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在整体水平观察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小鼠脾Th1/Th2/Th17细胞亚群分化及其主要的效应性细胞因子(IFN-γ、IL-4、IL-17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MCMV感染模型,8只BALB/c小鼠分别于接种MCMV Smith株后3天和14天各处死4只;另设8只接种唾液腺匀浆的模拟感染小鼠作为对照.用空斑形成试验测定肝、脾和唾液腺组织病毒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脾T淋巴细胞中Th1(CD4+ IFN-γ+)、Th2(CD4+ IL-4+)、Th17(CD4+IL-17A+)细胞比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特异性IFN-γ、IL-4、IL-17A水平.结果:MCMV感染早期肝、脾和唾液腺组织中病毒呈低水平复制,而感染后14天仅在唾液腺组织呈高水平复制;Th1细胞比例及病毒特异性IFN-γ主要在MCMV感染早期呈显著升高(P <0.01);Th2细胞及IL-4均无明显表达及改变;Th17细胞及病毒特异性IL-17A则主要在感染后14天升高(P<0.05).结论:MCMV感染早期,机体通过上调Th1细胞分化比例及IFN-γ的表达发挥抗病毒效应,而MCMV诱导Th17细胞分化及IL-17A的高表达可能是MCMV感染致宿主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并逃避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攻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正常妊娠妇女和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对Th1、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为子痫前期疾病患者32例;对照组为正常妊娠妇女20例.分离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PBMC,经贴壁获得单核细胞,加GM-CSF,IL-4和LPS培养诱导为成熟DC,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分子标志CD14,CD80,CD83,CD86的表达,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23的含量.磁珠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与正常妊娠孕妇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N-DC)共同培养,同时添加细胞因子IL-2,或与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P-DC)、IL-2共同培养;或与N-DC共同培养,同时添加细胞因子IL-1p、IL-6;或与P-DC共同培养,并添加细胞因子IL-1β、IL-6.以上各组培养到第6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IFN-γ+ Th1、CD4+ IL-17+ Th17细胞比例.结果 P-DC中CD83、CD80、CD86的表达高于N-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与不同的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促使CD4+T细胞分化为Th1、Th17细胞的能力高于N-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DC表型和功能的改变可能与患者免疫失衡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CD4+Th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分离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rhIL-4(50 ng/ml)、rhGM-CSF(10 ng/ml)和rhTNF-α(100 u/ml)诱导培养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1a、CD83、CD80、CD86、HLA-DR分子表达情况。MTT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磁珠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PMA+Ionomycin刺激后胞内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内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IL-4以判断Th1/Th2分化。ELISA法检测DC或Th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12、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DC表达CD1a、CD83、CD80、CD86、HLA-DR分子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培养至第7天,慢性乙肝患者DC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正常人(P<0.01),而分泌的IL-6水平增高(P<0.05)。与正常人相比,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较低(P<0.01),其Th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量也较低(P<0.01)。患者DC与同种异体的健康人Th细胞共培养,刺激Th1型细胞因子IFN-γ产生的能力低于正常人(P<0.01)。