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人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差别。方法:将92例需较长时间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颈外静脉留置针(实验组)47例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对照组)45例),并对两组病例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及血管渗漏的发生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病例的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及血管渗漏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发生静脉炎及血管渗漏少,留置时间长。老年患者采用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明显优于四肢浅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患者最佳外周静脉留置针部位。方法将162例CCU患者随机分成上肢静脉组和颈外静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间,留置时间及静脉炎发生情况及穿刺失败次数。结果颈外静脉穿刺时间短,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两组达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颈外静脉为CCU患者最佳留置针部位,尤其对合并休克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急症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寻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患者最佳外周静脉留置针部位.方法 将162例CCU患者随机分成上肢静脉组和颈外静脉组,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间,留置时间及静脉炎发生情况及穿刺失败次数.结果 颈外静脉穿刺时间短,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两组达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外静脉为CCU患者最佳留置针部位,尤其对合并休克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急症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乳腺癌患者使用表柔比星应用颈外静脉留置与四肢静脉留置的差别.方法 将84例需要使用表柔比星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颈外静脉留置针组(实验组)42例与四肢静脉留置针组(对照组)42例,并对两组病例输注表柔比星时输注的速度,静脉炎发生率及血管渗透的发生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的输注速度,静脉炎的发生率及血管渗漏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注表柔比星时输注速度无明显变化,发生静脉炎及血管渗漏少.乳腺癌患者输注表柔比星时采用颈外静脉留置明显优于四肢浅静脉留置.  相似文献   

5.
经颈外静脉留置针静注诺维本预防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颈外静脉留置针静注诺维本(NVB)预防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应用NVB静脉化疗的患者分为上肢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组(A组)20例和颈外静脉留置针组(B组)44例,观察两组用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A组和B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5.00%、4.5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1.03,P<0.01)。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可减轻NVB对静脉的损伤和刺激,对未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而又必须静脉使用NVB的患者是又一理想的用药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颈外静脉留置与前臂静脉穿刺在长春瑞宾运用中静脉炎的发生率,探讨如何减少强刺激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损伤.方法 将68例滴注长春瑞宾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4例为颈外静脉留置组(A组),34例为前臂静脉穿刺组(B组),观察局部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静脉炎发生情况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滴注长春瑞宾减少并减轻了静脉炎的发生,优于前壁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7.
任家利 《当代医学》2009,15(22):129-130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颈外静脉穿刺的优点。方法用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与四肢静脉穿刺作比较。结果静脉炎发生情况观察组各级静脉炎共发生6例(5%),对照组各级静脉炎共发生17例(17%),经x^2检验,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其静脉炎的发生率远低于四肢静脉给药的发生率。特别是对化疗病人及老年人、周围循环不良的病人应用,更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常萍 《当代医学》2014,(32):113-114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在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创伤病区在2011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5例患者分成颈外静脉留置组(n=45)及四肢静脉留置组(n=60),对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静脉炎、留置时间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外静脉留置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1.1%、静脉炎13.3%、保留≥4 d成功率86.7%,而四肢静脉留置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0.0%、静脉炎36.7%、保留≥4 d成功率56.7%;颈外静脉留置组优于四肢静脉留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具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液体流速快、液体不易渗漏、置管保留时间长及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黄娟娟 《吉林医学》2013,(35):7505-7506
目的:探讨比较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外周静脉留置针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术后患者分为两组,32例为外周静脉留置针组,31例为颈外静脉留置针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等指标。结果:颈外静脉组静脉炎的发病率为22.58%,外周静脉组静脉炎的发病率为53.12%。颈外静脉组中留置针保留13 d的比率为90.32%,43 d的比率为90.32%,45 d的比率为67.74%。外周静脉组中留置针保留15 d的比率为67.74%。外周静脉组中留置针保留13 d的比率为78.13%,保留43 d的比率为78.13%,保留45 d的比率为37.50%。结论:在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患者中,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效果明显优于外周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敏 《当代医学》2008,(12):107-108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神经毒副反应在应用锁骨下静脉置管后的有效预防,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和外周静脉穿刺滴注奥沙利铂静脉炎发生率.方法 按随机指定方法将收治的 200 例病人分为两组.A 组100例,为对照组,应用外周静脉穿刺滴注奥沙利铂;B组100例,为实验组,应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滴注奥沙利铂.结果 A组病人外周末梢神经炎的发生率为87%,B组外周末梢神经炎的发生率为8%.经x2检验,P=0.024,两组间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6%和液体渗漏的发生事为22%, B组未发生静脉炎和液体渗学习漏的现象,经x2检验,P=0.043,两组间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锁骨下静脉置管有效的预防了奥沙利铂的外周神经毒副反应,降低了静脉炎和液体渗漏的发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求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费用低廉,同时能够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最佳诺维本输入途径。