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药镰形棘豆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反相色谱分离﹑纯化,用NMR,MS鉴定结构。结果:从镰形棘豆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2′,4′-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1),2′,4′-二羟基查尔酮(2),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醇(3),7-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4),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5),2′-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6),2′-甲氧基-4′-羟基查尔酮(7),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8)。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藏药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的化学组成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制备TLC分离纯化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通过NMR等波谱技术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MTT法研究化合物1,3,5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人肝癌细胞SMMC-7721、人肝癌细胞HuH7以及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影响.结果:从镰形棘豆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7-甲氧基二氢黄酮(7-methoxy flavanone,1),7-羟基二氢黄酮(7-hydroxy flavonone,2),2′,4′-二羟基查耳酮(2′,4′-dihydroxy chalcone,3),2′,4′-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2′,4′-dihydroxy-4′-methoxy chalcone,4),N-(2-苯乙基)肉桂酰胺(N-2-phenylethyl cinnamamide,5).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结果表明化合物3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IC50分别为68.60,169.67,105.88,175.18,172.37μmol·L-1.结论: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种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对5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方法:90%乙醇冷浸提取,所得浸膏经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甲氧基-二氢黄酮[(-)-7-methoxy-dihydroflavone,1],(-)-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5-hydroxy-7-methyoxy-dihydroflavone,2],(-)-pinocembrin(3),(-)-7-羟基-二氢黄酮[(-)-7-hydroxy-dihydroflavone,4],4′-甲氧基-2′-羟基-查耳酮(4′-methoxy-2′-hydroxy-chalcone,5),2′ ,4′-二羟基-二氢查耳酮(2′,4′-dihydroxy-dihydrochalcone,6),2′,4′ -二羟基查耳酮(2′,4′-dihydroxy-chalcone,7),(-)-maackiain(8),tetrahydroflemichapparin-B(9),dalbergin(10),N-苯甲酰基-2-苯基乙胺(N-benzoyl-2-phenylethylamine,11),rhamnocitrin-3-O-β-neohesperidoside(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栋  杨欢  戴衍鹏  童丽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7):1292-1294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和半制备HPLC对镰形棘豆提取物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NMR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2′-甲氧基-4′-羟基查尔酮(Ⅰ)、ψ-赝靛素(Ⅱ)、芒柄花素(Ⅲ)、4,2′-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Ⅳ)、7-羟基黄酮(Ⅴ)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Ⅵ)。结论化合物Ⅱ~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Ⅲ,Ⅳ和Ⅵ为首次从棘豆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确生  张岩松  赵玉英 《中草药》2007,38(10):1458-1460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a植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并通过波谱分析技术鉴定了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藏药镰形棘豆中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Ⅰ)、7-羟基二氢黄酮(Ⅱ)、(S)-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Ⅲ)、(S)-5,7-二羟基二氢黄酮(Ⅳ)、2′,4′-二羟基双氢查耳酮(Ⅴ)、2′,4′,4-三羟基查耳酮(Ⅵ)、鼠李素(Ⅶ)、臭豆碱(Ⅷ)、β-谷甾醇(Ⅸ)、β-胡萝卜苷(Ⅹ)。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中黄酮类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并将得到的黄酮化合物进行抗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活性筛选。方法:镰形棘豆药材浸提液经乙酸乙酯萃取,该萃取部位通过聚酰胺柱色谱梯度洗脱,结合中压液相制备色谱法进一步纯化分离,获得单一黄酮化合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质谱法(MS)及核磁共振波谱法(NMR)对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采用CCK-8法,检测黄酮化合物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从镰形棘豆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2个黄酮类单体,鉴定为7-羟基二氢黄酮及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HPLC分析两者纯度均大于98%; CCK-8法结果显示,7-羟基二氢黄酮及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均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活力,并呈量效关系,48 h的IC50值分别为137. 6μg/m L和63. 83μg/m L。结论:分离得到的2个黄酮成分对A549细胞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为后期抗肺癌机制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聚酰胺柱色谱法具有富集黄酮的作用,适用于分离黄酮类成分,聚酰胺色谱法联合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法,提取分离镰形棘豆中黄酮类成分,简便易行,为分离黄酮类成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轮叶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轮叶棘豆的化学成分。