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雯  刘剑羽  曾祥祝  杨春湘  王洪涛 《河北医药》2009,31(18):2408-2409
目的通过对肺动脉血栓的影像分析,认识肺动脉血栓的动态变化和溶栓效果的联系,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更多信息。方法回顾33例临床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分别从形态和密度进行分类,并结合溶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共检出PE受累动脉560支,2级分支34支,3级分支83支,4级186支,5级152支,6级分支105支。通过统计肺动脉血管管腔中心充盈缺损形血栓的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达79.31%。附壁充盈缺损凸向腔内或血管分支没有增强的血栓治疗有效率分别是68.75%和65.22%,附壁充盈缺损并凹向腔壁有效率28.57%。低密度血栓溶栓治疗有效率最好,达85.71%,其次为等密度血栓。血栓密度越高,溶栓效果越不理想。结论根据肺动脉血栓的形态及密度特点,能够提示血栓形成时间,并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在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经CTPA诊断的8例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的CT征像。结果8例经CTPA确诊的PTE病例,共累及86支肺动脉(51.1%)。受累肺动脉位于右肺56支(65.1%),肺段动脉受累58支(67.4%)。栓子形态包括完全充盈缺损16支,中心充盈缺损18支,偏心性部分充盈缺损39支,附壁充盈缺损13支。PTE的间接征象主要包括肺动脉高压、肺梗死灶形成、胸腔积液和支气管动脉扩张等。结论螺旋CT进行CTPA检查具有快捷、无创、安全等特点,是诊断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放射诊断效果和体会,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39例,收集患者肺部 X 线片、肺动脉螺旋 CT 血管造影检查、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资料,分析急性肺栓塞的影像学特征。临床确诊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肺部 X 线片显示,肺野透亮度升高的阳性率为76.92%,横隔抬高的阳性率为56.41%,胸腔积液的阳性率为66.67%,片状实变影的阳性率为43.59%;肺动脉螺旋 CT 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病变累及的肺动脉有113处,其中右侧下叶肺动脉栓塞有26处,右侧上叶肺动脉栓塞有22处,左侧下叶肺动脉栓塞有17处;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显示,22例肺动脉血流减少或者消失,26例出现肺动脉管腔充盈缺损,13例出现肺动脉分支狭窄或者阻塞;患者经过抗凝和溶栓治疗后,36例病情好转,预后良好,3例由于病情发展迅速,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放射诊断是早期急性肺栓塞诊断的重要手段,肺部 X 线片检查可作为该病的筛查方法,肺动脉多层螺旋 CT 检查可为该病的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确诊该病和进行介入溶栓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MSCTPA的征象,利用随机软件对各支肺动脉血管1~4级分支血管进行多平面三维重建(MRP)、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PCR)和容积再现(VR)。结果 28例肺动脉栓塞病例中,受累肺动脉及分支共102支,CTA直接征象表现:偏心型充盈缺损、中心型充盈缺损及完全闭塞性充盈缺损3型;CT间接征象表现:肺动脉高压、肺纹理稀疏、心脏增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合并肺感染等。结论 64排螺旋CT肺动脉增强扫描具有无创、快速、直接、特异性较高及后处理功能强大的特点,为临床定性诊断及溶栓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已成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急性肺栓塞(PTE)及其对溶栓后疗效的评价。方法临床疑似PTE的35例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经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核素、螺旋CT、肺动脉造影综合检查后确诊的较大面积肺栓塞的25例接受溶栓抗凝治疗。比较溶栓前、溶栓后2周、溶栓后3个月心脏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变化情况。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PTE的直接征象(肺动脉血栓)2例,间接征象23例,无异常变化10例。溶栓后2周超声相关的主要监测指标(右室舒张末前后径RVEDD,右房舒张末上下径RADD,肺动脉主干内径MPA,肺动脉血流峰值速度VPA,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三尖瓣反流峰值速度Vp,肺动脉收缩压PASP)与溶栓前参数比较明显好转(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有8例超声的各项指标正常,其余与溶栓后2周的参数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下肢深静脉检查18例32条血管内血栓。溶栓治疗后12例有效,管腔大部分再通,6例无效。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肺栓塞安全、无创、可靠,并且可作为溶栓疗效评价和长期随诊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肺栓塞回顾性分析CTPA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554支血管中256支发生肺动脉栓塞(46.2%)。54.0%肺叶以上动脉、65.5%肺叶动脉及42.2%肺段动脉受累。肺栓塞的CTPA表现:(1)直接征象:①腔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8,6%)、锐角附壁型充盈缺损(18.4%)、钝角附壁型充盈缺损(46.9%)及完全闭塞(19.1%)。其中中心型及锐角型充盈缺损提示急性肺栓塞,钝角型充盈缺损及完全闭塞则为慢性肺栓塞的征象。②管腔突然狭窄(7.0%)。(2)间接征象:主动脉和(或)右侧叶间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少血”征、肺梗死、右室增大伴或不伴室间隔偏移、“马赛克”征等。