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钙化灶在超声检查中常见,但超声显示中两者均表现强回声,斑点样,有声影,易混淆,诊断比较混乱,给患者带来思想压力和经济负担,同时临床治疗方式也不同,因而非常有必要进行鉴别,为此笔者对所在医院2004-08~2006-06专科门诊进行治疗的200例肝内强回声病变的声像图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对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及其与肝内其他肿瘤的鉴别要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CT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重点分析其平扫及增强扫描的CT表现。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4~11cm,1例肝内多发大小不等的病灶,伴肝内胆管扩张的8例,局部肝包膜内陷的5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肝门区及腹膜后大血管旁淋巴结肿大3例,门静脉癌栓1例;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边缘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扫描病灶进一步强化,呈"延迟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应仔细观察各种征象,动态增强特征性为渐进性强化,病灶内部的分隔状强化,能与大多数肝内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与其他肝内肿瘤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13例为单发病灶,大小为3—10cm,5例为多发大小不一病灶,肝内胆管扩张7例,肝内胆管结石6例,肝叶萎缩7例,局部肝轮廓凹陷5例。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和静脉期边缘轻度强化,且不同程度出现线样和网格状强化,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由边缘向中心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肝实质,延迟扫描的表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大多可以和肝内其他占位病变鉴别,其中又以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的上皮细胞,是原发肝癌的少见类型,其影像、病理及临床表现均与肝细胞癌有所不同。为进一步提高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本文收集了近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18例,着重分析其CT表现,找出CT特征,加深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总结近年来我院确诊的肝内胆管结石123例 ,肝内钙化灶79例 ,肝内胆管积气58例 ,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进行分析总结。1资料与方法肝内胆管结石123例 ,合并肝外胆管结石73例 ,手术85例 ,年龄27~79岁 ,男62例 ,女61例 ,肝内钙化灶79例 ,经本院彩超随访2年以上 ,无任何症状及变化。肝内胆管积气58例 ,均有胆道手术史。所用仪器为美国百胜AU3彩超 ,探头频率3 5MHz,病人空腹12小时以上 ,先常规扫查肝胆 ,发现病灶后进行纵横斜切面扫查 ,并摄X线片存档。2结果2 1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胆系感染病史 ,间歇期仅有肝区胀痛及…  相似文献   

5.
董诗钜  王玉燕 《福建医药杂志》2007,29(2):137-137,119
超声诊断肝内胆管积气主要区别于肝内胆管结石;我院近年来对肝内胆管强回声光团的超声表现进行研究探讨,明确肝内胆管积气的超声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6.
曾畅 《中国当代医药》2012,(24):101-102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肝内强回声病变的声像图特点、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009~2011年参加健康体检的9717名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常规腹部超声结果,对1823例肝内强回声病变超声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23例肝内强回声灶多位于肝右叶,以肝内钙化性病变最常见。其中,肝内钙化灶1050例,孤立,散在分布,无胆管扩张,后方可伴声影;肝内管壁局限性钙化588例,呈"等号样"强回声,无胆管扩张,后方声影模糊或不明显,两者形态、位置稳定;肝内胆管结石131例,好发于左叶,多发常见,与门脉伴行,远端胆管扩张,大多伴声影,形态、位置相对稳定;肝内胆管积气51例,胆管扩张常见,后方伴慧星尾征,形态位置易改变。结论超声对肝内强回声灶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可提高健康体检超声检查的质量,又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及思想压力。  相似文献   

7.
