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浆皮质醇、乳酸、中性粒细胞捕获网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2017年11日-2018年11月间本院就诊的脓毒血症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PACHE-II评分分为危重组25例和非危重组65例,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中血浆皮质醇、乳酸、中性粒细胞捕获网,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F、Lac、Cf-DNA/NETs与患者临床特点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血清中脓毒血症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危重组患者F、Lac、Cf-DNA水平分别为(625.5±65.4)μg/L、(3.2±0.8)mol/L、(57.4±6.4)ng/ml明显高于非危重组和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F、Lac、Cf-DNA/NETs均与心率、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平均动脉压、氧分压、中性静脉压呈负相关,F、Lac、Cf-DNA/NETs、APACHE II评分是患者脓毒血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中皮质醇、乳酸钠、中性粒细胞捕获网是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儿童支气管哮喘者240例,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114例,哮喘临床缓解期126例,同时选取1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分为轻度发作组(n=48)、中度发作组(n=36)和重度发作组(n=30),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抽取空腹血标本测定血常规,计算NLR,对所有研究者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和哮喘临床缓解组相比,哮喘急性发作组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NC)和NLR均升高,淋巴细胞计数(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对照组和哮喘临床缓解组间无明显差异;重度发作组NLR高于轻度发作组和中度发作组,并且中度发作组NLR也高于轻度发作组(P 0. 05); 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中,NLR与FVC、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 196、-0. 208、-0. 219,P 0. 01); Logistic回归模型矫正一些危险因素后,NLR仍然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OR=2. 743,95%CI:2. 001~4. 381,P 0. 05)。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者NLR升高,NLR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肠源性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与肠屏障及细菌移位的关系。方法 选择绍兴市中心医院医供体总院老年医学科2018年1月-2021年1月肠源性感染患者86例为感染组,并根据其住院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随机选择未发生肠源性感染患者80例为非感染组。患者在入院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调取其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NETs相关标记物cf-DNA/NETs、MPO-DNA/NETs以及血清中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收集患者新鲜粪便标本,进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结果 肠源性感染组cf-DNA/NETs、MPO-DNA/NETs、内毒素、D-乳酸、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水平高于非感染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水平低于非感染组(P<0.05);死亡组cf-DNA/NETs、MPO-DNA/NETs、内毒素、D-乳酸、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水平高于存活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cf-DNA/NETs、MPO-DNA/NETs诊断肠源性感染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和0.824,用于患者预后评估时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9和0.788,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源性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可反映感染状态,且对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234例,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110例,哮喘临床缓解期124例,另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间PLR的差异; Logistic回归分析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PLR对哮喘急性发作的预测价值。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患者PLR均高于哮喘临床缓解组和对照组(P 0. 05),而哮喘临床缓解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随着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的增加,PLR也逐渐增加,即与轻度发作组相比,重度发作组和中度发作组PLR升高,并且重度发作组PLR高于中度发作组(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LR升高是哮喘急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OR=2. 541,95%CI:1. 867~4. 008,P 0. 001); ROC曲线分析提示PLR对哮喘急性发作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 774(95%CI:0. 700~0. 848,P 0. 01)。结论 PLR升高与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哮喘急性发作的一种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由DNA和抗菌蛋白质组成。在活细胞内,这些组分分布于亚细胞并发挥不同的功能。但是,在NETosis期,这些组分重新分布并从中性粒细胞内挤压出来。NETosis过分强盛和NETs清除受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器官损害有关,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A)、Felty's综合征(FS)和小血管炎(SVV)等。NETs可能是体内新抗原的重要来源,蛋白质翻译后的修饰与水解,或药物诱导NETs构象异常能促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产生自身抗体。总之,NETs可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具有破坏正常免疫耐受,引起自身免疫性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情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价,收集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以急性肝衰竭、肝癌、死亡为终点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常规中白细胞分类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淋巴细胞比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N/L高水平的患者ALT、AST、TB、PT、APTT水平分别为(89.6±13.2)U/L、(83.5±14.5)U/L、(61.6±10.5)μmol/L、(15.3±4.5)s、(49.9±1.9)s,明显高于对应低水平的患者,PTA水平为(21.8±2.5)%,明显低于对应低水平的患者,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N/L上升0.1、大量腹水、PTA均是乙型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中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2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T2DM患者550例,根据患者动脉造影的结果将其分为单纯的T2DM组360例和T2DM-CHD组19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静脉血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及SAA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冠心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T2DM-CHD、T2DM组NLR和SAA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5),T2DM-CHD组NLR和SAA的水平高于T2DM组(P 0. 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G、NLR和SAA是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 219、3. 279和2. 798,P 0. 05)。结论 NLR和SAA表达水平的升高与T2DM患者并发冠心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因此可作为T2DM是否并发冠心病及其预后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2(Eotaxin-2)和IL-17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轻度(9例)、中度(14例)、重度(10例)]和15例正常对照者,通过人工诱导的方法获得痰液,ELISA法检测Eotaxin-2、IL-17表达水平。