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7 毫秒
1.
等为了证明品系繁育有碍于提高者公牛的使用,引用了7个中心育种场的材料,提高者公牛占应用总数的30—40%。第一,不知道优良公牛和不良公牛的配种额,可能,一般公牛和不良公牛多数是在后裔测验数中。其次,不知道下降者公牛是否是品系公牛,或是目前流行的品系杂交后代。第三,为什么要把应用不当的方法说成是方法本身的毛病?(1965)早就论述过,凡是不搞后裔测验的地方,就没有也不会有真正的品系繁育。这  相似文献   

2.
研究表明,近亲交配作为牛育种方法,可以促进亲代把有价值的遗传品质传递给子代。对黑白花和荷兰种公牛繁殖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亲交配和远亲交配育成的种公牛生产力没有本质上的差别。根据后裔评定,近亲交配育成的种公牛的女儿生产力指标比远亲交配育成的种公牛的女儿好。  相似文献   

3.
等人的论文对苏联现行的奶牛品系繁育是否可行,提出了质疑。分析我们的观察材料和文献资料,可以得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即奶牛的品系繁育需要改进。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一是品系繁育给扩大利用提高者公牛造成很大困难,二是解决不了商品场内的自发性近交。  相似文献   

4.
全苏畜牧研究所几位科学家在讨论奶牛品系繁育时,得出有必要从根本上重新评价育成品系学说和重组选育工作的结论。我同意上述作者的大部分论据和见解,但希望有比较具体实用的建立和实施封闭式育成品系,作为代替传统育成品系的建议。看来,中心育种场的牛群应当看成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提高奶牛业的育种效果需要大大增加良种公牛的数量和最大限度地获得它们的后代。苏联良种公牛的培育和鉴定体系,通常包括系谱、生长发育方面的选择。6—12月龄以上的小公牛运到育种企业后,对其繁殖力要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将完全不适于繁殖的公牛(10—15%)淘汰,其它的公牛用来采精。在留下来的公牛中,繁殖力低的公牛总是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种状况不但不能有效地利用公牛和采集大量的精液,还可降低母牛的繁殖,加大畜产品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这次讨论涉及了一系列改进现有品种、培育新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今后发展,及在集约化、工厂化条件下应用的重要问题。 育种方法应当促进高产家畜的形成,保证中心育种场和经济综合体等有理想品质的畜群。在人工群体(品种、群、品系、类型)内,个体和一组家畜的变异性是选择的基础。每一群体有自己的谱系结构,例如,品种结构是由品系、品族、品种内类型和群组成;品系有几个支系;育种群有几个品系和品族等。任一品种的育种品质和生产品质及其纯种性都是靠谱系结构维持下来的。品种及其结构单位有自己的特点和用途,这一点在品种演化和合理利用时一定要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7.
动物遗传学家用家系资料通过BLUP选择法提高选择准确性后预测到较高的遗传选择反应。对不同选择方法进行比较通常是通过对相同数量的测验过的亲本和配种结构来进行以获得可接受的(低)近交水平。BLUP使用家系资料而使入选个体血缘更近,近交水平也就提高,从而打破了起初对近交的限制。一种替换的方法是在相同近交水平时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这就能用不太准确的方法进行较高强度的选择(所选公畜数量较少)。随机模拟表明,在近交率相同时,方法间的差异比不限制近交率时要小得多。如果规定近交率低到中等,在一个群体大小有限的封闭系中,表型选择的反应比用BLUP选择的高。用BLUP法所获得的额外反应是以近交率增高为代价的。结果表明按育种值进行BLUP法选择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最理想的。因此,对现行的选择方法 的理论和教学提出质疑。对选择的方法论有必要进行修订并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8.
在改良牛的品种方面,用作人工授精的种公牛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由良种母牛同强壮种公牛繁殖获得的纯种小公牛的具有特别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在畜牧业的实践中,有这样的事例:由于正确选择了亲本而得到了对整个品种的改良具有影响的良种牲畜。 为了迅速推广有价值的因子型,以加速育种工作,在养牛业中采用了由优良双亲获得的胚胎移植法。移植胚胎的方法从长远看乃是育种工作规划的组成部分。如果采用由良种母牛与公牛所获得的胚胎,则在以后的数代中就可以得到无比优良的种牛,首先是良种公牛。因为借助种公牛,母牛对后代的遗传质量会产生最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细毛和半细毛养羊业中,育种工作的目的在于获得产净毛3.0~3.5公斤的羊。这项任务首先在好的育成群内完成并采用了品系繁育。认为,为了传递遗传性状,品系繁育只能在品质优良的纯种群体内采用。  相似文献   