慢性乙肝患者体内DC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了外周血Th1细胞分化不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观察人外周血和扁桃体Tfh细胞的表型以及与Th1、Th17、Th22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方法分离正常人PBMC及扁桃体单个核细胞,利用anti-CD3+anti-CD28或PMA+ionomycin刺激后,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其细胞因子的产生,分析Tfh与Th1、Th17、Th22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结果与PBMC中CD4+T细胞不同,扁桃体CD4+T细胞高表达CXCR5和CD45RO,低表达CCR7和CD62L;与PBMC中CD4+T细胞相比,扁桃体CD4+T细胞IL-21和IL-17产生水平较高,IFN-γ产生水平较低,IL-22水平无显著差异;外周血和扁桃体CD4+T细胞中均存在一定比例的IL-21+IL-17+双阳性、IL-21+IL-22+双阳性、IL-21+IFN-γ+双阳性细胞,IL-21单阳性细胞在扁桃体CD4+T细胞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外周血;外周血和扁桃体CD4+CXCR5+细胞除表达IL-21外,还表达IL-17、IL-22和IFN-γ。结论扁桃体中存在较多数量的Tfh细胞,大多数Tfh细胞是不同于Th1、Th17和Th22的细胞亚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嗜碱性细胞在小鼠多器官内分布水平,并分析肝脏嗜碱性细胞参与CD4+T细胞分化的免疫特征.方法 分离小鼠外周血、肝脏、脾脏、肺和淋巴结中单个核白细胞群,比较研究FcεR I+CD49b+细胞在单个核白细胞中的比例水平.免疫磁珠分选肝脏嗜碱性细胞后体外多种不同细胞因子共培养24 h,检测嗜碱性细胞的凋亡水平.IL-3通过渗透压微泵皮下稳定刺激小鼠1周后比较分析嗜碱性细胞在肝脏内白细胞中比例水平.最后检测嗜碱性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的方式影响初始CD4+T细胞向Th1/Th2分化状态的特征.结果 生理状态下小鼠嗜碱性细胞在肝脏中单个核白细胞中的比例显著高于外周血、脾脏、肺和淋巴结.IL-3在体外体内试验均证明可抑制嗜碱性细胞的凋亡,延长细胞寿命.嗜碱性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的方式诱导初始CD4+T细胞向Th2应答偏极化并抑制Th1免疫应答.结论 嗜碱性细胞可增强Th2免疫应答和抑制Th1免疫应答,结合嗜碱性细胞在肝脏中高表达的事实,提示嗜碱性细胞可能参与肝脏特有的生理性免疫耐受状态的构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miR-126基因敲减(KD)小鼠体内CD4+T细胞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利用磁珠活化细胞分选技术(MACS)分选miR-126KD小鼠脾脏CD4+CD62L+T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内miR-126成熟体的表达水平;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术(FACS)检测CD4+T细胞表面活化标志CD69、CD62L和CD44分子以及Ki-67的表达变化;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PI)双染色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功能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0、IL-1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与野生型(WT)小鼠组相比,miR-126KD小鼠组CD4+T细胞内miR-126成熟体的表达显著下调;FACS结果显示miR-126KD小鼠CD4+T细胞表达CD62L的比例明显减少,而表达CD69、CD44以及Ki-67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CD4+T细胞的体内凋亡比例显著减少;CD4+T细胞中IL-4、IL-10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而IL-12、TGF-β、TNF-α以及IFN-γ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miR-126KD小鼠体内CD4+T细胞的活性显著增强并促进其向Th1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IL-2对小鼠脾脏CD4+CD62L+T细胞在体外向Th17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法分选C57BL/6小鼠脾脏CD4+CD62L+T细胞,于抗体包被的培养板中培养3 d,实验分为对照组和IL-2处理组。对照组为经典Th17诱导分化培养基,IL-2处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培养体系中添加IL-2。CFSE染色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17A的浓度,荧光定量PCR检测Rorγt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4~+IL-17~+Th17的生成比例以及Rorγt的表达。结果磁珠分选的小鼠脾脏CD4+CD62L+nave T细胞纯度高于95%。与对照组相比,IL-2处理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细胞凋亡比例降低(P0.05);IL-2处理组培养上清中IL-17A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且CD4+IL-17+细胞比例下降,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IL-2在CD4+CD62L+T细胞分化为Th17的过程中,能够促进T细胞的增殖并且抑制Th17的分化。  相似文献   

8.
