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急诊冠脉介入(EPCI)在缩短患者入急诊室至球囊扩张(门-球)时间的作用。方法通过医护一体化将符合要求的180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患者。对照组按传统方式收治病人,完善术前检查后再行介入治疗。观察组通过CCU、急诊、导管室的联动与衔接完成患者的救治。分别比较患者入急诊室至CCU院内转运时间;CCU至导管室术前准备时间;以及入导管室至球囊扩张时间。最后总体计算两组病人的门-球时间。结果两组病人院内转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尽管观察组病人在CCU进行完善的术前准备,但两组病人从入住CCU至导管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导管室进行冠脉检查至接受球囊扩张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体比较两组患者门-球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优化后大大缩短了患者院内就诊及院内转运时间,从而使STEMI病人从发病至医疗改造的时间减少,使门-球时间达到标准,进而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再灌注中获益。  相似文献   

2.
荣丽  钱鑫 《天津护理》2018,26(4):427
目的:探讨优化就诊流程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患者的入门--球囊扩张(D2B)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的影响。方法:入选符合STEMI临床诊断标准并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163例,2015年11 至12月就诊患者79例为对照组,2016年11至 12月就诊患者84例为观察组,通过优化的就诊流程,比较两组D2B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D2B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就诊流程,可缩短STEMI患者D2B时间及进-出急诊室时间,以提高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设计导管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护理路径,并进行科学测量,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形成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护理路径. 方法 选取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5例,分为对照组140例,实验1组58例和实验2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实验1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对导管室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五常法管理、优化导管室护理流程,设计护理路径,按护理路径给予护理;实验2组在实验1组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护理路径,制订以时间为横轴、项目为纵轴的临床护理路径,按护理路径给予患者护理,配合救治.对3组患者的就诊一球囊扩张时间,患者人导管室-手术开始时间,院内心梗复发率及院内再手术率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 结果 3组就诊一球囊扩张时间比较差异显著,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再手术率2个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患者入导管室-手术开始时间显著短于实验1组. 结论 实施导管室规范化护理路径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优化了护理流程,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胸痛中心建设以来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PCI)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STEMI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胸痛中心建设初期的33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胸痛中心建设后期的39例STEMI患者为研究组。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有再灌注指征,即刻启动绿色通道,启动导管室,予以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和替格瑞洛180 mg/氯吡格雷300 mg,接受PPCI者尽快送入导管室行PPCI,比较两组球囊扩张(D2B)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D2B中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57.3 min vs 99 min,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最大限度地缩短D2B时间,尤其是将是D2B缩短到60 min之内,降低患者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胸痛中心建设是现阶段STEMI救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管室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胸痛中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EMI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常规流程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导管室绿色通道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症状发作至急诊时间、激活导管室时间、进门-球囊扩张(D-to-B)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1),D-to-B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导管室绿色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门-球囊扩张时间,降低恶性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事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流程再造缩短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入急诊至球囊扩张(门-球)时间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120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传统方法收治患者,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后行PCI治疗;观察组通过流程再造,即通过急诊、导管室、冠心病监护室(CCU)衔接完成患者救治。比较两组患者门-球时间(D-T-B)时间、住院时间及急救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D-T-B时间、住院时间、急诊至CCU时间、CCU至导管室时间、入导管室至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再PCI率、再发心肌梗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程再造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D-T-B时间及住院时间,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院内再PCI率及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率,也能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导管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护理路径,并进行科学测量,验证其有效性、可行性,形成规范化的介入治疗护理路径。方法选取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5例,分为对照组140例,实验1组58例和实验2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实验1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对导管室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五常法管理、优化导管室护理流程,设计护理路径,按护理路径给予护理;实验2组在实验1组的基础上修订和完善护理路径,制订以时间为横轴、项目为纵轴的临床护理路径,按护理路径给予患者护理,配合救治。对3组患者的就诊一球囊扩张时间,患者入导管室一手术开始时间,院内心梗复发率及院内再手术率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3组就诊一球囊扩张时间比较差异显著,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再手术率2个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2组患者入导管室一手术开始时间显著短于实验1组。结论实施导管室规范化护理路径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优化了护理流程,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在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2月由胸痛中心实施一般急诊护理流程的急诊PCI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将胸痛中心2018年3月~12月收治且实施急救护理流程的急诊PCI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从急诊至导管室行PCI的时间、球囊扩张时间、进出导管室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结果:观察组从急诊至导管室行PCI的时间、患者球囊扩张时间、进出导管室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SAQ中情绪感受、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发作、活动受限、治疗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胸痛中心急救护理流程可缩短急诊PCI各个流程的用时,提高急救效果,改善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2013年1—12月,我院改进绿色通道流程,实施外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转运到导管室的救治流程。即由心内科医生和护士全程参与院前转运,在院前转运中,直接启动导管室准备工作,加强与相关科室间协作,抵达医院后,患者直接进入导管室,行介入治疗。改进流程以来,共有182例患者接受救治,成功救治178例,4例死亡,成功率98%。