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吸烟是引发牙周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可对机体内多个系统造成影响,该文就吸烟对牙周病发生和预后机制,对免疫系统、成纤维细胞、牙周炎下微生物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呼吸道炎症是哮喘病理生理改变的核心。吸烟与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但对于吸烟与哮喘患者呼吸道炎症及其治疗的影响研究甚少。哮喘的研究多集中于从未吸烟的患者,然而证据表明,吸烟可导致哮喘患者对皮质类固醇发生某种程度的耐药。本文阐述了哮喘与吸烟的关系,特别关注吸烟对于哮喘治疗的影响。令人鼓舞的是,停止吸烟至少可部分恢复戒烟的哮喘患者对皮质类固醇的反应性,也是哮喘患者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范围内白内障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研究已证实的白内障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的增长、遗传因素、吸烟、糖尿病、紫外线暴露。研究者们对饮酒与白内障关系进行了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但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虽然乙醇和白内障发生之间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是已有的研究结果较多的支持饮酒和白内障发生之间有联系。这篇综述里的十二个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吸烟是白内障发生的危险因素。吸烟对核性白内障的发生影响最大,可使发生危险显著增加。对后囊膜下白内障的影响其次,对皮质性白内障的发生影响较小。吸烟与白内障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吸烟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尽管在我国进行了戒烟的各种宣传教育,但吸烟人数及吸烟量仍呈上升趋势,吸烟可引起多种疾病,也是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国外文献报道吸烟还可导致人们饮食行为甚至饮食习惯的改变,促进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吸烟与男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一项前瞻性研究证实,妇女主动吸烟可明显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且风险的增加与吸烟强度有关,但与吸烟持续时间的关联性较少。  相似文献   

6.
停止吸烟:稳定期COPD患者的非药物管理策略 COPD的发生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5%-50%吸烟人群可能发展成COPD,80%~90% COPD发生于吸烟人群。吸烟可刺激肺内白细胞产生氧自由基等氧化剂,使保护性蛋自酶失活,导致呼吸道和肺泡内脂质过氧化反应,造成肺损伤。并且烟雾刺激能使支气管上皮纤毛变短,  相似文献   

7.
吸烟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可通过影响胰岛素分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紊乱等途径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并加速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变,而戒烟可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有效的戒烟干预包括医务人员参与糖尿病吸烟患者的戒烟教育、制定合理的戒烟目标和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戒烟心理干预等。该文专门针对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探讨吸烟与糖尿病的关系及如何进行戒烟干预。  相似文献   

8.
吸烟饮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吸烟饮酒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流淡的影响,提出了吸烟饮酒促进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某些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最近公布的研究报告说,吸烟对大脑的影响长期存在,吸烟上瘾的原因类似毒品对大脑的影响。 该研究所专家对大脑组织的化验分析表明,吸烟使大脑组织发生变化,即使他们戒烟多年,大脑神经元细胞中两种酶的水平仍然高于非烟民.摄入可卡因、海洛因的动物大脑也会发生同样变化,这表明烟民大脑中类似的酶变化是他们吸烟上瘾的原因,世卫组织的报告显示,吸烟至少引发25种疾病,  相似文献   

10.
对439名少年儿童被动吸烟情况的调查表明,11~13岁少几被动吸烟发生率为75.63%,被动吸烟可致少儿肺活量减低,碳氧血缸蛋白含量增高,且提示有剂量效应关系,认为肺活量是研究被动吸烟对少儿肺功能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长期吸烟对正常血压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128例男性正常血压者24h动态血压监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吸烟组24h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不吸烟组,白天相差显著,夜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吸烟可引起正常血压者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尤其是白天吸烟后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更明显。吸烟有害健康,应提倡戒烟。  相似文献   