治疗后CTPA上肺动脉血栓部分或基本消失,肺动脉显示率显著提高,急性PE变化更明显。结论螺旋CTPA能够清楚显示PE的征象及其演变过程,是诊断PE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肺栓塞患者行螺旋CT扫描诊断。结果螺旋CT可以直观显示肺动脉内偏心充盈缺损,少部分可以直接显示段级以下肺动脉分支缺如。结论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能及时发现和诊断肺栓塞,也可指导溶栓治疗及评价疗效。是简单、安全的方法,能够发现段以上肺动脉内的血栓,是最常用的PTE确诊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使用多层螺旋CT行平扫以及造影增强扫描,采集图像。结果图像显示患者有栓塞肺动脉98支,其中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4支,叶肺动脉26支,段肺动脉28支以及亚段肺动脉40支;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有7支,占7.1%,偏心型充盈缺损有79支,占80.6%,附壁环型充盈缺损有8支,占8.2%,闭塞型充盈缺损有4支,占4.1%;间接征象为双肺见斑片状渗出灶及实变影2例,纤维条索影11例,伴胸腔少量积液3例,患者的间接征象表现为肺灌注不均。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效果显著,同时具有快速、有效及无创伤等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颖  张双红  激扬 《安徽医药》2007,11(2):157-158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16 16层螺旋CT机对12例肺栓塞病人行造影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再处理.结果 共分析12例病人738支肺动脉,其中193支肺动脉分支显示栓塞,占26.2%.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30支,偏心型充盈缺损102支,附壁血栓16支,完全闭塞15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1例,肺梗死3例,胸腔积液4例,肺动脉高压2例.结论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方便、快捷、无创,可以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抗凝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行溶栓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12例患者治愈,9例患者治疗显效,3例患者治疗有效,2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组16例患者治愈,7例患者治疗显效,1例患者治疗无效。两组患者治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采取抗凝治疗以及溶栓与抗凝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均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和优化患者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溶栓与抗凝治疗相结合治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药实践》2017,(6):449-451
目的:研究肺动脉栓塞(PE)患者的多层螺旋CT(MSCTPA)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检查的48例可疑PE患者,入院后均采用16排螺旋CT行肺血管造影,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血气分析、肺动脉造影检查及手术病理等结果进行诊断,并作为"金标准",观察MSCTPA的诊断效果,并总结PE的MSCTPA表现。结果:金标准诊断显示48例中有PE患者45例,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肺动脉高压。MSCTPA诊断PE的准确率为93.33%(42/45),与金标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PA诊断PE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管腔内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主要为肺纹理稀疏减少、肺动脉扩张、肺梗死、胸腔和心包积液等。结论:MSCTPA能较好地观察肺动脉栓塞的血管充盈缺损、栓塞病变等情况,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提供了丰富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及重建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6层螺旋CT对45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总结归纳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及间接征象,并将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对22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的肺动脉及其栓子情况进行不同角度显示,观察肺动脉栓塞情况,对三种后处理方法进行比较,5例经临床溶栓治疗后再行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并与临床结果对照。结果通过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可充分观察到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形态、范围。直接征象:45例患者中22例诊断为肺动脉栓塞,中央型肺动脉栓塞8例,周围型肺动脉栓塞14例,共检出栓子321支(中心型82支,偏心附壁型137支,完全闭塞型102支)。间接征象:胸腔积液7例,肺动脉高压9例。MPR检出栓子321支,MIP检出283支,VR检出栓子117支。MPR对栓子的显示效果优于MIP和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溶栓治疗后复查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显示栓子变小或消失。