与旧流程(患者入院后先入急诊科再入导管室)相比,182例患者的抢救时间缩短了60.8 min,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认为实施院前转运过程中直接启动导管室准备工作,宜规范护理路径,缩短术前准备时间,优化绿色通道流程,以避免院内时间延迟,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缩短胸痛中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时间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主题选定后进行现况把握,目标设定,分析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D-to-B)延长原因,制订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两组患者D-to-B时间、入医院大门到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确诊到签介入同意书时间、导管室启动到开放时间,入导管室到造影开始时间及D-to-B达标率。结果活动后D-to-B时间明显缩短,中位数由95min下降到85min,D-to-B达标率由48.7%上升到71.1%,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入医院大门到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入导管室到造影开始时间明显缩短,达标率明显提高,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确诊到签介入同意书时间、导管室启动到开放时间改善不明显,品管圈活动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缩短胸痛中心STEMI患者急诊PCI术D-to-B时间,提高其达标率,从而提高患者救治时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是对在12h以内发生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除药物溶栓治疗外的另一种安全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式[1]。从症状出现到再灌注的时间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素,所以临床应尽量使从患者就诊到球囊充盈的时间小于90min[2]。我们合理统筹了急诊PCI术前准备工作,制订了术前准备护理流程,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为患者尽快进入导管室行PCI术制造了先决条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 farction,AMI)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7月-2009年1月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为对照组,2009年2月-2010年2月5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救程序,实验组应用优化后的护理流程对患者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AMI复发率、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提高AMI患者的抢救效果,缩短PCI前各环节时间,从而挽救缺血心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多学科团队(MDT)联合一键式启动急救护理路径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8月31日急诊行PCI的107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19年3月1日~8月31日急诊行PCI的118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MDT联合一键式启动急救护理路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首份心电图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入院至球囊扩张(D2B)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首份心电图时间、心电图确诊时间、D2B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MDT联合一键式启动急救护理路径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了一套系统化、规范化、模式化的救治平台,实现同质化护理,提高护士主观能动性和业务能力,密切科室间联系,优化医疗资源,提高救治效率,利于团队合作共赢,推动多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6月来本科就诊的采用急诊常规流程护理模式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 2016年7~12月来本科就诊的采取优化后的急诊流程护理模式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入院-介入或CCU时间、死亡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评估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入院-介入或CCU时间、死亡率、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一套从就诊、疾病评估、诊断、治疗到转运等优化和规范的急诊救治流程,能够有效缩短患者分诊评估、进出急诊室、转运时间,为患者赢得更多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经皮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用经皮穿刺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或梗阻的冠状动脉,恢复对缺血、损伤心肌的再灌注,从而达到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范围的目的[1]。PTCA是一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重建冠脉灌注非常有效的方法,适用于90%以上的AMI的患者。AMI患者行急诊PTCA治疗成功率高,并且可免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之苦[2]。临床资料显示,介入治疗死亡率取决于患者到达急诊室到送入介入导管室至开始首次球囊扩张的时间,所以程序化的护理能有效的节省时间,大大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我院2000年5月-2005年3月为AM…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无缝交接模式在急诊产科介入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行急诊产科介入术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按传统流程进行转运交接。将2018年行急诊产科介入术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此组患者转运交接时采取无缝交接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转运交接的效果,包括转运交接时间、术前准备时间、术中用时、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转运交接时间、术前准备和术中用时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均有P0.05)。结论在急诊产科介入患者转运交接时,使用无缝交接模式能确保医疗护理活动顺利进行,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内蒙古赤峰松山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再行PCI率为8.0%,AMI复发率为8.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2.0%,再行PCI率为28.0%,AMI复发率为24.0%。两组各方面对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术前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可有效优化急诊流程,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缩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诊疗关键时间节点的成效管理。方法:以2018年1月至12月按胸痛中心常规救治流程诊疗的307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以2019年1月至12月的优化救治组314例STEMI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TNT抽血时间、医患沟通时间、导管室激活至患者到达介入室时间的差异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到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2.10±1.77)min vs.(3.52±2.75)min]、FMC到采血时间[(6.43±6.03)min vs.(14.67±9.92)min]、知情沟通耗时[(9.91±7.51)min vs.(11.22±6.20)min]、导管室激活到患者到达导管室时间[(10.99±4.60)min vs.(16.86±7.55)min]均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根据STEMI急诊诊疗关键时间节点的用时影响因素制定的优化救治流程,能够显著缩短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及各关键环节的用时,提高救治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胸痛中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我院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后胸痛中心接诊的46例急诊PCI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7年2—8月我院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前胸痛中心接诊的46例急诊PCI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从急诊至导管室行PCI的时间、入导管室至安全转运至病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流程时间和入导管室至安全转运至病房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住院时间和围术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随访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缩短胸痛中心急诊PCI急救流程时间,提高手术预后效果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S管理对急诊PCI术前准备时间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5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登记表对照指导"和"安慰指导"两种方式进行术前准备,观察组在以上两种方式的基础上实施6S管理。结果观察组在分诊评估时间、静脉采血时间、服用氯吡格雷时间、到达介入导管室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制定好急诊PCI术前准备流程和环节的基础上,运用6S管理,能有效缩短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