结果:中、重度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Eotaxin-2和IL-17水平均较轻度组、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Eotaxin-2和IL-17水平随哮喘程度加重而明显增加。嗜酸粒细胞与Eotaxin-2水平、中性粒细胞与IL-17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5、0.418,P均〈0.05),经过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5周后,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taxin-2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IL-17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诱导痰中Eotaxin-2及IL-17水平可能作为判断哮喘气道炎症程度的参考指标,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不能显著降低诱导痰中IL-17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方法 分析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n=58)和非肺部感染组(n=92),采用荧光酶标仪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NETs水平,同时测定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统计感染组患者颅脑损伤后3个月预后情况。结果 肺部感染组外周血NETs水平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肺部感染组WBC、NEU、CRP、PCT水平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感染程度越严重,肺部感染组患者外周血NETs水平、WBC、NEU、CRP、PCT水平越高(P<0.05);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预后不良患者外周血NETs水平、WBC、NEU、CRP、PCT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外周血NETs诊断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敏感度为85.70%,特异度为73.00%。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外周血NETs水平显著升高,且外周血NETs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有可能作为评估重症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病情严重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及为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道疾病术后胆道感染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对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肝胆外科2018年12月-2020年12月进行胆道手术并在术后发生胆道感染患者7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医院进行胆道手术但在术后未发生胆道感染患者75例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按照胆道感染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感染组,分别为32、20和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研究组患者在胆道感染诊断当日、24、48 h,对照组患者于同一时间点血浆中NETs游离DNA(cfDNA)、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结果研究组诊断当天、诊断24、48 h血浆NETs/cfDNA、MPO、N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诊断当天相比,诊断24、48 h水平高于诊断当天(P0.05);轻度、中度及重度胆道感染患者血浆NETs/cfDNA、MPO、NE水平整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感染组NETs/cfDNA、MPO、NE水平高于中度感染组及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血浆NETs/cfDNA、MPO、NE水平高于轻度感染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ETs/cfDNA、MPO、NE水平用于轻、中、重度感染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均0.60(P0.05)。结论血浆中NETs/cfDNA、MPO、NE水平对于反映胆道疾病术后感染状态变化及疾病严重程度有良好评估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生素D( VitD)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水平分布,研究VitD 水平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为早期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确诊的60例儿童哮喘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收集60例非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诊断试验ROC 、多元线性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VitD与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的 VitD 水平为53.32±15.75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70±23.99nmol/L(P<0.01);VitD筛查儿童哮喘的灵敏度为71.7%,特异度为90.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前一年哮喘发作次数、IgE与VitD水平呈现负相关性,而CD4/CD8与VitD水平呈现正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itD和CD8为儿童哮喘的保护因素,而IgE则为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与VitD缺乏密切相关,应针对VitD缺乏症患者进行重点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李国芬 《现代保健》2011,(18):71-7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时期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内皮素(ET)-1与Ig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不同时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0、ET-1和IgE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5),而ET-1和IgE水平却显著高于缓解期和对照组(P〈0.05)。IL-10与IgE呈负相关(r=-0.574,P〈0.05),而ET-1与IgE呈正相关(r=0.587,P〈0.05)。结论IL-10和ET-1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整个过程,IL-10降低和ET-1升高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不同时期检测血清IL—10和ET-1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中的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哮喘患儿32例,其中急性发作期19例(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期13例(1临床缓解组),健康体检儿童20例(对照组),采用Master Screen脉冲振荡肺功能仪,分别检测三组的肺功能情况.结果 急性发作组患儿5、20Hz时气道阻力(R5、R20)、R5-R20、肺弹性阻力(X5)的负值及共振频率(Fres)[分别为(9.81±2.76)、(5.74±1.53)、(4.97±1.89)、(-4.34±1.65)cmH2O/(L·s)(1 cm H2O=0.098 kPa)和(21.90±2.70)Hz],均较临床缓解组[分别为(7.75±0.97)、(3.82±0.50)、(3.93±0.55)、(-3.70±0.78)cmH2O/(L·s)和(18.81±0.91)Hz]、对照组[分别为(6.06±0.69)、(3.52±0.67)、(2.54±1.20)、(-2.98±1.29)cmH2O/(L·s)和(14.15±0.99)Hz]高(P<0.05).临床缓解组患儿R5、R5-R20、Fres较对照组仍高(P<0.05或<0.01),而R20、X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冲振荡肺功能可提供哮喘发作及缓解的各项客观指标,并可作为哮喘患儿肺功能检测及治疗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供体对哮喘儿童来源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诱导作用,寻找新的可能用于儿童哮喘的监测指标和治疗靶点。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7年11月就诊于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的3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哮喘儿童的外周血中分离出中性粒细胞,加入一氧化氮供体SNP进行体外孵育,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上清中的双链DNA(NETs的主要组分)做定量分析,同时制备细胞爬片并利用免疫荧光的方法观察NETs的主要结构,此外还利用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抑制剂对SNP的诱导进行干预实验。