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作为小儿最常见的疾病,90%以上由病毒引起,主要治疗措施是护理、对症处理和抗病毒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无需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而在实际临床治疗上却存在滥用抗生素、激素和解热镇痛药的问题。为了解本地区乡村医生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问我因便血去医院就诊,经检查最后确诊为痔疮。我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且心脏、肾脏功能都不好。鉴于这种情况,大夫认为采用保守治疗比较安全。我虽然急于把病治好,又担心保守治疗的效果。请问,痔疮保守治疗的效果好吗?(陕西黄先生)答保守疗法又称姑息疗法,一般只能起到缓解疼痛或止血的作用,而对于痔疮脱出效果较差。但如果因种种原因暂不能手术者,用药物治疗可缩短病程并迅速减轻痛苦,所以不能忽视保守治疗的作用。保守治疗分内服,熏洗,外用膏剂、栓剂及散剂等几种。不同的情况用药不同。  相似文献   

3.
祝墡珠 《大众医学》2012,(10):10-10
王老先生82岁,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多年,几年前因卒中而生活不能自理。前段时间,因卧床时间太长、翻身不及时,王老先生背部、臀部相继出现了褥疮。一家人束手无策,将老人送到一家知名医院,希望能住院治疗。可是,医院人满为患,医生说没床位,像王老先生这种情况最需要的是社区治疗、居家护理,住院治疗并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家属担心老人在家里万一出现什么并发症或者突发状况。得不到及时救治,所以坚持在医院治疗.病房没有床位只好住到了急诊留观室,而且还是位于走廊的加床。急诊环境嘈杂,非常不便,一家人又带着王老先生去了另一家大医院,同样因床位紧张而未能住院。  相似文献   

4.
祝建材 《家庭医学》2007,(15):18-18
祖国医学历来看重辨证施治,同样的病情,用药也应根据年龄、性别、体质、季节、地域等不同而加加减减,故有“十人九方”之说。这看似不如西医处方简明扼要,却体现了用药个体化之原则。许多中老年人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需要较长时间治疗。面对这种情况,合理用药是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医生常会嘱咐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病患者要坚持用药。但在现实生活中,能坚持用药的并不多。有的听了“生吃茄子降血脂”、“喝绿豆汤降血糖”等伪专家传言,就信以为真,放弃药疗而改用食疗:有的以为保健品既能治病还能补身体.  相似文献   

6.
药物联合使用在临床上非常广泛。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药物联合使用大致可以概括为二种情况:一是临床医生有意识地选用二种或多种药物治疗某种疾病,因为联合用药具有单一药物所不能达到的优越性,例如:肿瘤的化疗,抗感染,尤其是抗耐药菌株的感染,心血管疾病如心衰、心肌梗塞、严重的高血压,以及近来对爱滋病的治疗等。另一种情况在临床也很普遍,那就是同一个病人可能有不同的疾病,可能在门诊接受不同医生的处方而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的健康状况和压力现状,为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河南省598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患病情况、亚健康和压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56.4%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处于亚健康状况,31.4%的医生患有慢性疾病,随年龄增长的慢性疾病患病率显著增加(P<0.01),基层医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88.1%的基层医生有压力,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发展前景、子女成长和学习提高是基层医生面临的主要压力.结论 从社会、机构和个人3个应对层面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的健康水平、减缓压力,已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正据调查,老年人中患有慢性疾病者达60%以上,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且多数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68.7%老年人患有2种及以上慢性病~([1])。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机会多,对药物的耐受、解毒、排泄和抵抗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2])。因此,安全使用药物,对老年人保健至关重要。我们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76岁的程女士患有慢阻肺多年,前段时间因感冒加重住院,住院期间了解到程女士55岁的儿子也患有慢阻肺。程女士询问主管医生慢阻肺会遗传吗?医生告诉她,慢阻肺可能会遗传,但后天因素更为关键。其实,近些年慢阻肺的患者越来越多,并且北方地区的患者显著多于南方地区。慢阻肺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老年患者居多,该疾病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若是得不到有效治疗和护理会导致患者的症状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被称为慢阻肺,它是一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及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康复知识的宣教及康复措施。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被调查者对问卷完全理解后填写调查表,根据回收问卷对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COP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明显;大部分患者不能坚持呼吸锻炼;而正确坚持氧疗的只有3例,占有过吸氧经历患者的6.67%。患者最想了解的康复知识依次为康复治疗的目的、方法、氧疗和用药知识等。结论 应广泛开展对COPD患者的康复知识宣教.因人而异,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达到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用药问题值得关注。老年人如何正确用药呢?建议老年人用药把好以下四道关。 生理功能关:身体功能退化,患病多,需要长时间用药。 应对方法该用的药不随便停。很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好几种药。此时,药物品种的选择要谨遵医嘱,并先咨询医生或药师服药注意事项。患者不要因为害怕副作用而擅自停药,慢性病患者更要坚持服药。  相似文献   

