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病原所致病毒性肺炎时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对2002~2004年确诊为病毒性肺炎的住院患儿,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其急性期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性肺炎组34例,非RSV肺炎组23例。同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非RSV组Th1细胞百分率为[(15.89±7.88)%],RSV肺炎组为[(11.76±7.31)%],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1,0);两者亦有显著差异(P=0.026);Th1/Th2在非RSV肺炎组较RSV肺炎组及对照组均明显增高,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6,0)。结论病毒性肺炎时呈现Th1应答优势,并以非RSV感染最为明显。与非RSV肺炎相比,RSV感染具有潜在的相对Th2反应倾向。  相似文献   

2.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肺炎在小儿肺炎中至少占半数比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是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我们对59例小儿病毒性肺炎运用基因重组α1b干扰素(IFN-1b,运德素)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抗病毒药物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中,估计以病毒为病原的占38~80%.仅以合胞病毒(RSV)为例,2个月至12个月年龄组的感染率约11~25%,24个月达27~50%;1型和3型副流感病毒感染率达26%,还未包括流感与鼻病毒在内,后者被公认为ARI 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4.
毛细支气管炎后吸入激素干预治疗与哮喘相关研究   总被引:84,自引:1,他引:84  
毛细支气管炎 (简称毛支炎 )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由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引起达50%~80% ,其次为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 ,少数为肺炎支原体、流感杆菌引起 ,近来报道由多种病毒或病毒与支原体、细菌的混合感染所致。病变主要侵犯直径为75~300μm的细支气管、肺泡、间质 ,是喘憋性肺炎的一种类型[1]。一、毛支炎转归与哮喘的关系毛支炎日后有可能气道损伤、阻塞、肺气肿、肺不张、渐进的肺功能异常 ;临床方面都有典型的病状。特异性IgE产生等方面均与哮喘有许多共同点和内在联系 ;从毛支炎和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发生率,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检出情况,并分析儿童喘息症状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以618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取其鼻咽分泌物进行七项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并分析其结果,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Ⅰ、Ⅱ、Ⅲ(PIVⅠ、Ⅱ、Ⅲ).结果 (1)618例送检标本中,166例阳性,总阳性率为26.86%,其中RSV最高,阳性率为17.96%,其余依次为PIVⅢ(5.99%),IFA(1.62%),ADV(0.81%),PIVⅠ (0.49%);混合感染1例,阳性率为0.16%,为RSV与PIVⅠ混合感染.(2)14d~ <1岁、1岁~<3岁、3岁~<6岁及≥6岁不同年龄组病毒检出阳性率依次为35.04%、18.25%、17.11%、9.26%.(3)不同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毒检出率不同,以毛细支气管炎检出率最高,为47.37%.(4)所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婴幼儿更易出现喘鸣体征,喘息患儿中以RSV检出阳性率最高,为42.17%.结论 RSV和PIVⅢ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毒;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病毒感染;喘息患儿中RSV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6.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IF),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住院的5480例0~12岁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进行8种病毒检测。结果5480例患儿中,2710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检出率49.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出最多,为1386例,占51.1%,其余,依次是偏肺病毒(hMPV)513例(18.9%),副流感病毒Ⅲ(PIVⅢ)338例(12.5%),腺病毒(ADV)192例(7.1%);流感病毒A(IFA)128例(4.7%),流感病毒B(IFB)79例(2.9%),副流感病毒Ⅰ(PIVⅠ)41例(1.5%),副流感病毒Ⅱ(PIVⅡ)33例(1.2%)。6个月以下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43.5%。RSV、hMPV季节性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4月)。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炎(伴喘息)、支气管炎(不伴喘息)和哮喘患儿病毒阳性率分别为47.4%、63.6%、50.5%、30.1%和43.5%。