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重度创伤性距小腿(踝)关节僵直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2002-08/2004-10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用Ilizarov距小腿关节牵伸器治疗重度创伤性距小腿关节僵直7例,入院前均因创伤在外院接受过各种手术治疗,术后出现严重的距小腿关节跖屈僵直。经平均7个月(5~14个月)的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6~42岁,平均27岁。手术时先将预先组装好的距小腿关节牵伸器套在小腿与足部,牵伸器的铰链式关节对准距小腿关节的关节间隙,在小腿和足部各穿2组克氏针与牵伸器的钢环固定。术后4d开始调整牵伸杆,直至距小腿关节达到中立位,并在此位置维持4周。带架时间8~14周,平均10周。所有患者术后观察时间为4~24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7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距小腿关节平均保持在跖屈3°位置,较术前平均改善43°,距小腿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18°,比术前平均进步12°。②除1例需穿矫形鞋行走外,其余6例都能正常行走,步态明显改善,无足踝疼痛。小腿的周径较术前明显增加,外观丰满,肌力增强。③1例患者在牵伸过程中出现屈趾畸形,经肌腱延长手术后消失。无严重并发症,行走功能明显改善。结论: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重度创伤性距小腿关节僵直,能够避免一次性跟腱延长术可能出现的距小腿关节后部跟腱外的皮肤缺损,组织损伤小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张群  梁雨田  张伯勋  崔庚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6):12-14,i0001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重度创伤性距小腿(踝)关节僵直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择2002-08/20014-10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用Ilizarov距小腿关节牵伸器治疗重度创伤性距小腿关节僵直7例,入院前均因创伤在外院接受过各种手术治疗,术后出现严重的距小腿关节跖屈僵直。经平均7个月(5-14个月)的功能锻炼和物理治疗后无明显好转,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6-42岁,平均27岁。手术时先将预先组装好的距小腿关节牵伸器套在小腿与足部,牵伸器的铰链式关节对准距小腿关节的关节间隙,在小腿和足部各穿2组克氏针与牵伸器的钢环固定。术后4d开始调整牵伸杆,直至距小腿关节达到中电位,并在此位置维持4周。带架时间8-14周,平均10周。所有患者术后观察时间为4~24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7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距小腿关节平均保持在跖屈3&;#176;位置,较术前平均改善43&;#176;,距小腿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18&;#176;,比术前平均进步12&;#176;。②除1例需穿矫形鞋行走外,其余6例都能正常行走,步态明显改善,无足踝疼痛。小腿的周径较术前明显增加,外观丰满,肌力增强。③1例患者在牵伸过程中出现屈趾畸形,经肌腱延长手术后消失。无严重并发症,行走功能明显改善。结论: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重度创伤性距小腿关节僵直,能够避免一次性跟腱延长术可能出现的距小腿关节后部跟腱外的皮肤缺损,组织损伤小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正马蹄内翻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引起该疾病的原因比较多,一般分为先天和后天原因,其病理机制是改变既有软组织,导致的肌肉萎缩或痉挛,临床又称骨骼畸形[1]。20 世纪50年代,Ilizarov 研制出能够任意改变空间结构的环形外固定牵伸矫形器[2],使足踝畸形的矫正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国内外应用该技术治疗马蹄内翻足畸形取得满意的疗效[3],该技术具有安全、微创、可调性强,疗效满意的优点,但相关并发症如针道感染、神经损伤、肌肉关节挛缩等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大龄儿童(6岁及以上)僵硬型马蹄内翻足畸形患儿的整体护理方法,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康复。方法对2005年8月~2010年8月入住我科的52例(64足)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僵硬型马蹄内翻足患儿应用整体护理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每位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52例患儿均获得满意的护理,无护理并发症发生。全部患儿均按期随访,按治疗计划拆除Ilizarov外固定架,足踝畸形获得满意矫正。结论运用整体护理方法来护理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矫正足踝畸形患儿,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例大龄儿童先天性双侧膝关节半脱位合并双侧马蹄内翻足、双腕关节屈曲挛缩,应用系列石膏结合矫形器与康复训练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分为3个阶段:先复位双膝关节并屈曲90°,再矫正双侧马蹄内翻足,最后矫正双腕关节垂腕畸形。在每个阶段中先行手法复位,然后系列石膏固定矫正,穿戴矫形器辅助相应的康复训练。在每个系列石膏阶段结束后,日夜穿戴矫形器维持1年,同时参与日常康复训练。结果患儿双腕关节可以背伸35°,双手握持功能良好。双下肢生物力线正常,双膝关节复位并能屈曲90°,双踝足跖屈、内翻和内旋畸形基本矫正,双下肢可以承重站立及行走。结论先天性膝关节脱位的大龄儿童,应用系列石膏矫正结合矫形器与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法,仍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避免因手术治疗的创伤和痛苦。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国内外鲜见采用有限元法分析Ilizarov技术在骨科疾病肢体延长及对关节挛缩外固定器的作用机制。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Ilizarov技术对肘膝关节屈伸挛缩畸形矫正器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Ilizarov生物学理论设计出的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性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关节挛缩矫正器。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应用Ilizarov技术在肘膝关节屈伸挛缩畸形矫正器设计中的力学有效性和科学性。