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报道1例27岁中国男性罕见的遗传性线状汗孔角化病,皮损仅限于面部。家族内无其他患者。据作者所知,这是英文文献报道的首例仅限于面部的遗传性线状汗孔角化病。遗传性面部线状汗孔角化病@刘艳  相似文献   

2.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角质化紊乱的皮肤病,以萎缩芯体包绕突起的角质层形成环状斑为特征,具有多种临床表型,包括M ibelli汗孔角化症、巨型汗孔角化症、线状汗孔角化症、播散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掌跖汗孔角化症和点状汗孔角化症。报道1例患者患有罕见的巨型汗孔角化症,多种变异体并存。巨型汗孔角化症@Bozda■ K.E.$MithatpasaCad. No: 388/7, 35280-Asans¨or, Izmir, Turkey Dr. @Bic.akc.i H. @Ermete M. @阎小宁…  相似文献   

3.
作者描述了一48岁男性患者出现单侧皮肤表现,包括多毛、毛细血管扩张、角化过度和色素沉着。其他表现包括骨骼异常和左侧听力丧失。皮肤活检显示汗孔角化病的特点。受累皮肤的成纤维细胞核型分析显示嵌合型16三体,而未受累皮肤细胞和血液淋巴细胞为正常核型。作者对16三体在汗孔角化病中的可能作用进行了讨论。1例嵌合型16三体患者的皮肤表现@Ousager L.B.$Department of Clinical Genetics, KKA, Odense University Hospital, Sdr. Boulevard 29, DK-5000 Odense C, Denmark Dr. @Brandrup F. @Brasch-Andersen C. @Erlen…  相似文献   

4.
汗管角化病(porokeratosfs),又称米培里(Mibelli)汗孔(管)角化病或离心性角化过度病(porokeratosisexcentrica)是一种少见的慢性遗传性皮肤病。现将我们所遇二例及家系调查报告如下:例1:男性、54岁,农民。门诊号:531206。于1986年2月29日初诊。从24岁起  相似文献   

5.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1家系报告杜秀兰,刘超美,程建新(滨州地区人民医院,256610)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DSAP)是汗孔角化症中的一种类型,有明显家族史者较少见。我们发现1例,报告如下。患者:崔某,女,22岁.因面部褐色圆形皮损3...  相似文献   

6.
沈兵 《吉林医学》2012,33(14):3005-3006
目的:研究小汗腺汗孔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例小汗腺汗孔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诊断要点。结果:小汗腺汗孔瘤临床无特异性改变,明确诊断依靠病理检查。广义的汗孔瘤有四种病理学亚型,小汗腺汗孔瘤是其中亚型之一,汗孔瘤病理学改变具有下列共性特征:基底细胞样汗孔瘤细胞、间质不同程度胶原化、可见坏死、常见导管或囊腔分化。结论:汗孔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附件肿瘤,确诊必须依靠病理检查。正确诊断小汗腺汗孔瘤必须首先掌握汗孔瘤的病理学共性特征,观察肿瘤有无恶性变,并与基底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鉴别。小汗腺汗孔瘤多与其他亚型多能明确区分,但有时也可其他亚型共存。  相似文献   

7.
背景:M ibelli型汗孔角化症是一类以角化性边缘环绕中央轻度萎缩斑块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方法和结果:一例45岁男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外用氯倍他索丙酸盐软膏治疗15年,在肘部出现典型M ibelli型汗孔角化症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皮损边缘角化不全柱,在标本中央棘细胞层有银屑病样增生和海绵状脓疱形成,因此病理学检查提示为:汗孔角化症环绕银屑病。结论:汗孔角化症可能因长期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引起局部免疫抑制所致。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引起Mibelli型汗孔角化症@Yazkan F. @Turk B.G.$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Ege University Med…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道了4例汗孔角化病与腿部淋巴管性水肿并存的患者。讨论了两者之间可能的发病机制、相关治疗及经过汗孔角化皮损处的淋巴管水肿膨出这一奇特体征。淋巴管性水肿相关性汗孔角化病@Pearson I.C.$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St. George' s Hospital, London, United Kingdom @Cox N.H. @Ostlere L.S. @王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汗孔瘤( EP)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0例汗孔瘤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汗孔瘤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临床均误诊,诊断大多数为血管瘤、纤维上皮性息肉及疣。肿瘤组织界限清楚,由增生的一致的基底样立方形细胞形成,伴灶状导管分化,偶尔形成囊肿。汗腺汗孔瘤临床无特异性改变,诊断需组织病理学检查。随访结果表明,所有病例均未复发。结论:汗孔瘤是一种少见的皮肤附近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化,对病程长的红色结节或疣状损害,应考虑汗孔瘤可能。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汗孔瘤的关键,并应与基底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鉴别。汗孔瘤恶性变少见。  相似文献   

