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的临床安全性,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特点分析,促进临床安全应用.方法:针对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临床治疗的280例不同原始并发症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3.21%,集中于过敏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药物过敏史具有相关性.结论:加强药物过敏检验,加强过敏机体的筛选,可提高疏血通注射液临床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现有文献总结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应用进展。疏血通注射液目前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突发性耳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且临床治疗中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国柱 《安徽医药》2009,13(8):986-987
目的了解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疏血通注射液文章的总体情况。方法通过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将1998~2007年发表的362篇有关疏血通注射液的文章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该类文章逐年增加,在172种杂志中出现,作者分布28个省份,文章主要涉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在我国应用区域广,临床适应证多,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以华  刘俊  邓支农 《中国药业》2010,19(17):65-65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将13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对照组64例,两组均行综合治疗,治疗组另予疏血通注射液4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94%,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疾病疗效确切,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 促进疏血通注射液正确的临床应用,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方法: 查阅有关疏血通注射液研究文献,并对其药理及临床研究进行介绍。结果:本文总结了疏血通注射液研究发展状况,对药理和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用药或单独用药治疗某些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缺血性脑中风具有显著疗效。但疏血通中起关键作用的活性成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脑梗死患者184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66例,显效率71.74%,对照组显效率60.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时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方法:73例以脑梗死住院病人,用疏血通注射液10~60 mg/d静滴,观察用药期间病人在心血管、代谢、中枢神经、肾功能、皮肤等方面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所观察的对象中,寒战、出血、血小板升高、恶心各1例,因果关系为可能.结论:常规剂量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可能引起出血和过敏等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王凌  徐玲玲 《中国药房》2010,(30):2810-2812
目的:评价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8年853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用药品种、数量、金额、人均用药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3例患者中82.8%是卒中患者。用量列前3位的是脑安胶囊、银杏叶片和疏血通注射液;用药金额列前3位的是疏血通注射液、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钠和注射用腺苷钴胺。用药频度排序列前3位的是阿司匹林片、脑安胶囊和注射用腺苷钴胺。结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以脑血管疾病为主,用药以活血化瘀中药和神经系统西药为主,兼治感染、便秘、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并发症,临床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疏血通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三九舒血宁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凝血常规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g值降低,PT与APTT值显著增加,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够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疏血通注射液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刘云海  方淑贤 《医药导报》2002,21(6):378-379
中药水蛭和地龙制成的疏血通注射液较传统口服给药法更快地发挥通络化瘀功效,有抗凝、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及保护细胞等作用,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因高血压病等引发的血管血流障碍性疾病、周围血管血流障碍性疾病、视网膜血管阻塞及高血脂、高血粘度、高凝血症、血稠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罗星 《北方药学》2021,18(5):131-132
目的:分析研究疏血通以及丹红注射液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时段:选取脑梗塞患者100例,施行常规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施行疏血通以及丹红注射液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0%)及不良反应发生率(2.00%)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疏血通、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方案,对脑梗塞患者具有降低NIHSS评分和BI评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金碧环 《海峡药学》2012,24(7):232-233
目的 提高对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认识.方法 收集分析2004~2009年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共10例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结果 10例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药物热、过敏反应等表现,多发生在40~85岁.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经过积极治疗全部痊愈,但不良反应报告甚少,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血栓患者分别给予奥扎格雷和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血栓的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奥扎格雷组和疏血通组,每组45例;其中奥扎格雷组和疏血通组分别静脉滴注奥扎格雷和疏血通注射液,记录各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奥扎格雷组和疏血通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44%,66.67%;治愈率分别为31.11%,20.00%;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3.33%,11.11%;奥扎格雷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疏血通注射液,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奥扎格雷和疏血通注射液各自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扎格雷和疏血通注射液均能有效治疗脑血栓疾病,且不良反应率均较低,但是奥扎格雷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疏血通注射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蕲蛇酶和疏血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经济学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重庆市花溪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均分为蕲蛇酶组和疏血通组,分别计算2组的治疗成本和有效率,做经济学分析。结果:蕲蛇酶组平均成本为890.90元,有效率为70%;疏血通组平均成本为1235.66元,有效率为75%;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新农合"比例报销后蕲蛇酶组自付费用不变,疏血通组自付费用为820.08元。结论:自费患者用蕲蛇酶成本较低,"新农合"患者用疏血通更省。但可能随"新农合"政策的调整而变动。  相似文献   

15.
严叶霞 《中国药师》2013,16(7):1084-1085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与4种溶媒的配伍稳定性.方法:以次黄嘌呤为检测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疏血通注射液与4种输液在室温下配伍后6 h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对配伍液进行外观性状观察及pH、不溶性微粒数的测定.结果:疏血通注射液配伍液在6 h内无浑浊、沉淀、气体产生,颜色、pH等无明显变化;与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液不溶性微粒数有所升高,与时间有关;与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液中次黄嘌呤的含量有所下降,与时间有关.结论:6 ml疏血通注射液可分别与250 ml的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溶液在常温下配伍,于6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16.
杨菊 《中国药业》2015,(5):36-37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在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2008年至2013年国内医药类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应用的文献,并对其作出分析和评价。结果 按既定检索方式收集文献123篇,按年份呈“之”字形走势,多以论著形式发表,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方向居多。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应用广泛,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疏血通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等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将疏血通注射液加入到4种输液中,模拟临床用药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配伍液的含量,同时检查配伍液的pH和外观变化。结果:疏血通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后在室温下放置8h,其外观、pH和含量基本不变。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在8h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与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30例。疏血通注射液组采取常规西药+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醒脑静注射液组则采取常规西药+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醒脑静注射液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与疏血通注射液组相似,差异不显著(P>0.05),住院时间要低于疏血通注射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醒脑静注射液与常规西药+疏血通注射液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亦相当,但醒脑静治疗住院时间要低于疏血通,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可选择醒脑静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方萍  童小文  朱虹 《上海医药》2008,29(3):126-128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控制血压、颅压,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44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2 wk;治疗组46例给予疏血通注射液8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缓慢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2 wk.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20.
卢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1):887-887
为了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 ,我们从1999年10月~2001年4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40例 ,并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 ,报道如下 :1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均为本院收治病人。根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确定诊断 ,并经头颅CT证实。发病至就诊均不超过3天。男51例 ,女29例。年龄50~82岁 ,多发性脑梗塞10例 ,单灶性脑梗塞56例 ,腔隙性脑梗塞14例。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重型11例 ,中型52例 ,轻型1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组和复方丹参组各40例 ,两组在年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