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素肾动态显像在评价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按照尿白蛋白含量的不同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DM1)、微量白蛋白尿组(DM2)、临床白蛋白尿组(DM3),遴选健康人12名作为对照组(NC)。各组分别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及实验室UAER、Scr、尿β2-MG的测定。结果DM1组GFR较NC组有显著性升高(P〈0.01),DM3组GFR较NC组显著降低(P〈0.01),DM2组GFR与NC组无差异;DM2组肾功能参数T1/2、C20值较NC组明显增高(P〈0.05),DM3组肾功能参数TP、T1/2、C20值较NC组显著增高(P〈0.01),DM1组肾功能各项参数与NC组无差异。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可早于UAER、β2-MG、Cr等实验室检测指标对2型DN作出准确诊断,可全面评价2型DN的肾功能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判断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的评价,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尿蛋白组(DM1:2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M2:29例)和临床蛋白尿组(DM3:25例),另选择健康者23名作为对照组(NC)。所有受试者进行肾动态显像评价,比较各组肾小球滤过率(GFR)、肾功能曲线峰时(Tp)、20s残留率(C20)。结果 DM1组GFR较NC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DM3组GFR较NC组明显降低(P〈0.01);DM2组和DM3组Tp和C20与N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可早期了解糖尿病患者肾脏受损程度,判断肾功能受损情况,为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9例糖尿病肾病(DN)病人、36例无肾脏疾病的糖尿病(DM)病人,采用终点法检测UAER.酶法来检测GFR。结果 DN组UAER显著高于DM无肾病组(P〈0.01)。GFR显著低于DM无肾病组(P〈0.01)。DN组UAER和GFR之间呈负相关(r=-0.76),DM无肾病组UAER厦GFR(r=0.59)亦呈负相关。结论 UAER和GFR是早期DN敏感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核素肾动态显像评价不同阶段糖尿病(DM)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肾功能受损情况。方法将72例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不同分为以下3组:(1)正常白蛋白尿组(DM1组)25例,UAER〈20μg/min;(2)微量白蛋白尿组(DM2组)24例,UAER为20~200μg/min;(3)临床蛋白尿组(DM3组)23例,UAER〉200μg/min。3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NC组,n=40)一起进行99Tcm-TcDTPA和99Tcm-EC肾动态显像,并同时测定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尿白蛋白(Alb)水平。结果 DM1组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明显高于NC组(P〈0.01);DM2组GFR、ERPF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99TcmDTPA法测定的肾功能曲线半排时间(T1/2)延长(P〈0.05),20min残留率(C20)增高(P〈0.05);DM3组GFR、ERPF明显下降(P〈0.01),肾功能曲线峰时(Tp)后延(P〈0.01),T1/2更加延长(P〈0.01),C20更加增高(P〈0.01),滤过分数(FF)、血Cr、尿Alb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核素肾动态显像可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并了解肾功能受损程度、进程以及为临床治疗和随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肽(C—P)水平与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T2DM患者,根据NCV情况将其分为两组:NCV正常组76例,NCV异常组52例。另设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的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VC-P)及餐后2hC肽(2hC-P)值。结果与NCV正常组相比,NCV异常组病程明显增长(P〈0.01)、2hPG明显升高(P〈O.01)、FC—P和2hC—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T2DM患者的HbA1C、2hPG、2hC—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CV与病程(t=10.329,P〈0.01)、2hPG(t=8.715,P〈0.01)呈负相关,与FC—P(t=2.402,P〈0.05)、2hC.P(t=19.696,P〈0.01)呈正相关,尤其与2hC-P密切相关。结论血清C肽水平与T2DM患者的神经功能密切相关,C肽对神经具有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微量白蛋白(mAlb)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肾小球滤过率和内生肌酐清除率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72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测量收缩压(SBP)、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GFR、Ccr、DM病程等指标的相关情况。结果:GFR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r=0.416,回归系数为~0.416,P〈0.0001),GFR与Ccr呈正相关(r=0.578,回归系数为0.464,P〈0.001),Ccr与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r=0.174,回归系数为-0.174,P〈O.