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购药,要看成分与说明 只有含有抗真菌成分的药物才能对足癣起到治疗作用。一般来说,抗真菌药物包括:①抗生素类:如二性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等;②氨唑类:包括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联苯苄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③丙烯胺类:如萘替芬、特比萘芬等。另外,足癣的外用治疗主要是氨唑类,如达克宁乳膏,主要成分为咪康唑:美克或孚琪乳膏为联苯苄唑:派瑞松乳膏为硝酸益康唑;皮康王乳膏为酮康唑:  相似文献   

2.
春天是皮肤病的多发季节。多数皮肤病患者习惯到药店购药自疗。然而,皮肤病病因不同、症状不同、病变部位不同,所需外用药物也不同,合理选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分析病因对症选药细菌性皮肤病,如脓疱疮,应选用抗菌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0.1%依沙吖啶液等;真菌性皮肤病,如手足癣,应选用联苯苄唑等抗真菌外用药等;过敏性皮肤病,如湿疹、皮炎,应选用抗过敏外用药,如激素软膏等;病毒性皮肤病,应选用干扰素软膏等抗病毒外用药物。  相似文献   

3.
夏季,气候温热潮湿,又到了各种癣病的好发季节。癣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类皮肤病,按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体癣、股癣、手足癣、甲癣(灰指甲)。一个人无论得哪种癣病,都可能自身传染,也可能传染给他人。癣病是可以治愈的,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使用敏感、高效的抗真菌药。时下,各种抗真菌口服药异军突起,如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以前,治癣以外用药为主,而目前对癣病的最佳治疗方案,国内外公认:口服抗真菌药物和外用药物同时进行,而对比较浅表轻微的癣病,仍以外用药为主。应用足够的疗程。无论何种药物治疗癣病,均需一定的疗…  相似文献   

4.
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女士,已有10多年的脚癣病史,近一两年内发展到脚背、双下肢,南京的医院几乎都被她跑遍了,内服过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外用过达克宁、联苯苄唑、蓝美抒、水杨酸碘酊等各种药膏和洗剂,可脚癣就是不见任何好转,反而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手部湿疹与手癣被误诊、误治的并不少见。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手癣无疑是雪上加霜.导致皮疹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外用抗真菌类药治疗手部湿疹由于药不对症。也会贻误病情。也有一些医生采用折中疗法。应用既含激素又含抗真菌的外用药物治疗.其结果也不尽人意。其实这两种皮肤病诊断并不难。一旦明确诊断.治疗药物有的放矢。疗效往往出奇制胜。尤其是治疗手癣。疗效更为满意。那么在临床上又如何鉴别手部湿疹和手癣呢?  相似文献   

6.
伊曲康唑(斯皮仁诺)和酮康唑分别属于三唑类及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它们均具有抗菌谱广,疗效高,耐受性好和副作用低的特点。近年来我科采用伊曲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采乐)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酵母样真菌的病原分布与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监测、分析目前常见酵母样真菌的耐药现状,以加强抗真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某院2001年4月~2002年12月分离鉴定出的359株酵母样真菌,应用目前常用的10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分析。结果 在10种抗真菌药物中,耐药率最高的是灰黄霉素(87.30%~100%),其次为氟康唑(42.86%~54.96%)和伊曲康唑(28.57%~50.90%)。结论 当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的耐药菌株明显增多,特别是对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增高,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秋季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皮肤损害往往非常表浅,外用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发挥疗效,因此外用消炎药是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一个主要治疗手段。常见的外用消炎药有消毒防腐药、抗细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消毒防腐药消毒防腐药主要有碘伏、红汞(红药水)、甲紫(紫药水)、利凡诺溶液等。其中,红药水最好不要长期用于大面积伤口,否  相似文献   

