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丽英  戚英波 《河北医药》2011,33(24):3814-3815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急性发病的临床表现,发生死亡的危险率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之间,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易损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或糜烂,激活血小板粘附、聚集而形成血栓所致[1]。目前临床西医一般采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等治疗。  相似文献   

2.
吴彦 《家庭用药》2009,(10):22-23
冠心病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而出现心绞痛,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而发生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发生改变而使得心脏内部细胞缺血缺氧或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从而使得血管内部变狭窄或发生阻塞而导致的心脏病[1]。冠心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发生血栓性栓塞或是与之相关的并发症,而在心血管血栓的形成过程中血小板起着重要作用。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血小板会相互聚集、黏附在内皮下基质内,这种聚集会导致在内皮下基质内形成一个血栓性的阻塞表面,从而进一步加速血栓的形成[2]。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是导致冠心病以及心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原因[1~3]。有关ACS的发生与发展尚不清楚,现多认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并非冠状动脉十分狭窄的基础上,粥样斑块破裂血管痉挛和随之发生的血小板黏附、聚集及继发性血栓形成是ACS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4,5]。其中粥样斑块破裂又被视为ACS发生中最主要的始动环节。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征.许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各异,其冠状动脉却具有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血小板的激活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的测定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患者动脉内血栓斑块不稳定性情况、血栓栓塞风险性、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和反应性以及患者对溶栓药物治疗的反应性等多方面的信息.因此血小板标志物在早期预警血管病变和ACS的发生及其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和Q波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征.许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各异,其冠状动脉却具有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血小板的激活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的测定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患者动脉内血栓斑块不稳定性情况、血栓栓塞风险性、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和反应性以及患者对溶栓药物治疗的反应性等多方面的信息.因此血小板标志物在早期预警血管病变和ACS的发生及其疗效观察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部分心肌坏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合并血栓而形成持续性痉挛,使管径发生急性阻塞,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是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因持久而严重的急性缺血发生心肌坏死[1]。加强急性期的溶栓治疗,有效地缩小梗死的面积,是抢救心肌梗死的关键。GISSI研究表明:用链激酶静脉溶栓,起病后1h内开始者,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压骤然升高会造成粥样斑块破裂脱落,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高血压的AMI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急性期病死率高[1].可见高血压不仅是AMI发病因素,也是AMI急性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重视AMI患者的既往史和现病史,提高护士对伴高血压史AMI护理的认识,增强护理工作的预见性,才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急性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渠秀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55-456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指的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发病的主要威胁是血栓形成,而血小板活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另外,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等,其他伴有全身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另外,PCI造成的局部血管损伤和斑块破  相似文献   

11.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同时可伴血管痉挛,引起血管腔明显狭窄或闭塞[1].  相似文献   

12.
<正>冠心病是心血管科常见病症,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斑块形成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等有关,临床上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中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常表现出胸骨后疼痛,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会出现心肌梗死,严重者甚至会有猝死的情况发生[1]。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作,对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具有积极的意义[2]。冠心病二级预防作为一种能有效降低患者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率的干预措施,已在临床得到推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血管粥样斑块突然破裂,形成血栓,导致血供中断,相应心肌细胞缺血,进而出现心肌损伤甚至坏死等改变,以胸痛剧烈为主要症状,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指标出现异常[1]。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逐渐增大,饮食方式转变,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后较差,病死率高[2]。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状动脉栓塞、炎症、痉挛、冠状动脉口阻塞等导致的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引起,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极易导致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按其心电图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因其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和复发率较高,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疾病之一[2]。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是心内科一类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之间的临床状态,起病急,病情重,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有研究表明,UA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活化凝集,形成血栓,导致心肌缺血受损.因此,及时有效进行抗血小板的治疗十分重要,现对2009年5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UA患者采用不同的抗血小板疗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夏珊珊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403-140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心肌持久、严重缺血而引起的部分心肌坏死,绝大多数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合并血栓而形成的持续性痉挛,使管径发生急性阻塞.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升高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按梗死范围,心肌梗死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两类[1].本科自2009年以来共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压骤然升高会造成粥样斑块破裂脱落,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导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高血压的AMI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及急性期病死率高[1]。可见高血压不仅是AMI发病因素,也是AMI急性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重视AMI患者的既往史和现病史,提高护士对伴高血压史AMI护理的认识,增强护理工作的预见性,才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急性期病死率。1临床资料2002年12月~2004年8月,在我科收治的457例脑血栓患者中发生AMI3例,年龄分别为53~70岁,男2例,女1例。均有高血压病史,其…  相似文献   

18.
李延林 《上海医药》2009,30(11):489-49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或损伤,常发生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可诱发血小板的激活和血栓的形成,从而导致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激活是激活血小板及最终形成血栓的最后共同途径。由于血小板在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噻氯吡啶类药物或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地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或PCI术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由于起效时间、作用方式、效能以及花费不同,故在不同疾病状态下,需要选用或联用不同的药物以达到安全、充分有效的抗血小板作用。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1].AMI是内科危重症之一,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心律失常与休克,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首选治疗方式[1],而支架置入后无复流及慢血流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对血栓负荷较重的患者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或PCI治疗,常常可导致血栓或板块的破碎与脱落,在远端微细血管形成微血管栓塞,导致无血流或慢血流发生,从而影响到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增加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病死率。因此,如何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