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GFR变化与糖尿病病程的相关性大于Ccr与糖尿病病程的相关性,且GFR与SBP、mAlb、Ccr等指标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从而探求新的经济、有效早期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方法。方法93例T2DM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NAU,UAER〈20μg/min,n=35),微量白蛋白尿组(MAU,UAER20-200μg/min,n=31)和临床白蛋白尿组(CAU,UAER〉200μg/min,n=27)。35例健康人做正常对照组(NC)。放免法检测各组对象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MAU组和CAU组UAER显著高于NC组(P〈0.01)。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1),维生素B12水平亦低于NC组(P〈0.05),叶酸和维生索B12水平在NAU组和MAU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UAER的增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下降。UAER与叶酸(r=-0.321,P〈0.01)及维生素B12水平(r=-0.210,P〈0.01)呈负相关。结论T2DM患者UAER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NAU期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开始下降,且随UAER的增高,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性下降,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可间接反映糖尿病肾病(DN)的病情轻重。糖尿病肾病早期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能是延缓DN进展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婴幼儿肾积水肾功能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婴幼儿肾积水肾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应用Gates法计算52例肾积水患儿76只患肾和28只正常肾在设定全肾ROI及肾皮质ROI时各自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同期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所有患儿的GFR与BUN无相关性;中、重度肾积水患儿GFR与SCr呈负相关(r=-0.518、-0、771,P〈0.05、〈0.01);(2)轻度肾积水患儿相对肾功能与正常肾无显著差异(P〉0.05):中、重度肾积水相对肾功能与正常肾比较则明显下降(P〈0.05、〈0.01);(3)轻度肾积水全肾ROI与肾皮质ROI计算的GFR无显著差异(P〉0.05):中、重度肾积水两种不同ROI计算的GFR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是检测婴幼儿肾积水肾功能的理想指标。应用肾皮质ROI计算GFR对中、重度婴幼儿肾积水肾功能的判断及临床治疗的指导更灵敏、更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公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肾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2例T2DM患者的资料,以24小时肌酐清除率计算得到的GFR为标准肾小球滤过率(rGFR),以C-G公式、简化MDRD公式、改良的MDRD中国公式和CKD-EPI公式计算得到的GFR为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各eGFR的准确度、精确度和偏差、ROCAUC,并根据不同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分层分析。结果:CKD-EPI公式估算的GFR与rGFR的相关系数最高(r=0.788)。CKD-EPI公式的15%准确度(P15)、30%准确度(P30)最高,分别为48.1%、73.6%。Bland-Altman图显示简化MDRD公式的偏差最小,CKD-EPI公式精确度最高。MDRDC公式、CKD-EPI公式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的ROCAUC相等且最大。年龄≥60岁组和18~60岁组中均以CKD-EPI公式的P30、P50最高,精确度最好。CKD-EPI公式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组精确度均最好,准确度均最高。结论:CKD-EPI公式更适合于估测我国T2DM患者的GFR,同时在不同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下均最适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60例GFR在15-60mL/(min·1.73m^2)的慢性肾病患者。结果GFR的平均值为(53.94±6.37)ml/(min·1.73m^2)。按血清尿酸水平分成四分位,第4个四分位数患者的BMI、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氮较前3个四分位数患者显著增高,而第4个四分位数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较前3个四分位数患者显著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肾小球滤过率与血清尿酸(r=-0.216,P〈0.01)、年龄(r=-0.179,P〈0.01)、收缩压(r=-0.156,P〈0.01)和BMI(r=-0.155,P〈0.01)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尿酸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独立相关。结论在慢性肾病(CKD)患者中高血清尿酸水平与GFR下降独立相关。我们的研究表明早期控制和预防高尿酸血症对慢性肾病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12.
13.
肾移植术后BK病毒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发展,肾移植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在逐渐提高[1]。肾移植术后移植肾BK病毒肾病(BK virus allograft nephropathy,BKVAN)是导致移植肾失功的重要原因。本文从BKV病毒学、流行病学、治病的高危因素、致病机理及BKVAN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本病加以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