12.
杨斌 《中国医学工程》2014,(1):38-38,40
目的探讨吸烟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成功后吸烟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同期行PCI成功后不吸烟或戒烟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与吸烟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探讨。结果两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观察组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是导致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后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影响因素,积极戒烟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高平明  高晓燕  黄润忠 《重庆医学》2016,(36):5142-5144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现状,分析影响其发生的因素。方法以佛山市17所医院作为监测医院,对2011~2014年消化道畸形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新生儿308530例,其中消化道畸形189例,发生率为0.61‰。消化道畸形的高危因素包括:母亲年龄大于或等于30岁、吸烟/被动吸烟、不良生育史及新生儿为男性、足月儿等。结论母亲年龄、吸烟或被动吸烟、不良妊娠史、胎儿性别、胎龄等可影响胎儿消化道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吸烟的数量、种类和方式均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吸烟可引起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发生变化,导致气道损伤;吸烟是否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病还与人群的易感性有关,如与α1-抗胰蛋白酶、vlto胶联蛋白、家族遗传倾向等均有关.  相似文献   

15.
吸烟与溃疡病的发病关系及临床干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芝兰  陈萍 《医学综述》2006,12(18):1148-1150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发病率为10%~12%。地域、种族、遗传、饮食、烟酒嗜好等对发病率产生明显影响。吸烟虽不是导致溃疡病的直接原因,但具有诱发溃疡病的危险性。笔者采用回顾调查研究方法,探讨吸烟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发生与发展的影响,为溃疡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陆新虹  胡欣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154-154
目的:探讨吸烟对糖尿病人下肢血管病变和血管炎症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143例分为不吸烟组、少量吸烟组、大量吸烟组。检测踝臂指数(AB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下肢血管彩超等。结果:与不吸烟组比较,吸烟组ABI值降低,HSCRP值升高,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ABI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2。结论: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可能性增大,其ABI越低CRP越高,说明吸烟对血管炎症有明显促进作用,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本庆  赵燕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201-201
吸烟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系密切,吸烟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吸烟者并不是都会患COPD,但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吸烟者患COPD的比不吸烟者多3—5倍,且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患COPD的可能性越大。目前防治COPD最有效的方法是控制吸烟和控制性吸氧。  相似文献   

18.
影响学校学生吸烟因素的路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学生吸烟行为的因素,为更好地控制学生的吸烟行为,降低学生吸烟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方法学生健康行为的调查采用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GSHS)之中国“全球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监测”(YRBSS)问卷,于2003年6月对武汉市25所中学1947名初中学生调查的资料。采用路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武汉市初中生吸烟率为5.38%,其中,男生吸烟率为10.39%,女生吸烟率1.18%,性别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对初中生吸烟量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初始吸烟年龄、周围人吸烟、性别、父母关心。同时,吸烟和一些不良行为有明显的关联,关联强度依次为:打架、饮酒量、饮酒问题、醉酒、吸毒、逃课。结论初始吸烟年龄,周围人吸烟,性别,父母关心等因素对青少年吸烟影响作用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干预和预防过程中更多的考虑环境、家庭、学校的因素,同时也可以降低学校学生其他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大规模人群调查证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心病的发生呈负相关,并认为高密度脂蛋白(HDL)为防止冠心病的保护性因素(1)。吸烟早已明确为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而吸烟对血浆HDLC水平的影响成为引人注意的课题。有些作者指出吸烟可降低血浆HDLC的水平(2、3)。但亦有人得出与此相反结果(1,5)。去年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制止吸烟流行”的活动,我国卫生部等四部亦联合发出关于“宣传吸烟有害与控制吸烟”的通知。为响应上述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限制吸烟对胫骨骨折愈合速度及功能影响。方法选择103例经模型固定或钢板,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在相同康复治疗下观察44例吸烟者和59例限制吸烟者的骨折愈合与功能康复效果。结果吸烟组平均使命时间明显长于限制吸烟组,功能康复效果有明显差异,优良率明显低于限制吸烟组。结论限制吸烟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对骨折后功能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