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患儿,女,37 d,因发热2 d入院。入院前2 d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后当天开始发热,最高39℃,食欲精神尚可,无其他伴随症状。系足月顺产,母乳喂养,否认结核接触史。查体:反应可,无黄疸,前囱1.5 cm×1.5 cm,平软,心肺无殊,肝肋下3.5 cm,剑下3.0 cm,质中,脾肋下3.5 cm,质中。左上臂外侧可见卡介苗接种处一1.5 cm×1.5 cm硬结,表面发红,有少许白色分泌物。神经系统无殊。入院查血白细胞29.8×109/L,中性粒细胞0.59,血小板30×109/L,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例 1.患儿男 ,6岁 ,因间断发热伴口腔白色膜状物 10个月余 ,腹泻 5d于2 0 0 2年 5月 14日入院。入院前在外院和我院曾予多种抗生素 ,口服抗霉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生后 1个月有输血史 ,父母否认有吸毒史和不良性行为。体格检查 :一般情况可 ,消瘦 ,T38 8℃ ,体重 14kg(<第 3百分位数 ) ,贫血貌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皮疹 ,口腔两侧颊粘膜及悬雍垂周围见白色膜状物 ,心肺无异常 ,肝右肋下 1 0cm ,脾未及 ,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实验室检查 :WBC 2 4× 10 9/L ,N 0 6 4 ,L 0 15 ,淋巴细胞计数 0 36×10 9/L ,H…  相似文献   

3.
<正>1病例资料患儿,女,13岁,主因"反复皮疹,口腔白膜10年余,生长发育迟缓9年余,血红蛋白减少6月余"于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10年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颊黏膜及舌上白色膜状物,伴颜面部红疹,9年前家属发现患儿身材较同龄、同性别儿童矮小,6个月余前患儿双侧颊黏膜及舌上白色膜状物加重,颜面部出现大疱样疱疹,渐结硬性污褐色厚痂,并出现血红蛋白降低,就诊于多家医院,经激素治疗及输注成分血后,血红蛋白可上升,停药后又回降。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患儿系第1胎第1产,双胎之大,剖宫产,按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糖尿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17天,因消瘦,多尿,口内白色膜状物3~4天,于2002年12月27日入院,第1胎,第1产,孕40周自然分娩,出生时体重2500g。曾在我院门诊就诊,诊为“鹅口疮,营养不良”,给予口腔粘膜护理,维生素等药物口服治疗,口内白色膜状物减少,但患儿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巴布亚岛新几内亚时,发现了卡介苗的作用是不乐观的。有许多患结核病的儿童用过卡介苗,因此,对于卡介苗接种是否有保护作用的问题有很多争论。 1975年5月和1978年6月间,在莫尔斯比港和附近中部省份有400多名儿童进行了抗结核病治疗。有131个儿童从胃抽出物、痰、瘘管排出液拭子,胸膜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结核发病率有所回升,估计全球有1/3的人群有无症状的潜伏结核感染.目前普遍使用卡介苗接种计划,卡介苗对儿童结核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但由于其诱导的免疫反应持续时间有限,也有预防失败的情况出现,故研究者开始探索新型的抗结核疫苗,如突变减毒活菌株、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并取得一定成果.对于纯结核蛋白衍化物皮内试验阳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卡介苗菌株源于丹麦株,20世纪50年代获得。不同的卡介苗菌株对结核病的保护是不同的。卡介苗的最佳用途是预防威胁生命的结核病形式, 即婴幼儿中结核性脑膜炎和播散性结核病。卡介苗接种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脓肿、淋巴结结核、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接种卡介苗时误种皮下或肌肉, 以及超剂量接种引起的事故最为多见,要立即进行处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结核病     
951439从第三次流调结果探讨我国卡介苗接种工作/钱元福//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一1994,17(5).一281一285 通过对全国第三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再次分析来评价我国卡介苗接种工作。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调查时。一4岁儿童的卡介苗接种率为65.。%,低于以往报道。。一4岁有卡介苗接种史儿童的结素阳性率仅为26.3%,城市的阳性率最高也仅55.8%,表明接种质量不高,必须找到原因而迅速改进。我国目前卡介苗接种的保护效果对0~4岁儿童是明显的,但对5一9岁儿童即不明显,因此必须进一步调查研究卡介苗复种的必要性。(原文摘要) 951440 2 952例住院儿…  相似文献   

9.
卡介苗接种已广泛应用于预防结核菌感染,但接种后导致播散性感染而死亡是罕见的,常因免疫缺陷所致。本文报导1例18岁的男性患者,接种卡介苗6年后死于播散性卡介苗感染,他有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患者生于1960年12月,正常妊娠足月出生,双亲非近亲婚配,无结核家族史。婴儿期曾接种三联疫苗(百白破)和口服灰髓炎活疫苗均无不良反应。儿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我院儿科和传染病科从1952~1981年30年中收治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共424例,重点分析其发病情况与卡介苗接种之关系。结脑之发病数以1960年以前最高,以后逐渐下降。男女比为1.28:1。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的乳幼儿最多,年龄愈大发病率愈低。结脑的发病与卡介苗接种之关系密切,接种而罹病者占21.37%,未接种而患病者为78.63%。死亡共143例,病死率为33.72%,其中未接种卡介苗结脑患儿病死率为接种卡介苗结脑患儿病死率的2.6倍。在结脑合并粟粒性结核中,未接种者为接种者之8.1倍。结脑有活动性结核患者接触史与卡介苗接种的关系中,未接种者为接种者的3.9倍。讨论中强调为防治结脑应提高小儿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力,及早防治小儿时期的急性传染病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提高卡介苗接种之质量,加强复种,寻找患儿周围之排菌者。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2岁8个月,因反复发热、流脓涕、伴咽部疼痛溃疡1年零9个月,加重伴呼吸困难10d入院。患儿于1年零9个月前开始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咳喘、咽痛、流脓涕,食物易从鼻腔返流,在当地予抗感染治疗无效,病后1月余第1次入我院(2002年11月)。当时查有口腔内大量白色膜状物,咽明显充血,双肺可闻大量干哕音及湿哕音。入院后查血常规示Hb72g/L,余正常,  相似文献   