结论 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能够快速、有效、方便、准确的显示肺动脉栓塞,并可作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MPR、MIP、VR是显示肺动脉栓塞的有效的重建方法,MPR显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30例急性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发现多数患者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危险因素有高龄、慢性心肺疾病、近期手术、糖尿病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的“三联征”症状少见(2.6%),D-二聚体对急性PTE敏感度达100%,CT肺动脉造影(CTPA)阳性率95.7%;结论溶栓、抗凝治疗均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药实践》2016,(10):734-735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图像结果。结果:46例中43例造影图像显示清晰,占93.5%。直接征象以肺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血管分支减少、血管腔内低密度充盈缺损影为主,间接征象以胸腔积液、肺梗死灶形成、肺动脉高压等为主。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分辨出栓塞区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有效避免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8例临床诊断为肺动脉栓塞(肺栓塞)的患者应用4层螺旋CT行肺动脉成像。CT后重建技术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结果 28例患者共发现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子172支,包括肺动脉完全闭塞29支(占16.9%),肺动脉不规则充盈缺损116支(67.4%),肺动脉中心性充盈缺损(轨道征)27支(15.7%)。结论 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基层医院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均行胸部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肺动脉重建。结果 38例肺动脉栓塞病例中,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4支,叶肺动脉19支,段肺动脉42支及亚段肺动脉52支;肺动脉栓塞的直接CT征象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有"少血征"、节段性肺梗死、胸腔积液及肺炎等。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已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手段,能对肺动脉栓塞作出早期诊断,帮助临床及时实施有效的溶栓和防栓塞治疗,可以大大提高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单纯抗凝与导管内溶栓加抗凝治疗肺动脉栓塞疗效对比。方法经肺动脉造影或增强螺旋CT证实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63例,随机分两组,一组单纯肝素抗凝32例,另一组导管内尿激酶溶栓加肝素抗凝31例。结果单纯抗凝治疗总有效率96.7%;导管内溶栓加抗凝治疗总有效率100%,但临床症状改善较快。单纯抗凝无效1例,经导管内溶栓后好转。经导管内溶栓出现消化道出血1例。本观察无1例死亡。结论单纯抗凝与导管内溶栓加抗凝治疗总有效率相近,无并发症出现。所以对无血液动力学改变的急性肺动脉栓塞单纯肝素抗凝即可取得确切疗效,可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肺血栓栓塞症(PTE)临床特点、诊治方法 ,提从而高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针对36例PTE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PTE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发热、晕厥和心悸等;89%有低氧血症,90%D-二聚体增高;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的诊断准确率达100%;溶栓和抗凝治疗总有效率86.1%。结论 PTE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CTPA是诊断PTE的重要方法 ,溶栓抗凝在治疗中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迅速改善缺氧症状,提高氧分压,达到可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正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35-313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病例在进行肺部螺旋CT平扫后再进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并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位重建.结果:18例疑似PE病例检出15例.15例PE患者中发现32支肺段以上肺动脉发生PE,CT直接征象:充盈缺损(中心性和偏心性)、附壁血栓及完全性阻塞;间接征象:"马赛克"征、胸膜下梗死灶、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其中MPR和MIP对栓子显示肺动脉内血栓部分或完全充盈缺损改变,多平面重建显示较三位重建效果更好.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PE有效、安全、迅速的首选方法,能代替X线肺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效果。方法: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35例,既往均无心肺疾患,行超声和肺通气/灌注扫描后随机分为2组,15例溶栓(尿激酶)治疗,20例抗凝(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抗凝与溶栓前后的症状、血气指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通气/灌注扫描的变化。结果:症状、血气指标、超声心动图、肺通气/灌注扫描,溶栓组比抗凝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溶栓比抗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