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大隐静脉、足背静脉输液用压舌板固定踝关节后再行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输液患儿随机分成100例实验组和100例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固定踝关节后再行静脉穿刺,对照组用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先穿刺后固定,观察两组穿刺成功例数、静脉固定时间和漏针次数。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例数和两针或两针以上穿刺成功例数分别为88例、61例和12例、39例;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固定时间分别为(68.9±11.5) s和(90.0±12.5) s;实验组和对照组漏针次数分别为12次和30次。两组比较,实验组一针穿刺成功例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例数多。实验组静脉固定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静脉固定时间短。结论:大隐静脉、足背静脉输液用先固定再行静脉穿刺的方法,较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在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次数方面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手术室的病人由于手术的复杂性,对于病情紧急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为保证静脉通路的通畅,提高静脉穿刺成功效率,我们通过缩短静脉穿刺时问来改进这一操作护理技术的方法进行探讨.我科对126例外周静脉穿刺的手术病人进行了随机分组,采用实验对照的方法,对照组用50-60℃温水热敷穿刺静脉局部周围,止血带结扎后待静脉充盈充分再行穿刺;实验组热敷后,止血带结扎后指压穿刺静脉点上方3-4cm,待静脉充盈充分行穿刺.根据穿刺成功时间长短,进行比较,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P<0.01.所以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指压静脉充盈法明显优于传统局部热敷法,指压法比局部热敷法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创伤性急诊急救患者中静脉穿刺的最佳方法。方法将42例创伤性危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深静脉穿刺途径,实验组采取18号留置针穿刺途径,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和需要穿刺成功的时间。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穿刺成功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穿刺成功时间(P0.05)。结论 18号留置针使用,可以为抢救赢得时间,有利于创伤性危重症患者尽早建立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4.
股静脉留置针在抢救产房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股静脉留置针在产房休克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在我院产房抢救的休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股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体表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穿刺成功所需次数和液体外渗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1次穿刺成功率和液体外渗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股静脉留置针在产房休克病人的抢救中使用,可以节约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助产人员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在提高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4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其中实验组采用连线法找穿刺点,45°角进针法行股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手触股动脉穿刺向内旁开0.5cm为穿刺点,90°进针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结果:采用连线法找穿刺点,45°进针法进行股静脉穿刺与行常规的对照组相比,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寻找穿刺点抽血时间及凝血时间耗时明显比对照组缩短.结论:采用连线法找穿刺点,45°角进针法进行股静脉穿刺提高了一次穿刺的成功率(抽血)缩短了工作时间,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家长乐意接受,改善了护患关系,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芮冶昊  葛蓉 《现代医学》2012,40(4):485-487
目的:通过循证寻求最佳护理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穿刺点的渗血。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循证护理,局部使用明胶海绵压迫穿刺点,弹力绷带外固定2 h的方法;对照组使用普通医用绷带固定72 h的方法。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情况及肢体肿胀程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有利于寻找最佳护理方法,预防PICC术后穿刺点渗血,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预防外周静脉泵注多巴胺与硝酸甘油致外周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科室住院的100例经外周静脉同时持续泵注多巴胺与硝酸甘油患者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24G普通留置针进行微量泵输注,实验组应用24G普通留置针加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敷贴穿刺点上方皮肤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时间和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静脉炎严重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敷贴穿刺点上方皮肤可有效降低多巴胺和硝酸甘油所致静脉炎发生率及发生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抢救危重病人时为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比较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输液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要急危重症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照组60例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术。比较两组病例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所需要的时间、收缩压上升到80 mm Hg所需要的时间、留管时间,渗漏、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留管时间大于4天的病例数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外静脉穿刺具有穿刺所需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收缩压回升到80 mm Hg所需的平均时间短、液体不易渗漏、置管保留时间长及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能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ED静脉观察仪用于肥胖患儿四肢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需要进行静脉穿刺的患儿12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观察组采用LED静脉输液仪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比较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二组比较,观察组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肥胖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使用LED静脉输液仪可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惠纠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减轻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疼痛感.方法 将400例静脉输液的病人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00例,采用传统的静脉输液方法,实验组200例在静脉穿刺时采用心理干预、直刺法、增大进针角度进行穿刺,绷紧皮肤,进针时采用三点一线的方法.结果 实验组静脉输液时疼痛感明显减轻(P<0.01).结论 实验组的方法能够减轻静脉输液过程中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11.