10.
表现为角化性鳞屑斑的线状汗孔角化症1例周淑华,聂意飞(附属医院皮肤科,256603)患者女,20岁。自幼左前臂发生逐渐扩展的线状皮损。5岁时左手掌出现2个粟粒大鸡眼样损害,逐渐向远端及近端生长。13岁时达中指末端。18岁时漫延至整个左上肢屈侧、腋窝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汗孔角化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既往15例资料齐全的汗孔角化症病例。结果汗孔角化症病因不明确。临床上除特征性的环状角化皮损外,各型有各自的皮损表现特点,但病理改变相同。治疗无特异性,即使消退仍可能复发,部分还可能转变为皮肤肿瘤。结论遗传、环境和免疫因素可能在汗孔角化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临床表现各异,病理可作为诊断汗孔角化症的金标准;本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2.
郑蔚波  谭宏科  符灵 《海南医学》2008,19(12):123-123
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是一种较少见的遗传性慢性进行性角化性皮肤病[1],现将我们所诊治的一例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农民,32岁。因胸背部角化性斑丘疹10年来我所门诊就诊。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胸背部出现角化性丘疹,  相似文献   

13.
<正> 皮角是一种罕见的老年角化性皮肤病,虽然国内外均有报告,但病例不多。线状皮角是皮角中的一种,较少见。长达170毫米的巨型线状皮角更为少见,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背景:汗孔角化症是一种罕见的角化性疾病,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后天获得两种形式。许多病例报道和系列研究都认为免疫抑制与该病发生有关。据作者所知,仅有5例骨髓移植后发生汗孔角化症的报道。结果:作者报道5例骨髓移植患者,在移植术后1~13年内诊断为M ibelli汗孔角化症。5例  相似文献   

15.
皮肤淀粉样变(AnlyloidosisCutis)临床上误诊为汗孔角化症者实属罕见,国内外均未见报告。家族中同患此病者少见。我科见3例家族性类汗孔角化症样皮肤淀粉样变,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例1,女,35岁,工人,汉族。17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双手背皮肤出现针头大报色斑点,渐增大至高粮粒大,呈环形,圆形及不规则形的损害,边缘黑环绕线形,不隆起,境界清楚;少数皮损呈火山口形角质性小丘疹。环形损害的中央为庆色,无萎缩。皮疹互不融合,呈对称性分布,无自觉症状。曾被诊断为雀斑、汗孔角化症等,未经治疗。近3年,皮大腿内侧出现同样…  相似文献   

16.
汗孔角化症伴发皮角1例报告二院皮肤科庞毓凌,冯,李芍华哈四院皮肤科马竞汗孔角化症是1893年由Mihelli首先报告,目前多数人认为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亦有无遗传证据而散发于人群者,我们于1992年5月见到1例,无遗传因素,为经典斑块型,伴发皮...  相似文献   

17.
16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160例病理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病历,分析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方法由2名皮肤科病理医师复习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病理片,根据朱学俊编著的《皮肤病的组织病理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分型法分型,结合临床诊断分析。结果病理诊断分为五型,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2.5%。结论脂溢性角化病是常见病,但临床易误诊,误诊原因与皮疹形态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正>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PK)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角化性皮肤病,皮损呈环状结构,边界清楚,边缘呈堤状隆起,中央萎缩。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汗孔角化症的认识,通过临床表现即可做出诊断,但是也存在误诊的现象。本文总结并分析了3例曾被误诊为汗孔角化症病人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1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65岁,主诉双下肢散在环状皮疹20年。病人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出现多发环  相似文献   

19.
线状角化病临床少见,现报告1例双手足均有皮损的患者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18岁.5年前双足烫伤后,因磨擦出现角化性斑片,逐渐高起呈条状向趾端发展,走路时感觉疼痛.2年后双手掌也出现类似皮损,亦向末端发展,手指压曲和伸展略感受限,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相似文献   

20.
2002年Perez等描述了一种新的病症———局限性掌跖角化过少病。此症看似不足以成为一种诊断标准,临床上常被误诊为博温病或汗孔角化病。自从Perez等首次报道了局限性掌跖角化过少病之后,此病的病例报道明显增加。其组织病理学特点从未受累皮肤到具有角化过少中心的受累皮肤,可见梯形结构和突然变薄的角质层。没有不典型角质形成细胞或角样层化。作者报道了2例新的局限性掌部角化过少病患者,其中1例还具有皮损中心没有颗粒细胞层且其上覆盖致密而薄的角化不全层的病理特点。近期原因不明的局限性掌跖角化过少病2例@Mensing C.H.$AK St.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