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BRCA-1、BAG-1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恶性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BRCA-1、BAG-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三阴性乳腺癌中BRCA-1的阳性表达率为76.4%,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G-1阳性表达率为69.4%,均高于乳腺良性病变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CA-1与BAG-1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845,P=0.001)。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BRCA-1、BAG-1蛋白表达上调,参与TNBC发生、发展过程,可能成为评估TNBC预后的潜在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BRCA-1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含铂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方法通过临床随访分析探讨BRCA-1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的不同表达与含铂药物化疗后生存期(中位OS,中位PFS)的关系。结果BRCA-1蛋白阴性表达组应用含铂药物化疗后中位OS、中位PFS较阳性表达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BRCA-1蛋白阴性成为潜在三阴性乳腺癌应用含铂化疗敏感性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钠碘同向转运体(Na+/I-symporter,NIS)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术后131I治疗效果预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挑选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3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挑选3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on-TNBC)和上述三阴性乳腺癌的癌旁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IS蛋白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表达差异。结果 NIS蛋白在non-TNBC组、TNBC组及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66.7%、6.7%,NIS在TNBC组和non-TNBC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BC组和癌旁组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n-TNBC组和癌旁组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S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强表达,提示NIS介导的131I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结果 HIF-1α蛋白在乳腺良性病变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极低;在乳腺癌组织中HIF-1α表达阳性率为66.25%(53/80),VEGF表达阳性率为71.25%(57/80)。结论乳腺癌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上调,可作为临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PTE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TNBC石蜡组织标本48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石蜡组织标本50例和正常乳腺石蜡组织标本30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TNBC的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48例TNBC组织中有13例呈PTEN阳性表达,表达率为27.1%;5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有34例呈PTEN阳性表达,表达率为50.0%;30例正常乳腺组织均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0%。PTEN在TNB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性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P〈0.05),PTEN在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5)。PTEN表达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化、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月经状况无关。结论TNBC组织中存在PTEN的表达下降或缺失,且对TN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侵袭性强和容易远处转移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分子亚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和比较20例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及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各20例)中ALDH1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乳腺癌组织中ALDH1的表达与其分子亚型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20例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20例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ALDH1均呈阴性表达;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LDH1呈阳性表达者17例(21.25%),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良性乳腺肿瘤组织(P0.007)。ALDH1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CK5/6、TopⅡ、Ki-67表达均无关,与ER、PR状态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ALDH1呈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分子分型有关,可能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分型及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CAM在30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NCAM在30例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及30例正常人群中的血清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NCAM阳性率分别为26.67%、3.33%、3.33%,NCAM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P〈0.0125),乳腺癌中有神经侵袭组的NCAM阳性率明显高于无神经侵袭组(P〈0.05)。ELISA结果:乳腺癌患者的NCAM血清浓度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及正常人群组(P〈0.05)。结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NCAM的高表达对于乳腺癌的神经侵袭和转移可能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再生基因衍生家族成员IV(regenerating islet-derived family, member 4, Reg IV)在恶性乳腺癌及其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40例恶性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LA型30例、LB型50例、HER-2+30例、TNBC型30例。以其中75例癌旁的正常乳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EnVison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生物数据库分析Reg IV蛋白和基因在恶性乳腺癌及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Reg IV蛋白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25.33%)低于癌组织(49.29%),在非TNBC中的阳性率(56.36%)高于TNBC型(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Reg IVmRNA在恶性乳腺癌中的表达量(2.040.66)高于正常乳腺组织(1.190.47),且在TNBC型中的表达量均低于非TNBC型乳腺癌(P<0.05);(3)Ualcan数据库中Reg IV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TNBC型中的表达较TNBC的表达水平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GCBI数据库中,Reg IV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量亦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 ;(4) Reg IV在ER、PR和HER-2阳性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组,而与EGFR和Ki-67表达无关;(5)Reg IV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及预后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部位无关。结论 Reg IV在乳腺癌,尤其非TNBC型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作用,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有望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蛋白(Ataxia-Telangiectasa mutated protein,ATM protein)、检测点激酶2(Checkpointskinase1,Chk2)及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非典型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癌旁正常乳腺组织(normal brease tissues adjacent to cancer,NBTAC)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9例导管内癌、42例非典型导管增生、56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ATM、Chk2及P53的表达情况。结果 ATM、Chk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P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ATM、Chk2与P53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乳腺浸润性癌ATM、Chk2表达缺失及P53的表达增高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联合检测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及判断乳腺癌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大勇 《河北医药》2014,(3):342-344