董仁妹 《吉林医学》2014,(11):2433-2434
目的:评价硝酸甘油局部涂擦对周围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因腹泻导致中度脱水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热敷后按传统方法进行穿刺,观察组先将1%硝酸甘油涂在穿刺部位,再热敷后,按传统方法进行穿刺。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7%,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充盈所需时间、血管充盈持续时间、血管充盈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硝酸甘油局部涂擦穿刺部位的局部皮肤,可以有效扩张周围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拔罐放血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蒙医拔罐放血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同时阐明其作用机理,并对所选穴位的针刺深度和角度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蒙医拔罐放血疗法组(治疗组)和中医针刺组(对照组),1个疗程(蒙医拔罐放血组为6 d,中医针刺组为15 d)后评定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积分变化,并进行组内和组间对照。结果:1个疗程后两组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蒙医拔罐放血疗法和中医针刺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有显著的疗效,蒙医拔罐放血疗法具有疗程时间短、治疗次数少、取穴少、操作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蒌片治疗痰瘀互结型非血运重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因各种原因未能行血运重建治疗的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证的ACS患者70例,随机分配至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标准化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标准化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成药丹蒌片(每次1.5?g,1日3次),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程度、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使用情况(用量、使用后心绞痛缓解时间)及心绞痛积分,并对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包括:胸闷、胸痛及其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心悸、气短、乏力及证候总评分)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心绞痛疗效、中医临床证候评分及血生化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总有效率(85.29%)显著优于对照组(48.48%),P<0.01。与本组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服用硝酸甘油后心绞痛缓解时间、硝酸甘油使用量、心绞痛积分、中医临床证候评分及证候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2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情况(证候评分总有效率79.41%)显著优于对照组(证候评分总有效率45.45%),P<0.01。2组治疗后TC、LDL-C(P<0.01)及hs-CRP(P<0.05)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蒌片对痰瘀互结型非血运重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绞痛及中医临床证候有显著改善作用,并可能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对复杂性肾结石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09年5月间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进行治疗的34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在我院采用开放性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两组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结石部位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数、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均高于实验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结石清除率方面,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有效、简便快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贾大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455-245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氨溴索对外科全麻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09年—2011年期间收治的外科全麻手术、采用机械通气治疗5 d以上并且成功撤机的64例患者中32例应用氨溴索,并对血气分析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血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用氨溴索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系统功能恢复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及早期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38例SAH患者早期行MSCTA检查,均经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并早期应用依达拉奉,与36例未应用依达拉奉及时行MSCTA检查的SAH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依达拉奉及及时行MSCTA检查的患者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未及时行MSCTA检查患者。  相似文献   

17.
治伤散巴布剂在穿刺处不良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治伤散巴布剂外敷于动、静脉穿刺处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住院患者中发生穿刺处不良反应的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治伤散巴布剂外敷,两天换~次药;对照组用50%的硫酸镁湿敷,两天换一次药,两组均到不良反应的消退显著见效而停药;对48h后两组血管穿刺处不良反应的消退有效率及两组间不良反应消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48h后观察组不良反应消退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消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治伤散巴布剂能有效消退血管穿刺处发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韩献  文迎  韦正群 《医学综述》2012,18(14):2299-2301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和地尔硫。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和心电图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较单一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效果好,可明显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量,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减轻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浅静脉置管拔管后按压时间与穿刺点出血情况.方法 选取呼吸内科住院病区内2015年6~12月的符合条件的老年住院患者400例.根据拔针后按压时间将其分成2组,随机将20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5~6 min按压;将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3~4 min按压.由同一组护士拔针后对患者穿刺点进行按压,最后观察患者的皮肤及血管情况,发现老年患者浅静脉置管拔管后最佳按压时间.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出现渗血、青紫、下次穿刺成功率、红肿、疼痛感、舒适度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浅静脉置管拔管后按压时间与穿刺点出血情况比较中,5~6 min组出现渗血、青紫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下次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红肿、疼痛感明显降低,舒适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全麻下高龄病人全膝置换术(TKA)的效果。方法择期单侧TKA病人60例,年龄>65岁,ASA分级Ⅰ级或Ⅱ级,体质量指数18~25 kg/m2,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GNB组),各30例。GNB组于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股神经穿刺点注入20~25 mL,坐骨神经穿刺点注入15~20 mL,总量不超过40 mL。术后2组行术后静脉镇痛治疗。记录病人单位时间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随访,记录2组术后恶心呕吐(PONV)和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曲马多2 mg/kg,记录2组曲马多的追加次数。术后48 h时行病人满意度评分,记录病人的住院时间。结果与G组比较,GNB组病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降低,PONV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升高(P < 0.05~P < 0.01),2组病人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用于高龄病人全麻下TKA具有良好术后镇痛效应,并可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PONV,增加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