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消息动态     
148 多吃鱼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日本文部科学省研究班调查表明,多吃鱼者的乳腺癌发病率低于不常吃鱼者。该调查首先是对日本2.54万名40~79岁的女性问卷调查吃鱼的频度,其后7.5年追踪调查被调查者的健康状况。结果,127人患乳腺癌。几乎每天吃鱼组的乳腺癌发病率较每周只吃1或2次组低43%。认为这与鱼中所含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等脂肪成分有关。 (怡 悦) 149 苹果多酚具有增强肌力和减少内脏脂肪的作用 日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的中岛宽之教授等的研究表明,苹果多酚具有增强肌力和减少内脏脂肪的作用。该项研究是对…  相似文献   

2.
杨年 《家庭中医药》2007,14(9):27-27
美国科学家经调查研究后发现,中国、日本的妇女乳腺癌发病率比西方妇女要低得多,其原因是由于她们经常吃白菜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在美国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1位,在我国已占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化疗在乳腺癌尤其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占重要地位。2000-2003年,笔者用国产长春瑞宾(盖诺)合顺铂方案治疗53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肥胖与癌     
肥胖与癌症的关系早就引起医学界的关注。临床资料表明,肥胖患胆囊癌的比率在增多,这是由於肥胖好发胆石症和胆囊炎,炎症反覆不癒会促使胆囊癌变。国内外许多调查研究资料及动物实验均表明,超重40%或以上的肥胖男性并发结肠癌、肛门直肠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较高;肥胖女性患胆囊癌、胆管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的比率远远高於非肥胖,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肥胖妇女比非肥胖妇女高出1.3、3.2倍,  相似文献   

5.
白菜营养丰富,含维生素C和钙质较多,具有除烦、解毒醒酒、消食下气、和中、利大小便之功效。最近美国纽约激素研究所的专家发现,中国和日本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之所以比西方妇女低得多,是因为多吃白菜之故。调查表明,美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竟是我国妇女的15倍,引起...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20个国家的糖消耗量与乳腺癌发病率的关联性调查显示,在饮食中吃糖和甜品较多的人群乳腺癌的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7.
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是大豆中主要的多酚化合物。它是大豆中一类重要的非营养成分:主要包括以糖苷形式存在的金雀异黄素、大豆甙元、大豆黄素。近年来,大量体外试验证明:大豆异黄酮能够抑制乳腺癌、胃癌及前列腺癌等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抗癌和防癌的效果。据流行病学调查,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乳腺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是亚洲人的4~10倍。  相似文献   

8.
警惕乳腺癌     
目前,乳腺癌己成为我国城市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不但上升速度快,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同时城市的发病率高於农村,大城市高於中小城市,沿海地区高于内地。且发病率逐年增加,已严重危害到女性健康,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的患病因素与中医未病先防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及未病先防思想在乳腺癌防治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 0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患病因素调查,并针对患病因素设计有效的预防策略。结果导致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家族史(54.2%)、乳腺疾病史(57.8%)、未生育(51.3%)、行经时间大于40 a(56.1%)、绝经年龄>55岁(43.9%)、不良生活习惯(高脂饮食90.2%、饮酒63.4%、吸烟及长期被动吸烟61.1%、夜班族58.7%)、情绪压抑(87.3%)、流产史(76.2%)、口服避孕药大于6个月(63.5%)、胸衣穿戴过紧时间过长(88.2%)等。结论在中医未病先防的指导思想下,针对乳腺癌的发病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对应的未病先防策略有饮食有节、结构合理,劳逸结合、不妄劳作,修身养性、调畅情志,优生优育、母乳喂养,舒适着装、保护乳房,定时检查、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医林妙什     
<正> 美国纽约激素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中国和日本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之所以比西方妇女低得多,是由于她们吃白菜多的缘故。调查表明,每十万妇女中,每年乳腺癌发病人数为:中国六人,日本二十一人。北欧八十四人,美国九十一人。科学家们发现,白菜中有一种化合物,能帮助分解同乳腺癌相联系的雌激素:这种化合物叫吲哚3-甲醇。每天吃一磅重的白菜,能吸收500毫克这种化合物,从而使体内一种重要的酶数量增加,这种酶能帮助分解雌激素。  相似文献   

11.
1、高脂肪饮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过量摄人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可以促进结肠癌及乳腺癌的发生。流行病学调查证明,高脂肪饮食地区,如北美洲、西欧地区结肠癌的发病率就高;而在脂肪饮食较低的亚洲和非洲,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较低。还有调查证明,乳腺癌的发病与动物性脂肪摄入量有关,而与植物性脂肪摄入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生物化学家发现,凡是经常吃豆制品的亚洲人得癌症的较少,尤其是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低。而这些常吃豆制品的亚洲人在移居美国后,因常吃大豆制品的饮食习惯有所改变,结果癌症的发病率增加。这一现象引起  相似文献   

13.
正乳腺癌是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新发及死亡病例数高居榜首,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人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20%~30%,该类型乳腺癌病情较为凶险、恶性程度高、生存期短,具有更高的复发转移率和死亡率~([1-2])。目前临床上多将外科手术作为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首选方案,但术后肿瘤易复发转移,致使患者远期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经有关专家们大量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乳腺癌的发生与妇女们的饮食状况有所关联。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渐增高趋势.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同时.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对其手术方式和预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的抑郁发病情况,初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发放zung抑郁量表及相关自制表格,收集乳腺癌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初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收集合格调查问卷151份,乳腺癌患者抑郁发病率为58.9%,且与年龄、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疼痛、化疗次数、临床分期、病程、中医辨证分型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抑郁发病率高,应对伴有疼痛、临床分期晚、化疗次数多、中医证型为肝郁气滞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男性乳腺癌(carcinoma of the male breast)是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占男性全部癌肿的0.2%~5%,占乳腺癌的0.82%~1.29%。从国内报道看发病率略高于国外,从世界范围看某些地区:如非洲国家男性乳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男性乳腺癌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从儿童期至高龄病人均有报道,但一般认为50~60岁年龄段发病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18.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欧洲、北美等地区年发病率高达7‰。乳腺癌在我国已位居妇女癌症之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相关因素,评价乳腺癌术后放疗联合胸腺五肽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性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化疗周期数、化疗药物、是否合并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单纯放疗(RT)组32例,放疗联合胸腺五肽(RT+TP-5)组65例,分析2组患者从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后4~16周的胸部CT影像学变化,比较2组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率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RT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病率为44%,RT+TP-5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病率为34%,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各年龄层发病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行≤4周期化疗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病率RT组为16%,TR+TP-5组为23%,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行4周期化疗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病率RT组为85%,TR+TP-5组为4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行≤4周期化疗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病率与4周期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是否合并糖尿病RT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病率分别为45%和43%,TR+TP-5组分别为39%和32%,2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行辅助放疗的患者全身化疗增加了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风险,且化疗周期越长,其发病风险越高。化疗方案、是否合并糖尿病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同时应用TP-5可降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0.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目前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欧洲、北美等地区年发病率高达7%,乳腺癌在我圈已位居女性癌症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