结论病毒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发病年龄主要在婴幼儿,其中RSV和hMPV最常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重庆市秋冬季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急性加重与呼吸道非细菌病原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179例哮喘急性加重患儿鼻咽部分泌物用免疫荧光快速检测7种病毒抗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IVA)、流感病毒B(IVB)、副流感病毒1(PIV1)、副流感病毒2(PIV2)、副流感病毒3(PIV3);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DNA、肺炎衣原体(CP)-DNA;ELISA法检测其血清RSV-IgM、AdV-IgM、柯萨奇病毒(CBV)-IgM、巨细胞病毒(CMV)-IgM、EB病毒(EBV)-IgM及MP-IgM、CP-IgM水平.结果 179例患儿检出病原120例,阳性率为67%,检出病原前3位为CBV 52例(29.1%)、RSV 44例(24.6%)、MP 26例(14.5%).5 岁以上组病原检出前3位为MP 12例(30%)、CBV 11例(27.5%)、AdV 5例(12.5%),5岁以下组病原检出前3位为CBV 41例(29.5%)、RSV 40例(28.8%)、MP 14例(10.1%),2组RSV、M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5).哮喘并间质性肺炎159例(88.8%),其中5岁以下组128例(71.5%),5岁以上组31例(17.3%),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以下组RSV比MP、CBV检出阳性病例住院时间更长.结论 MP、RSV为诱发儿童哮喘急性加重的常见病原,5岁以上患儿MP检出阳性率高,5岁以下患儿RSV检出阳性率高.呼吸道非细菌感染为哮喘急性加重的主要诱因,以5岁以下显著,尤其RSV阳性者住院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8.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3型副流感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而RSV尤为多见。本文报道6例婴儿在RSV流行季节感染3型副流感病毒。3型副流感病毒感染主要在2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生,表现为严重的下呼吸道疾病症状,有窒息及心动过缓,其RSV快速诊断试验为阴性。方法及结果取一定量无菌生理盐水滴入鼻腔,然后经吸引装置取回。分泌物经病毒培养,使用荧光素标记的抗血清测定RSV。经猴肾细胞混悬物对副流感病毒进行初步检测,最后用特异性抗体测定。1984,10,1~1986,5,30.6例3型副流感病毒感染均发生于RSV流行季节。男女各3名,其中5名反  相似文献   

9.
891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病毒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当前小儿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的状况。方法 选择 891例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科门诊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4年 4月临床拟诊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做咽拭子病毒分离 ,进行合胞病毒(RSV)、腺病毒 (Ad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病原学检测。结果  891例患儿中阳性 2 37例 ,总阳性率2 6 6 0 %。单项病毒感染中RSV占首位 ,为 73例 (30 80 % ) ;其次为甲3 型流感病毒 70例 (2 9 5 4 % ) ;乙型流感病毒4 0例 (16 88% ) ;副流感病毒Ⅰ 2 6例 (10 97% ) ;AdV 2 0例 (8 4 4 % ) ;副流感病毒Ⅲ 8例 (3 38% )。最少为疱疹病毒Ⅰ 3例 (1 2 7% )。混合感染 3例 (RSV +甲3 型流感病毒 1例、AdV +副流感病毒Ⅲ 1例、乙型流感病毒 +甲3 型流感病毒 1例 ) ,占 1 2 7%。结论  2 0 0 2年夏至 2 0 0 4年春北京儿科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仍以RSV、流感病毒为冬春季节引起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0.
重庆地区人类偏肺病毒感染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在重庆地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的感染情况,比较hMPV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用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方法,检测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RSV、腺病毒(Ado)、流感病毒(Flu)A、B、副流感病毒(Para)1、2、3七种常见呼吸道病毒,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上述患儿鼻咽分泌物中hMPV的L基因和M基因。结果8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病毒检出率为65%,在病毒阳性检出标本中RSV感染占63.4%(33/52例),Flu-B(3/52例)和Para-3(3/52例)均占5.77%,Para-1占1.92%(1/52例),Flu-A与Flu-B混合感染占3.85%(2/52例);80例患儿的鼻咽分泌物中发现10例为hMPVL和M基因同时阳性,其中单独hMPV阳性7例,3例为RSV与hMPV合并感染,hMPV阳性占病毒阳性检出标本的13.46%(7/52例),hMPV与RSV合并感染为5.77%(3/52例)。结论RSV仍然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的首位病原,约为41.25%;hMPV感染在重庆地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中居第二位,约占8.75%(7/80例),仅从临床表现上很难鉴别hMPV感染与RSV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