目的:观察BRMS1和Survivi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0例乳腺癌、70例乳腺良性增生和40例癌旁正常组织BRMS1、Survivin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RMS1在乳腺癌、乳腺良性增生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4%、81.4%、95.0%,与乳腺良性增生和癌旁正常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BRMS1表达明显降低( P <0.05)。 Survivin在乳腺癌、乳腺良性增生和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17.1%、0,与乳腺良性增生和癌旁正常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Survivin表达明显增加( P <0.05)。 BRMS1和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的异常表达与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 P <0.05),Survivin表达亦与组织学分级有关,二者表达均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且呈明显负相关( P <0.05)。结论BRMS1和Survivin对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 mRNA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乳腺组织中TSP-1 mR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皮样生长因子(c-erbB2)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生成情况,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TSP-1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5).乳腺癌组织TSP-1 mRNA的阳性率仅与肿瘤直径有关(P < 0.05).乳腺癌组织TSP-1 mRNA表达阳性者的微血管密度低于TSP-1 mRNA阴性者(P < 0.05).结论:TSP-1在乳腺癌组织表达中阳性率明显增高,且其微血管密度降低,因此TSP-1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li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测定64例乳腺癌组织以及52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4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Gl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Gli1蛋白在癌旁乳腺组织及纤维腺瘤组织中不表达或弱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中的明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1蛋白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期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乳腺癌(P<0.05)。结论 Gli1蛋白与乳腺癌组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蛋白的异常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RCA1、BRCA2蛋白在12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和3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BRCA1、BRCA2基因蛋白在乳腺癌组与乳腺良性病变组中的异常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失表达率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在低年龄组、雌激素受体(ER)阴性组BRCA1基因蛋白失表达率增高,BRCA1和BRCA2在乳腺癌中的表表这具有一致性.结论 BRCA1、BRCA2蛋白在乳腺良性病变中有很高的表达,在乳腺癌中其表达率下降,且均与乳腺瘸组织学分级县有不同程度的关系,表明其肿瘤抑制功能丧失,促进细胞的肿瘤性转化,对遗传性和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RhoC和Rac1在人乳腺癌中表达的情况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以及2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RhoC和Rac1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5例乳腺癌以及9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RhoC和Rac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RhoC和Rac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C和Rac1蛋白在乳腺癌中高表达,说明其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的临床效果关系密切,能通过其相应机制来参与乳腺癌侵袭和转移。提示RhoC和Rac1蛋白可能成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在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切实有效的治疗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大勇 《河北医药》2013,(18):2749-2750
目的观察不同人群组织Survivin水平及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Survivin水平,探讨其对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60例乳腺癌、70例乳腺良性增生和40例癌旁正常组织Survivin蛋白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另选取50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组织标本检测Survivin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Survivin在乳腺癌、乳腺良性增生和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17.1%、0%,与乳腺良性增生和癌旁正常组织比较,乳腺癌患者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Survivin高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经手术治疗后,乳腺癌患者Survivin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Survivin的过表达,其对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田多  汤铜  钱波  郑璐  陈皖京  童婷婷 《安徽医药》2015,19(9):1691-1694
目的:研究叉头盒蛋白A1( FOXA1)在良性乳腺肿瘤、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乳腺癌、54例癌旁组织及20例良性乳腺肿瘤(10例纤维腺瘤和1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FOXA1的表达。分析FOXA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癌组织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分期、瘤体大小以及阳性淋巴结数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FOX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8.5%(37/54),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8.9%(48/54),良性乳腺肿瘤中的阳性率为100%(20/20),FOXA1在乳腺癌与癌旁组织间、乳腺癌与良性乳腺肿瘤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癌旁组织与良性乳腺肿瘤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OXA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Ki67呈负相关,与ER、PR呈正相关;FOXA1表达在各近似分子亚型间、Luminal A亚型与非Luminal A亚型间、Luminal亚型与非Luminal亚型之间有差异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普遍表达FOXA1,Luminal A型中最高,提示FOXA1可能成为乳腺癌患者预后良好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Cluster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Clusterin与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55例,31例乳腺癌良性病例患者,21例癌旁组织3cm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SP法检测Clusterin和D2-40蛋白表达水平,计算微淋巴管密度。结果 Clusterin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乳腺癌组织中Clusterin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Clusterin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82,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Clusterin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出现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Clusterin表达阳性率上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大肠癌组织、18例癌旁正常组织及20例大肠良性病变组织中Ang-2的表达情况.结果:Ang-2在大肠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及大肠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27.78%和30.00%;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良性病变组织相比,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Ang-2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 0.05或P< 0.01),而与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结论:Ang-2蛋白高表达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选择78例乳腺疾病组织蜡块标本(乳腺良性增生27例、乳腺癌51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测定标本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并探讨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并另外取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距肿瘤边缘>5 cm)作为对照组.结果 正常乳腺、乳腺良性增生及乳腺癌组织中生存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20)、29.6%( 8/27)和74.5% (38/51).生存素在正常乳腺、乳腺良性增生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x2=36.51,P<0.01).乳腺癌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x2 =5.03、6.25,P<0.05),与组织学分级无关(x2=1.13,P>0.05).结论 生存素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生存素蛋白表达随病情进展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蛋白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收集86例乳腺癌及癌旁组织、48例乳腺增生症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RCA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BRCA1表达在乳腺癌、乳腺癌旁组织、乳腺增生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1.6%(10/86)、16.3%(14/86)和100%(48/48),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RCA1蛋白异常表达在散发性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