析器的方法,使透析器倾斜45°角进行对比。结果透析开始1h冲管观察透析器半凝血现象减轻,透析器使用时间延长,血肌酐清除率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白蛋白涂布透析器行无肝素透析治疗伴有出血的肾功能衰竭患者.方法:用白蛋白25ml~50ml涂布透析器,保留10~15分钟,透析过程每隔30分钟夹住A端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路及透析器.结果:管路及透析器无凝血,血液透析顺利.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对伴有出血的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透析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医院感染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HD)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将170例透析前无肝炎病史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一次性管道透析器及分机透析,对照组使用重复透析器及共用透析机进行治疗,并调查透析次数与感染肝炎病毒的关系。结果实验组乙、丙肝感染率为13.8%,对照组感染率为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透析次数的增加,感染率也明显上升。结论重复使用透析器、共用透析机及透析次数多等是透析患者感染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因素,严格消毒隔离措施,使用一次性透析器、分区隔离及专机透析等是降低HD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根据患者的情况建立血管通路,为动静脉内瘘、股静脉或颈内静脉。采用德国生产F60聚砜膜透析器,表面积为1.3m2,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为3~5h,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血流量为250~300ml/min,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血液透析结束时,一次性静脉推注肝素总量一半剂量的鱼精蛋白以中和患者体内残存的游离肝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透析器与灌流器串联做透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浆中分子物质(MMS)、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红蛋白(Hb)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MS、BUN、C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b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毒素清除率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串联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个体化预冲流程及护理干预对并发症预防效果。方法比较实施预冲流程及护理干预前、后两组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低血压、过敏、凝血、出血等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中发生低血压、低血糖、凝血、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前后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前全面评估患者基础疾病、出凝血时间、采用个性化预冲灌流器、透析器及管路,准确个性化使用抗凝药的剂量,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及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18.
姚国媛  王明初  邹懿  肖容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976-1977
[目的]研究使用低分子量肝素进行血液透析抗凝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自身对照,观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前后透析器凝血程度、容积下降率,血红蛋白、血小板、全血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谷丙转氨酶(ALT).[结果]使用抗凝进行血液透析,每例患者的透析器均顺利使用4次未发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用药前后TT、 APTT、 ALT、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透析器容积下降率<15.45%,未发现出血病例.[结论]血液透析开始时,一次性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使用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17,(2):236-238
目的观察定期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通畅性及感染率的影响。方法将使用右颈内静脉带涤纶套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仅使用纯肝素溶液透析后封管;观察组(30例)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溶液每周一次透析后封管,其余透析时间后予以纯肝素溶液封管。均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透析血流量、透析静脉压、栓塞率、导管感染率及凝血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封管处理后其透析血流量、Kt/V水平较封管前和对照组封管后均明显提高(P<0.05),导管静脉压及栓塞率水平较封管前和对照组封管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感染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封管处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期应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有效维持血液透析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良好的通畅性,并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刘凌汐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5):994-995,100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与肝素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血脂变化情况的比较。[方法]选取某院2008年7月~2010年6月透析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肝素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低分子肝素组),观察比较两组透析前后血脂变化,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后血脂水平较透析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透析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透析器及管路方面凝血、透析后出血倾向方面有明显差异(P﹤O.05)。B组复用次数明显增多。[结论]低分子肝素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血脂变化较肝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