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短期普伐他汀治疗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普伐他汀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32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mg/d,治疗2周.2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脂及hs-CRP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2组血浆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普伐他汀短期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及血浆hs-CRP,提示普伐他汀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中具有降脂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永华 《北方药学》2015,(12):18-19
目的:探讨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小剂量环孢素A与小剂量雄激素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再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环孢素A与雄激素治疗,对照组为标准剂量,观察组为小剂量,治疗2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慢性再障采用小剂量环孢素A与小剂量雄激素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药物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雅红 《中国药师》2013,16(8):1214-1215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并观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CHF住院患者按住院号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强心、利尿和扩张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注射液3.0 g,ivd,qd,连用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8和IL-18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和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左卡尼汀降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8和IL-18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探讨小剂量甲状腺素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与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并将其中42例低T3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2例):常规抗心力衰竭+小剂量甲状腺素治疗;乙组(20例):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心功能减退而逐渐下降,各级心功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3水平降低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T3的水平是反映心功能状况的指标之一.小剂量甲状腺素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低甲状腺素水平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以及ACEI、对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两次,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左室LDVV、SV和EF的变化.同时观察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有良好效果,心功能参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左室SV和EF明显增加 (P<0.05,P<0.01),治疗组患者左室LVDD明显缩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SV和EF改善更明显(P<0.05,P<0.01).治疗组24h平均心率及室早次数较治疗前减少.结论 参附注射液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且无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结果 观察组症状缓解率为94.0%,对照组为86.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改善(t=3.278、11.522、8.479、7.904、14.039、14.910,均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t=5.719、3.670、4.255,均P<0.01).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 =8.070、4.784,均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COPD并发呼吸衰竭,能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44例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LVEF<50%)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试验组)和贝那普利(对照组)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6-min步行距离(6MWD)、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LVEF,观察治疗3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6MWD和LVEF升高,lg(NT-proBNP)水平降低(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试验组治疗3个月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患者比例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功能恶化、症状性低血压及心源性死亡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较贝那普利更能改善LVEF<50%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减少3个月内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西酯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依那普利、氢氯噻嗪及地高辛等;治疗组加用坎地沙坦西酯.对治疗前后两组间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7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功能NYHA分级好转率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缩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6min步行试验治疗组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坎地沙坦西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病人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蒲艳 《贵州医药》2004,28(10):879-88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利钠肽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54例心力衰竭患者(CHF组其中NYHAⅡ级12例,Ⅲ级24例,Ⅳ级18例)及2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ANP、BNP和CNP的浓度,同时用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NP、BNP浓度显著升高(P<0.01),CNP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ANP、BNP浓度随心功能的恶化逐渐升高(均P<0.01),血浆CNP浓度在NYHAⅡ级患者显著升高(P<0.01),而NYHAⅢ~Ⅳ级患者血浆CNP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血浆ANP、BNP浓度与LVEF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BNP的相关性更为显著(P<0.05,P<0.01),CNP浓度与LVEF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利钠肽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BNP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杨秀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4):2199-220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择确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对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两组患者均在住院后及出院前填写焦虑(SAS)、抑郁(SDS)自评量表并进行6 min步行运动试验,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EF值).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左室E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情绪,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袁木发  费素娟 《江苏医药》2021,47(1):58-61,65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小剂量舒必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伴有抑郁、焦虑的FD患者中,对照组53例患者给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常规治疗,而治疗组51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小剂量舒必利100 mg/d治疗.采用Leeds消化不良问卷(LDQ)、水负荷试验(WLT)以及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对患者评估疗效,并且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LDQ、HAMA、HAMD评分降低(P<0.01),WLT评分升高(P<0.01),其中治疗组各指标变化幅度更加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16%vs.75.47%)(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5.88%vs.7.55%)(P>0.05).结论 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小剂量舒必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的FD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短期普伐他汀治疗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探讨普伐他汀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方法 32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mg/d,治疗2周.2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脂及hs-CRP水平.结果 治疗2周后,2组血浆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浆hs-CRP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 普伐他汀短期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及血浆hs-CRP,提示普伐他汀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中具有降脂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辛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s-CRP和TNF-α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择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入院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部血循环和神经活化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片每天一次,每次20mg.两组均治疗4周.测定治疗前后血浆hs-CRP和TNF-α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hs-CRP和TNF-α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4周后较治疗前hs-CRP和TNF-α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TNF-α,从而产生抗炎,稳定斑块及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姚亚军  陈维明  施益忠  丁颖楠 《安徽医药》2017,21(10):1900-1902
目的 观察米力农联合西地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探寻一种时效性高及疗效可靠的CHF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心功能Ⅲ~Ⅳ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参考患者意愿及某类基础病情分成西地兰组32例、米力农组28例、联合用药组40例,记录患者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有无疗效、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以心功能Ⅱ级为出院标准给予出院,记录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和日均费用.结果 (1)各组间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米力农组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大于西地兰组及联合用药组(P<0.05);(3)西地兰组洋地黄中毒发生率大于联合用药组(P<0.05);(4)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按米力农组、西地兰组及联合用药组依次递减(P<0.05).结论 短期使用米力农治疗失代偿期CHF安全、有效,其联合西地兰能显著减少洋地黄中毒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CHF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接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20mg口服,每晚1次.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脂常规、左室射血分数,观察2组患者住院次数、天数与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郭怀雄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666-1666
目的 研究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40例,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42例,总有效率为59.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率及再住院率明显下降.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卡维地洛联合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血清hs-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血清hs-CRP水平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SBP、HR及hs-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联合胺碘酮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并调节血清hs-CRP含量,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陶兵先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668-3669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短期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CRP、IL-6)水平.方法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一Ⅲ级)随机分成治疗组(n=34例)和对照组(n=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80mg/d,共12周.治疗前后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测定CRP和IL-6和血脂水平.结果12周后治疗组患者TC、LDL-C降低明显(P<0.05).心功能按NYHA分级两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左室射血分数有明显提高(P<0.05),且CRP、IL-6水平有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无改善.结论氟伐他汀短期应用能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浆炎性因子(CRP、IL-6)水平,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水平及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CHF患者的影响.方法 测定150例CHF患者和140例正常组血清NT-proBNP水平:将150例慢性CHF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住院期间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采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量表(MHL评分)评价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 CHF患者血中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CHF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对于早期判断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参考意义,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CHF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纤溶参数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时纤溶参数的变化及评价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测定92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1),D-二聚体(D-dimer)水平.43例心功能Ⅱ级患者随机分为雷米普利组和替米沙坦组,治疗3个月后重复测定血浆标志物.结果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的纤溶参数间存在明显差异(P<0.01).雷米普利组治疗前后血浆纤溶参数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替米沙坦治疗后血浆纤溶参数水平有显著改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存在纤溶系统异常,并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ARB可改善纤溶参数,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未见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