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探究心电图的碎裂QRS波(fQRS波)联合血清前体脑钠肽(pro-BNP)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145例A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3个月的心力衰竭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统计心力衰竭组与非心力衰竭组患者一般资料,两组均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与血清pro-BNP水平检测,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AMI患者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与fQRS波、pro-BNP及两者联合对心力衰竭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145例患者中共76例(52.41%)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其余69例(47.59%)未发生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组血肌酐(Scr)水平、发病后治疗时间窗高于非心力衰竭组,术前病变支数多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心力衰竭组存在心电图fQRS波的患者数多于非心力衰竭组,pro-BNP水平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心电图fQRS波、pro-BNP为AAMI患者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P<0.05);心电图fQRS...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螺内酯、缬沙坦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按入院顺序将164例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螺内酯、缬沙坦加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和对照组(缬沙坦加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疗程2周.结果 治疗组心力衰竭总有效率88%,对照组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组对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螺内酯、缬沙坦与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联用是一种较好的抗心力衰竭疗法.  相似文献   

3.
2001年ACC/AHA慢性心力衰竭(CHF)治疗指南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规律将CHF分成4个期:A期:心脏病易患期(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B期:有器质性心脏病,无心力衰竭表现;C期:有器质性心脏病并有心力衰竭症状;D期:终末期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4.
多数难治性心力衰竭(refractory heart failure)亦称终末期心力衰竭(end-stage heart failure),经适当病因治疗和常规抗心力衰竭处理(休息、限盐、利尿药、洋地黄、ACEI等)后,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仍长期持续无变化或呈进行性加重,属于慢性心力衰竭不良发展的晚期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1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血红蛋白(Hb)水平(男性Hb<120 g/L、女性Hb<110 g/L诊断为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功能情况。此外,比较轻度与严重心力衰竭组的贫血发生率、贫血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和高血压病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分别占心力衰竭患者的51.8%和26.2%。总贫血发生率为18.5%,其中严重心力衰竭组为32.4%,显著高于轻度心力衰竭组的8.2% (P<0.05)。随访24个月,轻度心力衰竭组的病死率为5.2%,显著低于严重心力衰竭组的15.5%(P<0.05)。贫血组的病死率为25.8%,显著高于非贫血组的5.8%(P<0.01)。贫血组的血清肌酐水平为(123.41±52.22)μmol/L,显著高于非贫血组的(91.67±29.13)/μmol/L(P<0.05)。结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和高血压病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贫血,贫血程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合并贫血的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1号方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清BNP水平及心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以30只SD大鼠为实验对象,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阳虚造模,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阳虚心力衰竭组(阳虚对照组)、阳虚心力衰竭+心力衰竭1号方组(心力衰竭1号方组).其中心力衰竭1号方组给予心力衰竭1号方灌胃,阳虚对照组及假手术组不予药物干预.灌胃4周后,对比各组大鼠BNP水平及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心力衰竭1号方组与阳虚对照组比较,BNP显著降低(P=0.001 2),并可使心肌纤维断裂、变性现象明显改善,减少炎细胞浸润,抑制间质出血.结论 心力衰竭1号方能降低心力衰竭大鼠血清BNP水平并改善心肌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基质裂解素(s ST2)水平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心力衰竭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12只。心力衰竭组和辛伐他汀组兔均给予阿霉素建立力衰竭模型,空白对照组兔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辛伐他汀组兔于注射阿霉素的同时给予辛伐他汀干预。造模结束后观察兔心功能变化、心肌病理学改变及血清IL-18、IL-33、s ST2水平变化。结果心力衰竭组兔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兔LVEDV与空白对照组和心力衰竭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和辛伐他汀组兔左心室收缩未期容积(LVESV)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兔LVESV小于心力衰竭组(P<0.05);心力衰竭组和辛伐他汀组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兔LVEF高于心力衰竭组(P<0.05)。空白对照组兔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心力衰竭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大量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辛伐他汀组肌细胞相对整齐,少量纤维组织增生。