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在了解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基础上,辅以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0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接受生物学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生物学治疗,试验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判定。结果:心理干预前,2组患者各量表评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结束以后,干预组与全国常模之间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有明显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心身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了解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基础上,辅以综合心理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50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接受生物学治疗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生物学治疗,试验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判定。结果:心理干预前,2组患者各量表评分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结束以后,干预组与全国常模之间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有明显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心身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反应,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0例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实验组在对照组一般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较全面的心理干预计划。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χ2=19.315,8.149)。结论:认真细致的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可降低患者负性心理所致的影响,较顺利地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4.
产后抑郁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心理支持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对产后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30名伴有抑郁症状的产妇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干预前、干预2月、干预4周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病人心理状态。结果:心理干预四周SCL-90躯体化,焦虑精神症状得分及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四周SCL-90各因子得分及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支持治疗和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心身症状。  相似文献   

5.
帕罗西汀联合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加心理治疗治疗产后抑郁的效果。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I)、特质应对量表(TCSQ)调查62例产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实验组患者服用帕罗西汀加40分钟的心理治疗;对照组只予以帕罗西汀,为期8周。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消极应对水平减少,自尊、积极应对水平提高,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罗西汀加心理治疗治疗产后抑郁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孕不育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对其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不孕不育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抑郁程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理性抑郁、精神性抑郁和HAMD总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率为65.12%,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不育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存在焦虑、抑郁的女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课题研究时间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研究对象选取为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女性患者,按照随机抽取方式将本次实验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标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另一组标为实验组(常规干预+心理护理),对所有观察对象干预前与干预后分别进行焦虑自量表(SAS)与抑郁自量表(SDS)进行测试,并进行记录观察。结果干预前实验组SDS和SAS评分与对照组与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结果评分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心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女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免疫功能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42例URSA患者和102例正常妇女进行心理状况调查,URSA患者知情选择分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组、心理干预联合黄体酮组和单纯黄体酮组,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Thl(IFN-γ、TNF-α)和Th2(IL-4、IL-10)细胞因子水平,并观察妊娠结局.结果:URSA患者SCL-90自评总分、总均分、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前URSA患者IFNY、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S).主动免疫治疗后IFN-γ、TNF-α水平降低(P<0.05),IL-4和IL-10水平升高(P<0.05);心理干预联合黄体酮治疗后IFN-γ、TNF-α水平降低(P<0.05).随访至足月分娩,主动免疫组、心理干预联合黄体酮组和黄体酮组妊娠成功率分别为85.71%(54/63)、83.67%(41/49)和73.33%(22/30),黄体酮组的妊娠成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反复自然流产可以影响妇女的正常心理活动,较差的心理状态干扰机体免疫功能,适当心理干预可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心理干预方法对改善不同程度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和家属焦虑、抑郁症状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1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我院)建卡并住院分娩的GDM孕妇及家属(患者丈夫或母亲)各300例,整个孕期用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后血糖满意者为GDM A1(251例);如果需要加用胰岛素治疗者为GDM A2(49例)。根据心理干预方式随机分为集体干预组、面对面(face to face)干预组和无心理干预的对照组,孕期心理干预共6次,对比分析干预前(初次诊断GDM后1周内),干预后(孕36周,产后48 h内,产后42 d)各组GDM患者和家属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妊娠结局。结果:第1次评估时无论是GDM A1还是GDM A2,3组孕妇及家属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GDM A1、GDM A2孕妇及家属SAS、SDS评分在集体干预组、面对面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的集体干预组和面对面干预组的GDM A1和GDM A2孕妇及家属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且集体干预组低于面对面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GDM孕妇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母体并发症和剖宫产率呈降低趋势。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GDM孕妇及家属的焦虑、抑郁症状,集体干预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子宫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92%,对照组满意度为83.33%,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疾病的早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认知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其各项量表进行测评,观察组实施认知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总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的HRSD、HAMA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总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CSQ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癌化疗患者心理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促使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减少儿童牙科畏惧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FSS-DS)筛选出有牙科畏惧症的儿童15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干预组患儿采用心理干预配合常规治疗,在治疗中采用行为分级法中的Frankel量表对患儿焦虑程度进行评估。