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改进传统的腋窝瘢痕挛缩畸形植皮术后包扎技术。方法:分析腋窝形态结构的特殊性而对基于普通弹性绷带的传统"8"字包扎技术进行2方面改进:①加一段弹性绷带在腋下水平缠绕胸、背部一圈,而使腋窝内侧壁包扎到;②在肩峰、上臂上端外侧、腋窝前、下、后侧用7号丝线将绷带相邻边缘缝扎固定一起,形成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并将此法用于13例(16侧)腋窝因广泛瘢痕增生并挛缩或粘连畸形而进行全厚皮片移植的患者。结果: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血肿及皮片坏死发生,畸形改善明星,每次包扎后可维持7天不松散。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使对术区包扎达到全方位、长久牢靠。结论:基于对腋窝结构特殊性而新创的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牢固可靠,其用于腋窝植皮包扎预防皮片坏死效果确切有效。  相似文献   

2.
腋臭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6.41%[1].对于中、重度腋臭,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根治方法[2].手术方式众多,目前大多采用保留腋窝皮肤的大汗腺刮除或剪除的术式[3].但此方法术后血肿发生率各文献报道为8.38%~27.3%[4].为预防血肿,都强调术后包扎,且基本都是"8"字包扎[5].但因腋窝形态的不规则而难于包扎以及肩关节运动,常导致包扎范围不够或逐渐移位、松散,达不到有效压迫预防血肿的目的.为此,我科对传统的"8"字包扎技术进行改进,新创全腋窝弹性加压包扎法,效果确切[6].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江燕 《护理学杂志》2013,28(14):36-37
目的探讨腋窝手术后有效的加压包扎固定方式。方法将118例腋窝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创面分别采用自粘性弹性绷带和自行设计的医用腋窝加压带加压包扎固定。结果观察组术后包扎舒适度、皮下血肿或积液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使用自行设计的医用腋窝加压带加压包扎固定方式能均匀施压,患者舒适,并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腋窝部手术需加压包扎的有:腋臭手术、腋窝部植皮术、腋窝部肿物切除术、副乳切除术等,以往均采用“8”字形包扎固定法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因绷带易致肩和腋前部皮肤摩擦后破溃,患者感觉肩部疼痛无法耐受,绷带太松致压力不够导致敷料移位而产生术区血肿等缺点。为解决这些问题,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腋臭术后使用腋臭衣包扎与绷带包扎的效果对比,探讨更好的腋臭术后包扎方法。方法:患者均使用小切口直视下大汗腺清除术,治疗组腋臭患者75例150侧,术后使用腋臭衣进行包扎;对照组腋臭患者60例120侧,术后使用弹力绷带"8"字包扎,并对其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I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腋臭衣包扎操作简单,加压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王大明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3):1444-1444
腋臭患者实施大汗腺清除术后,会形成术区皮片与皮下组织间的腔隙,因皮瓣中央部分悬浮游离,容易出血、移位、缺血;需要妥善加压包扎[1-3]。由于肩部腋窝结构的特殊性,呈漏斗状,其邻近的肩关节、上臂均为活动部位,术后加压固定往往较困难;而传统的打包、八字绷带加压包扎等方法等有很多的缺限,常常难以做到妥善包扎;从而导致出血、血肿形成、皮瓣坏死、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出现;值得临床医师重视[1-2,4-5]。笔者在工作中应用弹力腹带剪裁后加压包扎,效果良好,患者舒适度提高,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将腋臭手术后加压包扎法改进简化,以观察其疗效。方法:治疗组97例,以传统的打包及"8"字加压包扎法为基础将其简化,改进为简单UU弹性包扎法;对照组63例,采用"8"字加压包扎法,并对其并发症及舒适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明显高于治疗组,治疗组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单UU弹性包扎法疗效确切、简单快捷、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8.
皮下积液、感染及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临床上常采用加压包扎法.传统的绷带加压包扎法存在许多弊端,如加压包扎松紧不易掌握,包扎部位受力不均匀,包扎时间长易松动或绷带滑脱等.鉴此,笔者对加压包扎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背心式绷带包扎法,经应用50例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皮下积液、感染及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临床上常采用加压包扎法。传统的绷带加压包扎法存在许多弊端,如加压包扎松紧不易掌握,包扎部位受力不均匀,包扎时间长易松动或绷带滑脱等。鉴此,笔者对加压包扎的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背心式绷带包扎法,经应用50例患者,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腋臭手术后两种不同切口加压方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80例手术治疗腋臭患者,按照不同切口加压方式分为A组:弹力绷带"8"字包扎加压法;B组:无菌纱布打包加压法,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了解包扎过程中患者的耐受程度,比较治疗效果。结果:A组仅有2例出现并发症,B组8例出现并发症,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别(P0.05);B组加压方式造成患者不满率高于A组(P0.05)。结论:腋臭手术后弹力绷带"8"字包扎加压足以起到加压效果,相对于打包加压,并发症降低,更容易令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1.