辛伐他汀组、心力衰竭组兔血清IL-18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组IL-18水平高于辛伐他汀组(P<0.05);辛伐他汀组兔血清IL-33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心力衰竭组(P<0.05);辛伐他汀组、心力衰竭组兔血清s ST2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血清s ST2水平低于心力衰竭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功能有保护作用,可能与辛伐他汀调节炎性因子IL-18、IL-33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和肺炎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方法选择肺炎并心力衰竭20例,先天性心脏病并肺炎心力衰竭24例,先天性心脏病无心衰组及健康对照组各1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各组血浆NT-proBNP浓度。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及先心病并无心衰组比较,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组和肺炎心力衰竭组NT-proBNP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先心病并心衰组较肺炎并心衰组升高明显(P<0.01);与健康对照组及先心病无心衰组比较,肺炎并心衰组及先心病并心衰组LVEF水平均降低,心力衰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对肺炎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均有较敏感而特异的诊断价值,对小儿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老年心力衰竭患者ESS的发生规律及变化,以探讨甲状腺素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转归和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不同心功能分级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老年心力衰竭组)及65例老年非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清甲状腺素水平进行比较,观察心力衰竭缓解后的甲状腺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心力衰竭组血清TT3浓度明显降低,且心力衰竭程度越重,TT3水平越低。治疗后,老年心力衰竭组血清TT3水平显著升高,rT3水平降低。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6年前发表的一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研究(ELITE试验)意外地发现,氯沙坦组的总死亡率及猝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卡托普利组[1].这一结果曾错误地提示人们,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取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作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首选药物2,3.为了进一步阐明ARB在心力衰竭中的地位,人们设计了三项随机双盲、以安慰剂对照的大规模临床试验[4-6],分别为氯沙坦心力衰竭生存研究(ELITE Ⅱ)、缬沙坦心力衰竭试验(Val-HeFT)和康得沙坦降低心力衰竭死亡率病残率评估研究(CHARM).现在,这三项试验都已结束,ARB治疗心力衰竭的地位也终于确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红蛋白(Hb)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98例CHF患者参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分级法分为轻中度心力衰竭组48例和重度心力衰竭组50例;并依据Hb水平将CHF患者又分为贫血组30例和非贫血组68例,以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Hb水平、血清sICAM-1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重度心力衰竭组贫血患病率(40.00%)高于轻中度心力衰竭组(20.8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力衰竭组Hb水平明显低于轻中度心力衰竭组和对照组(P<0.05);轻中度心力衰竭组血清sICAM-1水平及LVEDD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低于重度心力衰竭组(P<0.05);轻中度心力衰竭组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重度心力衰竭组(P<0.05)。贫血组血清sICAM-1水平和LVEDD值明显高于非贫血组(P<0.05),而LVEF值明显低于非贫血组(P<0.05)。一元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患者Hb水平与LVEDD和sICAM-1呈负相关(P<0.05),Hb水平与LVEF呈正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常伴有贫血,贫血的程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血清sICAM-1水平有关,sICAM-1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CHF及贫血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在舒张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其中41例有心脏扩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组),同时选取77例心内科收治无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测定血浆BNP和NT-pro BNP水平,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BNP和NT-pro BNP对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价值。结果BNP、NT-pro BNP在收缩性心力衰竭组分别为1533(35,6000)ng/L、3695(97,38 000)ng/L;在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分别为380(15,4500)ng/L、1044(29,34 000)ng/L;在对照组分别为55(6,145)ng/L、75(8,142)ng/L。收缩性心力衰竭组BNP、NT-pro BNP显著高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组及对照组,舒张性心力衰竭组BNP、NT-pro 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NP、NT-pro BNP在心脏扩大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为560(150,4500)ng/L、1521(130,34 000)ng/L;在心脏未扩大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为195(15,3800)ng/L、587(29,27 000)ng/L。心脏扩大患者BNP、NT-pro BNP显著高于心脏未扩大患者及对照组,心脏未扩大患者BNP、NT-pro BN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在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时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灵敏度为65%,特异度为82%。NT-pro BNP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和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767,灵敏度为65%,特异度为80%。BNP鉴别心脏扩大和心脏未扩大的曲线下面积为0.739,灵敏度为68%,特异度为74%,NT-pro BNP鉴别心脏扩大和心脏未扩大的曲线下面积为0.823,灵敏度为61%,特异度为74%。结论血浆NT-pro BNP与BNP在鉴别舒张性心力衰竭上的能力接近,可以早期、快速诊断舒张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3.