方法乳癌术后应用诺维本化疗病人110例,分别应用颈内静脉置管(30例)、颈外静脉留置针(42例)及四肢浅静脉留置针(38例)输入诺维本,对3种静脉输入方法的操作时间、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价格等进行比较。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组的操作时间、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价格都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F=382.7,q=34.02,P<0.05;2χ=4.12,P<0.05),置管成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2χ=4.68,P<0.05)。静脉炎主要发生在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组。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输入诺维本,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安全、费用低廉且能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最佳输入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神经毒副反应在应用锁骨下静脉置管后的有效预防,比较锁骨下静脉置管和外周静脉穿刺滴注奥沙利铂静脉炎发生率。方法按随机指定方法将收治的200例病人分为两组。A组100例,为对照组.应用外周静脉穿刺滴注奥沙利铂;B组100例,为实验组,应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滴注奥沙利铂。结果A组病人外周末梢神经炎的发生率为87%.B组外周末梢神经炎的发生率为8%,经X^2检验,P=0.024.两组间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56%和液体渗漏的发生率为22%,B组未发生静脉炎和液体渗漏的现象,经X^2检验,P=0.043,两组间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有效的预防了奥沙利铂的外周神经毒副反应,降低了静脉炎和液体渗漏的发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在多发性创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多发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周围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单通道1小时输液量、穿刺时间、留置针采血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救治多发性创伤患者,优先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能尽快进入有效循环,为抢救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42例水肿病人颈外静脉置入静脉留置针,做好健康教育、加强置管期间护理、并发症的监测.结果42例患者颈外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无静脉炎发生,达到维持静脉输液通路的理想效果.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减轻了危重患者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为患者抢救、用药及补液提供了快捷通道,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利于患者的抢救工作,同时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置管法与周围静脉置管法输注甘露醇等液体的病人,比较其留置针置管时间的长短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把103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颈外静脉置管法输注甘露醇等液体,对照组53例采用周围静脉置管法输注甘露醇等液体。结果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置管时间比对照组长。结论颈外静脉置管法输注甘露醇等液体的病人,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颈外静脉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及颈内静脉置管方式的比较研究,探讨如何减少妇科化疗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化疗中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节约成本,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静脉滴注,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颈外静脉留置组(简称A组)和前臂静脉留置组(简称B组)、颈内静脉置管组(简称C组)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结果iA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5%,B组为30.O%,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68.460,P〈0.01)。A组患者并发症外渗发生率为2.5%,B组为17.5%,C组为0,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29.804,P〈0.01)。A、C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正常,B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需人照顾。结论:在妇科肿瘤患者静脉滴注化疗药物时选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颈内静脉置管的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但操作的简易程度及操作成本颈外静脉留置针更加优于颈内静脉置管,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血液肿瘤患者的应用和护理方法.方法:35例血液肿瘤患者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输血、输入化疗药物,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发生静脉炎、渗漏情况.结果:一次穿刺成功33例(94.3%),35例中,3例发生静脉炎(8.6%),1例发生渗漏(2.9%).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用于血液肿瘤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可减少药物渗漏、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且可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2G、24G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时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比较。方法:按所用静脉留置针型号分为22G组和24G组(每组1 00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静脉炎、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24G静脉留置针组患者静脉炎、液体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22G组患者。结论:选用24G静脉留置针,可降低化疗药物对血管局部的损伤,能有效降低静脉炎、液体外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抢救危重病人时为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比较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要急危重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照组60例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术。比较两组病例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要的时间、收缩压上升到80 mm Hg所需要的时间、留管时间,渗漏、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留管时间大于4天的病例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穿刺具有穿刺所需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收缩压回升到80 mm Hg所需的平均时间短、液体不易渗漏、置管保留时间长及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能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20.
黄仕明  王秋梅  张昌美  任启勤  常莉 《吉林医学》2009,30(16):1761-1762
目的:探讨两种封管方式对静脉炎发生几率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患者按随机抽样方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经留置针对患者输入刺激性药物后两种封管方式与静脉炎发生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封管法静脉炎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入高渗或刺激性药物后先静脉快速推注生理盐水5ml,再用肝素盐水3ml封管,可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