9.
布替萘芬(butenafine)是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尤其对皮肤菌癣的抗菌活性优于萘替芬和咪唑类抗真菌药,广泛应用于浅部真菌病的治疗。我们以联苯苄唑乳膏为对照,考察其治疗体股癣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甲癣俗称“灰指甲”,是指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甲真菌病是由皮癣菌、酵母菌及非皮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目前,临床大多采用特比奈芬或伊曲康唑口服治疗甲癣,虽然总体上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的安全性较好,从临床治疗上看效果理想,虽然有发生抑制心肌收缩力和肝脏损害的可能,但发生几率并不高.但200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出警告[1],警惕与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有关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指出尽管风险程度不高,两药还是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肝功能损害、肝衰竭甚至死亡,伊曲康唑还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同时,对老幼人群及肝肾功能不全人群也不适于系统用药治疗.由于甲癣及甲板的特殊性,治疗甲癣的外用药作用很难渗透至发病区域,单纯使用外用抗真菌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自拟中药洗剂治疗甲癣,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我科自2001年9月~2005年4月对42例甲真菌病患者进行伊曲康唑冲击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入选标准临床症状典型,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确诊为甲真菌病,年龄在18~70岁之间。1.1.2排除标准不能坚持按疗程服药、不能及时复诊者和年龄大于70岁小于18岁者。治疗前一月内使用过外用抗真菌药物或接受过皮质激素系统治疗,二月内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正>布替萘芬(butenafine)是丙烯胺类抗真菌药,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尤其对皮肤菌癣的抗菌活性优于萘替芬和咪唑类抗真菌药,广泛应用于浅部真菌病的治疗。我们以联苯苄唑乳膏为对照,考察其治疗体股癣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临床常见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目的检测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敏感性. 方法应用Etest法对 173株念珠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93株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耐药率依次为1.1%、10.8%、5.4%、2.2%和5.4%;31株光滑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6.5%、54.8%、22.5%、3.2%和16.2%;24株热带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12.5%、12.5%、4.2%、4.2%和4.2%;12 株克柔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16.7%、33.3%、8.3%、16.7%和33.3%;4株近平滑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0、25.0%、0、0和25.0%. 结论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非白色念珠菌较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监测化妆品中的抗真菌药物含量以提供风险评估依据,本研究建立了化妆品中氟康唑、酮康唑、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联苯苄唑和伊曲康唑等7种抗真菌药物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饱和氯化钠和乙腈提取后,采用Waters BEH C_(18)柱(2.1 mm×50 mm,1.7μm)分离,以0.1%乙酸乙腈-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7种抗真菌药物在1 ng/ml~100 ng/ml时响应值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2μg/g~0.50μg/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8.0%~97.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9%~6.1%。结论本方法通过对目标物的有效净化和分离,实现了快速测定,准确定量和确证的目的,适用于化妆品中7种抗真菌药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6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对曲霉菌属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肺部曲霉菌属感染的相关因素与预后。方法采用Etest法测定伊曲康唑、酮康唑、5-氟胞嘧啶、卡泊芬净、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对18株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肺部曲霉菌属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卡泊芬净、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对曲霉菌属的MIC90分别为0.25、1.0、2.0μg/ml,酮康唑、5-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MIC90分别≥32、32、256μg/ml;卡泊芬净对各种曲霉菌属的抑菌效果均较好;伊曲康唑对烟曲霉、黄曲霉的体外抗菌活性高于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对黑曲霉的体外抗菌活性高于伊曲康唑;大多肺部曲霉菌属感染患者有高龄、基础疾病等。结论高龄、基础疾病、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是曲霉菌属感染的主要原因,肺部曲霉菌属感染病死率高;伊曲康唑、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对曲霉菌属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但不同药物对不同种类曲霉菌属抗菌活性不同,实验室将曲菌鉴定到种并进行体外抗真菌药敏感试验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抗深部真菌感染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按其作用部位及机制的不同,此类药物可分为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药物如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剂、几丁质合成酶抑制剂及作用于甘露聚糖的抗生意,作用于细胞膜的药物如多烯类、氯唑类、烯丙胺类及苄胺类、吗啉类等抗真菌药物;作用于DNA和蛋白合成的抗真菌药物以及中药类抗真菌药;也有将细胞因子应用在治疗深部真菌病中,对改善各种真菌感染预后带来希望。本文就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了解念珠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用沙氏培养基进行真菌分离,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作菌种鉴定,用ATBFUNGUS3药敏试剂盒测定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白色念珠菌的耐药率为最低,它除对伊曲康唑耐药率为10.8%外,其余均低于5.4%;而以克柔念珠菌的耐药率最高,它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大于33.3%。结论不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存在差异,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要低于非白色念珠菌。因此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感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病理过程,在临床上表现为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结核病、寄生虫病)。抗感染药是指能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药物,包括抗细菌药(抗生素、化学合成抗菌药、植物来源的抗菌药、抗厌氧菌药、抗结核菌药、抗麻风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原虫药和  相似文献   

19.
陈育民 《家庭医学》2006,(17):28-28
甲癣即甲真菌病,俗称“灰指(趾)甲”,是由真菌侵犯甲板引起指(趾)甲破坏所致。由于指(趾)甲组织坚硬,真菌隐藏其中,外用药物往往不易渗透进去,所以口服抗真菌药才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在使用过程中,滥用或服用不当的现象十分普遍,下面列举种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拟诊危重症患儿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抗真菌治疗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我科危重症患儿中拟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为治疗组,临床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为对照组,治疗组在拟诊真菌感染时即应用抗真菌药物,对照组在临床诊断时应用抗真菌药,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退热时间、气促、咳嗽明显缓解时间、肺部阳性体征消失时间及血气恢复、肺部病变吸收时间、病原菌清除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缩短,预后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危重症患儿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抗真菌治疗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