肾怡对狼疮小鼠免疫器官内Th1/Th2细胞比例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肾怡对MRL/lpr小鼠免疫器官内Th1/Th2细胞比例的调节作用。方法:将MRL/lpr狼疮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从12周观察到28周后于实验终点处死小鼠。通过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胸腺和脾脏中CD4^ CD30^-(Th1)、CD4^ CD30^ (Th2)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进一步对脾细胞进行CD^ T淋巴细胞分选,并于体外利用PHA—P进行刺激后,通过RT—PCR方法检测IL-4(Th2细胞因子)和IFN—γ(Th1细胞因子)的表达丰度,比较二者的比值在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之间的差别。结果:胸腺中几乎检测不到CD4^ CD30^ T淋巴细胞;脾脏中虽可检测到CD4^ CD30^ T淋巴细胞,但在未加入PHA-P的条件下,CD4^ CD30^ T淋巴细胞在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中所占的比例没有显著差异;经PHAP刺激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脾细胞中CD4^ CD30^ T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均明显增加,但治疗组中CD4^ CD30^ T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的增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将脾细胞中CD4^ T淋巴细胞分选出来后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中药治疗组CD^ T淋巴细胞所表达IL-4/IFN—γ(Th2/Th1)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中药肾怡能够纠正MRL/lpr狼疮小鼠脾脏中CD^ T淋巴细胞在PHA-P刺激的条件下朝向Th2过度分化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Galectin-9对活化的CD4+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获取野生型C57BL/6小鼠淋巴细胞,利用MACS分选CD4+ na(i)ve T细胞,给予anti-CD3 (2.5 μg/ml)抗体、anti-CD28(5μg/ml)抗体和IL-2(100 ng/ml)刺激,培养3d.将活化的CD4+T细胞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Galectin-9组和Galectin-9+α-乳糖组.利用CFSE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并动态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CD4+ CD69+T细胞、Th1、Th2和Th17细胞的比例;并利用ELISA检测淋巴细胞分泌IFN-γ 、IL-4、IL-10、IL-12、IL-17A和TGF-β1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T-bet、GATA-3和ROR-yt等T细胞分化调控蛋白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和Galectin-9+α-乳糖组相比,Galectin-9组于2h时开始出现细胞形态改变,同时CD4+ CD69+T细胞、Th1和Th17细胞表达减少(P<0.05),但Th2细胞无明显变化;培养上清液中IFN-γ、IL-12、IL-17A和TGF-β1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IL-4和IL-10等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同时T-bet和ROR-γt的表达水平减少(P<0.05).结论 Galectin-9抑制活化CD4+T细胞的Th1和Th17型免疫应答,而对Th2型免疫应答无影响,免疫调节的机制可能与其在转录水平影响Th1和Th17特定转录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甲基CpG结合区域蛋白2(MBD2)在哮喘中的作用及其对Th2/Th17分化的影响。方法:在条件性敲除CD4+T细胞中MBD2表达的小鼠构建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哮喘模型,并将小鼠分为4组:WT生理盐水组(A组)、WT哮喘组(B组)、CD4CreMBD2fl/fl生理盐水组(C组)、CD4CreMBD2fl/fl哮喘组(D组),每组10只。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BD2在各组小鼠脾脏组织中的表达;使用乙酰胆碱(Mch)激发试验检测各组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使用血细胞计数法计算其中的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4与IL-17的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磁珠分选各组小鼠脾脏中的CD4+T细胞,流式细胞术、RT-PCR及ELISA分别检测Th2、Th17细胞比例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分离并培养小鼠na?ve CD4+T细胞,通过慢病毒载体以靶向沉默细胞中MBD2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na?ve CD4+T细胞Th2与Th17分化的影响。结果:与A、B组小鼠相比,C组与D组小鼠脾脏组织中MBD2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A组与C组小鼠肺组织结构正常,而B组小鼠肺组织中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管腔狭窄,黏膜上皮细胞出现大量坏死脱落,大量炎症细胞浸润,D组介于A组与B组之间;与A组小鼠相比,B组与D组小鼠的气道反应性显著增高(P<0.05),且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IL-4及IL-17均显著增加(P<0.05),C组中仅有嗜酸性粒细胞及IL-4明显增加(P<0.01);而与B组相比,D组小鼠中嗜酸性粒细胞及IL-4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在脾脏淋巴细胞中,B组与D组小鼠的Th2、Th17细胞比例、GATA3和RORγt mRNA及IL-4与IL-17表达水平均较A、C组小鼠显著增加(P<0.01),与B组相比,D组小鼠中以Th2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占主导地位(P<0.05);成功利用慢病毒载体沉默小鼠na?ve CD4+T细胞MBD2的表达,且沉默其表达后能显著促进Th2细胞的分化比例(P<0.05),而Th17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敲除CD4+T细胞中MBD2基因表达可通过促进Th2细胞及IL-4细胞因子表达,而抑制Th17细胞及IL-17表达从而改善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重症哮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负性调控蛋白PcDNA3.0/p27kip1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小鼠哮喘模型对Th1/Th2比例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小鼠各10只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哮喘模型组)、C组(质粒治疗组)三组。