肝内胆管细胞癌22例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加深对其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肝内胆管扩张19例,肝内胆结石13例,肝叶萎缩7例,肝门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14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内动脉期无或轻度强化,静脉期呈轻度或中度强化,延迟扫描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逐步呈斑片状、分隔状向心性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与肝内其他占位性病变相鉴别,CT诊断对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MR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灶显示满意。结合平扫及动态增强符合率达93.7%。结论MR平扫结合动态增强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根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MRI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67%,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3.33%,两组定性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CT定位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与MRI检查都是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手段,MRI检查更有利于病灶的早期发现与显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2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为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肿瘤边缘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CT特点为:双期CT增强扫描表现为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病灶周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出现延迟强化;病灶大片坏死,液化较完全。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他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解剖性肝切除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行解剖性肝切除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6例,术前采用B超、CT、MRI判断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有无合并肝门胆管狭窄、病灶与肝静脉主干的关系;采用Child分级评估肝脏功能;术中采取不同肝叶的解剖性切除;总结术后并发症及远期效果.结果 无术中、术后死亡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13.9%):切口感染3例(8.3%),胸腔积液1例(2.8%),上消化道出血1例(2.8%);随访3个月~2年,未出现结石残留或复发.结论 解剖性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灶清除彻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汪寒松  熊猛  宋建基 《江西医药》2009,44(12):1248-124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均为单发病灶,肝叶萎缩4例,局部肝包膜回缩2例,伴肝内胆管扩张5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肝门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5例。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动脉期无强化或轻度强化,静脉期进一步强化,呈轻、中度强化.延迟扫描病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由边缘向中心强化,最后病灶强化高于肝实质,病灶内部可呈片状、分隔状或细线状强化。结论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强化具有一定特征性,且大多数呈“慢进慢出”特点,一般能与肝内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arcinoma)的CT影像特征,加深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表现,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CT平扫多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多数病例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病灶周围或病灶内可见胆管扩张,病灶所在肝叶萎缩。增强扫描早期呈无或轻度强化,延迟扫描内部有不均匀片状、分隔状不同程度强化。结论CT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重要检查方法,早期先轻度强化。病灶内或病灶周围胆管扩张、肝脏包膜萎缩和延迟扫描强化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对肝内胆管积气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超声诊断为肝内胆管积气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结果:肝内胆管积气的声像图表现为:沿肝内胆管走行分布的多条强回声光带。其前缘紧贴肝内胆管前壁,后方声影稀疏,呈彗星尾征,其后壁部分显示不清。强回声光带内光点动态观察、随呼吸运动或随体位的改变而有气体闪烁样变化。结论:超声检查可明确显示肝内胆管积气的分布部位及其程度。可为临床明确病因和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为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增强扫描肿瘤边缘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CT特点为:双期CT增强扫描表现为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出现延迟强化;局部肝包膜回缩征象;病灶大片坏死、液化较完全;病灶周围肝内胆管轻度扩张。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于与肝内其他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超在胆管细胞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8例肝内胆管癌患者进行超声及手术病理诊断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发现21例患者肝内表现为沿胆管走行不规则条索状强回声,7例声像图表现为胆管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其中有8例,可检出少许点状血流信号。结论肝内胆管癌的声像图表现与其他肝内占位具有明显区别,综合分析超声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彩超是诊断胆管癌首选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外科诊治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肝内胆管结石,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58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评估相关辅助检查的准确性、手术方案选择的合理性及治疗效果。结果单独行B型超声检查、单独行CT检查、行B型超声联合CT检查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结石残留率与引流与否无关。双侧肝内胆管结石,采用肝段切除联合高位胆管切开取石,结石残留率低于单纯肝段切除或单纯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术前单独采用B型超声或CT检查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单侧肝内胆管结石术后结石残留率与引流与否无关;双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段切除联合高位肝胆管切开取石效果最好,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稍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胆管错构瘤的超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成人胆管错构瘤患者,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并穿刺活检病理或磁共振证实。结果 45例患者被证实为胆管错构瘤。超声表现主要为肝区无数的微小的无回声、高回声或低回声病灶,通常<10 mm,肝内分布不均,沿血管胆管树分布,部分病灶后方伴有彗星尾。结论肝内多发散在的小囊肿和散在的彗星尾征可认为是胆管错构瘤的特殊征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肝内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诊断中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效果。方法资料选自本院病理学诊断23例肝内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本组患者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在肝内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诊断中的阴性和阳性率。结果本组患者各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对肝内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的阳性和阴性检出率均较为明确。结论肝内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诊断中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联合检验效果显著,对临床病情判断具有明确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何希平 《中国处方药》2014,(12):113-113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收治的11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结石分布、术式选择、疗效和并发症等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胆漏、胆道出血及膈下脓肿等并发症共7例,1例因肝肾衰竭致死。102例经随访,其中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7例复发,再次收住院,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细胞癌患者术后12个月时因肿瘤复发死亡。结论规则性肝叶/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