方法:90%乙醇冷浸提取,所得浸膏经硅胶,聚酰胺,C-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zukisapogenol(1),(22E,24R)-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芹菜素(3),3′,4′-二甲氧基-槲皮素-3-O-β-D-半乳糖吡喃苷 (4),7,4′- 二甲氧基-槲皮素-3-O-α-L-鼠李糖吡喃基(1→2)-β-D-葡萄糖吡喃苷(5),(2S,3S,4R)-N-[(R)-2′-羟基二十四烷醇基]-1,3,4-三羟基-2-氨基-十八-6-烯(6),β-谷甾醇(7),胡萝卜苷(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构棘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桑科柘属植物构棘Cudrania cochinchinensis干燥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硅胶、聚酰胺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NMR,MS等波谱分析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构棘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3,5,7,4′-四羟基黄酮-7-O-(6″-乙酰基)-葡萄糖苷(1),3,5,7,4′-四羟基黄酮-7-O-葡萄糖苷(2),6-异戊烯基-5,7,2′,4′-四羟基二氢黄酮(3),6-异戊烯基-5,7,4′-三羟基异黄酮(4),1,3,5,6-四羟基酮(5),2,4,3′,5′-四羟基二苯乙烯(6)。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4,5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20,(1)
目的:研究藏药镰荚棘豆Oxytropis falcata Bunge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超导核磁共振波谱和X-ray单晶衍射等现代谱学技术分析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镰荚棘豆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1)、7-羟基二氢黄酮(2)、5,7-二羟基二氢黄酮(3)、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4)、7-羟基-3′,4′-亚甲二氧基异黄酮(5)、7,5′-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6)、5,7,2′-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苜蓿内酯(8)、5,2′,4′-三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9)、7,3′-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10)、5,7,2′,4′-四羟基异黄酮(11)、7,5′-二羟基-2′-甲氧基异黄酮(12)、2′-甲氧基-4′-羟基查尔酮(13)、2′,4′-二羟基查尔酮(14)、4,4′-二羟基-6′-甲氧基查尔酮(15)、4,4′-二羟基-2′-甲氧基查尔酮(16)。结论:其中,化合物9、11~13、15、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藏族药小叶棘豆药材的质量标准,为小叶棘豆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方法。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并对13批小叶棘豆药材的水分、浸出物、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检查,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药材中2′,4′-二羟基查耳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建立了小叶棘豆的TLC鉴别方法,确定了小叶棘豆的水分(不得超过7%)、浸出物(不得少于16%)、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26%)限定量。2′,4′-二羟基查耳酮的质量浓度在0.009 3~0.139 9 μg·m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49%,RSD为2.99%。13批小叶棘豆样品中2′,4′-二羟基查耳酮质量分数为0.75%~1.72%,取均值的80%设限,规定其质量分数不得低于1.0%。结论 考虑到不同来源小叶棘豆药材中2′,4′-二羟基查耳酮含量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含量测定结果,建议2′,4′-二羟基查耳酮的最低质量分数限度为1.0%,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以应用于小叶棘豆质量标准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制备具有高渗透性的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并探讨影响其体外累积渗透量的因素.方法 首先建立2',4 '-二羟基查尔酮的体外测定方法,用体外透皮实验方法考察总黄酮的透皮性能,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以累计透过量为考察指标,选择促渗剂(油酸)用量、载药浓度、单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醇胺的比例三个因素进行正交设计,优化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处方.结果 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得到渗透性能良好的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其主要成分2 ',4 '-二羟基查尔酮的累积透皮率较溶液剂提高了2倍.结论 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具有良好的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藏药镰形棘豆黄酮类成分的抗炎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体外总抗氧化活性、DPPH和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细胞毒性以及LPS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NO抑制的实验对镰形棘豆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炎以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HPLC-DAD方法同时测定了4个黄酮类化合物:2’,4’-二羟基查尔酮(1),7-羟基二氢黄酮(2),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醇(3)和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3-O-β-半乳糖苷(4)的含量,其中化合物4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化合物1和2具有较好的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NO的活性,化合物3表现出最强的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结论:化合物1-3的体外抗氧化与抗炎活性与镰形棘豆临床上常用的功效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该植物主要活性和指标性成分,为该植物在质量控制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豨莶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桂新  王峥涛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24):1854-1857
