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前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乐氏四联症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笔者总结了43例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前后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加强对家长的宣教,积极预防缺氧发作;术后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及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血液动力学的特点进行护理,从而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适应证和术后处理方法。方法 :35例病人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结果 :1例死亡。术后低心排者 4例 ,灌注肺 3例 ,肺不张 3例 ,胸腔积液 3例。结论 :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同成人比较有其自身特殊性 ,应注意正确补充血容量 ,加强心功能维持 ,调节酸碱平衡。患儿肺动脉发育情况及其左心功能是影响手术疗效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适应证和术后处理方法。方法:35例病人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结果:1例死亡,术后低心排者4例,灌注肺3例,肺不张3例,胸腔积液3例,结论:婴幼儿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同成人比较有其自身特殊性,应注意正确补充血容量,加强心功能维持,调节酸碱平衡,患儿肺动脉发育情况及其左心功能是影响手术疗效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我院近5年完成的53例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3年3月-2007年8月,我院共完成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53例,男35例、女18例、年龄6个月-2岁,体重6~15kg.(10±1.5kg)全部经右心室流出道切口完成疏通.结果: 全组53例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成功51例,早期死亡2例,手术早期死亡率3.7%无晚期死亡.死亡原因:严重低心排综合症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例.8例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包括二次气管插管2例,肺部感染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腹膜透析治疗2例,低心排综合症5例、乳糜心包1例.结论:在婴幼儿期进行TOF根治术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结果.呼吸系统并发症是婴幼儿法乐四联根治术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总结两年来本科小儿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护理经验.结果 3例患者死于低心排综合征,1例患者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护理人员要通过各个系统的监测、全方位的护理以达到术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低心排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共进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468例.其中2月至2岁95例,3岁至12岁267例,13岁至28岁106例.肺动脉指数(Nakata指数)为(153.47±0.3)mm2/m2,左室容积指数(36.82±15.73)ml/m2,McGoon比值1.5±0.3.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术.结果 术后发生低心排27例,低心排发生率为5.77%,死亡3例,低心排死亡率为11.11%.结论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低心排的防治重点在于重视术前处理及病情评估,术中心肌保护及右室流出道疏通,术后胶体容量补充及强心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体会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0例本院自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先心病婴幼儿作为研究目标,所有婴幼儿均经X线胸片、心脏彩超等确诊为法洛氏四联症,均实施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70例患儿治疗成功68例,早期死亡2例,术前死亡率2.9%(2/70);全部患儿术中体外循环平均转流(115.3±31.1)分,阻断升主动脉平均(63.9±21.0)分。治疗成功68例婴幼儿中,67例自动复跳,除颤后复跳1例。68例复跳后心律不齐者3例,其中有1例实施缝置临时起搏导线。68例出现胸腔积液2例,残余室间隔缺损2例,低心排综合征2例,实施2次开胸止血1例,一次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并发症发生率11.8%(8/68);术后40h死亡1例(1.5%)。治疗后婴幼儿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婴幼儿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治疗效果显著,临床经验表明,把握好手术机会与麻醉技术,管理好体外循环及护理措施,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几率与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徐明  陈鑫  汪黎明  史宏伟  肖立琼 《江苏医药》2012,38(21):2606-2607
目的 总结成人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成人法乐氏四联症患者76例;年龄18-52岁,术前血红蛋白150-260 g/L.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室间隔缺损修补应用双头针带垫片褥式缝合,补片采用涤纶毡片;用自体心包片行跨肺动脉瓣补片成形术.结果 76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无二次开胸止血,无低心排综合征、灌注肺等术后严重并发症.复查心脏超声无室间隔缺损残余漏和右室流出道残余狭窄,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满意地矫正心内畸形,避免室缺残余漏及右室流出道残余狭窄是提高成人法乐氏四联症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法洛氏四联症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法洛氏四联症患者184例,其中行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182例,中央分流术和B-T分流术各1例,单纯流出道加宽59例,右室流出道加跨环补片85例,单纯瓣膜切开2例,右室流出道加跨环加左或(和)右肺动脉补片36例.结果 本组2例姑息手术没有死亡,182例根治术术后死亡5例,死亡原因2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死于ARDS,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纵隔感染.结论 法洛氏四联症应在婴幼儿期手术,多数可选择一期手术并可获得满意效果;对于肺动脉发育差者应考虑二期手术;满意的手术矫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本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分析,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的成功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术前用药的选择、术中管理的方法、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提供成功的经验.结果 本组60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在手术中搬动心脏时严重低血压,改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术中发生室颤,经30ws电击恢复窦性心律,完成手术.本组无麻醉死亡.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难度大,术中要及时正确处理好各种血流动力学变化,合理应用各种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11.
钱龙宝  谷兴琳 《江苏医药》1990,16(8):448-448
我科1984年5月至1987年1月共施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45例,12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症(LOS),发生率为26.6%,死亡2例,现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12例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2.5~9岁,平均4.8岁。术前均有典型法乐氏四联症(TOF)临床表现,Hb145~200g/L,HCT46~80%,肺动脉与主动脉直径之比为0.28~0.6,  相似文献   