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干预组儿童的牙科畏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心理干预是减轻牙科畏惧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减少儿童牙科畏惧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FSS-DS)筛选出有牙科畏惧症的儿童15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干预组患儿采用心理干预配合常规治疗,在治疗中采用行为分级法中的Frankel量表对患儿焦虑程度进行评估。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干预组儿童的牙科畏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结论:心理干预是减轻牙科畏惧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妇女的焦虑和抑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者的焦虑、抑郁心理症状,以冀为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212例接受IVF-ET/ICS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用抑郁量表(CES-D)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1)4个治疗时期的焦虑症状检出率为15.1%~25.9%,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7.4%~47.2%,焦虑抑郁症状共存率为9.4%~25.0%,Ⅳ期的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和焦虑抑郁症状共存率均高于Ⅰ、Ⅱ、Ⅲ期;(2)4个治疗时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均呈正相关,Ⅳ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呈高度正相关;(3)不孕症妇女焦虑症状Ⅰ期在人均年收入≤1.8万元,Ⅳ期居住农村者明显;抑郁症状Ⅰ期检出率分别与受教育程度为初中、人均年收入≤1.8万元、婚龄≥10年和居住农村有统计学关联,Ⅱ期与居住农村相关联。结论:不孕症妇女在IVF-ET/ICSI治疗4个时期均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以Ⅳ期最为多见,焦虑与抑郁症状存在较高的共存率。应针对其危险因素开展干预研究,降低IVF-ET/ICSI治疗妇女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除患者睡眠时间及负性情绪的影响,使得临床治疗更加成功。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进行了子宫全切除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一组为实验组,除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外,对患者进行科学细致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睡眠时间以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科学细致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轻子宫全切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大大增加患者的睡眠时间,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心理支持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对产后抑郁症状的影响。方法:将30名伴有抑郁症状的产妇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干预前、干预2月、干预4周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病人心理状态。结果:心理干预四周SCL-90躯体化,焦虑精神症状得分及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四周SCL-90各因子得分及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支持治疗和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心身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率变异性,以此评估不孕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从而为不孕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中心的不孕症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进行孕前检查的128例正常育龄期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调查两组的心理状态,用心率变异性分析仪检测两组的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结果:观察组焦虑31例(占25.83%),抑郁49例(占40.83%),对照组焦虑12例(占9.37%),抑郁26例(占20.31%)。两组的焦虑发生率及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焦虑评分(44.93±8.94分)及抑郁评分(49.02±11.2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焦虑评分(41.00±8.24分)及抑郁评分(42.77±10.38分)(P0.05)。观察组心率变异性检测中的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偏差(SDNN)、总能量(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LF/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较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心率变异性降低,自主神经系统活性减弱。针对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我们应当重视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经前期综合征(PMS)的疗效.方法:60例PMS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观察组,30例)及维生素Bs组(对照组,30例),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及抑郁进行评分,并比较患者血浆醛固酮、血钾、血钠及尿量变化.结果:治疗前上述指标组间差异...  相似文献   

19.
徐国萍  葛芳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1,20(6):454-456,46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伴发抑郁障碍的合理治疗方案,提高围绝经期妇女身心健康的水平。方法:选择围绝经期抑郁障碍患者125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用黛力新联合性激素治疗(HT)(64例),对照组单用HT(61例)。观察治疗前后Gr绝经相关症状评分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Gr绝经症状评分:治疗2周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无明显差异,但4周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研究组各时段分值均低于对照组,随治疗时间推移,差异逐渐显著。SDS抑郁评分:治疗2周末研究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周末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周后无明显改善。并且研究组各时段分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HT联合小剂量黛力新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能有效缓解抑郁障碍,减轻躯体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医学营养治疗对交界性糖耐量受损(BGGI)孕妇母婴结局及其孕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市闵行区妇幼保健院诊断为BGGI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1200例,并选择同期120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干预方法为医学营养和运动治疗。比较各组的母婴结局和血糖变化。结果:最终干预组、非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1158例、1162例和1187例孕妇。与非干预组比较,干预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GDM)、胎膜早破、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FGR)及胎儿窘迫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体质量更低,Apgar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GDM发生率、新生儿体质量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后1天和产后6周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明显低于非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营养治疗能明显降低BGGI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