 目的研究豨莶草乙酸乙酯部位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运用波谱技术解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豨莶草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中1个查尔酮类化合物为3′,5′,β-三羟基-3,4,4′,α-四甲氧基查儿酮(3′,5′,β-trihydroxy-3,4,4′,α-tetramethoxy-chalcone,1),5个二萜类成分分别为奇任醇(kirenol 2),豨莶精醇(darutigenol 3),豨莶酸(siegesbeckicacid 4),对映-16β,17-二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ent-16β,17-dihydroxy-19-kauranoicacid 5),对映-17-羟基贝壳杉烷-19-羧酸(ent-16αH-17-hydroxy-19-kauranoicacid 6),1个甾醇类化合物为豆甾醇(stig-masterol 7)。结论3′,5′,β-三羟基-3,4,4′,α-四甲氧基查儿酮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柽柳抗肿瘤甾体和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使用硅胶、SephadexLH-20、ODS和HPLC分离、纯化,利用NMR技术确定结构。采用MTT法和SRB法测定了所得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分离鉴定了6个甾体类化合物和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豆甾-4-烯-3,6-二酮(stigmast-4-ene-3,6-dione,2)、麦角甾-4,24(28)-二烯-3-酮[ergosta-4,24(28)-diene-3-one,3]、豆甾烷-3,6-二酮(stigmast-4-ene-3,6-dione,4)、豆甾-4-烯-3-酮(sitosterone,5)、胆甾醇(cholesterol,6)、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5-hydroxy-7,4′-dimethoxyflavone,7)、山柰酚(kaempferol,8)、山柰酚-4′-甲醚(4′-methylkaempfero,9)、山柰酚-7-甲醚(7-methylkaempfero,10)、山柰酚-4′,7-二甲醚(4′,7-dimethylkaempfero,11)、槲皮素(quercetin,12)、槲皮素-3′,4′-二甲醚(3′,4′-dimethylquercetin,13)。结论化合物2,3,4,5和7首次从柽柳属中分离得到。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显示,在50mg·L-1下,化合物2,3,4和5对人肺癌细胞A-549显示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5.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欢  王栋  童丽  蔡宝昌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20):1538-1540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对镰形棘豆提取物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NMR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6个黄酮苷元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7-羟基二氢黄酮(Ⅰ)、甘草素(Ⅱ)、白杨素(Ⅲ)、芹菜素(Ⅳ)、木犀草素(Ⅴ)和槲皮素(Ⅵ)。结论化合物Ⅰ~Ⅵ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和Ⅱ为首次从棘豆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千里香中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芸  李军  周思祥  屠鹏飞 《中国药学杂志》2010,45(15):1139-1141
 目的 研究千里香叶及其嫩枝中多甲氧基黄酮类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千里香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谱学方法及其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千里香叶及其嫩枝中分离鉴定了7个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5,3′-二羟基-6,7,4′,5′-四甲氧基黄酮(1),5, 4′-二羟基-7, 3′-二甲氧基黄酮(2),5-羟基-7, 3′, 4′-三甲氧基黄酮(3),(2S)-5, 6, 7, 3′, 4′-五甲氧基二氢黄酮(4),5, 6, 7, 8, 3′, 4′, 5′-七甲氧基黄酮(5),5-羟基-6, 7, 3′, 4′-四甲氧基黄酮(6),(2S)-5, 6, 7, 3′, 4′, 5′-六甲氧基二氢黄酮(7)。结论 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九里香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 L.)叶的黄酮类成分进行分离鉴定。 方法 体积分数85%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硅胶和ODS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6,7,3′,4′-五甲氧基黄酮(Ⅰ),5,7,8,3′,4′-五甲氧基二氢黄酮(Ⅱ),5,7,3′,4′-四甲氧基黄酮(Ⅲ),5,7,3′,4′,5′-五甲氧基黄酮(Ⅳ),5,6,7,3′,4′,5′-六甲氧基黄酮(Ⅴ),5-羟基-6,7,8,3′,4′-五甲氧基黄酮(Ⅵ),5,3′-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Ⅶ),7-羟基-5,3′,4′-三甲氧基黄酮(Ⅷ)。结论 除化合物Ⅲ、Ⅳ、Ⅴ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3,5,2′,4′-四羟基查尔酮(P40)对氧嗪酸钾诱导的高尿酸血症小鼠尿酸水平及肝脏黄嘌呤氧化还原酶的影响(量效及时效关系)。方法 腹腔注射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450 mg·kg -1体重)复制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用磷钨酸法测定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用Elisa方法测定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及黄嘌呤脱氢酶(XDH)的含量。结果 灌胃给予3,5,2′,4′-四羟基查尔酮(0.5~4.0 mg·kg -1)后,显著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灌胃给予别嘌醇30 min、3,5,2′,4′-四羟基查尔酮 60 min时即能显著降低高尿酸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给予3,5,2′,4′-四羟基查尔酮/别嘌醇15、30、60、90 min后,均能降低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及黄嘌呤脱氢酶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①3,5,2′,4′-四羟基查尔酮可降低氧嗪酸钾所致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尿酸水平,起效时间慢于别嘌醇;② 3,5,2′,4′-四羟基查尔酮的降尿酸作用与抑制黄嘌呤氧化还原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日金星蕨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中日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nipponica (Franch.et Sav.) Ching\]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不同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 3′-甲基-4′,6′-二羟基-2′-甲氧基-査耳酮(1),3′,5′-二甲基-4′, 6′-二羟基-2′-甲氧基-査耳酮(2),高良姜素(3),黄芩素(4),山柰酚(5),槲皮素(6),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素-3-O-β-D-芸香糖苷(8),芦丁(9)。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齿瓣石斛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齿瓣石斛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凝胶和制备液相层析等方法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齿瓣石斛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基-4′,5-二甲氧基联苄(1),3,4′,5-三羟基-3′-甲氧基联苄(2),3,4′,5-三羟基联苄(3),N-反式-香豆酰酪胺(4), N-反式-对羟基苯乙基咖啡酰胺(5), 对羟基苯丙酰酪胺(6),N-顺式-香豆酰酪胺(7), 2,5-二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8),2,4,7-三羟基-9,10-二氢菲(9),柚皮素(10),二氢松柏醇乙酸酯(11),对羟基桂皮酸乙酯(12),对羟基桂皮酸(13),对羟基苯丙酸(14),对羟基苯甲酸(15),原儿茶酸(16),erigeside Ⅱ(17),枸橼苦素(18),二氢丁香苷(19),leonuriside A(20),腺苷(21),β-谷甾醇(22),胡萝卜苷(23),(+)-丁香脂素-O-β-D-吡喃葡萄糖苷(24),蔗糖(25)。结论 化合物1~21,24~25均为首次从齿瓣石斛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5、7、11、12、18为首次从兰科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