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亦可导致各种不良反应,主要原因有:中药含有毒成分、服用过量、处方不当、加工不当、药材误用、配伍不当等.中药使用尤其是大剂量用药时,应掌握好用药指征和时间,方能收到良效.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应特别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谢华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8):204-206
目的探讨中药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找出应对措施。方法解读中药不良反应概念,结合中药不良反应的若干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只是药源性疾病的一部分,不能混为一谈。中药不良反应应与药品质量事故、用药不当、使用方法不当、使用假药劣药有着本质的区别。结论正确认识并科学、客观地评价中药不良反应,正确理解中药的毒性,加强临床药学与合理用药指导,中药仍然是相对安全的,只有正确认识才有利于中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何素芬 《中国药业》2008,17(16):62-63
中药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极多,主要有中药的来源混淆、饮片掺杂、炮制不当、使用不合理、个体差异及特殊人群几个方面,应加强业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学习,努力提高对中药合理用药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郑宏强 《海峡药学》2014,(7):152-153
抽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西药房含中药注射处方9764张,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主要不合理用药情况表现在、滴速控制不当、溶媒的选择不正确,联合用药不当。重复用药,超剂量用药等方面。应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中药乌头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婧文 《中国药业》2011,20(22):89-90
目的 分析中药乌头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和特点,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 对医院临床所用毒性中药及鸟头类中药中毒事件相关报道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超剂量使用、配伍或制剂不当、炮制煎煮不当、适应证以及患者个体差异有关.结论 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各种因素相关,应加强合理使用毒性中药的意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文书奎 《北方药学》2011,8(12):56-56
中药不良反应(ADR)是指中药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该有害反应与医疗事故、药品质量问题和用药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区别,应予以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7.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配伍不当、剂量不当、操作不当、药品本身质量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原因而发生不良反应,应高度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中药注射剂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促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1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中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患者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中药炮制不当、中西药联用不当、用法和用量错误、未实施辨证论治和其他等。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在中医药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强化中药对症、配伍、煎煮、炮制和辨证等环节的管理力度,降低不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率,保证中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平平 《北方药学》2014,(12):125-125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应根据其理化性质选择合适溶媒,如溶媒选择不当,或药物溶解不充分,或pH值改变或由于氯化钠注射液的盐析作用引起不溶性微粒增加,则会引起局部血管堵塞、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等不良反应。此外滴速过快亦可使瞬间进入静脉的药物过多,从而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本文通过分析苏北某中医院中药注射剂溶媒选择不当与滴速过快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素珍  张志刚 《中国药房》2008,19(18):1439-1440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包括: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制备成中药注射剂后其稳定性差,制剂工艺不尽合理;在临床使用时不对证,配伍不当,剂量不当,操作不当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加强用药监护,严格按照药品适应证范围使用,使用前详细了解患者过敏史,认真检查注射剂是否合格,特别注意配伍应用,这样可大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方法在2008年1月~2010年1月本院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16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对其临床中药应用情况予以回顾分析,并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 116例患者中,未实施辨证论治的39例、用量及用法错误的31例、中西药联用不当的20例、中药炮制不当19例、其他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7例。结论要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应加强对中药的辨证、炮制、煎煮、配伍、对症等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流程,杜绝不合理用药行为,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该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不合理情况。方法抽取2012年1月全部出院病历1947份,对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47份病历中应用中药注射剂612例次,使用率为31.43%。其中不合理应用300例次,不合理率为49.02%。不合理用药情况表现为剂量超量、溶媒选择不当、用药无适应证、混合配伍、疗程不当、联合用药不当等方面。结论该院应提高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除了中药本身因素外,在使用中因辩证不当,药不对症、配伍不当、服用剂量过大、长期用药日久蓄积、煎煮不当及机体因素也是导致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总结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旨在科学、合理的使用中药。  相似文献   

14.
李田军 《安徽医药》2018,22(11):2250-2253
目的 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资料,评估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宣城市人民医院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107例(阳性组)与同期应用相关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9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等患者自身因素与合并用药、配伍禁忌、溶媒不当及输注过快等药物相关因素,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涉及药品品种、主要累及器官系统及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基础疾病、配伍禁忌、溶媒不当、高龄、药物过敏史与女性性别(OR值分别为4.649、4.232、3.028、2.879、2.799、2.256,P<0.05);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主要是集中于用药过程中(41.12%)及用药结束后30 min内(34.58%),涉及药品品种以心脑血管系统用药为主(91.67%),累及多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受累所占比例最高(36.04%),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为一般不良反应(81.08%)。结论 对于合并基础疾病并有药物过敏史的老年女性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权衡利弊,注意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选用正确的溶媒与合理的配伍药品,尤其应在用药早期重点关注、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振伟 《中国药事》2010,24(2):200-202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根据相关因素制订相应防范措施。方法检索1999-2007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期刊,收集有关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其机体、药物、配伍禁忌、反复用药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与机体、药物、配伍禁忌、反复用药等因素有关,其中相当一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并未完全清楚。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尤其应加强对年老、婴幼儿患者不良反应的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给予中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不良反应95例,分析其临床用药情况,并评价用药安全性。结果95例患者造成不良反应的因素:未进行辨证论治占30.5%(29/95),药物用法及用量错误占26.3%(25/95),中药炮制不当占17.9%(17/95),中西药联合应用不当占15.8%(15/95),其他原因占9.5%(9/95),不同性别、同一因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中药应用过程中的辨证、炮制、煎煮、配伍等的利用度,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科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儿科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8月儿科135例应用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进行研究,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儿科中药注射中发生的不良反应频率高,尤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类型最为常见,与儿童独特的生理特点、药物制备工艺、滴注速度过快、用药不当、临床研究时缺少研究对象、不完善的监管制度等相关。结论:儿科中药注射中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高,应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提高药物质量,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促进临床合理管理和规范,降低儿科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的不合理用药现状及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方法依据多年的中医中药临床工作实践经验,对中药毒性、中药的来源、适应症、炮制和配伍等因素进行探究分析。结果中药因选药不当,不合理用药,或配伍不当,或过量长期服用,不仅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还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危害。结论中医临床工作时应重视不合理用药发生的原因,努力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专业知识,让患者承担最小的用药风险而获取最大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西安市中心医院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调取2014—2016年西安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数据,对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对2014—2016年由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整理、分析;并利用PASS系统评价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合理性.结果 2014—2016年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的构成比分别为9.35%、9.02%、8.80%;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金额和DDDs稳居前列,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DDC偏高;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发热、静脉炎等;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存在无适应症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溶媒不适宜、联合用药不当、疗程过长等情况.结论 西安市中心医院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药师应加强对不合理用药的干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何昭华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2):16-16,36
目的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控,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对不良反应发生因素的分析以及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探讨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应注意的问题。结果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较为复杂,有药物自身方面、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不当、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以及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不足等,合理的应用中药注射剂就应该从人、物和外界的监控和后续的研究三方面进行,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随着中药注射剂的繁荣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合理的指导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