周开华  邹晴  康道现  樊弘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2):1269-1271
目的:评估小切口皮下剥离加刮除术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为腋臭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0月~2012年5月行小切口皮下剥离加刮除术治疗腋臭患者共98例,男42例,女56例。取平卧位,以腋毛生长区边缘画线确定清除范围,在腋窝行肿胀麻醉。在手术区域中央沿皮纹走向取长1cm切口,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用外科剪剪除汗腺及脂肪组织,再以刮匙刮除残存汗腺及脂肪组织。缝合切缘,弹力绷带以"8"字加压法包扎。结果:9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0~80min。其中1例术后一侧形成血肿,2例拆线后切缘缝合处轻微裂开。经处理后所有98例患者术后均满意。结论:采用小切口皮下剥离加刮除术治疗腋臭具有创伤小、术后处理简单、恢复快、治愈率高的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腋臭根治术更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方法:作者手术治疗了280例(560侧)患有双侧腋臭的患者,应用腋后线沿皮纹横行小切口搔刮法腋臭根治术140例(实验组),应用腋窝横皱襞小切口搔刮法腋臭根治术140例(对照组),观察记录每例患者双侧手术总的时间、术后有无血肿、术后有无切口边缘坏死或糜烂及治疗效果。结果:①实验组140例手术时间均值为(60±2)mi n,对照组140例手术时间均值为(110±2)mi n,两者有统计学差异(t=220.17,P<0.05);②实验组术后未出现皮下血肿,而对照组1例单侧术后出现皮下血肿,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5);③实验组术后无切口边缘坏死或糜烂,对照组6例(8侧)出现术后切口边缘坏死或糜烂,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48);④所有患者随访1年,实验组136例治愈,4例有效,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7.14%;而对照组135例治愈,5例有效,总有效率100%,治愈率96.43%;两者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0094,P>0.05)。结论:应用腋后线沿皮纹横行小切口行腋臭根治术,术者手术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无切口边缘坏死或糜烂,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皱襞切口修剪加CO2激光汽化大汗腺治疗腋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皱襞切口修剪加CO2激光汽化大汗腺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对55例腋臭患者实施皱襞切口剪除皮下大汗腺,同时用CO2激光汽化凝固位于真皮深层的大汗腺。结果:55例患者术后分离区周围皮下瘀斑3例,无一例切口感染,皮瓣缺血坏死。术后随访1 ̄48个月,闻不到异味,所有患者对治疗效果均感满意。结论:采取手术修剪皮下大汗腺与CO2激光汽化真皮层内的大汗腺相结合,符合彻底去除腋窝大汗腺治疗腋臭要求,实践证明该方法疗效肯定,且设备条件要求低,操作简单,不失为一种较为彻底根治腋臭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微创手术方法治疗128例腋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5月,对128例腋臭患者256侧腋窝采用改良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为沿腋皱襞lcm切口,剪除术区范围包含大汗腺在内的一定厚度的皮下组织至皮肤近似全厚皮,搔刮冲洗后皮肤打孔并将皮片与基底组织以凡士林油纱布钉固定,棉垫填充腋窝顶部以弹力自粘绷带加压包扎。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256侧腋部中251侧气味消除效果好,5侧为一般,O个为差。所有患者术后效果满意。结论:改良小切口微创手术方法具有外形美观、无功能障碍、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的特点,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切口减张缝合及弹性绷带包扎在预防腋臭术后切缘糜烂的效果。方法:根据腋毛区范围大小,在腋窝中部顺皮肤皱襞分别设计一至二条长2~3cm的切口,皮下分离腋毛区及区外1cm区域,去除汗腺,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切口间断缝合,隔针与皮下筋膜缝合减少缝合口的张力同时降低皮片移动度,皮片引流,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结果:本组共45例89侧,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现切缘糜烂,随访0.5~1年,瘢痕不明显。结论:切口减张缝合及弹性绷带包扎可有效预防腋臭术后切缘糜烂,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皮瓣法大汗腺切除术在小儿腋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5例小儿腋臭患者采用改良皮瓣法大汗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去除大汗腺及毛囊后在皮瓣上用尖刀片沿皮纹戳数个长约2~3mm的微孔进行引流,皮肤切口用3-0丝线缝合后再用"8"字弹力绷带包扎压迫手术区敷料。术后7天换药,10天拆线并观察皮瓣情况,术后3~6月进行随访。结果:5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皮下血肿、皮肤坏死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全部患者腋部辛辣汗臭均消失、出汗减少,瘢痕不明显,皮肤颜色及质地均正常,腋毛基本消失、社交正常。结论:改良皮瓣法治疗小儿腋臭疗效确切并发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三种常用的腋臭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11年6月,采用腋部皮肤梭型切除Z整形、小切口皮下修剪术和肿胀法抽吸,共治疗169例腋臭患者,术后随访5个月到6年,比较三种方法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腋部皮肤梭形切除Z整形术和小切口皮下修剪术疗效较好,小切口皮下修剪术的并发症少,而肿胀抽吸术疗效相对较差。结论对于腋臭轻重程度及要求不同的患者,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小切口皮下修剪术对多数患者适用,手术细节对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并发症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四种方法治疗腋臭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目的:通过分析治疗腋臭的四种方法及疗效,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4年2月,分别采用95%酒精注射,肿胀抽吸,腋部皮肤梭形切除z整形,小切口皮下修剪加搔刮等术式共治疗132例腋臭患者,经过6个月至5年随访,比较各种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腋部皮肤梭形切除和小切口皮下修剪加搔刮术治疗的有效率要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血肿、感染和坏死等并发症少。结论:对腋臭轻重程度不同,要求不一的惠者,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小切口皮下修剪加搔刮术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