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脑性瘫痪是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胎儿期及新生儿期)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细胞发生非进行性的永久性损害,从而导致姿势和运动异常,主要影响随意肌的活动.多见于早产儿及出生时体重过低的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或婴幼儿时期即出现症状.单纯小儿脑性瘫痪不伴有其他损害,但多数小儿脑性瘫痪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学习困难及听觉与视力障碍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脑瘫患儿手功能障碍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如翻身、坐、爬、手抓物均晚于正常小儿。手功能异常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笔者总结脑瘫患儿110例手功能异常针刺治疗情况,结果发现,针刺对脑瘫患儿手功能异常的改善有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脑瘫又称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在妊娠到新生儿之间各种原因而导致的脑的非进行病变为基础,形成永存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其症状多在2岁之前出现。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或围生期所发生的脑功能障碍性综合征。我国脑性瘫痪儿的发病率为1.8‰~4‰,占小儿神经和遗传咨询门诊人数的首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本组103例首次描记脑电图(EEG)。结果;轻度异常33例,中度异常27例,重度异常17例,阳性率在74.76%。在病脑的急性期EEG活动往往慢波化,EEG主要表现为δ波、θ波增多,可为弥漫性或在弥漫性基础上局灶性慢波化改变。结论:EEG诊断小儿病脑阳率为74.76%,临床上可做为小儿急性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东火 《养生月刊》2004,25(10):887-889
多动症即小儿多动症,又称小儿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正常儿童因脑功能轻微障碍而表现出行为异常和学习困难的病症,多在7岁前发病。  相似文献   

6.
小儿厌食是一种以饮食不振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消瘦的脾系疾病,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很常见.近几年随着社会对小儿厌食的关注,基于对脑-肠轴理论的研究,有研究表明小儿厌食与脑肠肽的分泌异常以及胃肠动力不足关系密切,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可以阐释现代医学的脑-肠轴理论.从脑-肠轴学说出发,...  相似文献   

7.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小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的综合征,是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的病症之一,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主要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缺陷,姿势异常,同时还常合并语言障碍、智力发育迟缓、感知觉、行为和情感异常、癫痫及学习困难等症状。  相似文献   

8.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并通过头、躯干、上下肢的运动表现出来。这里主要讨论下肢姿势异常。我院自开展小儿脑瘫治疗以来,用长下肢支具辅助训练,纠正因  相似文献   

9.
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是对具有高危因素和姿势反射异常的脑性瘫痪危险儿或脑损伤儿的早期诊断,对此病的早期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瘫是指在妊娠到新生儿之间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的非进行病变为基础,形成永存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其症状多在2岁之前出现.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或围生期所发生的脑功能障碍性综合征.我国脑性瘫痪儿的发病率为1.8‰~4‰,占小儿神经和遗传咨询门诊人数的首位.其中又以痉挛型最为常见[1].李平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脑瘫,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天灸配合体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5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脑性瘫痪是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致残疾病。笔者采用天灸配合体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汤氏头针治疗小儿脑瘫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芬 《新中医》1997,29(6):25-26
汤氏头针治疗小儿脑瘫30例林芬主题词@脑性瘫痪/针灸疗法脑疾病头针疗法儿童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属中医手足拘挛、痿证、耳聋、目盲、痴呆、五迟、五软、五硬范...  相似文献   

13.
针刺加按摩治愈小儿脑瘫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脑瘫是指小儿出生前、出生时和婴儿时期早期由于某些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可伴有智能落后、惊厥发作、感觉障碍及其他异常,尽管临床症状可随年龄增长和脑的发育成熟而变化,但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却固定不变.  相似文献   

14.
武红 《光明中医》2013,28(2):383-385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PaslyCP)是指脑在发育过程中(受孕到产后1个月)受到损伤而造成的主要神经系统伤残综合征,表现为中枢神经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伴有精神发育迟滞和视力、听力、语言障碍,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异常,感知障碍等[1]。目前  相似文献   

15.
点穴治疗小儿脑瘫6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点穴治疗小儿脑瘫60例疗效分析陈荣钟(广东省潮州市点穴治疗中心,515600)主题词脑性瘫痪/穴位疗法,点穴小儿脑性瘫痪是指患儿在胎儿期到新生儿期脑部受到损伤而引起的非进行性、非一过性、以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兼有多种并发症的脑部疾患。其...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小儿以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也就是人脑生长与发育最快的时期,因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等各种障碍。  相似文献   

17.
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瘫4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春甫 《中医研究》2003,16(2):43-44
脑性瘫痪 (CP)一词 ,使用不过百年 ,小儿脑性瘫痪是儿科主要疾病之一。首先把本病纳入医学的是英国矫形外科医生李德。在中国对此病认识较晚 ,1988年 9月在佳木斯市召开的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上 ,把本病定为小儿脑性瘫痪。三大主要病因 :窒息、未成熟儿、重症黄疸。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性功能障碍 ,以及语言、听力、视力和智力障碍。中医属五迟、五软、五硬范围。近来我们采用三维一体疗法治疗 4 2例脑瘫患儿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4 2例患儿中 ,男性 32例 ,女性 10例 ;年龄最大6岁 ,最小 3个月 ;因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 6例 ,因缺血、缺氧…  相似文献   

18.
小儿脑瘫是小儿脑发育期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的一系列运动功能及姿势异常为主的疾病,在我国儿科已成为一种比较常见而又严重的伤残性疾病。本病目前以支持脑细胞营养及中医针刺推拿、理疗等治疗为主。80年代末开始有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的报道。为进一步观察高压氧在小儿脑瘫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0例不典型的小儿结脑,其主要临床表现是:1.高热昏迷2例;2.腹泻3例;3.突然失明1例;4.突然偏瘫起病2例;5.双下肢瘫痪1例;6.行为异常1例。同时对不典型小儿结脑的早期诊断,误诊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往往存在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2001-01~2002-12,我们采用功能训练配合中药穴位渗透治疗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54例,并与单纯功能训练治疗43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