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侧顶叶跨大脑镰脑膜瘤的诊断、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 对 16例双侧顶叶跨大脑镰脑膜瘤进行了手术治疗 ,并对其疗效进行了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 12例 ,次全切除 2例 ,Ⅱ期全切 2例。术后出现截瘫或偏瘫 3例 ,经治疗 1~ 3月后症状消失。除 1例肿瘤巨大术后严重脑肿胀、颅高压脑疝死亡外 ,余 15例均痊愈。术后随访 3~ 7年 ,12例全切患者 ,5年内未见复发。次全切除 2例 ,复发 1例 ,再次手术切除。结论 术前据病人临床表现及CT、肿瘤大小 ,以最短路径、最小脑组织牵拉显露肿瘤主体的思路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力求全切肿瘤 ,最大限度的保护脑功能区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侧大脑镰旁脑膜瘤的诊断、手术及预后。方法 对11例双侧大脑镰旁脑膜瘤行手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9例,次全切2例。3例出现肢体瘫痪;2例复发,分别为上矢状窦瘤组织残留和恶性脑膜瘤。随访3年,除1例死于心肌梗死外,其余均痊愈。结论 双侧大脑镰旁脑膜瘤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术前仔细阅读X线片和脑血管造影对手术难易及预后的判断大有帮助。术前对明显瘤周水肿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侧大脑镰旁脑膜瘤的诊断、手术及预后。方法 对 11例双侧大脑镰旁脑膜瘤行手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 9例 ,次全切 2例。 3例出现肢体瘫痪 ;2例复发 ,分别为上矢状窦瘤组织残留和恶性脑膜瘤。随访 3年 ,除 1例死于心肌梗死外 ,其余均痊愈。结论 双侧大脑镰旁脑膜瘤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术前仔细阅读X线片和脑血管造影对手术难易及预后的判断大有帮助。术前对明显瘤周水肿者行脱水治疗是防止术中脑膨出的有效措施。术中尽量全切肿瘤是预防肿瘤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7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目前大型和复杂的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治疗仍有一定难度,本文通过总结76例手术体会,探讨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自2003年5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76例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诊断、手术方法及其疗效。结果:本组全部采用显微手术治疗,手术全切71例(93.4%),其中SimpsonⅠ级切除21例(27.6%),SimpsonⅡ级切除45例(59.2%),SimpsonⅢ级切除5例(6.6%),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72个月。结论: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应力争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良好的手术暴露,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矢状窦和中央沟静脉的妥善处理和保护,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矢状窦旁及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和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利用显微技术,对3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施行肿瘤全切,同时对受累的上矢状窦和皮层静脉进行进行相应处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结果术后2例复发1例死亡,其余30例随访1/2-8年,未见肿瘤复发,复发率及死亡率分别占6%和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阻断联合内固定重建技术治疗高位骶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38例骶骨肿瘤患者,采用腹主动脉阻断下骶骨肿瘤切除+骨水泥填充+改良Gaveston内固定技术重建。原发性肿瘤29例,转移癌9例。肿瘤位于S1椎体14例,S2椎体12例,S1~S2椎体12例。记录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疗效、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330~420min,手术出血量为(2400±1656)ml,无术中死亡。术后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7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半年后恢复;6例术后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复发3例,死亡2例。1例脊索瘤患者术后半年复发,1例尤文肉瘤患者术后2月复发,1例转移癌患者3月复发。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4个月、20个月因全身衰竭而死亡。结论 腹主动脉阻断联合肿瘤切除+骨水泥填充+改良Gaveston内固定技术是治疗高位骶骨肿瘤的有效手段,该术式可以减少出血,保证骶骨肿瘤切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利于骨盆和脊柱的稳定性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术后可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7.
报告近10年连续收治的颅基底脑膜瘤62例,占同期脑膜瘤的53.1%。其中源于蝶骨嵴22例(35.5%),全组病例均经CT扫描证实。12例经MRI检查,CT上测量肿瘤直径>6cm者占85.4%。62例中50例经手术切除,全切除38例。Simpson分级,1级者4例(8%);2级者30例(60%);3级者4例(8%);4级者12例(24%)。40例获随访:1、2级者恢复良好,仅1例于术后5年复发,4级中6例复发(原位复发)。  相似文献   

8.