罗素新 《西部医学》2023,(3):313-317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率高且预后不良。近五十年来,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方式在不断改变。本文回顾了心力衰竭分期、慢性心力衰竭命名与分类以及心力衰竭治疗药物、治疗策略的改变。并对目前新型的抗心力衰竭药物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维立西呱)做了详细介绍。总之,本文通过对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室电生理失稳态和L-型钙通道电流的影响. 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两组,即心力衰竭治疗组与心力衰竭对照组,分别用厄贝沙坦(20mg/kg)和安慰剂治疗,另设假手术对照组.在术后32周用测定3组大鼠电生理指标以及心功能,以急性酶解法获得单个大鼠心室肌细胞并以标准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钙通道电流. 结果 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治疗组与心力衰竭对照组大鼠的左室舒张末压、心率和动脉血压均明显增加,而心力衰竭对照组大鼠校正QT间期和VERP明显延长,QT离散度增加,心力衰竭治疗组与心力衰竭对照组相比左心室VERP明显缩短,且心力衰竭对照组的细胞膜电容大于假手术对照组(P<0.05),亦明显大于心力衰竭治疗组(P<0.05),心力衰竭对照组L-型钙通道电流峰值(- 926.28±334.26 pF)及电流密度(- 12.61±4.55 pA/pF)稍少于假手术对照组(- 921.87±468.56 pF和- 13.83±7.04 pA/pF),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心力衰竭治疗组L-型钙通道电流峰值(-423.47±100.80 pF)及电流密度(-7.02±1.66 pA/pF)明显低于心力衰竭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0.05).3组L-型钙通道电流的激活、失活和复活动力学特征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厄贝沙坦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电生理失稳态变化,并可能与其下调L-型钙通道电流有关.  相似文献   

15.
晏扬  刁晓艳  陈雨莎 《西部医学》2022,34(3):402-405
目的 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11例心力衰竭(HF)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HFpEF组(n=108),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EF)组(n=52)及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组)...  相似文献   

16.
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与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以 96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心力衰竭Ⅰ度 2 8例 ,心力衰竭Ⅱ度 35例 ,心力衰竭Ⅲ度 33例 ,测定血浆ET和CGRP浓度 ,同时以 35例健康人为对照。结果 研究组较对照组血浆ET浓度及ET CGRP值显著升高 ,血浆CGRP浓度显著下降 ;其中心力衰竭Ⅱ度比心力衰竭Ⅰ度明显 ,心力衰竭Ⅲ度比心力衰竭Ⅱ度明显。结论 ET和CGRP是反映CHF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陈晓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687-268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经合理治疗对改善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即合理治疗加生活指导组(观察组)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随访1年,分析统计因间接或直接原因引起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及因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率和住院时间.结果:随访1年内直接死于心力衰竭者,观察组6例(6/42,14.3%),对照组15例(15/41,36.6%),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5).因心力衰竭再入院例数,观察组为10例(10/42,23.8),对照组22例(22/41,53.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再住院总人次,观察组为14人次,对照组为30人次,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再住院平均天数,观察组13天,对照组29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去除心力衰竭恶化的因素,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肌钙蛋白T(cTnT)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在心力衰竭不同分级检测NT-proBNP和cTnT,分析NT-proBNP和cTnT的变化.结果NT-proBNP和cTnT在心力衰竭治疗前后有着显著变化,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和cTnT对心力衰竭具有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峰值充盈率与左室心肌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并计算104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峰值充盈率(LVPFR)、左室心肌质量(LVM)、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分析心力衰竭患者LVPFR与LVM、LVMI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患者LVPFR的减低与LVM和LVMI的增加呈良好负相关(r=-0.614,r=-0.557)。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LVPFR与LVM密切相关,能够较好的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整体舒张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危重症患者477例,对其中出现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估,对心力衰竭患者(A组)与非心力衰竭患者(B组)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及症状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477例危重症患者中161例(33.8%)出现心力衰竭(A组),且A组中53.4%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50%.A组患者年龄显著高于B组(P<0.01),2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力衰竭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伴发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呼吸衰竭均可提高患者心力衰竭风险(P<0.05).结论:在对重症患者基础疾病积极治疗的过程中,应针对心力衰竭危险因素加强相关监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