10.
阿拉木图州的“”国营种羊场里已用复杂育成杂交方法育成了一大群半细毛肉毛兼用杂种羊,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生产和种用品质,改进育种工作,必须进行羊的品系繁育。  相似文献   

11.
按等人(指“论奶牛的品系繁育”一文作者,译文见本刊第三期)意见,良种场应用的品系繁育过于繁琐,得不到效果,因为搞品系繁育化时间很长,需要对大量种公牛进行后裔测验。正如上述作者们认为的那样,这在生产实践中很难办到,结果是选育群母牛的授精要用未经后裔测验过的公牛。  相似文献   

12.
在任何奶牛育种方案中,青年公牛的选择都是重要的一环。按照Van Vleck(1977)的观点,产奶量每年的遗传进展中71%—76%来自青年公牛的选择。如果一开始就错用了公牛,那么即使在方案的后面步骤中完成了育种程序,也将严重地妨碍遗传进展。 不同国家的青年公牛的选择很不相同。最有效的选择方法也因选择规范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品系繁育是把优秀个体的优点变为一个群的优点,这是改善家畜良种品质和生产力的重要育种方法。育成的品系家畜应有其独特的经济有益性状,并能把这种性状稳定地遗传给它们的后代。  相似文献   

14.
1976—1980年,东德牛肉的生产提高12%,牛奶产量提高6%,牛的存栏数创历史最高纪录。近年来,东德牛的育种工作重点是:(1)原始品种牛饲养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要保证生产足够的、遗传性能优良的公牛犊;(2)重视牛的生育、肉的品质和饲料利用等方面的研究;(3)不断发展品系母牛的存栏数:(4)有计划地进行自群繁育,不断巩固东德的黑白花兼用牛品种;  相似文献   

15.
苏联的养羊场在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澳大利亚美利奴羊,旨在改良本国的细毛羊品种,使其产毛量和毛品质有所提高。比如:仅从1981到1987年,便获得了约1 500万只半血杂种羔羊。最近2~3年来,每年都有350~400只澳大利亚公羊参加配种。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从育种场伪优秀母羊中获得最大数量的半血杂种羊,然后,在母羊数量最多的商品畜牧场使用育成的或选出的公羊(主要是通过人工授精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一、北海道种公牛鉴定的发展史 北海道乳牛鉴定协会成立于1974年,1979年开始仿照美国早期采用的预期差(PD;与美国现在的PD不问)法,增加了公牛育种值(HPD;即北海道预期差)估计。HPD法系女儿群同期比较法,此法连续应用了4年。从1984年3月起.计算方法改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LUP),内容也略有变更,发表时采用新预期差法的名称,这种叫法也体现了北海道种公牛鉴定工作的概况。  相似文献   

17.
家畜在工厂化类型的和应用人工授精技术的综合体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不能被控制的自发性近亲繁殖蔓延的危害性在日益增长。然而,为了解决一系列的育种任务又必须采用近亲繁殖。因此,关于采用近交的合理性和规模的问题是一个现实的,但仍然有争议的问题。近交时获得的结果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8.
引言 目前,在我们采用的奶牛育种方案中,人工授精作为一项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这种育种方案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世界范围的交换精液;每年实施为了获得优秀公牛后代的“同质选配”;产奶性能的后裔测定和在育种群和生产群中广泛使用经后测的验证成年公牛。这种传统的以人工授精为手段的育种方案的实施,可以在产奶性能和所谓的  相似文献   

19.
品系群体近交系数为 11.76 % ,三个世代近交增长速度分别为 1.8%、2 .5%、0 .91%。近交系数在控制强度以下 ,但一、二世代近交强度过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美利奴超细品系育成后,利用羊毛细度14μm澳美超细公羊进行级进杂交,进一步提高羊毛细度,改进羊毛品质。本文通过对三年来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品系羊毛细度、密度在提高,羊毛细度80支以上、小弯曲、白油汗个体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羊毛长度、净毛率、体重、剪毛量等指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趋势。今后,品系选育在主攻羊毛细度的同时,要注意兼顾其他性状,避免此消彼长,影响到品系育种工作的全面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