残留复发脑膜瘤的伽玛刀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滨江  蔡佩武 《肿瘤》1996,16(6):579-582
应用伽玛刀治疗术后残留或复发脑膜瘤38例,肿瘤最大径19mm~59mm,平均36.9mm(体积1.9cm3~70cm3)。肿瘤照射的中心剂量20Gy~45Gy,平均29.4Gy;肿瘤周边剂量10Gy~20Gy,平均12.6Gy。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症状改善27例。在作最后一次影像诊断时,35例中,肿瘤缩小14例,保持不变18例(3例未复查CT)。伽玛刀术后5例出现脑水肿,其中1例再次手术治疗,其余4例经脱水和激素治疗恢复正常。初步结果显示,伽玛刀对术后复发或残留脑膜瘤有良好的近期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阴茎癌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1971年1月~1995年1月手术治疗阴茎癌71例,其中局部及包皮环切术5例,阴茎部分切除14例,阴茎全切除23例,阴茎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29例。结果 获得随访59例,其中局部及包皮环切术5例,复发3例。阴茎部分切除加全切除30例,死亡12例,死亡率40%。阴茎切除加腹股沟淋巴结清扫24例,死亡8例,死亡率33.3%。结论 阴茎癌仍以手术为主,确切掌握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指征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而肿瘤病理分级对患者预后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前颅底沟通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颅底沟通瘤的诊断,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 对21例前颅底沟通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了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17例,大部或部分切除4例。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脑脊液漏1例,单眼运动障碍加重1例,糖尿病昏迷1例。除糖尿病昏迷患者术后6天死亡外,余20例均痊愈。术后随访3个月-4年,10例资料完整者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WHOⅡ级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3名WHOⅡ级的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103例WHOⅡ级脑膜瘤患者中9例采用肿瘤次全切(Simpson IV级),94例采用肿瘤全切术(Simpson I-III级)。103例患者术后复发31例,无复发72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脑膜瘤病理类型、瘤周水肿、肿瘤最大径、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放疗等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与肿瘤病理类型对WHO Ⅱ级脑膜瘤术后复发影响较小(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伴有瘤周水肿、Simpson分级是影响WHO Ⅱ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放疗是WHO Ⅱ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Simpson分级、有无瘤周水肿及术后是否放疗是影响WHO Ⅱ级脑膜瘤是否复发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60例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蝶骨嵴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对60例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侧型26例均达肿瘤全切,无并发症;内侧型34例全切除,术后偏瘫2例,死亡1例。结论:宜采用翼点入路切除肿瘤。对外侧型者全切除多无困难;内侧型者术中宜尽早离断肿瘤的主要血供,体积较大显露基底困难者,可先行包膜内分块切除,而后剥离切除其囊壁。术中应注意保护邻近的视神经、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及其分支。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发病率低,临床诊治困难,本研究旨在提高对颅内H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总结6例颅内HP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和预后情况,并且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中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5例行放射治疗,1例拒绝放疗。术后随访1~10个月,尚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颅内HPC生长活跃,血供丰富,尤其是位于大脑镰及矢状窦旁时,因此要明确诊断,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应尽量全切,切除范围要广泛.放射治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食管癌的瘤周切除范围进行研究,认为食管癌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应重视食管癌术后的综合治疗,以减少复发,改善疗效。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为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 103例术前及术中诊断为T3期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男62例,女41例。年龄37~74岁。术前无放疗及化疗病史。手术方式均为左开胸食管癌根治性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术。1.2 方法 在术中按常规根治性手术游离切除食管肿瘤后,对肿瘤所在的瘤床组织再行进一步切除(瘤周纵隔结缔组织、右侧纵隔胸膜、胸导管、心包等)…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在骶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原发性骶骨肿瘤22例经切刮术,切刮辅液氮灭活术,骶骨部分或人全部切除术,经前后人路通过健康组织连同骶神经一并切除进行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22例均安全度过手术期,4例继发创口感染。19例获随访,随访5个月~7年,平均39个月。1例术后复发,2例术后1年死于远处转移,14例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3例有大小便失禁及足踝部无力。结论 治疗骶骨肿瘤应根据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良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8例良性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36例)和未复发组(192例)两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良性脑膜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肿瘤部位、形状、大小、边界、瘤周水肿、手术切除程度(Simpson分级Ⅰ~Ⅲ级)、病理情况是影响良性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单因素(P0.05);肿瘤部位(窦旁镰旁/蝶骨嵴/鞍区)、肿瘤边界不清、手术切除程度(Simpson分级Ⅲ级)、病理情况(上皮型/纤维型)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位于窦旁镰旁、蝶骨嵴或鞍区,边界不清,上皮型或纤维型,手术切除程度低的良性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更高。临床治疗时尽可能进行SimpsonⅠ级切除,对于未能进行SimpsonⅠ级切除的患者,应关注各影响因素以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7.
大脑镰旁脑膜瘤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就诊时常常肿瘤已巨大。同时肿瘤位置深在,全切有一定难度,且并发症(主要是偏瘫)较多。近5年来,我们应用自己改良的入路,即旁正中入路切除31例镰旁脑膜瘤,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1984年2月~1992年2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腺样囊性癌76例。部位分别为上跨、颌下腺、腮腺、鼻腔、上颌窦、舌下腺、舌、唇。73例采用手术治疗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3例采用单纯放疗或化疗。44例术后复发,21例出现肺、骨等部位远处转移。全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5%、60.3%、27.1%。作者认为预后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治疗方法有关。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其次为远处转移。对原发灶采取尽可能大范围手术切除,甚至不惜牺牲一些器官,术后常规放疗,可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5例患者中,10例(66.7%)达到肿瘤全切(Simpson I,II级),3例(20%)达到次全切(Simpson III级),2例(13.3%)达到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肿瘤未全切的5例患者中,4例术后行伽玛刀治疗。13例患者术后被随访,时间为6个月-6.5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再生长。失访2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小肠肿瘤2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09年3月诊治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十二指肠腺癌12例,其中2例失访,8例存活,时间0.5~3年,2例死亡;空肠肿瘤4例,1例间质瘤术后1年复发、死亡,1例术后服用格列卫治疗1年余,2例腺瘤存活已3年余;2例空回肠腺癌合并梗阻术后2年余;2例回肠恶性淋巴瘤术后0.5~1年,1例回肠腺癌肝转移术后4月余,全身化疗2周期,肝癌转移灶行TACE治疗1次,仍在随访中。结论: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X线钡剂造影、内镜、CT及腹腔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双气囊电子内镜、胶囊内镜和多排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等新技术也已用于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小肠肿瘤的认识,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