结果 成功从哮喘儿童外周静脉血中分离出中性粒细胞,回收率达95%以上,细胞活性大于80%;PMA、SNP组在诱导3 h后明显可见释放到胞外的丝网状NETs结构,而PBS、SNP+L-NAME、SNP+SMT组在诱导3 h后均未见明显的NETs结构;干预组(PMA 160 nmol/L、LPS 100 ng/ml、SNP 400 μmol/L)的NETs相对生成量均大于阴性对照PBS组(P<0.05);SNP+NOS阻滞剂组(SMT 10mmol/L、L-NAME 500 μmol/L、L-NMMA 1 mmol/L)的NETs相对生成量均小于单纯SNP组(P<0.05);NOS抑制剂能够减少但不能完全阻滞NETs的生成(P<0.05);SNP诱导的第1 h、2 h、3 h的NETs相对生成量呈持续上升趋势,而PBS组在第3 h生成量下降(P<0.05);随着L-NAME干预时间的延长,SNP诱导的NETs相对生成量持续减少(P<0.05)。结论 SNP能够诱导哮喘儿童NETs形成,同时NOS的抑制剂能够减少NETs的产生,为儿童哮喘的监测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反复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尿白三烯E2(leukotrieneE4,LTE4)和血清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水平,探讨LTE4、LTB4在反复肺炎和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反复肺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A组)、21例反复肺炎不伴有支气管哮喘患儿(B组)以及22例健康对照者的尿液以及血清。处理后进行血细胞计数和分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LTE4和血清LTB4、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并分析LTE4与LTB4、IL-8、中性粒细胞之间以及LTB4与LTE4、IL-8、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尿LTE4表达水平,A组为(385±43)pg/ml,B组为(232±66)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53±51)pg/ml(P〈0.05),而且A组水平显著高于B组水平(P〈0.05)。②血清LTB4表达水平,A组为(151±28)pg/ml,B组为(86±32)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5±25)pg/ml(P〈0.05),而且A组水平显著高于B组水平(P〈0.05)。③血清IL-8表达水平,A组为(124±13)pg/ml,B组为(85±13)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6±25)pg/ml(P〈0.05),而且A组水平显著高于B组水平(P〈0.05)。④血中性粒细胞比例表达水平,A组为0.58±0.07,B组为0.52±0.04,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28±0.08(P〈0.05),而且A组水平显著高于B组水平(P〈0.05)。⑤尿LTE。表达水平与血清LTB4、IL-8、中性粒细胞比例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LTB4表达水平也与尿LTE4、血清IL-8、中性粒细胞比例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LTB4和LTE4在反复肺炎和支气管哮喘之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降低LTB4和LTE4水平或许可以切断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选择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30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28例和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24例进行肺功能测定和用诱导痰检查方法对痰进行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并用ELISA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水平.结果 哮喘组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为0.9(0.4~1.4)×109/L,明显高于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的0.1(0~0.2)×109/L、0.0(0~0.1)×109/L(P值均<0.05);COPD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数为2.3(1.8~2.8)×109/L,明显高于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的1.1(0.2~1.9)×109/L、1.0(0.8-1.2)×109/L(P值均<0.05).哮喘组、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水平分别为(2.3±0.5)、(0.3 4±0.1)、(0.94±0.2)μg/L,三组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哮喘组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水平与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呈正相关(γ=0.62,P<0.05),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γ=-0.56,P<0.05);COPD组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水平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正相关(γ=0.43,P<0.05),与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数无相关性(γ=0.21,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表达上调,VEGF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性反应过程;COPD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表达下降,VEGF可能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为早期预防、及时规范治疗、改善患儿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412例急性发作的哮喘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选取206例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影响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影响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包括过敏病史(OR=4.200)、花粉接触史(OR=2.918)、冬春季节(OR=3.476)、近期呼吸道感染(OR=5.376)、Vit D缺乏(OR=3.096)、Ig E升高(OR=4.035)等。结论 影响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较多,应结合以上危险因素早期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降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血清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PMN)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4,MCP-4)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血清水平,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6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组)和3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血清MPO、PMN及MCP-4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1)MPO的血清水平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为[(878.43±18.77)U/L] 高于哮喘缓解组[(678.62±33.36)U/L]及健康对照组[(703.17±18.26)U/L](P均<0.05);2)MCP-4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水平[(117.34±18.77)pg/mL]高于哮喘缓解组[(55.67±6.13)pg/mL]及健康对照组[(33.74±2.98)pg/mL](P均<0.05)。3)PMN绝对值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10.31±1.98)×109/L]高于哮喘缓解组[(4.63±1.51)×109/L]及健康对照组[(4.82±1.51)×109/L](P均<0.05)。MPO、PMN及MCP-4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976,0.989;P均<0.01)。结论 MPO、PMN及MCP-4在支气管哮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气道炎症反应有关,血清MPO、PMN及MCP-4可做为支气管哮喘的生化检测指标。哮喘缓解期仍存在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辩证穴位敷贴对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辩证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临床评价指标、肺功能指标及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ACT)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哮喘发作次数均显著改善,并且研究组喘息、咳嗽、哮鸣音症状及C-ACT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哮喘发作次数改善更加显著(P<0. 05)。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均有显著提高,并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 05);对照组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无明显变化(P>0. 05),研究组CD3+、CD4+以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辩证穴位敷贴可有效改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