用卵蛋白致敏法构建小鼠哮喘模型,以本实验室构建的PcDNA3.0/p27kip1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经静脉转染小鼠哮喘模型,36小时后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p27蛋白表达量;流式细胞仪分析小鼠脾CD4+、CD8+T细胞比例;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4、IL-5、IL-13、IFN-γ水平。结果:B组与A组比较,哮喘发病后肺p27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脾CD4+T细胞显著增高而CD8+T细胞显著降低;血清IL-4、IL-5、IL-13水平明显升高而IFN-γ明显降低。C组与B组比较,肺p27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脾CD4+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而CD8+T细胞显著升高;血清IL-4、IL-5、IL-13水平明显降低而IFN-γ明显升高。结论:PcDNA3.0/p27kip1静脉给药可在哮喘模型肺组织中表达,并通过基因干预调控细胞周期的方式调节Th1/Th2比例失衡,为哮喘防治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常人外周血中IL-9分泌细胞的表型及Th9细胞与其他Th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不同的刺激条件下,使用ELISA及ELISpot检测IL-9的产生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术(FACS)分析CD3、CD4细胞中IL-9、IL-4、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人外周血PBMCs在不同的刺激条件下均有IL-9的产生,在anti-CD3、anti-CD3+anti-CD28及PMA+Ionomycin的刺激下IL-9的水平分别为(21.73±10.08)pg/ml、(74.14±11.76)pg/ml、(94.76±15.36)pg/ml,各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中CD3-IL-9+及CD3+IL-9+细胞的频率分别为0.17%±0.05%和0.70%±0.23%。在CD3+IL-9+T细胞中,Th9细胞的比例为0.51%±0.22%。正常人外周血中Th9细胞表型以效应记忆性为主(CD45RO+CD62L+CCR7-),且比例与Th2细胞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3。结论正常人外周血中存在的IL-9分泌细胞以效应记忆性Th9细胞为主,且其比例与Th2细胞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特征。方法:41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分为间歇-轻度组(n=23)和中重度组(n=18),行肺功能检查和哮喘控制问卷(ACQ)调查,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和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ELISA检测血浆以及植物血凝素刺激24小时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清液中的IL-17、IL-10、TGF-β水平。结果:中重度哮喘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血浆IL-17水平高于间歇-轻度哮喘和正常人组,而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及血浆IL-10、TGF-β水平则降低。中重度哮喘组PBMC上清液中IL-17水平增高。哮喘患者FEV1(%预计值)与Th17细胞及血浆IL-17表达成负相关,与CD4+CD25+Treg表达成正相关。ACQ平均得分与Th17细胞和血浆IL-17表达成正相关,与外周血CD4+CD25+Treg表达成负相关。结论:中重度哮喘中外周血Th17细胞应答增强,而CD4+CD25+Treg细胞缺乏,哮喘的严重程度及症状控制与外周血Th17/Treg免疫应答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CCK-8对KLH免疫小鼠脾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给予BALB/c小鼠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免疫同时体内给予不同剂量的CCK-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脾细胞中IFN-γ、IL-2、IL-4、IL-5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型抗KLH抗体IgG2a和Th2型抗KLH抗体IgG1水平。结果: ①KLH免疫使小鼠脾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增高,mRNA表达增高,KLH免疫同时给予CCK-8可使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含量进一步增加和IFN-γ、IL-2mRNA表达增高,而使IL-4、IL-5含量降低,IL-4、IL-5 mRNA表达减低和降低IL-4/IFN-γ比值。②KLH免疫小鼠血清中IgG2a、IgG1发生不同程度增高,CCK-8可使其血清中IgG1水平减低而使IgG2a水平增高。结论: CCK-8可促进KLH免疫小鼠体内Th1反应,使Th2优势反应向Th1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CPA暴露对于外周血CD4+T细胞向Th1/Th2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人外周血CD4+T细胞。采用MTT、流式细胞术、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PCPA组和对照组细胞中Th1、Th2亚型的代表细胞因子IFN-γ、IL-4进行检测。结果 PHA刺激48 h后,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显示,PCPA组上清中IFN-γ分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4分泌量较对照组略有增加;RT-PCR检测显示,PCPA组IFN-γ基因表达高于对照组1.69倍,IL-4基因表达没有显著改变;流式细胞技术对胞内因子检测显示,PCPA组IFN-γ+T细胞比例(46.1%)明显高于对照组(32.6%),2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无显著变化(48.1%和46.5%)。PCPA组的IFN-γ+T细胞与IL-4+T细胞比值是对照组的1.53倍。