12.
马爱云  庄慧 《工企医刊》2004,17(5):91-92
合理用药是疾病治疗的一主要途径,而护士工作则是合理用药的一重要环节。若该环节出现问题,即使医生处方合理,药剂调配正确也不能保证良好的治疗作用,因此必须强调护士在临床给药具体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是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预后较差,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当。目前全球约有2 600万慢性心衰患者。有研究对我国老年群体进行调查,发现400万以上的人们患有慢性心衰。近年来我国慢性心衰患病率较以往稍有降低,但其发病率、再住院率及病死率较高。受预防及相关医疗保健的影响,慢性心衰发病率降低,生存期相对延长,另一方面增加了患者人数,提高了再住院率。相关研究指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首次住院后,再入院风险并不会降低。有学者强调,慢性心衰病程及治疗周期稍长,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慢性心衰对社会及医疗的影响,了解疾病机制和治疗,积极参与健康教育和管理,从而减少再住院率及病死率。从护理方面做好患者的治疗配合和相关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从慢性心衰患者自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预见性护理等护理研究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上海社区老年人用药安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老年人群的用药安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黄浦区两个居民委员会2985名60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疾病和用药情况,用药反应,对安全用药的知识,态度,行为,以及影响其用药行为的因素,结果:被调查中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35.93%、10.67%、5.70%和3.71%。抗高血压药,心脑血管病药,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35.93%、10.67%、5.70%和3.71%,抗高血压药、心脑血管病药,消化系统药和抗生素的使用率分别为31.72%、16.20%、2.43%和2.11%,过去30天内,51.33%的被调查用过药物,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对用药安全的正确知识,态度,行为率分别为71.62%、69.39%及60.67%,影响药物选择的因素中医生占88.19%,结论:老年人的用药安全仍存在问题,有待改进,医生是影响老年人药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治疗依从性现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00例COPD稳定期患者,均接受COPD药物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自制治疗依从性调查表调查患者治疗依从性现状,评分<6分患者纳入依从性较差组,将评分≥6分患者纳入依从性良好组;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COPD稳定期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治疗1个月后,入选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128例(依从性良好组),占64.00%(128/200);治疗依从性较差者72例(依从性较差组),占36.00%(72/200)。依从性较差组独居、吸烟、疾病知识了解情况、合并用药数量、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依从性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从性较差组性别、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合并证、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与依从性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独居、吸烟、合并用药数量较多、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是COPD稳定期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均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2例消化性溃疡病人资料的分析,提高对消化性溃疡疾病的认识。结果52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1%。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只要坚持正规药物治疗,加强自我护理和临床护理,适时复查,就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正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也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患者患病后由于其治疗用药的漫长性及病情进展的不良预后,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或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稳定情绪可能会使高血压血压升高,甚至引发脑卒中(中风)等症状,下面就来给大家说说高血压如何保持情绪稳定,从而保护健康,想了解的不妨看一看。一、正确认识疾病,主动配合治疗高血压虽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但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坚持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笔者通过对某院患有消化类疾病患者病历进行收集并整理后对其进行研究。选取某院在2010年12月到2014年12月所收治的患有消化类疾病患者100名,根据统计学上的随机原理将这100名患者分为2组,每组患者的人数为50名。在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传统的西医疗法,在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疗法,在对两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对照组患有胃炎的18名患者有10名治愈,患有慢性腹泻的12名患者仅有7名治愈,患有其它类型消化性疾病的患者20名中有11名治愈,从整体来看,采用西医疗法治疗消化类疾病的总的治愈率为56%。经治疗后,研究组中20名患有胃炎的患者全部治愈,13名患有慢性腹泻的患者有10名治愈,其余17名患有其它类型的消化类疾病有10名治愈,从总体上看,利用中医治疗消化内科类疾病的总的治愈率为80%。结论:把中医治疗加入到消化内科治疗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1.学习、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识 糖尿病患者要主动听专家讲座,阅读介绍糖尿病知识的书刊,参加医院组织的糖尿病俱乐部等活动,学习、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科学对待糖尿病的观念,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要认识到,糖尿病是需要终身治疗的疾病;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而患者本人是糖尿病的主要控制者;只要病人能及早发现、及早诊治,与医生密切配合,坚持科学、长期的综合治疗,就可以活到和正常人相同或相接近的寿限。  相似文献   

20.
季青 《药物与人》2014,(6):40-41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疼病,严重威胁公众健是世界范围内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目前的临床治疗还不能达到根治效果。临床用药只能起缓解病情的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临床研究及报道,探究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