12.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的主要目的是修补巨大的室缺和充分疏通狭窄的右心室流出道.我院自1985年初至今为52例法乐氏四联症患者施行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现就我们对法乐氏四联症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外科改造的几点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33例,女19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35岁.48例术前经心脏超声检查确诊,4例经右心导管加造影检  相似文献   

13.
王勤  饶华庚  刘升 《江西医药》2002,37(6):407-408
目的:评价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右室流出道的重建。方法:对1989年至2002年11月期间的162例法乐氏四联症,实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调查。结果:130例患者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其中64例右室加宽,42例跨环补片,死亡率为4.8%。结论:适度的右室流出道的重建,有利于术后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1980~1985年,我所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400例,效果满意。现就麻醉处理加以探讨。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208例,女192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57岁;体重最轻12kg,最重68kg。手术种类有瓣膜替换术53例,二尖瓣直视分离术60例,法乐氏四联症44例,法乐氏三联症9例,室间隔缺损114例,房间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法乐氏四联症的手术治疗水平,探讨右室流出道的疏通标准。方法 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对62例法乐氏四联症患施行了根治术。行右室流出疏通及室间隔缺损闲合,应用以体重为标准的右室流出道疏通方法。结果 发生并发症12例,死亡4例,低心排4例,灌注肺2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一例二天后恢复,一例五天后恢复),术后残余分流一例(分流量极小不须再次手术)。胸水3例。结论 初步结果提示以体重为标准的右室流出道疏通及严密闭合室间隔缺损为四联症根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206例法洛氏四联症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2月,共完成法洛氏四联症外科手术206例。其中男性143例,女性63例,年龄5个月~42(8.50±4.62)岁;姑息性手术5例,根治手术201例。结果5例姑息性手术均存活,201例根治术存活192例,术后早期死亡9例,死亡率4%。12例1年后随访有慢性右心功能不全,无晚期死亡。死亡原因呼吸衰竭4例、严重低心排3例、严重并发症多脏器衰竭2例。结论对婴幼儿TOF多能一期根治;呼衰是法氏根治术后死亡主要原因;术中监测右室压及保留房间隔缺损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杨明放 《贵州医药》1999,23(5):337-338
本文所指心室造影是针对有室间隔缺损的先天性复杂心血管畸形进行选择性右心室和或左心室造影。采用右前斜位70度体位摄影,观察室间隔的位置,以此来判断主动脉及肺动脉根部两者前后位置的排列关系,对于先天性复杂心血管畸形如法乐氏四联症、过渡型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陶西格一平畸型以及左室双出口等,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本组共收集18例病人,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6-22岁。其中法乐氏四联症11例,过渡型法乐氏四联症3例,右室双出口2例,陶西格一平畸形及左室双出口各1例。除左室双出口为多普勒超声诊…  相似文献   

18.
本院自1973年6月~1979年6月,共施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7例。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7例中,年龄最小6岁,最大26岁。体重最轻17.5公斤,最重56公斤。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7例(其中合并流出道异常肌肉束1例。主动脉脱垂1例),巨大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例,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分析,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的成功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术前用药的选择、术中管理的方法、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提供成功的经验。结果 本组66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在手术中发生室颤,1例经抢救顺利完成手术,另2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改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本组无麻醉死亡。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难度大,术中要及时正确处理好各种血流动力学变化,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外科治疗成人法乐氏四联症31例,着重讨论成人法乐氏四联症的特点,探讨提高治愈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