结论 PCPA暴露(40μmol/L)导致CD4+T细胞LSD1的H3K4(2m)脱甲基化酶活性被抑制,引起Th1/Th2分化平衡向Th1方向的"漂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泡球蚴感染小鼠Tim-3、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方法:建立泡球蚴感染小鼠模型和对照组,取小鼠脾脏,分离脾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淋巴细胞Th1和Th2细胞水平以及Tim-3在Th1和Th2上的表达水平,用流式微珠阵列技术(CB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清中IFN-γ、IL-4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泡球蚴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Tim-3在Th1中表达增高,Tim-3+Th1细胞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泡球蚴诱导小鼠Tim-3在Th1细胞高表达,下调Th1免疫应答介导了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孢地嗪对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和Th1/Th2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63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头孢三嗪静脉滴注疗法,观察组32例采用头孢地嗪静脉滴注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和Th1/Th2的细胞计数比;以ELISA试剂盒测定Th1细胞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与Th2细胞分泌因子IL-4、IL-10的血清浓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4+细胞、Th1细胞比例增加,Th2细胞比例降低,CD4/CD8和Th1/Th2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血清IL-2、IFN-γ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IL-4、IL-10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头孢地嗪能够提高老年细菌性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纠正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和Th1/Th2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18.
CpG ODN对rHBsAg免疫小鼠Th1/Th2型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CpC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与重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rHBsAg)联合免疫小鼠的Th1/Th2型免疫应答效应。方法:BALB/c小鼠经后腿胫骨前肌免疫2次,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IgG亚类IgG2a/IgG1的比值;生物活性法检测脾细胞诱生上清中的IFN-γ和IL-2含量;ABC-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4、IL-10及IL-12含量。结果:加CpG ODN组与单独注射rHBsAg组相比:抗-HBs IgG亚类IgG2a/IgG1比值明显高;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表达增强,抑制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产生。结论:CpCODN能够明显增强rHBsAg免疫小鼠Th1型抗体亚类IgG2a的产生,并且诱导Th1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观察微小RNA-7(microRNA-7,miR-7)敲减(Knock down,KD)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体外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常规分离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经CD3和CD28抗体刺激后,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时间点(0h;24h;48h)细胞中miR-7的表达变化;进一步用Con A、CD3和CD28抗体刺激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Real-time PCR检测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L-12、IL-4、IL-6、TNF-α、IFN-γ和IL-10表达的变化;FACS检测CD4+T和CD8+T细胞的数量变化及CD4+T细胞膜分子CD44、CD62L和IL-4、IFN-γ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WT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活化后,miR-7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WT小鼠相比,在Con A、CD3和CD28抗体作用下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增加(P0.05);miR-7KD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IL-12、IL-4、IL-6、TNF-α和IFN-γ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而IL-10表达显著下调(P0.05);FACS检测结果显示CD4+T细胞比例明显上调(P0.05),而CD8+T细胞的比例变化不显著(P0.05);CD4+T细胞膜分子CD62L水平显著下降,CD69及IL-4、IFN-γ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结果表明,miR-7敲减以后可显著影响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功能,本实验为后续深入探讨其在T淋巴细胞功能调控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黄芪、赤芍、五味子组成的芪芍五味子复方制剂调节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表达的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VitC和病毒唑联用组。小鼠接种柯萨奇病毒B3(CVB3)建立VMC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h)和CD8(+Ts)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ELISA检测IFN-γ、IL-4水平,心肌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小鼠比较,病毒对照组小鼠外周血CD4+和CD8+淋巴细胞亚群数目下降,CD4+/CD8+下降,血清IFN-γ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P0.05),中药治疗组小鼠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CD4+/CD8+均高于病毒对照组(P0.05),IFN-γ水平高于病毒对照组及VitC和病毒唑联用组(P0.05),同时小鼠心肌炎症性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芪芍五味子复方制剂能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目及比值,诱生Th1型细胞因子IFN-γ减轻CVB3感染小鼠心肌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