12.
1卡介苗(BCG)接种皮肤的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1.1BCG接种正常皮肤反应用标准剂量的BCG0.1mL,接种于新生儿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2~3周左右,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结,中间逐渐软化,形成白色小脓疱。至接种6~8周时,脓疱体积最大。之后脓疱吸收或破溃结痂,痂脱落后留下瘢痕。反应期间在接种部位淋巴汇流处(同侧腋下和锁骨上)淋巴结轻微肿大,一般直径不超过1cm,之后自行消退。正常反应过程一般2个月左右。1.2BCG接种不正常皮肤反应发生率非常低,Domon-kos报道20万例BCG接种者仅27例有合并症。最近有报道在11万余例接种者中有51例出现合并症…  相似文献   

13.
患儿,男,17天,因消瘦,多尿,口内白色膜状物3~4天,于2 002年12月27日入院,第1胎,第1产,孕40周自然分娩,出生时体重2 500 g.  相似文献   

14.
结核病     
对接种卡介苗阳转率的观察(摘要)/孙兴国…∥临床儿科杂志。—1987,5(3).—153120名接种卡介苗2个月后观察效果,其中114名有卡痕(占95%)。8周后对70名儿童随机作结核菌素试验,57名呈阳性反应,结核菌素阳转率为81.4%。阳转率比卡痕率低。故卡介苗的接种必注入皮内,药量要准确。有条件  相似文献   

15.
卡介苗接种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介苗接种与细胞免疫的关系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730000)尤苓,林丽星我院对出生的新生儿行卡介苗(BCG)接种。3个且后作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发现接种的婴儿结核菌素阴性率较高,占27.2%,经再次接种BCG,仍有部分婴儿结核菌素未阳转。为此,...  相似文献   

16.
卡介苗超量深部误种补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介苗的接种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有效措施,随着卡介苗接种率的上升,超量误种引起的局部及全身的强烈反应,在全国各地均有报道.为减轻给受税者所带来的痛苦,将我院超量深部注射后补救措施及点滴体会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994—1996年三年中在我院产科分娩3000余人,其中有三例婴儿超量误种卡介苗,但处理方法不同,产生不同的后果。例1,女婴,出生体重3400g,一般情况良好,于产后当日及次日晨间护理后给予左臂三角肌下缘皮内接种卡介苗各0.0ml,间距1cm。当接种第二针后发现种重,未做任何处理,于接种3周后接种部位开始红肿,无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接种卡介苗致淋巴结炎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8月至2001年8月本院收治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引起淋巴结炎15例。15例患儿中,男8例,女7例,年龄最小38d,最大8个月。淋巴结肿大最早1例发现于接种卡介苗后31d,最迟1例为接种后5个月,余者为接种卡介苗后3~4个月。所有患儿均无全身症状,且均为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反应类型:按淋巴结反应形态、B超淋巴结有否  相似文献   

18.
接种灭活卡介苗治疗婴幼儿哮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接种灭活卡介苗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原因。方法对45例婴幼儿哮喘患儿接种灭活卡介苗治疗,评估治疗后的疗效,回顾性分析不同疗效与年龄、皮肤过敏原皮试、治疗前的哮喘发作程度、治疗前后IgE、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IL-4、IFN-γ之间的关系。结果患儿治疗后疗效存在差异;不同疗效与患儿的皮肤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治疗前哮喘发作程度及IgE水平、治疗后IgE和IL-4水平有关,治疗后IgE和IL-4水平是评价疗效的最主要因素。结论过敏体质和免疫失衡是导致灭活卡介苗接种治疗出现不同疗效的原因,提示临床对有明显过敏体质和免疫失衡的哮喘息儿,不宜应用灭活卡介苗及其他卡介苗衍生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卡介苗是减毒或低毒的结核杆菌活菌苗,在卡介苗接种工作中,由于菌苗、个体差异等因素,常发生因卡介苗接种引起的寒性脓肿。可由于接种同侧汇流区的淋巴结发生变态反应性坏死所致,也可由于接种方法错误,导致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脓肿。寒性脓肿如得不到及时适当的处理,病变可穿破皮肤后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本文报告72例寒性脓肿的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由于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主要靠临床诊断,容易误诊及漏诊。现就我科2000-01—2006-06收治的23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进行分析,以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临床资料:23例不完全KD患儿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4个月至13岁。不完全KD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临床表现:发热23例(100%),四肢末端膜状脱皮18例(78.2%),口唇及口腔黏膜改变17例(73.9%),结膜充血13例(56.5%),皮疹7例(30.0%),颈部淋巴结肿大7例(30.0%),肛周脱皮8例(34.8%),卡介苗接种处红斑2例(8.7%)。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