结果与结论:建立了几何外型逼真、生物力学特性全面的肘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模型及力学分析计算出各组织包括骨与软组织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力学指标,可通过施加关节挛缩矫正器的载荷分析其关节内、外的应力-应变分布及变化情况。Ilizarov技术可对肘膝关节挛缩畸形矫正器的设计与优化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有限元力学分析揭示了肘膝关节屈伸挛缩畸形病变组织结构的生物力学变化中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国内外鲜见采用有限元法分析Ilizarov技术在骨科疾病肢体延长及对关节挛缩外固定器的作用机制。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Ilizarov技术对肘膝关节屈伸挛缩畸形矫正器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Ilizarov生物学理论设计出的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性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关节挛缩矫正器。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应用Ilizarov技术在肘膝关节屈伸挛缩畸形矫正器设计中的力学有效性和科学性。结果与结论:建立了几何外型逼真、生物力学特性全面的肘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模型及力学分析计算出各组织包括骨与软组织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等力学指标,可通过施加关节挛缩矫正器的载荷分析其关节内、外的应力-应变分布及变化情况。Ilizarov技术可对肘膝关节挛缩畸形矫正器的设计与优化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有限元力学分析揭示了肘膝关节屈伸挛缩畸形病变组织结构的生物力学变化中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常规康复基础上分别辅以小腿三头肌低强度离心收缩训练或跟腱牵伸训练对制动引起的跟腱挛缩的影响。方法:选取踝关节骨折后制动引起跟腱挛缩的患者4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牵伸组和离心组,每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牵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站斜板训练,离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小腿三头肌低强度离心收缩训练。比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2组患者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ROM)、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闭眼单腿站立时间。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度、AOFAS评分、闭眼单腿站立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VAS评分均降低(均P<0.05)。离心组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AOFAS评分和闭眼单腿站立时间均较牵伸组提高更明显(均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康复方案辅以小腿三头肌低强度离心收缩训练治疗制动引起的跟腱挛缩疗效优于辅以跟腱牵伸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踝关节牵伸器微创治疗踝关节僵直的手术后的护理疗效.方法 总结2002年8月-2007年10月我科使用改良Ilizarov踝关节牵伸器治疗踝关节僵直的术后护理,找出护理问题,并制定护理措施.结果 所有病例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踝关节平均保持在跖屈3°位置,较术前平均改善39°,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26°,比术前平均进步11°.无严重并发症,行走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随着Ilizarov踝关节牵伸器微创治疗踝关节僵直的不断进展,有针对性的专科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Ilizarov踝关节牵伸器微创治疗踝关节僵直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恢复关节活动度(ROM)是肢体伤病后康复的重要任务。以往对膝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被动活动、关节牵引、主动活动等,来牵伸粘连的组织、挛缩的关节囊及韧带等,以达到恢复关节活动度的目的。但在治疗中往往遇到治疗时进展角度与治疗后角度有很大程度回缩...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护士长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相关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病房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 12 5名护士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用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护士长的管理素质与护士工作压力呈负相关。结论 :病房管理者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才能相应地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李晓玉  祃红原 《华西医学》2010,(11):2025-2027
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胆碱酯酶水平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将89例脓毒血症患者设定为脓毒血症组,进行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及APACHEⅡ评分;另择82例健康人为正常组,测定血清胆碱酯酶值,比较两者之间差异;89例脓毒症患者按病况再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者之间血清胆碱酯酶及APACHEⅡ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脓毒血症组胆碱酯酶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血症组APACHEⅡ评分与血清胆碱酯酶呈负相关;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而血清胆碱酶低于存活组(P〈0.01)。结论胆碱酯酶同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能明显反映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